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呝:《廣韻》於革切《集韻》乙革切,𠀤音戹。《說文》喔也。《玉篇》雞聲。亦作呃。又《廣韻》呝喔,鳥聲。又《集韻》烏懈切,音隘。聲不平謂之呝。或作𧦠。○按《集韻》呝與《廣韻》呃,義雖同而音各異。《廣韻》呃在十六怪,《集韻》呝在十五卦,其實一字也。

2 五:
呞:《廣韻》書之切《集韻》申之切,𠀤音詩。《玉篇》牛噍也。《廣韻》本作齝。吐而噍也。亦作𪗪。又《集韻》《韻會》𠀤超之切,音癡。又《集韻》充之切,音蚩。義𠀤同。
考證:〔本作齠。吐而噍也。〕謹照廣韻集韻齠改齝。

3 五:
呟:《集韻》古泫切,音畎。聲也。

4 五:
呠:《集韻》普本切,音翉。《玉篇》噴也。

5 五:
呡:《篇海》武粉切,音抆。口呡也。◎按呡音義俱同吻。吻亦作㗃,當卽㗃字省文。詳前吻字註。

6 五:
呢:《廣韻》《集韻》𠀤女夷切,音尼。《玉篇》呢喃,小聲多言也。同𠽬。《廣韻》言不了,呢喃也。又呢喃,燕語也。又《集韻》乃倚切,音伱。聲也。又女履切,音柅。本作䛏。言以示人。

7 五:
𠰈:《集韻》烏宏切,音泓。《玉篇》牛聲。《集韻》書作𠰈。𠰈字从口从𢎪作,避諱弘字。

8 五:
㕷:《正字通》咟字之譌。海篇音赫。字彙胡了切,爻上聲,𠀤非。

9 五:
呣:《集韻》同𠰔。詳後𠰔字註。

10 五:
呤:《廣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靈。《玉篇》啨呤也。又《廣韻》𡌨蒼云:呤呤,語也。

11 五:
呥:《玉篇》而廉切《集韻》《韻會》如占切,𠀤音髯。《玉篇》呥呥,噍貌。《荀子·榮辱篇》呥呥而噍。又《集韻》𠯍𠯍,自安貌。又《集韻》《韻會》𠀤而琰切,音冉。《集韻》噍貌。○按《玉篇》《廣韻》《類篇》俱作呥。《集韻》《韻會》《正韻》俱作𠯍。《字彙》《正字通》音義載𠯍字之下。今詳呥註,以《玉篇》《廣韻》爲正也。

12 五:
㕸:《集韻》力入切,音立。㕸㕸,送舟聲也。

13 五:
呦:《廣韻》《集韻》於虬切《韻會》幺虬切,𠀤音幽。《說文》鹿鳴聲也。《·小雅》呦呦鹿鳴。《說文》或作𣢜。《玉篇》或作𣢄。又《集韻》於求切,音憂。又於糾切,黝上聲。義𠀤同。又《集韻》於敎切,音靿。敎也。

14 五:
呧:《唐韻》都禮切《集韻》典禮切,𠀤音邸。《說文》苛也。《玉篇》呵呧也。本作詆。○按《廣韻》有詆無呧。又《唐韻》都黎切,音低。又《集韻》田黎切,音題。義𠀤同。《篇海》或作𠯞𠯝。

15 五:
𠰉:《廣韻》敕宵切《集韻》癡消切,𠀤音超。《玉篇》𡌨蒼曰:喉鳴。《廣韻》鳴也。

16 五:
𠰊:《篇海》音疋。唾𠰊也。與𠯔同。

17 五:
周:〔古文〕𠱬𠄗《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又至也。《·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又忠信也。《·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又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又《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又曲也。《·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又《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又《廣韻》備也。《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註》晉灼曰: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又《廣韻》周帀也。《前漢·劉向傳》周回五里有餘。《韻會》俗作週,非。又鳥名。《爾雅·釋鳥》巂周。《疏》今謂之子規。又《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一作翢。又不周,山名,在崑崙。《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又風名。《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又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又姓。《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又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又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又與賙通。《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又叶市朱切,音殊。《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18 五:
呩:《玉篇》古文嗜字。註詳十畫。

