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九》 | 電子圖書館 |
1 | 九: | 堗:《廣韻》陀骨切《集韻》陀沒切,𠀤音突。竈窻謂之堗。《漢書》作突。 |
2 | 九: | 𡍤:《廣韻》同圼。 |
3 | 九: | 堘:《集韻》神陵切,音乗。稻田畦也。畻塖塍𠀤同。 |
4 | 九: | 𡍥:《集韻》仕懈切。同砦。藩落也。《正字通》俗柴字。柴卽寨本字。 |
5 | 九: | 堙:《類篇》同垔,塞也。《左傳·襄六年》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于堞。又土山也。《公羊傳·宣十五年》(於是使司馬)子反乗堙而窺宋城。又距堙,登城之具也。《孫武子攻城篇》攻城之法,修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註》謂踊土稍高,而前以傅其城也。又叶烏前切,音湮。《陸機·弔蔡邕文》彼洪川之方割,豈一墤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必愚而後賢。又與陻通。互詳陻字註。 |
6 | 九: | 堚:《正字通》與𡍦同。詳下。 |
7 | 九: | 𡍦:《唐韻》戸昆切《韻會》胡昆切,𠀤音䰟。《說文》土也。又里名,洛陽有大𡍦里。又《廣韻》戸關切《集韻》胡關切,𠀤音還。義同。 |
8 | 九: | 堛:《唐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𠀤音偪。《說文》凷也。又《集韻》《韻會》𠀤筆力切。音湢。義同。 |
9 | 九: | 𡍧:《集韻》同𡋯。 |
10 | 九: | 𡍨:《廣韻》《集韻》𠀤動五切,音杜。塡也,塞也。《玉篇》或作𢾖。 |
11 | 九: | 堜:《廣韻》《集韻》𠀤郞甸切,音練。堜塘,墟名,在吳都。一曰在博平。 |
12 | 九: | 𡍩:《集韻》同坼。 |
13 | 九: | 堝:《廣韻》《集韻》𠀤古禾切,音戈。甘堝,所以烹煉金銀。 |
14 | 九: | 堞:《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城上女牆。《左傳·襄二十七年》盧蒲嫳攻崔氏,崔氏堞其宮而守之。《左思·魏都賦》崇墉濬洫,嬰堞帶涘。又《集韻》託協切,音帖。義同。《說文》作𡑢。或作𡐽𡍕。 |
15 | 九: | 㙎:《玉篇》於歸切,音威。決塘也。 |
16 | 九: | 𡍪:《廣韻》初戢切《集韻》《韻會》測入切,𠀤音㞚。𡍪㙷,重累土也。 |
17 | 九: |
𡍫:《唐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𠀤音測。《說文》遏遮也。又充塞。《梵書·正法念經》𡍫滿充徧。 考證:〔《說文》遮隔也。〕謹照原文改遏遮也。 |
18 | 九: | 堟:《廣韻》持兗切《集韻》柱兗切,𠀤音篆。耕合也。一曰耕土卷也。 |
19 | 九: | 堠:《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音后。土堡也。又封土爲壇,以記里也。五里隻堠,十里雙堠。《韓愈·路傍堠詩》堆堆路傍堠,一雙復一隻。《六書故》作堠。通作𠋫。堠字从𥎦作。 |
20 | 九: |
堡:《廣韻》博抱切《集韻》《韻會》補抱切,𠀤音保。堡障,小城也。《唐書·哥舒翰傳》拔連城堡。堡轉音普。亦作保。又作堢葆。 考證:〔《唐書·歌舒翰傳》拔連城堡。〕謹照原書歌舒翰改哥舒翰。 |
21 | 九: | 堢:同堡。 |
22 | 九: | 㙏:《廣韻》芳福切《集韻》方六切,𠀤音覆。同𥨍。穴地以居。又《集韻》芳六切,音蝮。引《詩》:陶復陶穴。或从土。又房六切,音伏。《博雅》窟也。 |
23 | 九: | 堣:《廣韻》《集韻》𠀤元俱切,音虞。同嵎。《說文》堣夷,在冀州暘谷。引書宅嵎夷,作堣。 |
24 | 九: | 𡍬:《字彙》古文睦字。註詳目部八畫。 |
25 | 九: | 堤:《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𠀤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氐。防也。又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又《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底。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𠀤與隄通。《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 |
26 | 九: | 堥:《廣韻》莫浮切《韻韻》迷浮切,𠀤音謀。堆堥,小隴也。又瓦器。《禮·內則》敦牟巵匜。《註》牟,讀曰堥。又瓦合也。《周禮·天官》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五毒之藥,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三日夜,煙上著,以雞羽埽取,以治瘍。《楊億筆記》楊嵎因鄭玄黃堥五毒藥愈頰瘍。又《集韻》微夫切,音無。與瓦器義同。 |
27 | 九: | 堦:《集韻》同階。詳階字註。 |
