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
鮙:《正字通》俗鰨字。 |
| 六: |
鮚:《唐韻》巨乙切《集韻》極乙切,𠀤音姞。《》蚌也。漢律:會稽郡獻鮚醬。《類篇》𩶁鮚,大蛤。又《集韻》吉屑切,音結。《·》會稽郡鄞縣有鮚埼亭。《註》師古曰:鮚,音結,蚌也。長一寸,廣二分,有一小蟹在其腹中。又《集韻》其吉切,音佶。義同。又《集韻》丘八切,音劼。《玉篇》魚也。《類篇》與𩷻同。 |
| 六: |
𩶡:《》武登切《集韻》彌登切,𠀤音瞢。《》䱭𩶡也。《玉篇》即䲛字。又《集韻》母互切,音懜。義同。 |
| 六: |
𩶢:《玉篇》莫侯切,音牟。魚也。 |
| 六: |
鮛:《集韻》式竹切,音叔。魚名。《爾雅·釋魚註》鮪,鱣屬也。大者名王鮪,小者名鮛鮪。互詳鮥鮪二字註。《類篇》或作䱙。 考證:〔《爾雅·釋魚註》鮪,鱣屬也。大者名王鮪,小者名鮛。〕謹照原文鮛下增鮪字。 |
| 六: |
𩶣:《集韻》之由切,音舟。魚名。《》英鞮之山,涴水出焉,是多𩶣魚。 |
| 六: |
𩶤:《》《集韻》𠀤蘇典切,音銑。《玉篇》魚也。 |
| 六: |
鮜:《》胡遘切《集韻》下遘切,𠀤音𠋫。《博雅》鮜,𩸄也。又《集韻》《韻會》𠀤許𠋫切,音詬。義同。 |
| 六: |
鮝:《正字通》俗鯗字。 |
| 六: |
𩶥:《玉篇》旴鬼切,音喟。魚也。《古今注》白魚赤尾者曰𩶥。一曰魭。或云雌者曰白魚,雄者名𩶥。 |
| 六: |
𩶦:《篇海》古壞切,音怪。魚名。○按字疑當作𩶜。 |
| 六: |
𩶧:《集韻》巨九切,音臼。魚名。 |
| 六: |
鮞:《唐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而。《》魚子也。《》魚禁鯤鮞。《註》鯤,魚子。鮞,未成魚也。又《》魚之美者,洞庭之𩹲,東海之鮞。《註》𩹲鮞,魚名。又《》如六切,音肉。義同。 |
| 六: |
𩶨:《集韻》同魾。 |
| 六: |
𩶩:《玉篇》莫六切,音木。魚名。 |
| 六: |
鮟:《集韻》於旰切,音按。魚名。○按卽𩷑字之譌。 |
| 六: |
𩶪:《集韻》同𩶅。 |
| 六: |
䱊:《》莫禮切《集韻》母禮切,𠀤音米。魚名。一曰魚子。《古今注》魚子曰鱦,亦曰鯤,亦曰䱊,言如散稻米也。《正字通》南海諸郡八九月收魚子,著草中裹縣竈烟上。二月雷發,取草浸池塘,旬日出,如科斗,謂之䱊𩸦。 |
| 六: |
𩶫:《字彙》而六切,音肉。魚子。又《正字通》呼狊切,音侐。魚子泊草,損傷不成魚也。○按《》《集韻》鮞譌爲𩹠。《篇海》復譌爲𩶫。《字彙》《正字通》二義二音,皆無明據,要卽鮞字之譌也。𩹠字原刻从而下一作。 |
| 六: |
鮠:《》五灰切《集韻》吾回切,𠀤音嵬。魚名。似鮎。《類篇》鯷之小者。《本草圖經》鮧魚口小背黃腹白,名鮠。《正字通》鮠似鮎而大,白色,背有肉鬐,秦人呼爲獺魚。 |
| 六: |
鮡:《唐韻》治小切《集韻》直紹切,𠀤音肇。《》魚名。《》似鮎而大。《類篇》似鮎,白色。《·》魾,大鱯。小者曰鮡。又《》《集韻》𠀤田聊切,音迢。又《集韻》餘招切,音遙。又杜皓切,音道。義𠀤同。 |
| 六: |
䱋:《》居悚切《集韻》古勇切,𠀤音拱。魚子也。《博雅》鯤也。《本草》䱋,鯷子也。 |
| 六: |
鮢:《》章俱切《集韻》鍾輸切,𠀤音朱。魚名。《》鮢鱬,似蝦無足。 |
| 六: |
鮣:《》於刃切《集韻》伊刃切,𠀤音印。魚名,身上如印。《類篇》鮣鱗,魚名。如篆,一曰首象印。《左思·吳都賦》鮣龜鱕䱜。《註》鮣魚長三尺,無鱗,身中正,四方如印。扶南俗云:諸大魚欲死者,鮣魚皆先封之。 |
| 六: |
鮤:《》良薛切《集韻》力蘖切,𠀤音列。刀魚也。一名鱴。今鮆魚也。《·》鮤,鱴刀。《疏》鮤名鱴刀。又《》《集韻》𠀤力制切,音例。義同。 |
| 六: |
𩶬:《集韻》同鰣。 |
| 六: |
鮥:《唐韻》盧各切《集韻》歷各切,𠀤音洛。《》叔鮪也。《·》鮥,鮛鮪。《註》今宜都郡自京門以上,江中通出鱏鱣之魚。有一魚狀似鱣而小,建平人呼鮥子。《疏》鮪,一名鮥,肉色白,味不如鱣也。互詳鮪字註。又《集韻》戸賄切,音塊。又剛鶴切,音各。義𠀤同。又《集韻》各頟切,音格。𩹿或作鮥。詳𩹿字註。 |
| 六: |
