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䲹:《廣韻》符悲切《集韻》貧悲切,𠀤音邳。《廣韻》䲹鶚也。又人名。《山海經·欽䲹圖贊》欽䲹及鼓,是殺祖江,帝乃戮之崑崙之東。又《集韻》攀悲切,音丕。義同。

2 五:
䲺:《集韻》古暗切,音紺。鳥聲。

3 五:
𩿜:《正字通》俗䴅字。

4 五:
䲻:《篇海》胡涓切,音懸。𤣥鳥。本作𤣥。俗加鳥。又悅全切,音員。義同。又《字彙補》何微切,音與攜近。引《張超·誚靑衣賦》:隋珠彈雀,堂溪刈葵,鴛雛啄䑕,何異乎䲻。○按張賦本作鴟,譌作𩿍,𩿍轉譌䲻。《字彙補》以䲻字爲何微切,大誤。

5 五:
鴏:《廣韻》徒得切《集韻》敵德切,𠀤音特。《廣韻》〈代鳥〉,鴨屬。

6 五:
𩿝:《集韻》臼許切,音巨。鳥名。

7 五:
𩿞:《集韻》側革切,音迮。鳥名。《廣雅》𩿣𩿞,𪁗也。

8 五:
鴐:《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嘉。鴈屬。《廣韻》鴐,鵝鳥。《司馬相如·上林賦》𪀁鵝鸀鳿。又或作駕。《司馬相如·子虛賦》連駕鵝。《郭璞註》野鵝也。駕音加。又《玉篇》與𪀉同。詳𪀉字註。

9 五:
𩿟:《玉篇》却據切《集韻》丘據切,𠀤音去。《玉篇》鳥名。

10 五:
鴑:《玉篇》音奴。鳥名。

11 五:
䲼:《集韻》師庚切,音生。《玉篇》鳥名。又同鼪。《集韻》江東呼鼬䑕爲鼪。一从鳥。

12 五:
𩿠:《集韻》王伐切,音越。鳥名。

13 五:
𩿡:《廣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𠀤音苔。《玉篇》鳥名。

14 五:
鴒:《廣韻》《集韻》《韻會》𠀤郞丁切,音靈。鶺鴒,鳥名。《爾雅·釋鳥》䳭鴒,雝渠。《註》一名雝渠也。《陸璣疏》大如鷃雀,頸下黑如連錢,杜陽人謂之連錢。一名錢母,一名雝渠。一作脊令。《·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疏》令,亦作鴒。

15 五:
𩿢:《唐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𠀤音妵。《說文》鳥也。似鳧,黑色。又《廣韻》《集韻》𠀤徒口切,音〈扌萮〉。水鳥名。

16 五:
鴓:《玉篇》美畢切《集韻》莫筆切,𠀤音密。《玉篇》鳥如鵲。《集韻》繼英也。又《廣韻》《集韻》𠀤莫結切,音蔑。義同。又《正韻》薄宓切,音弼。䳝鴓,鳥名。

17 五:
鴔:《集韻》匐急切。同𩾳。《玉篇》鴔鵖也。《集韻》鵖鴔,鳥名。戴勝也。《爾雅·釋鳥》鵖鴔,戴鵀。《郭註》鵀卽頭上勝,亦呼爲戴勝。鵖鴔,猶𪃃鶝,語聲轉耳。《疏》戴勝,齊魯之閒謂之鵖鴔。○按《丹鉛錄》云:唐盧延遜詩:樹上諮諏批鵊鳥。王安石詩:藉草聽批頰。批頰,不詳何狀,或卽鵯頰也。李時珍以批頰爲升菴之駕犂,一名烏臼,五更鳴架架格格者也。滇人以爲榨油郞。又曰鳳皇皁隷,汴人呼爲夏舌,如燕,黑色,長尾有岐,頭上戴勝,卽《爾雅》之鵖鴔戴鵀也。鵖鴔者,匹及切,匹及之音轉爲批頰耳。又《集韻》訖立切,音急。又房六切,音伏。義𠀤同。