19 五:
呪:《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職救切,音䯾。《廣韻》呪詛也。《戰國策》許綰爲我呪。《後漢·王忳傳》忳呪曰:有何枉狀。《關尹子·七釜篇》有誦呪者。又《集韻》通作祝。《·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大雅》侯作侯祝。《周禮·春官》有詛祝。《集韻》或作詶,亦作詋。

20 五:
𠰋:《集韻》祛尤切,音丘。《玉篇》聲也。

21 五:
呫:《廣韻》《正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𠀤音帖。《玉篇》嘗也,引穀梁傳莊二十七年,未嘗有呫血之盟。○按今本《穀梁傳》作歃血之盟。又《正韻》小貌。《唐書·王叔文傳》呫呫小人。又《集韻》尺涉切,音謵義同。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女兒呫囁耳語。《註》韋昭曰:呫囁,附耳小語聲也,呫音蚩輒反。又《集韻》一曰多言。或作喢。又《集韻》他兼切,音添。嘗也。又《五音集韻》張甚切,音揕。義同。

22 五:
呬:《唐韻》《集韻》𠀤虛器切,音屓。《說文》東夷謂息爲呬,引《·大雅》:昆夷呬矣。◎按《》本作昆夷駾矣,維其喙矣。傳:喙,息也。《說文》攺駾作呬,非。《張衡·思𤣥賦》呬河林之蓁蓁。《註》呬,息也。一作怬。《集韻》或作嚊。又《集韻》許四切,音㕧。《爾雅·釋詁》呬,息也。《註》施乾讀音㕧。《揚子·方言》東齊曰呬。《註》呬,許四反。又《廣韻》丑利切。《集韻》丑二切,𠀤音杘。《廣韻》本作訵,隂知也。又《集韻》郞丁切,音靈。衆聲也。

23 五:
呭:《唐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𠀤音曳。《玉篇》呭呭,猶沓沓也。《說文》多言也,引《·大雅》無然呭呭。○按《》今本及《孟子》𠀤作無然泄泄。又《廣韻》呭,樂也。又《集韻》私列切,音薛。樂也。《集韻》或作㖂。

24 五:
呮:《篇海》去致切,音跂。垂足坐也。

25 五:
呯:《集韻》蒲兵切,音平。《五音集韻》呯呯。聲也。

26 五:
呰:《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𠀤音紫。《說文》苛也。又《玉篇》口毀也。《正韻》通作訾。又《爾雅·釋詁》呰已,此也。《註》呰,已,皆方俗異語。《疏》呰已與此,皆音相近,故得爲此也。又弱也。《史記·貨殖傳》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註》徐廣曰:呰窳,苟且惰嬾之謂也。應劭曰:呰,弱也。又《集韻》才支切,音疵。亦苛也。又瑕也。《前漢·敘傳》閹尹之呰,穢我明德。《註》呰與疵同。《集韻》或作啙。又《韻會》卽移切,音貲。此也。又《集韻》資昔切,音積。義同。又思計切。與些同。語辭。又四箇切,娑去聲。亦與些同。

27 五:
呱:《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說文》小兒嗁聲。《·益稷》啓呱呱而泣。《班固·幽通賦》妣聆呱而刻石。《集韻》或作𠽿。又《集韻》烏爪切,音窊。義同。又叶胡誤切,音護。《·大雅》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28 五:
呲:《集韻》才支切,音疵。嫌食也。本作飺。或作㖢。又余支切,音移。義同。又牆之切,音慈。無食也。

