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魺:《廣韻》胡歌切《集韻》寒歌切,𠀤音何。魚名。《博雅》魺𩶅,魠也。又《集韻》賈我切,音哿。鮓也。南越曰魺。

2 五:
𩶁:《廣韻》蒲幸切《集韻》補永切,𠀤音丙。《說文》蚌也。《廣韻》蛤𩶁,與蠯螷同。又《集韻》白猛切,音鮩。蟲名。

3 五:
魻:《集韻》轄甲切,音狎。魚名。又《集韻》迄甲切,音呷。魻鰈,鱗次衆多貌。《潘岳·笙賦》魻鰈參差。《註》魻鰈,裝飾重疊貌。

4 五:
魼:《唐韻》去魚切《集韻》丘於切,𠀤音墟。《說文》魚也。《類篇》一曰比目魚。《前漢·司馬相如傳》禺禺魼鰨。《註》魼,比目魚也。狀似牛脾,細鱗,紫色,兩相合乃得行。又《山海經》柢山有魚焉,其狀如牛,蛇尾,有翼有羽,在脅下,曰魼魚。《玉篇》亦作鰈。《類篇》或作鱋。又《廣韻》吐盍切《集韻》託盍切,𠀤音榻。又《集韻》迄業切,音脅。義𠀤同。

5 五:
魽:《廣韻》《集韻》𠀤胡甘切,音酣。蚶,或作魽。蛤也。《玉篇》似蛤,有文如瓦屋。《類篇》蚌屬,魁陸也。橫縱其理。又《廣韻》呼談切《集韻》呼甘切,𠀤音憨。義同。

6 五:
魾:《廣韻》符悲切《集韻》《韻會》貧悲切,𠀤音邳。《說文》大鱯也。其小者名鮡。《爾雅·釋魚》魾,大鱯。《註》似鮎而大,白色。《古今注》白魚雄者曰魾。又《唐韻》敷悲切《集韻》攀悲切,𠀤音丕。義同。又《集韻》頻脂切,音毗。魴也。《爾雅·釋魚》魴魾。《註》魴,一名魾。

7 五:
魿:《唐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靈。《說文》魿蟲連行紆行者。又《集韻》離貞切,音伶。義同。又《五音集韻》力珍切,音鄰。與鱗同。魚甲也。

8 五:
鮀:《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爾雅·釋魚》鯊鮀。《註》今吹沙小魚,體圓而有點文。《正字通》鮀卽小沙魚別名,說文以鮀爲鮎,以鰋爲鮀,𠀤非。詳後鰋字註。又《本草圖經》鮀魚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宮而大,長丈餘,背尾俱有鱗甲。

9 五:
䰿:《玉篇》鮀,俗作䰿。

10 五:
䱀:《集韻》於良切,音央。魚名。《本草》陶弘景曰:肉善,醒酒。又䱀䰲,魚名。詳䰲字註。又《集韻》於郞切,音鴦。義同。

11 五:
鮁:《唐韻》《集韻》《正韻》𠀤北末切,音撥。《說文》鱣鮪鮁鮁。○按《詩·衞風·碩人》作發發。《類篇》或作鱍。又《廣韻》房廢切《集韻》符廢切,𠀤音吠。魚名。又《集韻》普活切,音潑。魚游貌。又《集韻》蒲撥切,音跋。魚名。似鯉而赤。

12 五:
鮂:《廣韻》似由切《集韻》徐由切,𠀤音囚。白鯈。《爾雅·釋魚》鮂,黑鰦。《註》卽白鯈魚,江東呼爲鮂。《疏》鮂,一名黑鰦。又《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𠀤音揫。烏化爲魚,頂上有細骨如禽毛。《玉篇》或作鮋。

13 五:
鮃:《五音集韻》符兵切,音平。《玉篇》魚名。

14 五:
𩶂:《玉篇》音宁。魚名。

15 五:
鮄:《玉篇》音佛。海魚。

16 五:
鮅:《唐韻》毗必切《集韻》薄必切,𠀤音邲。《說文》魚名。《爾雅·釋魚》鮅鱒。《註》似鯶子赤眼。《疏》鮅,一名鱒。詳鱒字註。又《本草》石鮅魚,出南海方山中,長一寸,背裹腹下赤。又《廣韻》畢吉切《集韻》壁吉切,𠀤音必。義同。或作𩺷。