28 | 九: | 㙐:《廣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𠀤音朵。動也。一曰垂貌。易觀我㙐頤。京房讀。○按《易·頤卦》今作朶。《字彙補》作朶字古文。《正字通》㙐無垂義。《爾雅·釋宮》垝謂之坫。《郭璞註》在堂隅。坫,㙐也。○按坫㙐,亦垂而下。 |
29 | 九: | 堧:《廣韻》而緣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宣切。𠀤同壖。韋昭曰:河邊地。張晏曰:城旁地。一曰城下田。又廟外垣內游地。《前漢·申屠嘉傳》鼂錯穿太上皇廟堧垣。《師古曰》堧者,外垣之內,內垣之外。又《廣韻》乃臥切《集韻》奴臥切,𠀤音愞。沙土也。又《集韻》奴亂切,音餪。水濵地。亦作㽭𤲬壖。互見壖字註。 |
30 | 九: | 堨:《唐韻》烏葛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𠀤音遏。《說文》壁閒隙也。又壅堨,以土障水也。《魏志》劉馥治吳塘諸堨,以漑稻田。又石堨,在長安昆明池。《括地志》豐鎬二水已堨入昆明池。《水經注》交水西至石堨。又《集韻》於蓋切,音藹。靑土謂之堨。又《正韻》巨列切,音傑。《唐書·張守珪傳》渠堨爲𡨥毀。 |
31 | 九: | 堩:《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鄧切,音亙。《博雅》道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又《儀禮·旣夕》唯君命止匛于堩。本作堩。俗从舟作堩。別作堩。堩,从恆(𢛢)。堩,从土从忄从𠄨。𡍷,重码字。 |
32 | 九: | 堪:《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𠀤音戡。《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通作勘,戡𢦟。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
33 | 九: | 堫:《廣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𠀤音椶。《說文》種也。一曰內其中也。一曰不耕而種。或作䎫。又《廣韻》楚江切《集韻》初江切,𠀤音囪。義同。 |
34 | 九: | 𡍭:《正字通》俗墾字,本作①,今作墾。①字从土豤聲。 |
35 | 九: | 堬:《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𠀤音兪。冢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冢謂之堬。凡墳堬培塿埒垠塋壟,皆冢別名。 |
36 | 九: | 堭:《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博雅》堂堭,合殿也。《左傳》《漢書》𠀤省作皇。又與隍通,城下池也。《子夏易傳》城復于堭。 |
37 | 九: | 堮:《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𠀤音咢。圻堮,厓岸也。《六書故》土之厓級也。亦作𡑇𡓐鍔。 |
38 | 九: | 堯:〔古文〕𡋰《廣韻》五聊切《集韻》倪幺切,𠀤音僥。《說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白虎通》堯猶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又姓。魏堯暄,上黨人,以武功著。又《諡法》翼善傳聖,善行德義,皆曰堯。又人名。《前漢·高帝紀》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曰無以易堯。《宋史》𨻰堯叟,堯咨,堯佐,兄弟皆有聲,世謂𨻰氏三堯。又山名。《山海經》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今直隸眞定唐山,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或作㚁。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堯。兀,會高意。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象高形。 |
39 | 九: | 𡍮:《集韻》垂古作𡍮。註詳六畫。 |
40 | 九: | 堰:《廣韻》《集韻》《韻會》於扇切《正韻》於幰切,𠀤音𣈿。壅水爲埭曰堰。《楊佺期洛陽記》千金堰在洛陽城西,堰上有穀水塢。《沈約·三月三日詩》東出千金堰。又石闥堰在石堨。詳前堨字註。又《廣韻》《集韻》《韻會》於建切《正韻》伊甸切,𠀤音躽。義同。 |
41 | 九: | 報:《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𠀤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又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又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又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又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𨻰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又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本作𡙈。 |
