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𩢍:《正韻》同騧。宋明帝以咼音喎,騧旁似禍,攺作𩢍。今當从騧。

2 五:
駈:《玉篇》同驅。

3 五:
駉:《廣韻》古螢切《集韻》《韻會》涓熒切,𠀤音扃。《玉篇》與駫同,馬肥壯盛貌。《·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良馬腹幹肥張。又《說文》牧馬苑也。○按《》在坰之野。《毛傳》林外謂之坰。坰非駉,駉非牧苑,《說文》引用誤。

4 五:
駊:《廣韻》布火切《集韻》補火切,𠀤音跛。《玉篇》駊騀,馬搖頭。《廣韻》駊騀,馬惡行也。《杜甫·觀成都尹嚴公揚旗詩》庭空四馬入,駊騀揚旆旌。又高大貌。《揚雄·甘泉賦》崇丘陵之駊騀。《註》與岥峨義通。又《唐韻》《集韻》𠀤普火切,音叵。義同。

5 五:
𩢎:《廣韻》《集韻》𠀤當沒切,音咄。《廣韻》䮩𩢎,獸名,出北海。

6 五:
𩢏:《正字通》馽字之譌。

7 五:
䭿:《廣韻》夷質切《集韻》弋質切,𠀤音逸。《玉篇》馬疾走也,徵也。又《說文》馬有疾足。又《廣韻》《集韻》𠀤徒結切,音姪。義同。

8 五:
駋:《集韻》之遙切,音昭。馬名。

9 五:
𩢐:《集韻》與馲同。

10 五:
𩢑:《唐韻》雌氏切《集韻》淺氏切,𠀤音此。《玉篇》馬名。

11 五:
𩢒:《字彙》伊鳥切,音咬。馬驂也。

12 五:
駌:《等韻》於元切,音冤。《字彙》污面馬。

13 五:
䮀:《廣韻》與𩣡同。

14 五:
𩢓:《集韻》乎萌切,音宏。馬一歲也。○按卽䭴字之譌。又《集韻》一曰縣名。

15 五:
𩢔:《廣韻》《集韻》𠀤博慢切,音半。《玉篇》𩢔䮗,馬行也。又《集韻》普半切,音判。義同。

16 五:
駍:《玉篇》平悲切,音皮。馬名。又《集韻》披耕切,音怦。與軯同。《揚雄·甘泉賦》聲駍隱而歷鐘。

17 五:
駎:《廣韻》《集韻》𠀤直佑切,音胄。《玉篇》馬競馳也。

18 五:
𩢕:《廣韻》薄故切《集韻》蒲故切,𠀤音捕。《玉篇》馬名。

19 五:
䮁:《正字通》俗騈字。

20 五:
𩢖:《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玉篇》馬走貌。

21 五:
𩢗:《字彙》其凶切,音邛。獸如馬。

22 五:
𩢘:《集韻》《類篇》𠀤普火切,音頗。《玉篇》馬行貌。《正字通》俗駊字。

23 五:
駏:《集韻》《韻會》《正韻》𠀤臼許切,音巨。《玉篇》駏驉,獸似騾。《古今注》騾爲牝馬爲牡生駏。《唐書·李賀傳》從小奚奴騎駏驉。《註》似驘而小。《韻會》通作距。又獸名。《韓愈詩》終始如駏蛩。《註》孔叢子,北方有獸名蟨,食得甘草,必齧以遺蛩蛩駏虛。二獸見人來,必負蟨以走。二獸非愛蟨也,爲其得甘草以遺之。蟨非愛獸也,爲其假足也。

24 五:
𩢙:《字彙》芳問切,音忿。走馬也。

25 五:
駐:《唐韻》中句切《集韻》《韻會》株遇切,𠀤音注。《說文》馬立也。《玉篇》馬止也。《釋名》駐,株也,如株木不動。《正字通》天子行在之所曰駐蹕。又《集韻》㕑遇切,音柱。義同。