18 五:
鴕:《集韻》唐何切,音駝。鴕鳥似雉。《晉書·張華傳》武庫封閉甚密,其中忽有雉雊。華曰:此必蛇化爲雉也。開視雉側,果有蛇蛻焉。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有大馬爵。《師古註》《廣志》云:大爵,頸及膺身,蹄似橐駝,色蒼,舉頭高八九尺,張翅丈餘,食大麥。○按大馬爵似橐駝。本作駝,後人以鳥之名,攺馬從鳥。《張華傳》所云蛇化雉者,本作蛇,因其化雉,亦攺虫从鳥耳。

19 五:
鴖:《玉篇》音珉。鳥名。《山海經》符禺山鳥多鴖,似翠赤喙,可以禦火。又《集韻》無分切,音文。鴖母,鳥名。

20 五:
䲽:《廣韻》常隻切,音石。雝渠也。《廣雅》䲽鳥,精列。又《集韻》覩老切,音倒。𥗀䲽,懸石貌。

21 五:
䲾:《廣韻》《集韻》𠀤苦絞切,音巧。鷦鷯,鳥名。巧婦也。陳藏器曰:巧婦小於雀,在林藪閒爲窠,窠如小袋。○按《爾雅·釋鳥》註:鷦𪃧,桃雀。俗呼爲巧婦。本作巧,後人加鳥作䲾。詳鷦字註。鷦𪃧或作鷦𪃦。

22 五:
䲿:《五音類聚》音慈。義與鶿同。

23 五:
𩿣:《玉篇》莫栝切《廣韻》莫撥切,𠀤音末。鳥名。《廣雅》𩿣,匹鴨也。

24 五:
鴗:《唐韻》《集韻》𠀤力入切,音立。《爾雅·釋鳥》鴗,天狗。《郭註》小鳥也。靑似翠,喙紅,項下白,食魚。江東呼爲水狗。亦名翠孥。《本草》名魚師。《爾雅翼》謂之魚狗。又名魚虎。《正字通》又名翠碧鳥。與翡翠鳥別。陸龜蒙詩:紅襟翠翰兩參差,徑拂烟華上細枝。春水漸生魚易得,不辭風雨坐多時。崔德符《通羊驛》詩:翠裘錦帽初相識,魚虎彎環掠岸飛。𠀤指鴗言。

25 五:
鴘:《廣韻》被免切《集韻》《韻會》披免切,𠀤篇上聲。《集韻》鷹隼二歲,色赤。《正字通》鴘,鸄鳥屬。《酉陽雜俎》鸄色黃,一變爲靑鴘,又一變爲白鴘。詳鸄字註。又《廣韻》方免切《集韻》邦免切,𠀤音辯。又《集韻》《類篇》𠀤翻阮切,音䫶。又《集韻》父遠切,音㨧。義𠀤同。

26 五:
䳀:《唐韻》夷質切《集韻》《類篇》弋質切,𠀤音逸。《說文》䳀,鋪豉也。鋪豉,鳥名。《爾雅·釋鳥》鴩,餔𢻃。《郭註》未詳。《正字通》爾雅䳀餔𢻃,玉篇作鋪豉,一說𢻃或豉之譌。按餔𢻃因鳥聲而名之,如泥滑,滑脫,破袴之類,自宜從爾雅爲正。通雅曰:卽鵓鳩,俗譌呼鵓姑子。又倉頡篇,餔穀鳥卽布穀。據此說,餔豉亦餔穀之譌。又《集韻》《類篇》𠀤徒結切,音迭。又《集韻》他結切,音鐵。義𠀤同。

27 五:
鴙:《廣韻》《集韻》𠀤直几切,音滍。同雉。《廣雅》野雞雉也。又《字彙》鴙,古謂之鶻。《前漢·五行志》魯哀公時,有隼集於陳庭。《師古註》隼,鷙鳥,卽今之鴙也。鴙,胡骨反。

28 五:
𩿤:《廣韻》側八切,音札。《玉篇》鳥雜毛色。又鳥名。《類篇》鳥,似百舌,喙長善食魚。

29 五:
𩿥:《五音類聚》武移切,音彌。與鸍同。詳鸍字註。

30 五:
䳁:《廣韻》《集韻》𠀤蒲撥切,音跋。《說文》鳥也。《玉篇》大鳥也。《正字通》鳥似鳧。又《廣韻》《集韻》𠀤北末切,音撥。《集韻》鳥似雉。

31 五:
䳂:《集韻》丁聊切,音雕。䳂鷯。又癡宵切,音超。鳥聲。又田聊切,音迢。䳂𪁎,鳥尾翹毛。又《玉篇》呼幺切《集韻》馨幺切,𠀤音膮。羽貌。

32 五:
鴚:《唐韻》古俄切《集韻》居河切《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歌。《說文》鴚,䳘也。《爾雅·釋鳥》舒鴈䳘。《註》禮記曰:出如舒鴈。今江東呼鴚。又《玉篇》居牙切,音加。與駕同。亦䳘也。