42 | 九: |
堲:《廣韻》《集韻》𠀤古文垐字。註詳六畫。又《廣韻》子力切《集韻》疾力切《韻會》《正韻》子悉切,𠀤音卽。《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註》堲,疾也。又《集韻》節力切,音畟。火熟曰堲。《禮·檀弓》夏后氏堲周。《註》堲者,冶土爲𦉊,而四周于棺之坎也。又火之餘燼曰堲。《管子·弟子職》左手秉燭,右手折堲。堲字原刻上从卽。 考證:〔《集韻》節力切,音畟。火塾曰堲。〕謹照原文火塾改火熟。《王宏源註》堲原字上从卽作。 |
43 | 九: | 堳:《集韻》旻悲切,音眉。壇埒也。 |
44 | 九: | 場:《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𠀤音長。《說文》祭神道也。《師古曰》築土爲壇,除地爲場。又收禾圃曰場。《詩·豳風》九月築場圃。《周禮·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又校士曰文場。《班固·答賔戲》婆娑乎術藝之場。《沈佺期詩》累年同畫省,四海接文場。又戰爭之地曰戰場。李華有弔古戰場文。又釋氏開堂設戒曰選佛場。《傳燈錄》丹霞將應舉,道遇一禪客,曰:選官何如選佛。霞曰:選佛當往何所。客曰:江西馬大師出世,此選佛場也。又《集韻》尸羊切,音商。《揚子·方言》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場,一曰浮壤。場與埸別。或作㙊畼。俗作塲。 |
45 | 九: |
堵:《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𠀤音賭。《說文》垣也。一丈爲板,五板爲堵。《詩·小雅》百堵皆作《韓詩外傳》原憲居環堵之室,茨以蓬蒿。又懸鐘磬之名。《周禮·春官》小胥半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虡,謂之堵,全𨻰之在一虡,謂之肆。又相安曰安堵。《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又畜積之象。《莊子·盗跖篇》欲富就利,故滿若堵。又方語,若箇,這箇,兀的,曰阿堵。《晉書·王衍傳》衍口未嘗言錢字,婦令婢以錢繞牀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舉却阿堵中物。又姓。《左傳》鄭有堵叔。又《廣韻》章也切《集韻》止野切,𠀤音者。縣名。《史記·張釋之傳》釋之,堵縣人。亦姓。《左傳》鄭堵女父,堵狗。又山名。《山海經》苦山東曰堵山,神天愚居之。又水名。《水經注》堵水,出堵陽北山南,源逕小堵鄕。《後漢·光武紀》岑彭爲征南大將軍,討鄧奉于堵鄕。又《集韻》東徒切。同闍。城門臺也。又時遮切,音蛇。《爾雅·釋宮》闍謂之臺。闍,或从土。 考證:〔《周禮·春官》小胥凡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簴,謂之堵,全陳之在一簴,謂之肆。〕謹照原文凡爲堵改半爲堵。註内兩簴字𠀤改虡。 |
46 | 九: | 堶:《廣韻》徒和切《集韻》徒禾切,𠀤音㸰。飛塼,戲也。宋世寒食有飛堶之戲。《梅堯臣·禁煙詩》窈窕踏歌相把袂,輕浮賭勝各飛堶。○按堶字,諸韻書𠀤未收入上聲,《字彙》《正字通》俱作駝上聲,以平聲作叶,非。亦作𡊵。別作𤬾。 |
47 | 九: | 𡍯:《說文》篆文垔字。又《六書統》古煙字。象煙从突囪中出,會意。 |
48 | 九: | 堷:《正字通》烏感切,音諳。壙中埋藏處。《管子·侈靡篇》瘞堷,所以使貧民也。 |
49 | 九: | 㙑:《正字通》同宇。屋邊也。見鐘鼎文。 |
50 | 九: | 𡍰:《集韻》與坺同。《周語》王耕一𡍰。《韋昭曰》一耜之𡍰也,王無偶,以一耜耕。亦作墢。 |
51 | 九: | 𡍱:《字彙》同𡒉。《同文備考》收藏也。从土,以天地萬物藏於下,歸根復命之意,轉去聲,人之五藏,主受意。又从艸作①。《徐鉉曰》後人所加,今用爲蔽藏字。一曰俗字。①字从艸从匨。 |
52 | 九: | 堸:《廣韻》房戎切《集韻》符風切,𠀤音馮。蟲室曰堸,字本九畫。《字彙》《正字通》誤入十畫。今攺正。 |
53 | 九: | 堹:《集韻》竹用切,音湩。池塘塍埂也。 |
54 | 九: | 𡍲:《集韻》德盍切,音搨。地之區處。 |
55 | 九: | 堺:《集韻》同界。 |
56 | 九: | 㙒:《篇海》同野。 |
57 | 九: | 𡍳:《字彙補》古文塈字。註詳十一畫。 |
58 | 九: | 堻:《集韻》資辛切,音蓁。潤澤也。 |
59 | 九: | 𡍴:《六書本義》古文重字。註詳里部二畫。 |
60 | 九: | 堼:《篇海》何鄧切,音幸。地名,在祁陽。又夫松切,音封。義同。 |
61 | 九: | 𡍵:《集韻》須閏切,音浚。高也,險也。峻𡺿嶲𠀤同。 |
62 | 九: | 𡍶:《集韻》直利切,音緻。墊也。 |
URN: ctp:kangxi-zidian/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