26 五:
駑:《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農都切,𠀤音奴。《玉篇》最下馬也。《正字通》馬頓劣也。凡馬給宮中之役者曰駑。駑駘皆下乗。皮日休曰:造父善御,不能御駑駘。陽貨者,仲尼之駑駘也。

27 五:
𩢚:《廣韻》《集韻》𠀤蒲撥切,音跋。《玉篇》𩢚䮧,蕃中馬也。《正字通》𩢚當从犮,譌作𩢚,非。

28 五:
駒:《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說文》馬二歲曰駒。《註》六尺以上馬,五尺以上駒。《爾雅·釋獸》伭駒,褭驂。《註》伭駒,小馬,別名褭驂。或曰此卽腰褭,古之良馬名。《周禮·夏官·廋人》攻駒。《註》攻駒,騬其蹄齧者。又《校人》月令《註》執駒,無令近母,猶攻駒也。又《禮·月令》仲夏,游牝別羣,則縶騰駒。《註》季春妊孕已遂,故仲夏不使同羣,拘繫騰躍之駒,防踶齧。又驪駒,歌名。《前漢·儒林傳》王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註》服虔曰:逸《》篇名,見《大戴禮》,客欲去歌之。又元駒,魚名。《崔豹·古今注》兗州人呼赤鯉爲元駒。又蟻別名。又株駒,枯樹本也。《列子·天瑞篇》若橜株駒。又姓,周駒伯,漢駒幾,見《萬姓統譜》。又《集韻》俱遇切,音句。義同。《·小雅》老馬反爲駒,不顧其後。集傳駒,叶去聲。又《集韻》駒驪,國名。又叶居侯切,音鉤。《易林》川深難游,水爲我憂。多虛少實,命鹿爲駒。
考證:〔《周禮·夏官·技人》春祭馬祖執駒。〕謹照原文技人改校人。〔《禮·月令》仲夏,游牝別羣,則繫騰駒。〕謹照原文繫改縶。〔《釋文》駒,下故反。〕謹按䆁文駒音拘,無下故反三字。惟集傳後字下叶故反,乃後字叶音非駒字叶音也。今照集傳原文改爲集傳駒,叶去聲。

29 五:
駓:《唐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𠀤音丕。《玉篇》駓駓,走貌。《楚辭·招魂》逐人駓駓些。《註》駓駓,走貌。又《爾雅·䆁畜》黃白雜毛曰駓。《註》今桃花馬。《·魯頌》有騅有駓。又《集韻》貧悲切,音皮。義同。《集韻》或作䮆。
考證:〔《爾雅·釋獸》黃白雜毛曰駓。〕謹照原書釋獸改䆁畜。

30 五:
駔:《唐韻》《集韻》《韻會》子朗切《正韻》子党切,𠀤藏上聲。《說文》壯馬也。一曰馬蹲駔也。又《唐本說文》駔,奘馬也。奘譌爲壯。《玉篇》駿馬也。《左思·魏都賦》冀馬塡廐而駔駿。《註》駔,壯也。又《爾雅·䆁言》奘駔也。《註》江東呼大爲駔,駔猶麤也。又牙儈狡捷者曰駔。《呂氏春秋》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史記·貨殖傳》駔儈會兩家交易者,如今之度市。《註》駔者其首率。又《廣韻》徂古切《集韻》《類篇》坐五切,𠀤音祖。《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註》駔,讀爲組,渠眉玉飾之溝瑑也。《疏》此六玉,兩頭皆有孔,又於兩孔之閒爲溝渠,於溝之兩畔稍高爲眉瑑,以組穿聮於其中也。又《集韻》聰徂切,音粗。亦馬壯也。又牀魚切,音鉏。人名,齊公子駔,見《左傳》。
考證:〔《左思·魏都賦》冀馬塡廐而駔駭。〕謹照原文駔駭改駔駿。〔《爾雅·釋獸》奘駔也。《註》秦晉呼大爲駔,駔猶麤也。〕謹照原文釋獸改䆁言。秦晉改江東。