29 五:
𠰌:《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集韻》黑光也。通作沫。

30 五:
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又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又《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31 五:
呴:《集韻》匈于切,音訏。《玉篇》嘘吹之也。《集韻》與嘔同。《老子·道德經》或呴或吹。《前漢·王褒傳》呴嘘呼吸如喬松。《註》呴嘘,皆開口出氣也。又《前漢·東方朔傳》愉愉呴呴。《註》呴呴,言語順也。又《戰國策》呴籍叱咄,則徒隷之人至矣。《註》呴,呵也。當从足。又《集韻》呼侯切,音齁。喉中聲。又俱侯切,音鉤。《史記·匈奴傳》立右賢王呴犂胡爲單于。又《廣韻》呼后切《集韻》《正韻》許后切,𠀤音㸸。《廣韻》與吼同。或作吽。詳前吼字註。又《郭璞·江賦》湓流雷呴而電激。《註》呴,嘷也。《釋文》呴,呼后反。又《集韻》火羽切,音詡。與欨同。或作喣,吹也。又《廣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𠀤音昫。《廣韻》吐沫。《莊子·天運篇》魚相呴以濕。《音義》呴,况付反。又况于反。又《集韻》氣以溫之也。或作欨休咻。又《集韻》居𠋫切,音遘。與雊同。《史記·殷本紀》有飛雉登鼎耳而呴。又叶市若切,音芍。《王逸·九思》雲濛濛兮雷儵爍,孤雛驚兮鳴呴呴。

32 五:
㕹:《集韻》房越切,音伐。本作瞂。或作𢧕,盾也。《戰國策》革抉㕹芮。《註》㕹,卽詩所謂蒙伐。《史記·蘇秦傳註》索隱曰:㕹與瞂同,謂楯也。《·秦風》蒙伐有苑。《註》伐或作𢧕,中干也。○按㕹伐瞂𢧕四字皆通,《字彙》作㕹,今从《集韻》攺正。㕹字从口从叐。

33 五:
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虎何切,音𩑸。《玉篇》責也,與訶同。《廣韻》怒也。《周禮·地官·比長註》鄕中無授,出鄕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史記·李廣傳》霸陵尉醉呵止廣。又通作苛。《前漢·王莽傳》掖門僕射苛問。又《集韻》博雅云:呵呵,笑也。一曰氣出,亦作㰤。又《韻會》慢應聲,通作阿。又《韻會》寒歌切,音河。《類篇》譙問也。通作何。《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一曰譙呵者,責讓也。又《集韻》許箇切,音𧬱。嘘氣也。一曰責也。

34 五:
呶:《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𠀤音鐃。《說文》讙聲也。《廣韻》喧呶。《·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集韻》或作詉。又《集韻》女加切,音拏。嘮呶,諠也。又《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詩載號載呶。叶下豆。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叶。《王褒·僮約》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下牀振頭,𡍮釣刈芻,結葦𦡳纑。頭,古音徒。

35 五:
呷:《唐韻》《正韻》呼甲切《集韻》迄甲切,𠀤音䛅。《說文》吸呷也。《長箋》吸而飮曰呷。甲有斂藏義,故从甲。又《廣韻》喤呷,衆聲。又《司馬相如·子虛賦》噏呷萃蔡。《註》衣裳張起之貌。

36 五:
呸:《篇海》音丕。《字彙》相爭之聲。俗字。

37 五:
𠰍:《集韻》冢庾切,音拄。《玉篇》口不正。又《集韻》腫庾切,音主。呼雞聲。又朱戍切,音注。喙也。或作咮。○按《集韻》又作重主切,義訓停足,乃是跓字之譌,而冢庾之𠰍字,轉誤从足,皆傳刻之誤也。

38 五:
𠰎:《集韻》皮古作𠰎。註詳部首。

39 五:
呹:《集韻》弋質切,音逸。《玉篇》牛羊呞草貌。《集韻》羊呞貌。又《集韻》疾也。又勑栗切,音抶。聲也。《揚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聲駍隱而歷鐘。《註》師古曰:風之動樹,聲響振起衆根,合同駍隱,而盛歷入殿上之鐘也。薌,讀與響同。呹,丑乙反。
考證:〔《揚雄·甘泉賦》薌呹肹以棍根兮。〕謹照原文肹改肸。棍改掍。

