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三》

电子图书馆
1 三:
叿:《广韵》呼东切《集韵》呼公切,𠀤音烘。《玉篇》呵也。又《广韵》叿叿,市人声也。《集韵》一曰哤语。或作哄。又《集韵》胡公切,音洪。大声也。本作䪦。或作降。

2 三:
𠮫:《篇海》于求切,音忧。小声也。《正字通》叴字之譌。

3 三:
𠮬:《篇海》同𠮫。

4 三:
吀:《字汇》与哶同。卽楚姓也。《史记·孟子传》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吀子焉。《注》索隐曰:吀音芈。别录作芈子。正义曰:艺文志云:吀子十八篇。○按《汉书》艺文志,今本作芈子。颜师古音弭,是芈、吀通也。俗本《史记》譌作吁,韵书皆不载吀字。

5 三:
吁:〔古文〕𠮲《唐韵》况于切《集韵》《韵会》匈于切,𠀤音吁。《说文》惊也。《玉篇》疑怪之辞也。《广韵》叹也。《·尧典》帝曰:吁嚚讼可乎。《·周南》云何吁矣。又留吁,赤狄别种。《春秋·宣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驺虞。又《集韵》云俱切,音迂。义同。又《集韵》《正韵》𠀤休居切。与嘘同。《王充·论衡》猪马以气吁之。又《广韵》《集韵》𠀤王遇切,音芋。义同。《说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

6 三:
吂:《广韵》莫郞切《集韵》谟郞切,𠀤音茫。《玉篇》使人问,而不肯答曰吂。《广韵》不知也。《扬子·方言》沅沣之闲,使之而不肯答曰吂。注:今中国语亦然。又《广韵》《集韵》𠀤莫浪切,音漭。《广韵》老人不知。○按诸韵书吂字止有平去二音,《正字通》增上声,误。
考证:〔《扬子·方言》沅沣之闲,使之而不肯答曰吂。今中国语亦然。〕谨照原文今字上增注字。

7 三:
吃:《唐韵》《集韵》《韵会》𠀤居乙切,音讫。《说文》言蹇难也。《史记·韩非传》非爲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前汉·周昌传》爲人口吃。《唐史·拾遗》焦遂口吃,对客不出一言,醉后辄酬答如注射,时人目爲酒吃。又与吃同。《新书·耳庳篇》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又《集韵》欺讫切,音乞。吃吃,笑貌。

8 三:
各:《唐韵》古洛切《集韵》刚鹤切《韵会》《正韵》葛鹤切,𠀤音阁。《说文》异辞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汤诰》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又屠各,北方种落名。《后汉·公孙瓒传》瓒子续爲屠各所杀。又《字汇补》借作部落之落,见诸葛铜铛。又《字汇补》引沈括笔谈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车出各。

9 三:
吅:《唐韵》《集韵》𠀤况袁切,音萱。《说文》惊宓也,读若欢。《徐铉曰》今俗别作喧,非。《玉篇》嚣也,与欢通。《广韵》唤声。又《集韵》荀缘切,音宣。义同。又《集韵》讼古作吅。注详言部四画。又《字汇补》与邻同。《汉隶衡立𥓓》《孙根𥓓》俱有吅字。《释文》卽邻字。《吹景录》邻厸吅三字,一字也。

10 三:
吆:《五音集韵》于宵切,音腰。吆吆,声也。

11 三:
𠮭:《集韵》与嚗同。

12 三:
吇:《集韵》祖似切,音子。吇吇,鸟声。

13 三:
𠮮:《正字通》𠯑字之譌。

14 三:
合:《唐韵》𠋫閤切《集韵》《韵会》曷閤切《正韵》胡阁切,𠀤音盒。《说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大雅》天作之合。《前汉·货殖传》蘖麴盐豉千合。《注》师古曰:蘖麴以斤石称之,轻重齐则爲合。盐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会也。《礼·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注》合,会也。又聚也。《论语》始有曰:苟合矣。《注》合,聚也。又答也。《左传·宣二年》旣合而来奔。《注》合,答也。又闭也。《前汉·儿宽传》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注》李奇曰:祛,开散。合,闭也。又六合。《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又黍名。《礼·曲礼》黍曰芗合。又《文中子·问易篇》黄帝有合宫之听。又合黎,地名。《·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又州名。《广韵》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后魏置合州,盖涪汉二水合流之处,因以名之。又参合,代地。《史记·韩王信传》入居参合。又钜合在平原,合骑在高城,𠀤汉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又重合县属勃海郡,合鄕县属东海郡。又合浦,郡名。𠀤见《前汉·地理志》。又《广韵》器名。《正韵》合子,盛物器。又《广韵》姓也。《左传》宋大夫合左师。又子合,西域国名。《前汉·西域传》西夜国王,号子合王。《后汉·西域传》子合国,去疏勒千里。又通作阖。《战国策》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耶。《注》阖合同。又与合通。《史记·魏世家》筑雒隂合阳。《注》合水之北。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废爲合阳侯。又《唐韵》《正韵》古沓切《集韵》《韵会》葛合切,𠀤音閤。《广韵》合,集也。又《集韵》两龠爲合。《前汉·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又合龠爲合,十合爲升。《注》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又叶许及切,音翕。《张衡·思𤣥赋》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鸾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
考证:〔《战国策》意者,臣愚而不阖王心耶。〕谨照原文阖字下增于字。