33 五:
䳃:《集韻》委遠切,音宛。同𪂭省。《正字通》鳳屬。又《類篇》人名。《山海經》女和月母國有人名曰𪂭,處東極隅以主日月,使無相閒出。○按經本文今作𪂭。

34 五:
鴛:《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袁切,音眢。《說文》鴛鴦也。《玉篇》匹鳥。雄曰鴛,雌曰鴦。《崔豹·古今註》鳧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必思而死,故謂匹鳥。《埤雅》鵲好外反,鴛好內思。《·小雅》鴛鴦在梁,戢其左翼。《正字通》鴛鴦紅頭,翅尾黑,頭有白長毛,質杏黃色具文采。又《廣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𠀤音溫。義同。

35 五:
鴜:《唐韻》卽夷切《集韻》將支切,𠀤音貲。《說文》𪇳,鴜也。《玉篇》水鳥,似魚虎,蒼黑色。又《廣韻》疾移切《集韻》才支切,𠀤音疵。義同。

36 五:
䳄:《正字通》同鴜。《司馬相如·上林賦》𪇳䳄鵁鸕。又《集韻》《類篇》𠀤七支切,同雌。《說文》鳥母也。又《集韻》淺氏切,音此。鳥名。

37 五:
䳅:《廣韻》諸氏切《集韻》掌氏切,𠀤音紙。《廣韻》䳅,䳜鳥如烏。見山海經。又《類篇》頸尒切,音枳。義同。又《集韻》支義切,音寘。鳥聲。

38 五:
𩿦:《正字通》同䳅。

39 五:
䳆:《集韻》《類篇》𠀤薄陌切,音白。《字林》䳆郁,鳥名。似鸐,出懸雍山。

40 五:
鴝:〔古文〕𪁖𩿩《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𠀤音劬。《說文》鴝鵒。《爾雅翼》鴝鵒,似鵙而有幘,飛輒成羣。字書謂之哵哵鳥。一名鴝𪃪。一作鸜。《山海經註》鸜鵒,鴝鵒也。《正字通》又名八哥。幽明錄云:五月五日,翦其舌端使圓,敎令學語,能人言。又鴝掇,蟲名。《列子·天瑞篇》蝴蝶胥也。化而爲蟲,生竈下,其狀若脫,其名曰鴝掇。鴝掇千日,化而爲鳥,其名爲乾餘骨。又《廣韻》古侯切《集韻》居侯切,𠀤音鉤。《廣韻》鴝鵒鳥。《集韻》鵂鶹也。又《集韻》居𠋫切,音冓。鳥聲,雉鳴也。

41 五:
鴞:《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嬌切,音猇。《說文》鴞鴟,鸋鴂也。《爾雅·釋鳥》鴟鴞,鸋鴂。《郭註》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又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又名訓狐。一作梟。又《禮·內則》鵠鴞胖。《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又有靑鴞,可作羹。《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又獸名。《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註》卽饕餮。與鴟鳥別一種。

42 五:
𩿧:《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𠀤音跗。《玉篇》𪁺𩿧,鳥名。《山海經》基山有鳥如雞,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名𪁺𩿧,食之無臥。《註》急性無臥,使人少眠。又《集韻》芳無切,音敷。鳥名。