40 五:
呺:《廣韻》許嬌切《集韻》《韻會》虛嬌切,𠀤音囂。《廣韻》呺然,大貌。《集韻》呺然,虛大貌。《莊子·逍遙遊》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按《正字通》云:郭象古本作枵,今無考。《集韻》或作𧦢号。又《集韻》《正韻》𠀤乎刀切,音豪。《集韻》風聲。《增韻》叫呼怒聲。《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呺。《音義》呺,呼刀反。《集韻》或作𩖸。《正字通》作号,非。又《集韻》許后切,音吼。莊子:萬竅怒呺。徐邈讀。又《集韻》後到切,音號。義同。

41 五:
㕺:《字彙》卽呺字。

42 五:
𠰏:《集韻》側洽切,音眨。《玉篇》豕食。

43 五:
𠰐:《集韻》普火切,音叵。聲也。

44 五:
呻:《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說文》吟也。《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爾雅·釋訓》殿屎,呻也。《莊子·列禦𡨥》呻吟裘氏之地。《廣韻》與𠲳𣢘同。又《集韻》斯人切,音辛。義同。

45 五:
呼:〔古文〕𠰗戲《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𠀤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又《廣韻》喚也。又《集韻》嗚呼,歎辭。《·五子之歌》嗚呼曷歸。又通作乎。《·大雅》於乎小子。又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又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𤰞姓呼延者是也。又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又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𦸐,一名夜呼。又《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又《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又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又《集韻》許箇切,音𧬱。《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又《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考證:〔《爾雅·釋草》蓫薚,馬尾。《註》蔏𦸐,一名夜呼。〕謹照原文註改疏。

46 五:
𠰑:《集韻》魚旰切,音岸。聲也。《正字通》六書統:與唁同。誤。

47 五:
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眉病切,鳴去聲。《說文》使也。《·堯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說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又《爾雅·釋詁》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稟受。《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註》命者,生之極。《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又《·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箋》命,猶道也。又《·周頌》夙夜基命宥密。《傳》命,信也。《疏》信順天命。又《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又星名。《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註》文昌第四星。又《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註》命,瑞命。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又《周語》襄王賜。晉文公命。《註》命,命服也。諸侯七命,冕服七章。又《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註》師古曰:命者,名也。脫名籍而逃亡。又《前漢·李陵傳》射命中。《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又《廣韻》計也。又《廣韻》召也。又叶眉辛切,音珉。《·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叶,疑應作彌賔反。又叶漭去聲。《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又《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考證:〔《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註》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謹照原文註改疏。

48 五:
呾:《廣韻》《集韻》𠀤當割切,音怛。《廣韻》相呵。《韓愈·張徹墓誌銘》自申於暗明,莫之奪也。我銘以貞之,不肖者之呾也。又《集韻》相呼聲。又《廣韻》《集韻》𠀤乙鎋切,音𪆰。《廣韻》亦相呼聲。又《集韻》𥊲軋切,音獺。呾噠,語不正也。

49 五:
呿:《廣韻》丘伽切《集韻》去伽切,𠀤音佉。《玉篇》張口貌。《集韻》啓口謂之呿。《莊子·秋水篇》公孫龍口呿而不合。《呂氏春秋》君呿而不𠱴。又《玉篇》丘居切《集韻》丘於切,𠀤音墟。又《集韻》丘據切,音去。本作㰦,義𠀤同。又《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𠀤音怯。《廣韻》臥聲。《集韻》臥息也。又《集韻》又業切,音裛。口開貌。

