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三》

電子圖書館
1 三:
𡉈:《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𠀤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𡚱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从土从才。本作𡉈,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2 三:
圩:《字彙》雲俱切,音于。岸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圩頂,故名丘。《司馬貞曰》窊也。江淮閒水高于田,築隄而扞水曰圩。

3 三:
圪:《廣韻》女涉切《集韻》逆乙切,𠀤音耴。《說文》牆高貌。又《廣韻》魚迄切《集韻》魚乙切,𠀤音疙。高土也。

4 三:
圫:《集韻》墺古作圫。註詳十三畫。

5 三:
圬:《廣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𠀤同杇。泥鏝也。《左傳·襄三十一年》圬人以時塓館宮室。

6 三:
𡉉:《字彙》區羊切,音羌。幬帳之象。又乞約切,音却。義同。《正字通》按說文𠔼部,孫愐苦江切,从𠔼。㞢,其飾也。㞢卽之字。隸作橦,俗作幢。字彙不考,附入土部,增音却,𠀤非。

7 三:
圭:〔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閨。《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禹貢》禹錫𤣥圭。《·大雅》錫爾介圭。《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又量名。《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又與閨同。《禮·儒行》蓽門圭窬。
考證:〔《註》六十四黍爲圭,四圭曰撮。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謹照後漢書原文紛改紡。糸改系。省上文四圭曰撮句。改後漢與服志。

8 三:
圮:《廣韻》符鄙切《集韻》部鄙切《韻會》郚鄙切,𠀤音否。《說文》毀也。《·堯典》方命圮族。又《集韻》象齒切,音以。義同。

9 三:
圯:《廣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詒。橋也。《說文》東楚謂橋爲圯。《前漢·張良傳》良嘗閒從容遊下邳,圯上遇一老父,授以書。○按《漢書》註,應劭从水,詳里切,汜水之上也。張泌攺从土,作頤音。宋祁云:舊本从水,泌說非也。今胡旦作圯橋贊,字亦從水,若从土,則應从《說文》謂橋爲圯之訓。李白詩:我來圯橋上。是謂我來橋橋上矣。自宜以應說爲是。圮从人己之己,圯上从巳矣之巳,二字有別。圮。

10 三:
地:〔古文〕埊𨻐埅𠏂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11 三:
圱:《廣韻》《集韻》𠀤倉先切,音千。《倉頡篇》三里田爲圱。又《集韻》俗古作圱。註詳人部七畫。

12 三:
圲:《集韻》音千。同圱。

13 三:
𡉊:《同文備考》同基。見鐘鼎文。

14 三:
圳:《字彙補》市流切,音酬。江楚閒田畔水溝謂之圳。

15 三:
圴:《集韻》職略切,音勺。土跡也。

16 三:
圵:《海篇》音蕩。高田,與南北字不同。

17 三:
圶:《篇海類編》苦洽切,音恰。地名。

URN: ctp:kangxi-zidian/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