15 三:
㕦:《广韵》《集韵》《韵会》𠀤胡化切,音华。《玉篇》大声也。《广韵》大口也。又《字汇》鱼之大口者曰㕦。〇按正韵禡韵收吴字,云:同㕦,非。详吴字注。

16 三:
吉:《唐韵》居质切《集韵》《韵会》《正韵》激质切,𠀤音拮。《说文》善也。《广韵》吉利也。《·大禹谟》惠迪吉。又朔日曰吉。《·小雅》二月初吉。《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又州名。《韵会》汉豫章地,隋置吉州。又姓。《广韵》出冯翊尹吉甫之后。汉有汉中太守吉恪。又《集韵》极乙切,音佶。本作姞,姓也。又《集韵》谨也。又《集韵》《韵会》𠀤其吉切,音咭。亦姓也。《·小雅》彼君子女,谓之尹吉。《笺》吉读爲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按《释文》吉,毛读如字。郑读爲姞,其吉反,又其乙反,三音皆可读。又《唐韵正》叶音髻。《曹植·黄帝三鼎赞》鼎质之精,古之神器。黄帝是铸,以象太一。能轻能重,知凶识吉。一叶于二反。《徐勉·萱草赋》亦曰宜男,加名斯吉。华而不艳,雅而不质。随晦明而舒卷,与风霜而荣悴。质叶音致。
考证:〔按释文吉,毛读如字。郑读爲姞,其吉反,又其一反,〕谨照原文其一反改其乙反。

17 三:
吊:《字汇》字俗吊。

18 三:
寸:《字汇》徒口切,豆上声。叱也。○按寸字诸韵书皆不载,止见《篇海》。《正字通》斥爲俗字,是也。

19 三:
𠮯:《广韵》居理切《集韵》苟起切,𠀤音纪。《玉篇》说也。《集韵》言也。又《集韵》平也。○按《正字通》》云:与台字音异义同,卽台字之譌,非。

20 三:
同:《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𠀤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舜典》同律度量衡。《·小雅》我马旣同。又聚也。《·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隂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爲终,十终爲同,同方百里。《疏》谓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爲同也。又爵名。《·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爲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爲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𨻰琳·答客难》六合咸煕,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𤰞。
考证:〔司马法曰,成爲终,终十爲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21 三:
𠮰:《字汇》匹锦切,音品。𠀤也。又《正字通》𡿯字省文,从口川。详巛部𡿯字注。○按《字汇》本篇海,《正字通》本同文举要,今两存之。

22 三:
㕧:《唐韵》馨伊切《集韵》《韵会》馨夷切《正韵》虚宜切,𠀤音咦。《说文》念㕧,呻也。《玉篇》亦作屎。《·大雅》民之方殿屎。《释文》殿屎,说文作念㕧。又《集韵》升脂切《正韵》申之切,𠀤音诗。又《广韵》《集韵》虚器切《韵会》香义切,𠀤音齂。义𠀤同。《集韵》或作𣢁𧥤䐖𣢍𣢎。

23 三:
名:《唐韵》武幷切《集韵》《韵会》弥幷切《正韵》眉兵切,𠀤音詺。《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玉篇》号也。《广韵》名字也。《春秋·说题》名,成也。《左传·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又自呼名也。《礼·曲礼》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又名誉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说题》名,大也。《·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号也。《仪礼·士昏礼》请问名。《疏》问名,问姓氏也。名有二种,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号之名。孔安国注尚书,以舜爲名。郑君目录,以曾子爲姓名,亦据子爲名,皆是名号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号之类。《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谓尊𤰞职贡之名号。又号令也。《周语》言以信名。《注》信,审也。名,号令也。又文字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礼·秋官·大行人》谕书名。《注》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又《春秋·解题》名,功也。《周语》勤百姓以爲己名。《注》功也。又《释名》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又《尔雅·释训》目上爲名。《注》眉眼之闲。《说文》引《·齐风》作猗嗟䫤兮。又姓。《广韵》左传楚大夫彭名之后,唐名初撰公侯政术十卷。又与命通。《史记·天官书》免七命。《注》免星有七名。又《张耳传》亾命游外黄。《注》脱名逃籍也。又《集韵》忙经切,音冥。与铭同。志也。详金部铭字注。又《集韵》弥正切,洺去声。与詺同。目诸物也。详言部詺字注。又叶弥延切,音绵。《道藏歌》𤣥挺自嘉会,金书东华名。贤安密所戒,相期阳洛汧。又叶莫阳切,音𨦵。《韩愈·曹成王𥓓辞》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又叶必仞切,音傧。《张华鲍元泰诔》烈考中丞,妙世显名。峩峩先生,诞资英俊。
考证:〔《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爲尊𤰞职贡之名号。〕谨照原文爲改谓。