鮦:《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魚名。一曰𩽵也。《·》鰹大鮦,小者鮵。《疏》卽鱧也。其大者名鰹,小者名鮵。《類篇》或作𩻡。又《唐韻》《正韻》直隴切《集韻》《韻會》柱勇切,𠀤重上聲。又《集韻》傳容切,重平聲。義𠀤同。又《》直柳切《集韻》《正韻》丈九切,𠀤音紂。鮦陽,縣名。《·》汝南郡鮦陽縣《註》應劭曰:在鮦水之陽。○按《正字通》引《》孟康註:鮦音紂紅反。《左傳·襄四年》註:鮦陽縣南,鮦音紂。《》:隂興子慶封鮦陽侯。註:鮦音紂。孫愐東韻收鮦,直蒙、直柳二切。此皆地理註之音紂紅反,譌失其下紅反二字也。戴侗定爲徒紅、篆蛹二切,《韻會補》定音冢,則又緣紂紅改爲上聲也。據此,《》直隴切,《六書略》音冑,《正韻》收入有韻,𠀤非。 |
| 六: |
鮧:《》以知切《集韻》延知切,𠀤音夷。鱁鮧,鹽藏魚腸也。又魚名也。亦作鯷。《本草》鮧魚,卽鯷也。今人皆呼慈音,卽是鮎魚。《爾雅翼》鮧魚偃額,兩目上陳,口方頭大尾小,身滑無鱗,謂之鮎魚,言黏滑也。又《》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與鮷同。大鮎也。 |
| 六: |
鮨:〔古文〕䱈《唐韻》旨夷切《集韻》蒸夷切,𠀤音脂。《》魚䏽醬也,出蜀中。一曰鮪魚名。又《集韻》市之切,音時。義同。又《》渠脂切《集韻》渠伊切,𠀤音祁。鮓也。《·》魚謂之鮨。《註》鮓屬也。《類篇》或作𩷾。又《集韻》研計切,音詣。魚名。《》諸懷之水西流注于囂水,其中多鮨魚而大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
| 六: |
鮩:《》蒲猛切《集韻》蒲幸切,𠀤音併。與𩹁同。鮊魚別名。《玉篇》白魚也。又《》蒲迥切《集韻》部迥切,𠀤音竝。又《集韻》薄必切,音邲。義𠀤同。 |
| 六: |
䱌:《》與之切《集韻》盈之切,𠀤音飴。《》鯸䱌,魚也。《正字通》河豚別名。《博雅》鯸䱌,魨也。《類篇》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 |
| 六: |
鮪:《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𠀤音洧。《》鮥也。《·》鮥鮛鮪。《註》鮪,鱣屬也。《詩·衞風》鱣鮪發發。《傳》鮪,鮥也。《釋文》鮪似鱣,大者名𩵭鮪,小者名鮛鮪。沈云:江淮閒曰鮛,伊洛曰鮪,海濵曰鮥。《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禮·月令》薦鮪于寢廟。《陸璣疏》鮪似鱣而靑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大者爲王鮪,小者爲叔鮪,肉白,味不逮鱣,今東萊遼東謂之尉魚。互詳鮥字註。又《類篇》一曰水名。鞏縣西北臨河有周武山,武王伐紂,使膠革禦之鮪水上,蓋其處也。相傳山下有穴通江,穴有黃魚,春則赴龍門,故曰鮪岫。今爲河所侵,不知穴之所在。又《集韻》云九切,音有。義同。 |
| 六: |
鮫:《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海魚,皮可飾刀。《》漳水東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鮫魚,皮可飾刀劒,口錯治材角。《註》鮫,鮒魚類也。皮有珠文而堅,尾長三四尺,末有毒,螫人。《述異記》魚虎老,變爲鮫魚。《通雅》鮫,海鯊魚之最大者也。《本草》陳藏器曰:鮫魚出南海。似鼈無腳而有尾。一名沙魚,一名鰒魚。李時珍或言:本作𩵲,𩵲譌爲鮫。鮫長丈許,腹有兩洞,貯水養子,一腹容三四子,朝從口出,暮還入母腹。《·》鮫韅。《註》徐廣曰:鮫魚皮可以飾服器。《後漢·輿服志》皆以白珠鮫爲𨭚口之飾。《·》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註》以鮫魚皮及犀兕爲甲。又官名。《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註》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爲官名也。又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