50 五:
咀:《唐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𠀤音沮。《說文》含味也。《廣韻》咀嚼。《管子·水地篇》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司馬相如·上林賦》咀嚼菱藕。《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與切,音苴。㕮咀,修藥也。又《集韻》㕮咀,謂商量斟酌之。一曰含味也。

51 五:
咁:《集韻》與嗛同。

52 五:
咂:《篇海》子答切,音帀。入口也。

53 五:
咃:《玉篇》吐多切,音他。出陀羅尼。

54 五:
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又《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又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又《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又叶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55 五:
𠰒:《廣韻》人者切《集韻》爾者切,𠀤音惹。《廣韻》譍聲。《集韻》本作喏。又《正字通》五大部直音,佛母大孔雀明王經,𠰒分示惠二音。

56 五:
㕻:《玉篇》他豆切,音透。唾也。《說文》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又《集韻》普后切,音剖。義同。

57 五:
咅:《玉篇》同㕻。《廣韻》說文本作㕻,隷變作咅。《集韻》或作㰯㖣哣。

58 五:
咆:《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說文》嘷也。《玉篇》咆哮也。《廣韻》咆哮,熊虎聲。《淮南子·覽冥訓》虎豹襲穴而不敢咆。又《潘岳·西征賦》出申威於河外,何猛氣之咆勃。《註》怒貌。又與炰通。炰烋,一作咆咻。《左思·魏都賦》吞滅咆咻。又《集韻》皮敎切,音皰。獸呼。又叶蒲侯切,音裒。《劉楨·魯都賦》晝藏宵行,俯仰哮咆。禽獸𥨥怖,失偶藏儔。《集韻》或作𡂘𠿙。

59 五:
咇:《廣韻》《集韻》𠀤蒲結切,音蹩。《廣韻》口香。《玉篇》芳香也。又《廣韻》語也。又《廣韻》毘必切《集韻》簿必切,𠀤音邲。亦芳香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晻薆咇茀。《註》師古曰:皆芳香意也。《釋文》咇,步必反。又與苾通。《史記·司馬相如傳》作晻曖苾勃。《字彙》咇與苾同。又《廣韻》言不了。《集韻》言不明。又《廣韻》與吡同,鳴咇咇也。又《廣韻》鄙密切《集韻》逼密切,𠀤音筆。《廣韻》咇㘉多言。又《集韻》壁吉切,音必。咇節,聲出貌。或作嗶。又《集韻》毘至切,音鼻。咇咇,哀鳴也。

60 五:
咈:《廣韻》符弗切《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𠀤音佛。《說文》違也。《廣韻》戾也。《·堯典》帝曰:吁咈哉。又《大禹謨》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又《伊訓》從諫弗咈。又《微子》咈其耇長舊有位人。又《韻會》《正韻》通作佛、拂。○按《曲禮》:獻鳥者佛其首。《學記》:其求之也佛。《釋文》云:佛本又作拂,𠀤不云同咈。《廣韻》三字亦各分見,然其違戾之義實相同,當从《韻會》《正韻》。又《玉篇》引易咈經于丘,今本易頤卦作拂。又《集韻》薄宓切,音弼。義同。又《字彙》步昧切,音倍。《釋名》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按《釋名》解轡之義,非謂轡有咈音也,《正字通》駁之,是。

61 五:
咉:《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𠀤音鴦。《廣韻》噟聲。《篇海》作𠮴。又《集韻》於良切,音央。義同。又《左思·魏都賦》泉流逬集而咉咽。《註》咉音央。咉咽,流不通也。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𠀤音坱。《唐韻》咉咉,咽悲也。