43 五:
鴟:《廣韻》處脂切《集韻》《韻會》稱脂切,𠀤音摛。《說文》䳠也。《玉篇》鳧屬。鴟鴞,惡鳥,捉鳥子而食者。又角鴟,一名鵂鶹,一名鵋䳢,一名鵅。《爾雅·釋鳥》鴟鴞,鸋鴂。又茅鴟。《釋鳥》狂,茅鴟。《郭註》今鵵鴟也。似鷹而白。《疏》茅鴟,一名狂。廣雅云:茅鴟,鳩也。又怪鴟。《釋鳥註》卽鴟鵂也。《廣雅》今江東呼此屬爲怪鳥。《埤雅》怪鴟,一名隻狐,晝無所見,夜卽飛噉蚊蟲。莊子所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瞑目而不見丘山是也。又梟鴟。《爾雅·釋鳥郭註》土梟。又《山海經》南海蒼梧山有鴟久。《註》卽鴟舊。《又》三危山有鳥,狀如𪇱,名曰鴟。○按此鳥,疑別是一種。又鴟夷,革囊也。《史記·伍子胥傳》盛以鴟夷革。《註》取馬革爲榼形也。又《揚雄·酒箴》自用如此,不如鴟夷。《顏云》盛酒者也。又蹲鴟,芋也。《史記·貨殖傳》汶山下有蹲鴟。《華陽國志》汶山大芋如蹲鴟。又《茅鴟》,逸詩篇名。《左傳·襄二十八年》慶封來奔,穆子使工爲之誦《茅鴟》。《杜註》刺不敬也。又《書·呂𠛬》鴟義姦宄。註鴟義,以鴟張跋扈爲義也。庚桑子曰:人實鴟義而有其國。又《史記·貨殖傳》范蠡適齊爲鴟夷子皮。《正字通》字彙以鴟夷爲複姓,誤。
考證:〔《書·呂𠛬》罔不𡨥賊鴟義。《註》以鴟張跋扈爲義也。〕謹照原文以鴟義姦宄連讀,謹据改爲:鴟義姦宄。註鴟義,以鴟張跋扈爲義也。

44 五:
𩿨:《正字通》同鴟。

45 五:
鴠:《廣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𠀤音旦。䳚旦,鳥也。《增韻》䳚旦,求旦之鳥,似雞,晝夜常鳴。《揚子·方言》周魏齊宋之閒謂之獨春,自關而東謂之城旦,秦隴之內謂之鶡鴠。《禮·月令》仲冬,鶡旦不鳴。又《集韻》黨旱切,音亶。義同。○按鶡鴠,因求旦之聲得名,本作盍旦。《禮坊記》引《》相彼盍旦,尙猶患之。或作曷旦。《月令》作鶡旦,《廣志》作侃旦,《方言》作鶡鴠,別作鳱鴠、䳚鴠、渴旦。

46 五:
鴡:《唐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𠀤音疽。《說文》王鴡也。《爾雅·釋鳥》鴡鳩,王鴡。《郭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好在江渚邊食魚。一作雎。《·周南》關關雎鳩。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鴡鳩氏,司馬也。

47 五:
䳇:《唐韻》文甫切《集韻》罔甫切,𠀤音武。《說文》鸚䳇也。能言鳥。一作鵡。《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正字通》鸚䳇,能言鳥,有綠色,紫赤色,白色,五色數種,丹咮鉤吻,舌似小兒,趾前後各二,性畏寒。又一種大於鸚䳇,出嶺南,名秦吉了。身黑觜赤,首戴黃冠,善效人笑語聲。其大於吉了而尾長者曰靑雞。蔡絛《鐵圍山叢談》曰:鸚䳇,初丹喙,中黑,後丹。初名木矦。又一種名烏鳳。范成大《虞衡志》云:出桂海,紺碧色,頭上有冠,尾垂二弱骨,長一尺數寸,至杪始有毛,形略似鳳,音聲淸越似笙蕭,能度小曲合宮商,能爲百鳥之音。又花名。刺桐花,雲南名鸚哥花,花形似之。《彭綱詩》風吹綠葉翠翩翩,露出幾枝紅鸚䳇。又《廣韻》《集韻》《韻會》莫後切《正韻》莫厚切,𠀤音母。亦作毋。熊大古以大者爲鸚母,小者爲鸚哥。戴侗以白者爲鸚母,小者爲鸚哥。

48 五:
䳈:《玉篇》同鴇。

49 五:
鴢:《廣韻》烏皎切《集韻》伊鳥切,𠀤音杳。《玉篇》鴢,魚𪁉也。《爾雅·釋鳥》鴢頭𪁉。《郭註》似鳧,江東謂之魚𪁉。《山海經》靑要山有鳥名鴢,狀似鳧,身靑,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又《廣韻》《集韻》𠀤於絞切,音拗。又《集韻》於交切,音坳。又伊謬切,音幼。義𠀤同。