| 六: |
䱍:《》古鄧切《集韻》居鄧切,𠀤音亙。與䱭同。《史記·司馬相如傳》䱍䲛螹離。《註》郭璞曰:䱍䲛,鮪也。李奇云:周洛曰鮪,蜀曰䱍䲛。出鞏山穴中,三月遡河上,能度龍門之限則爲龍矣。 |
| 六: |
𩶭:《集韻》元俱切,音虞。鮈𩶭,魚名。又《集韻》訛胡切,音吾。義同。或作鯃。又《集韻》五矩切,音麌。義同。 |
| 六: |
鮬:《》薄故切《集韻》蒲故切,𠀤音步。《·》鱊鮬,鱖鯞。《註》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爲魚婢,江東呼爲妾魚。又《》苦胡切《集韻》空胡切,𠀤音枯。又《集韻》《韻會》𠀤虧于切,音區。又《集韻》貧悲切,音邳。又匈于切,音訏。又楛瓜切,音誇。義𠀤同。又《集韻》苦故切,音庫。藏魚子也。 |
| 六: |
𩶮:《正字通》俗鮬字。 |
| 六: |
鮭:《》古攜切《集韻》涓畦切,𠀤音圭。魚名。《》敦薨之山,其中多赤鮭。《註》今名鯸鮐爲鮭魚。《雷公炮炙論》鮭魚插樹,立使枯乾。一名䲅魚,一名嗔魚。日華子謂之鰗魚,今謂之河豚。《》鮭肝死人。又《》《集韻》𠀤戸佳切,音鞵。吳人謂魚菜總稱。《世說》庾杲之淸貧,每食三韭。任昉戲之曰:誰謂庾郞貧,每食鮭菜,常有二十七種。又《》苦圭切《集韻》頃畦切,𠀤音睽。複姓。《後漢·牟融傳》代鮭陽鴻爲大司農。《註》鮭陽,姓也。又《集韻》烏媧切,音蛙。鮭蠪,神名。《·》倍阿鮭蠪。《註》倍阿,神名也。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又《集韻》戸瓦切,音跨。楚冠名。 |
| 六: |
鮮:《唐韻》《集韻》《韻會》𠀤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又《玉篇》生也。《·》曁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又《》潔也。《·》爲蕃鮮。《註》鮮,明也。又《》鮮,好也。《玉篇》善也。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又《鮮𤰞傳》鮮𤰞者,依鮮𤰞山,故因號焉。又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又鮮于,複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又《》《集韻》𠀤息淺切,音獮。《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又《·》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又少也。亦善也。《·》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又《·》小山別大山,鮮。《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又《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註》鮮當爲獻,聲之誤也。又與犀同。《·》黃金犀毗一。《註》師古曰:犀毗,帶鉤也。亦曰鮮𤰞,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又《集韻》私箭切,獮去聲。姓也。 |
| 六: |
鮯:《》古沓切《集韻》葛合切,𠀤音閤。《》深澤有魚,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之魚。 |
| 六: |
𩶯:《字彙補》人盧切,音如。《》濫水西流,注于漢水,多𩶯魮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音如磐石之聲。《註》𩶯音如。 |
| 六: |
𩶰:《王充·論衡》𩶰䱙殺人。音未詳。《·》:爲𩶰䱙螫有毒。 |
| 六: |
𩶱:《字彙補》與䖳同。《閩書》一名鮓,一名水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