31 五:
𩢛:《唐韻》古達切《集韻》居曷切,𠀤音葛。《玉篇》馬疾足。又《集韻》居謁切,音訐。義同。亦作騔𩦞。

32 五:
駕:〔古文〕𩢟《唐韻》古訝切《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𠀤音嫁。《說文》馬在軛中。又馭也。《禮·曲禮》君車將駕。《正字通》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駕。又車乗也。漢制,六駕屬車八十一乗。《後漢·輿服志》天子出有大駕,有法駕,有小駕。又別駕,官名。《通典》漢別駕,從事史一人,刺史行部別乗一乗傳車,故稱曰別駕。唐攺郡丞爲別駕,德宗時復省,今府通判是也。又具車馬曰駕。《前漢·高帝紀》詔賢士大夫能從我游者,郡守身勸爲之駕,遣詣丞相。又騰駕也。《揚子·法言》仲尼駕說者也。如將復駕其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註》仲尼乗行而贊述之。金口木舌,鐸也。言莫如使諸儒宣揚之也。又陵駕也。《左傳·昭元年》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註》駕猶陵也。又人名。《左傳》魯大夫榮駕鵞。又《集韻》居牙切,音嘉。義同。又叶古慕切,音故。《古逸詩·驪駒歌》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

33 五:
䮃:《正字通》俗驅字。《字彙補》亦作𩢧。

34 五:
䮄:《廣韻》《集韻》𠀤胡涓切,音懸。《玉篇》馬一歲。又《集韻》一曰馬黑色。又《集韻》熒絹切,音縣。義同。

35 五:
駖:《廣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靈。《廣韻》駖蓋,車騎聲。又《集韻》力耕切,音磷。馬衆聲。

36 五:
駗:《廣韻》章忍切《集韻》知忍切,𠀤音辴。《玉篇》駗驙,馬載重難行。又《集韻》知鄰切,音珍。義同。又《廣韻》力珍切《集韻》離珍切,𠀤音鱗。《廣韻》馬色。

37 五:
𩢜:《正字通》俗駗字。

38 五:
駘:《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玉篇》駑馬銜脫也。《崔寔政論》馬駘其銜。又駘蕩,曠遠也。又地名。《左傳·昭九年》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註》駘在始平武功縣。又《哀六年》遷孺子於駘。《註》駘,齊邑。《釋文》他才反。又徒來反。又神名。《韻會》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臺駘。又人名。《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義同。又《廣韻》徒亥切《集韻》《正韻》蕩亥切,𠀤音待。《玉篇》駘蕩,廣大意。又《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駘蕩。又《廣韻》疲也,鈍也。又《類篇》駘騱,馬不進也。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音義》駘音殆。李云:哀駘,醜貌。它,其名也。又與跆同。《史記·天官書》兵相駘籍。《前漢書》作跆。
考證:〔《左傳·昭九年》駘芮岐畢。〕謹照原文駘上增魏字。〔《哀六年》遷儒子於駘。〕謹照原文儒子改孺子。

39 五:
駙:《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說文》副馬也。一曰近也。一曰疾也。又駙馬都尉,官名。漢武帝置,掌駙馬,魏晉尚公主,𠀤稱駙馬。《趙葵行營雜錄》皇女爲公主,其夫必拜駙馬都尉,故謂之駙馬。宗室女封郡主者,謂其夫爲郡馬,縣主者爲縣馬,不知何義。《六書故》作𩢇。俗作䮛,非。

40 五:
駚:《廣韻》於兩切《集韻》倚兩切,𠀤音鞅。《廣韻》駚鸗,馬貌。又《集韻》駚𤘝,獸跳踏自撲也。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𠀤音盎。義同。