62 五:
咊:《玉篇》古文和字。註詳本畫。

63 五:
咋:《廣韻》《韻會》側革切《集韻》《正韻》側格切,𠀤音窄。大聲。《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侈則柞。《註》柞讀爲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釋文》咋,側百反。又《正韻》啖也。又《廣韻》鋤陌切《集韻》實窄切《正韻》士革切,𠀤音賾。《廣韻》㕭咋,多聲。又《正韻》嚙也。《前漢·東方朔傳》孤豚之咋虎。《註》師古曰:咋,嚙也,仕客反。《後漢·馬援傳》姜腇咋舌。《神異經》咋嚙其汁。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側駕切,音詐。《廣韻》咋語聲。又《集韻》一曰暫也。又《集韻》《類篇》𠀤助駕切,音乍。《左傳·定八年》桓子咋謂林楚曰:而先皆季氏之良也。《註》咋,暫也。《釋文》咋,側駕反。又仕詐反。

64 五:
和:〔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𠀤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堯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又《·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又《·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又和夷,地名。《·禹貢》和夷底績。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65 五:
𠰓:《篇海》音和。小兒啼。

66 五:
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來切,音㾂。《說文》蚩笑也。《左思·吳都賦》東吳王孫囅然而咍。《註》楚人謂相調笑曰咍。又《字彙》湯來切,音台。姓也。《正字通》明弘治舉人咍左,見奇姓通。咍讀如字,字彙音台,誤。又叶與之切,音移。《楚辭·九章》忠何辜以遇罰兮,亦非余之所志也。行不羣以顚越兮,又衆兆之所咍也。志叶音之。又叶許記切,音戲。《束皙·𤣥居釋》束子閒居,門人𠀤侍。下幃深譚,隱几而咍。

67 五:
咎:《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舅。《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大禹謨》天降之咎。又《爾雅·釋詁》咎,病也。《疏》罪病也。《廣韻》愆也,過也。《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又《書序》殷始咎周。《傳》咎,惡也。又與臼通。《晉語》宜咎。《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又與舅通。《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左傳》作舅。又《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經傳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又《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漢·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按《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俱云姓也,誤。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註》赤狄別種。《陸德明·音義》咎,古刀反。又叶曁几切,音技。《史記·龜筴傳》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又叶跽許切,音巨。《三略》强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臣,國受其咎。又叶巨又切,音舊。《·小雅》謀夫孔多,是不用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彙》《正字通》俱以去聲爲咎字正音。考《玉篇》《廣韻》《集韻》諸書,咎字𠀤無去聲一音。《字彙》《正字通》皆誤。

68 五:
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註》發咏,謂以樂納之。又《集韻》或作永。《·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咏。○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咏。《字彙》作咏,从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咏字右从二水作,不从永。

69 五:
㕼:《類篇》呼公切,音烘。與𩐠同,大聲。《荀子·解蔽篇》以爲㕼㕼。《呂氏春秋》功之難立也,其必由㕼㕼耶。故㕼㕼之中,不可不味也。中主以之㕼㕼也止善,賢主以之㕼㕼也立功。《集韻》或作哅。

70 五:
𠰔:《說文》古文謀字。註詳言部九畫。《集韻》或書作呣。

71 五:
咐:《字彙補》奉蒲切,音苻。嘘也。《淮南子·本經訓》斟酌萬殊,旁薄衆宜,以相嘔咐,醞釀而成肓羣生。

72 五:
𠰕:《篇海類篇》音出。喚人聲。

73 五:
𠰖:《字彙補》羊甘切,音𢓕。羊鳴。

74 五:
𠰗:《六書本義》古文呼字。註詳本畫。

75 五:
𠰘:《篇海》胡刀切,音豪。熊虎聲也。

76 五:
𠰙:《篇海》同𠱥。詳後𠱥字註。

77 五:
咑:《字彙補》音未詳。飛𡃤咑,倭國地名。

78 五:
𠰚:《字彙補》牀志切,音示。好口腹也。

79 五:
𠰛:《字彙補》與郜同。國名。見路史國名記。

80 五:
𠰜:《字彙補》影霍切,音惡。相呵拒也。見字辨,與呼微異。

81 五:
𠰝:《說文長箋》與呬同。

82 五:
𠰞:《集韻》复古作𠰞。註詳攵部六畫。

URN: ctp:kangxi-zidian/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