24 三:
后:《唐韵》《集韵》《正韵》胡口切《韵会》很口切,𠀤音后。《说文》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仲虺之诰》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礼·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让受于君,故称后。又《礼·曲礼》天子有后。《疏》后,后也。言其后于天子,亦以广后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汉曰皇后,汉祖母称太皇太后,母称皇太后。又诸侯亦称后。《·舜典》班瑞于羣后。又古者君称臣亦曰后。《·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疏》国语云:稷爲天官,单名爲稷,尊而君之,称爲后稷。又《毕命》三后协心。《注》谓周公君𨻰毕公也。又《·武成》告于皇天后土。《传》后土,社也。《左传·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注》土爲羣物主,故称后也。其祀句龙焉,在家则祀中溜,在野则爲社。《正韵》后土,亦取厚载之义。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后处字子里。《前汉·儒林传》后仓字近君。又与后通。《礼·曲礼》再拜稽首,而后对。又《广韵》胡遘切《集韵》下遘切《韵会》《正韵》胡茂切,𠀤音𠋫。义同。又叶后五切,音戸。《蔡邕·胡黄二公颂》允兹汉室,诞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轨齐武。《陆云·汉高盛德颂》咸阳克殄,旣系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诗本音云:《周颂》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后后俱音戸,后人误入四十五厚韵,故于《唐韵》正中历引经集证之。然自《玉篇》以后,后在厚韵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后五切爲叶音矣。

25 三:
吏:《唐韵》力置切《集韵》《韵会》良志切《正韵》力地切,𠀤音利。《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锴曰》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礼·曲礼》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传·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三吏,三公也。又《韵会》府史之属亦曰吏。《周礼·天官·大宰》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前汉·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注》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又姓。《正字通》汉吏宗,王莽时人。又《五音集韵》神至切,音示。奉也,职事也,劳也。《说文》本作叓。

26 三:
吐:《唐韵》《正韵》他鲁切《集韵》《韵会》统五切,𠀤音土。《说文》写也。《玉篇》口吐也。《·大雅》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左传·僖六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记·鲁世家》周公一饭三吐哺。又《增韵》出也,舒也。《前汉·刘向传》发明诏,吐德音。《唐书·房管传》辞吐华畅。又姓。《正字通》隋将军吐万绪。又复姓,后魏有吐奚、吐难、吐万氏。又《广韵》汤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土故切,𠀤音兔。《广韵》欧也。

27 三:
向:《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许亮切,音蠁。《说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注》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豳风》塞向墐戸。《传》北出牖也。《疏》士虞礼注云:向、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备,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广韵》向与向通用。《集韵》亦作𤖽。《正韵》亦作鄕。《礼·明堂位》刮楹达鄕。◎按明堂位注,鄕谓夹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达,则凡牖皆名鄕,不独北出牖矣。又《广韵》对也。《战国策》西向事秦。《庄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叹。又或作向。《·说卦》向明而治。亦作鄕。《礼·明堂位》南鄕而立。又《集韵》趣也。又《韵会》救也。又昔也。《庄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论语》鄕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式亮切,音饷。《广韵》姓也。《左传·成五年》诸侯谋复会宋公,使向爲人辞以子灵之难。《释文》向,舒亮反。又《玉篇》地名。《·小雅》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注》向在东都畿内,今孟州河阳县。《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向。《注》轵县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注》在𩒛川长社县东北。《后汉·郡国志》𩒛川郡有向鄕。又《集韵》国名。《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注》向,小国也,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史记·褚少孙补三皇纪》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后,汉爲县。《前汉·地理志》沛郡向县。《注》向,故国,姜姓,炎帝后。又《集韵》《正韵》𠀤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释文》向,许文反。《前汉·𠛬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又《正韵》古文向字。注详十六画。
考证:〔《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肹告于诸侯。《注》叔肹,叔向也。〕谨照原文两肹字𠀤改肸。

28 三:
吒:《唐韵》《集韵》《韵会》𠀤陟嫁切,音姹。《说文》喷也,叱怒也。《广韵》吒叹。《六书故》叱之稍徐也。又《正字通》梵书吒婆,此言障碍。又《玉篇》知加切《集韵》陟加切,𠀤音奓。义同。《集韵》或作喥。○按《玉篇》平去二音俱同咤。互详后咤字注。又《集韵》陟格切,音舴。嘲也。

29 三:
𠮱:《玉篇》吁本字。

30 三:
𠮲:《玉篇》古文吁字。注详本画。

31 三:
𠮳:《五音集韵》乌陵切,音膺。𠮳𠮴也。《篇海》作𠮳,旡也。𠮳字从口从上(口在上,上在下)。

32 三:
𠮴:《五音集韵》乌郞切,音鸯。本作咉。噟声,详后咉字注。《篇海》作𠮴,乌刚切。𠮳𠮴,应唤语话也。𠮴字从口从上(口在上,下在下),参见𠮳。

33 三:
𠮵:《篇海》莫浪切,音漭。问而不答。

URN: ctp:kangxi-zidian/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