17 五:
𩶃:《集韻》與䱏同。

18 五:
𩶄:《集韻》直律切,音术。魚名。《正字通》按雜俎,南海有水族,前左腳長,右腳短,口在脅傍背上,常以左腳捉物,寘於右腳,右腳中有齒嚼之,內於口,大三尺餘,其聲术术,南人呼爲海术。據此說,𩶄卽海术,亦魚怪也。

19 五:
𩶅:《廣韻》處脂切《集韻》稱脂切,𠀤音鴟。《博雅》魺𩶅,魠也。《類篇》或作𩶪。

20 五:
䱁:《字彙》祈姚切,音喬。魚名。《正字通》陽鱎也。《荀子·榮辱篇》鯈䱁者,浮陽之魚也。《註》魚好浮水上就陽也。一名陽鱎。《轉注古音》䱁从夲,夲音叨,故䱁音喬,俗譌作䱁,音鉢,非。䱁字从夲。

21 五:
䱂:《廣韻》於柳切《集韻》於九切,𠀤音懮。《說文》魚名。《博雅》鯉也。《正字通》按䱂爲鮒屬,生溪澗中,肰似吹沙魚而短,闊口,大頭,岐尾,色黃黑有斑,脊背上鬐刺螯人。魚經,鰂魚有附土者曰京魚,一曰吐𩵹。食物本草曰:渡父。臨海志曰:吐𩵹卽杜父魚,一名黃䱂,俗呼船矴魚,見人則以啄插入泥土中,如船矴也。又《廣韻》於堯切《集韻》伊堯切,𠀤音幺。又《集韻》於虬切,音幽。又於糾切,音黝。又乙六切,音彧。義𠀤同。懮字原刻从巾从憂。

22 五:
鮆:《唐韻》徂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在禮切,𠀤音薺。《說文》飮而不食,刀魚也。九江有之。《正字通》魏武食制,謂之望魚。一名鰽魚,一名鱭魚。《爾雅·釋魚·𩶽鱴刀註》今之鮆魚也。亦呼爲魛魚。《山海經》苕水北流,注于巨區,其中多鮆魚。《註》鮆魚,狹薄而長頭,大者尺餘,太湖中今饒之。《博雅》鮆,鮺也。《史記·貨殖傳》鮐鮆千斤。《註》鮆,刀魚也。又《博雅》短也。《揚子·方言》江湖之會,凡物生而不長大,亦謂之鮆。又《廣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𠀤音貲。又《集韻》仕知切,音姕。又淺氏切,音此。又疾智切,音漬。又自爾切,音薺。又子智切,音恣。又才䜴切,音自。義𠀤同。

23 五:
𩶆:《廣韻》同鮆。又《集韻》蔣氏切,音紫。《山海經》汾水多𩶆魚,其狀如鯈而赤鱗。

24 五:
䱃:《集韻》直質切,音秩。魚名。

25 五:
𩶇:《集韻》式荏切,音審。大魚。

26 五:
䱄:《正字通》魪字之譌。

27 五:
䱅:《廣韻》莫撥切,音末。魚名。《玉篇》海中魚。與鱴同。

28 五:
鮇:《廣韻》《集韻》𠀤無沸切,音未。魚名。《正字通》嘉魚也。長身細鱗,肉白如玉,出漢沔丙穴中。又《山海經》諸鉤之山……多寐魚。《註》卽鮇魚。

29 五:
𩶈:《五音集韻》荒烏切,音呼。《玉篇》魚也。

30 五:
鮈:《廣韻》舉朱切《集韻》恭于切,𠀤音拘。《玉篇》𩶭鮈,魚名。又人名。《史記·五宗世家》子鮒鮈立。又《集韻》權俱切,音劬。義同。又《集韻》舉后切,音詬。鯷鮈,魚名。

31 五:
𩶉:《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𠀤音逋。與鯆同。江豚也。又《集韻》普故切,音怖。義同。

32 五:
鮉:《集韻》與鯛同。

33 五:
鮊:《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𠀤音白。《說文》海魚名。《博雅》鮊,鱎也。又《集韻》步化切,音杷。義同。

34 五:
𩶊:《集韻》鰥,古作𩶊。註詳十畫。

35 五:
鮋:《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由。鮂鮋也。《玉篇》與鮂同。《郭璞·江賦》䱻鯟𩺭鮋。《註》鮋似鱓。又《廣韻》市流切《集韻》時流切,𠀤音讎。小魚,同䱔。又《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36 五:
鮌:《廣韻》《集韻》《正韻》𠀤古本切,音袞。《說文》魚也。又與鯀同。《吳語》今王旣變鮌禹之功。《註》鮌卽鯀字。