50 五:
鴣:《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攻乎切,𠀤音孤。《說文》鷓鴣,小類班鳩。《埤雅》臆前有白圓點文,多對啼,常向日飛,畏霜露,蚤晚稀出,有時夜飛,則以木葉自覆其背。志常南向,不思北徂,雖東西回翅,開翅之始,必先南翥,故一名懷南。江左名爲逐影。其鳴自呼云:鉤輈格磔,行不得也,哥哥。《林通詩》林木叫鉤輈。《註》鷓鴣自呼也。互詳鷓字註。

51 五:
𩿩:《玉篇》古文鴝。字註詳本畫。

52 五:
鴤:《廣韻》職戎切《集韻》之戎切,𠀤音螽。《廣韻》鳥名。《正字通》水鳥似鳧而小。或讀若終。義同。

53 五:
䳉:《廣韻》《集韻》𠀤都宗切,音冬。《廣韻》䳉鳥好入水食,似鳧,形小。

54 五:
𩿪:《等韻》昌石切,音尺。《正字通》𩿪,小雀。或省作斥。莊子逍遙遊:斥鷃笑之。俗加鳥作𩿪。按字彙謂𩿪與𩾝俱同鴈,引師曠禽經及張華註云:鳱𩿪𠀤音岸。不知禽經𩿪本从厈,非从斥,𩿪斤右加點,𩿫厂下从干。張華鳱註言:集江干上,故字从干。𩿫註言:集岸谷閒,故字从厈。釋義甚明。𩿪鳱同字異形,今字彙以从斥爲从厈,誤。

55 五:
鴥:《唐韻》以出切《集韻》允律切《正韻》以律切,𠀤音聿。《說文》鸇飛貌。《廣韻》鳥飛快也。《廣雅》鴥飛也。《·秦風》鴥彼晨風。又《小雅》鴥彼飛隼。又《集韻》于六切,音𦳩。疾飛貌。又王勿切,音曰。義同。又胡決切,音穴。鳥名。
考證:〔《廣雅》矯飛也。〕謹按鴥矯二字俱訓爲飛,不訓鴥爲矯飛,今照原文矯改鴥。

56 五:
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良切,音央。鴛鴦,匹鳥也。《荆楚記》鴦名節木鳥。又紫鴛鴦,鸂𪀦別名。又黃鶯,一名黃鴦。又瓦名。《蘇軾詩》瓦弄寒蟾鴦臥月。又人名。梁鴦。見《列子》。文鴦。見《晉書》。又《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𠀤音佒。義同。互詳鴛字註。

57 五:
鴧:《集韻》戎用切,音𢫨。鸇飛貌。○按《字彙》鴧从宂,與从穴者不同。《正字通》云:鴥字之譌。存考。

58 五:
鴨:〔古文〕鵪𪁨《唐韻》烏甲切《集韻》《韻會》乙甲切,𠀤音押。《玉篇》小鳥也。《爾雅·釋鳥》舒鳧,騖。《註》鳧也。《禽經》鴨鳴呷呷,其鳴自呼,鳧能高飛,而鴨舒緩不能飛,故曰舒鳧。《廣雅》一名𩿣匹,亦作鴄。又水名,鴨淥。《唐書·地理志》馬訾水出白山,色若鴨頭,號鴨淥水,今鴨淥江也。又叶乙頰切,音謁。《蘇軾·畫鴈詩》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節。我衰寄江湖,我伴雜鵝鴨。又叶於質切,音乙。《蘇軾·岐亭詩》知我犯寒來,呼酒意頗急。拊掌動鄰里,遶村捉鵝鴨。《說文》从鳥甲聲。《玉篇》亦作𩿼,別作𪀌。

59 五:
𩿫:《正字通》𩿫與鴈鳱同。鳱卽𩿫之省。與𩿪別。字彙誤以𩿪爲𩿫,闕𩿫。詳鳱字註。

60 五:
𩿬:《玉篇》于周切《集韻》夷周切,𠀤音由。《玉篇》鼯鼠也。《類篇》𩿬夷,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61 五:
𩿭:《字彙補》與䳙同。

62 五:
𩿮:《字彙補》同鶵。

URN: ctp:kangxi-zidian/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