41 五:
駛:《廣韻》疎事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𠀤音史。《玉篇》疾也。《增韻》馬行疾也。又《正韻》式至切,音試。與𩢲同。

42 五:
駜:《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𠀤音邲。《玉篇》馬肥壯貌。《說文》馬飽也。《·魯頌》有駜有駜,駜彼乗黃。《毛傳》馬肥彊貌。又《廣韻》房密切《集韻》《正韻》薄宓切,𠀤音弼。又《集韻》毗至切,音避。義𠀤同。

43 五:
駝:《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陀。《玉篇》駱駝也。一作馲駝。《前漢·西域傳》鄯善國多馲駝。《註》師古曰:脊上肉鞍,隆高若封上,俗呼封牛。或曰駝狀似馬,頭似羊,長項,垂耳,有蒼褐黃紫數色,性耐寒惡熱,夏至退毛至盡。人欲載,輒屈足受之。自燉煌往外國,流沙千餘里,無水,有伏流,駝遇其處,停不進,以足跑地,掘之,常得水。又靑海北,夏有𤍠風,傷行旅,風將至,駝先引頸鳴,以鼻口匿沙中,人見之,則以氊擁蔽口面,避其患,其臥腹不帖地,屈足,糞煙直上如狼煙。亦名橐駝。《古諺》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以爲馬腫背。又《唐制》驛置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不得擅發。俗本改明作鳴,非。又通作它。《揚雄·長楊賦》敺橐它。又背僂也。《柳宗元·郭橐駝種樹傳註》人背駝不能仰也。或作他。《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駘它。《註》它與駝同,言背僂也。又凡以畜負物曰駝。或作佗。《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別作駞。《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駞。
考證:〔《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馲駝。〕謹照原文鄴善改鄯善。〔《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駝他。《註》他與駝同。〕謹照原文哀駝他改哀駘它。註中他字𠀤改它。

44 五:
駞:《集韻》同駝。

45 五:
駟:《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𠀤音四。《玉篇》四馬一乗也。《·鄘風》良馬五之疏王肅云: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則五轡,夏后氏駕兩,謂之麗。殷益一騑,謂之驂。周又益一騑,謂之駟。駟者,一乗四馬,兩服兩驂是也。董氏曰:馬在車中爲服,在車外爲驂。又《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駟乗。又《前漢·郊祀志》秦祀四畤,每畤用木寓龍一駟,木寓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註》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龍形於木也。師古曰:一駟亦四龍也。又星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註》房四星,謂之天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駟望縣。《又》樂浪郡駟望縣又姓。《左傳·定十年》郈工師駟赤。又《前漢·文帝紀》齊王舅父駟鈞。又借作四。《禮·樂記》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註》駟當爲四。每奏四伐,一擊一刺爲一伐。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悉。義同。
考證:〔《小雅》載驂載駟。《註》王肅云云。〕謹照所引王肅云云見鄘風干旄疏非小雅註。今照原書將小雅載驂載駟註七字,改爲鄘風良馬五之疏。

46 五:
𩢝:《字彙補》與騈同。

47 五:
𩢞:《字彙補》力由切,音留。馬白腹也。○按《郭忠恕·佩觿集》𩢞,五郞翻,千里駒也。𩢞,力由翻,馬白腹也。字彙誤以二義爲一字,俱註於𩢞字下,特別出之。

48 五:
𩢟:《字彙補》古文駕字。《石鼓文》𩢟言𠧧䢜。與駋字不同,駋从召,此从〈力下口〉。

49 五:
𩢠:《字彙補》疑卽駘字。《考古圖·寅簋銘》𩢠軒朱輦。

50 五:
駠:《字彙補》同駵。

51 五:
𩢡:《字彙補》而琰切,音冉。《學海》武王封母弟季載於冉季,是爲𩢡𨹌也。《路史》又作𩣀,世繆爲𥅆。

URN: ctp:kangxi-zidian/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