37 五:
䱆:《集韻》同鱦。

38 五:
鮍:《唐韻》敷羈切《集韻》攀糜切,𠀤音披。《說文》魚名。《玉篇》𩹄魚也。又《類篇》一曰破魚。或作𩸉。

39 五:
鮎:《唐韻》《集韻》《韻會》𠀤奴兼切,音拈。《說文》鯷也。《爾雅·釋魚註》鮎別名鯷,江東通呼鮎爲鮧。《本草圖經》鮧背靑而口小者名鮎。周益公記:宜興洞有四足鮎。宋乾道六年,行都北關有鮎魚,色黑,腹下出人手於兩旁,各具五指,此魚妖也。又《集韻》《正韻》𠀤尼占切,音黏。義同。

40 五:
鮏:《唐韻》《集韻》𠀤桑經切,音星。《說文》魚臭也。《註》今俗作鯹。又《集韻》菑莖切,音爭。魚名。

41 五:
䱇:《集韻》上演切,音善。《玉篇》魚似蛇。同鱓。《山海經》灌河之水,其中多䱇。《註》亦鱓魚字。

42 五:
鮐:《廣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𠀤音台。《說文》海魚名。《正字通》河豚別名。《史記·貨殖傳》鮐鮆千斤。《註》師古曰:鮐,海魚也。《左思·吳都賦》𩵭鮪鯸鮐。《註》鯸鮐魚,狀如科斗,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靑黑有黃文。又《爾雅·釋詁》鮐背。《疏》老人皮膚消瘠,背若鮐魚也。《揚子·方言》鮐,老也。秦晉之郊,陳兗之會,曰耇鮐。《註》言背皮如鮐魚。《釋名》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又通作台。《·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又《集韻》《正韻》𠀤堂來切,音臺。又《集韻》盈之切,音怡。義𠀤同。

43 五:
鮑:《唐韻》薄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𠀤音抱。《說文》饐魚也。《玉篇》漬魚也。今謂裛魚。《釋名》鮑魚,鮑,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急就篇註》鮑亦海魚,加之以鹽,而不乾者也。《周禮·天官·籩人》膴,鮑魚,鱐。《註》鮑者,於楅室中糗乾之,出於江淮也。《史記·貨殖傳》鮑千鈞。《註》鮑,膊魚也。謂破開中,頭尾不相離爲鮑,謂之膊關者也。《周語》鮑魚不登俎豆。《家語》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又姓。《左傳·莊十四年註》鮑叔牙,小白之傅。《齊語》鮑叔牙,齊大夫姒姓之後。又與鞄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註》鮑,或書爲鞄。蒼頡篇有鞄𠤦。又《集韻》披交切,音拋。魚名。又《集韻》班交切,音包。人名。楚有申鮑胥。通作包。

44 五:
鮒:《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說文》魚名。《博雅》鰿也。《爾雅翼》鮒,鰿也。今作鯽。《易·井卦》井谷射鮒。《釋文》子夏傳謂蝦蟇。《儀禮·士昏禮》魚用鮒。《疏》義取夫婦相依附者也。《戰國策》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註》鮒魚,魚之小者。《莊子·外物篇》車轍有鮒魚焉。《酉陽雜俎》洞庭之鮒。陸佃曰:此魚好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卽謂之鯽,以相附謂之鮒。《劉劭·七華》洞庭之鮒,出於江岷,紅腴靑顱,朱尾碧鱗。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義同。

45 五:
鮓:《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下切。與鮺同。藏魚也。《釋名》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如葅,熟而食之也。又《集韻》助駕切,音乍。海魚名。或作蚱。《博物志》東海有物,狀如凝血,從廣方員,名曰鮓魚。無頭目處所,內無藏,衆蝦附之,隨其東西,人煑食之。

46 五:
䱈:《玉篇》古文鮨字。註詳六畫。

47 五:
𩶋:《集韻》同䱕。

48 五:
𩶌:《博雅》土乙切,音朏。齧也。𪗨字之譌。

49 五:
䱉:《篇海》音蛆。《山海經》女戚操魚䱉。《註》鱓魚屬。䱇字之譌。

50 五:
𩶍:鱷字之譌,見《字彙補》。

51 五:
𩶎:《字彙補》而琰切,音冉。魚名。《元覽》鯈魚、𩶎遺、鮯鮯,皆六足。《山海經》作冉遺之魚。

URN: ctp:kangxi-zidian/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