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十三》 | 電子圖書館 |
1 | 十三: | 嶦:《集韻》之廉切,音詹。山峰也。又時豔切,音贍。山阪。 |
2 | 十三: | 嶧:《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說文》从山睪聲。《書·禹貢》嶧陽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又《爾雅·釋山》屬者嶧。《註》言絡繹相連屬也。又與繹通。《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通作嶧。○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繹,邾邑名。本在鄒縣。 |
3 | 十三: | 嶨:《唐韻》胡角切《廣韻》苦角切《集韻》《韻會》轄覺切,𠀤音學。《說文》山多大石也。从山,學省聲。《韓愈·會合聯句》吟巴山犖嶨,說楚波堆壟。《集韻》或作埆㙾。 |
4 | 十三: | 𡼽:《集韻》於錦切,音飮。山岑貌。《正字通》嶔字之譌。 |
5 | 十三: | 嶩:《玉篇》奴刀切。同峱。平嶩。山名,在齊地。 |
6 | 十三: | 嶪:《廣韻》《正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韻會》疑輒切,𠀤音業。岌嶪,山高貌。《張衡·西京賦》狀嵬峩以岌嶪。《註》岌嶪,高壯貌。《杜甫·九成宮詩》岌嶪土囊口。《集韻》或作礏。亦作嶫。《何晏·景福殿賦》峨峨嶫嶫。 |
7 | 十三: | 嶫:《集韻》同嶪。 |
8 | 十三: | 𡼾:《集韻》古外切,音會。㟋𡼾,山貌。詳㟋字註。 |
9 | 十三: | 𡼿:《玉篇》苦忽切《廣韻》《集韻》苦骨切,𠀤音窟。𡼿屼,山貌。一曰童山。《說文》本作崛。《集韻》或作𡶏。 |
10 | 十三: | 嶬:《玉篇》宜崎切《集韻》魚羈切,𠀤音儀。《玉篇》山名。《集韻》山峰巉巖也。本作㕒。或作嶬。《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崎嶬而重注。《註》崎嶬,高峻也。又《廣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𠀤音蟻。岌㠖,山高貌。《集韻》亦作㠖。 |
11 | 十三: | 𡽀:《正字通》俗嵕字。 |
12 | 十三: | 㠑:《唐韻》《韻會》《正韻》徂賄切《集韻》徂誄切,𠀤音罪。𡼊㠑,山貌。《說文》本作𡽕。从山辠聲。《張衡·西京賦》上林岑以𡾔㠑。《註》險峻不齊也。《沈炯歸䰟賦》其山則嶔岑㠑嵬。《六書》作𡹐。 |
13 | 十三: | 㠒:《廣韻》甫遙切《集韻》𤰞遙切,𠀤音標。山峰出貌。《正字通》與㟽同。 |
14 | 十三: | 𡽁:《說文》同㠑。亦作𡽕㟎𡽁,猶崔嵬。見《揚雄·甘泉賦》。 |
15 | 十三: | 嶭:《唐韻》五割切《集韻》《韻會》牙葛切《正韻》牙入切,𠀤音𡾹。《說文》嶻嶭,山貌。《司馬相如·上林賦》九嵕嶻嶭。《左思·魏都賦》抗旗亭之嶤嶭。《註》旗亭,市樓也。嶤嶭,高也。《集韻》嵲或作嶭。亦作𡾲。 |
16 | 十三: |
𡽂:《玉篇》姑戸切《集韻》果五切,𠀤音古。山名。又《玉篇》古胡切,音姑。義同。 考證:〔《玉篇》古胡切,音吾。〕謹按古胡切當音姑,不當音吾,吾改姑。 |
17 | 十三: | 𡽃:《說文》嶞字。 |
18 | 十三: | 嶮:《廣韻》《集韻》𠀤虛檢切,音險。《說文》阻難也。又高峻貌。《嵆康·琴賦》丹崖嶮巘,靑壁萬尋。《郭璞·江賦》壯天地之嶮介。又《集韻》《類篇》𠀤魚窆切,音噞。嵰嶮,山貌。 |
19 | 十三: | 㠓:《玉篇》莫紅切《集韻》謨蓬切,𠀤音蒙。山名。《正字通》山名,地名,古皆借蒙。 |
20 | 十三: | 㠔:《廣韻》方賣切《集韻》卜卦切,𠀤音拜。《玉篇》阸㠔,山形。《集韻》山谷阸也。一曰蜀中謂山谷㵎田曰㠔。 |
21 | 十三: | 𡽄:《集韻》魚敎切《類篇》倪弔切,𠀤音耀。山高貌。 |
22 | 十三: | 𡽅:《集韻》語靳切,音運。大𡽅,山名。 |
23 | 十三: | 𡽆:《廣韻》《集韻》𠀤之義切,音至。山名。 |
24 | 十三: | 嶯:《集韻》《類篇》𠀤側立切,音戢。山名,在越。又《集韻》側洽切,音眨。義同。《正字通》蕺字之譌。詳艸部蕺字註。《字彙》从山,誤。 |
25 | 十三: | 嶰:《廣韻》胡買切《集韻》下買切,𠀤音蟹。山澗閒也。《左思·吳都賦》嶰澗閴岡。《註》小山別大山曰嶰。又谷名。《通鑑綱目》黃帝命伶倫取竹於嶰溪之谷。又通作解。《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取竹之解谷。《註》孟康曰:解,脫也。谷,竹溝也。取竹之脫無鉤節者。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又去聲。《集韻》居隘切,音懈。義同。又叶虛里切,音喜。《馬融·廣成頌》冒𣝓柘搓𣗥枳,窮浚谷底幽嶰。 |
26 | 十三: | 㠕:《集韻》羽鬼切,音煒。山險也。嵬或作㠕。又《正字通》與嵬通。有平上二音。 |
27 | 十三: | 𡽇:《集韻》同𡿋。 |
28 | 十三: | 𡽈:《說文》崛本字。 |
29 | 十三: |
嶱:《五音集韻》苦曷切《集韻》丘葛切,𠀤音渴。嶱嵑,山貌。又山石高峻貌。《張衡·南都賦》其山則崆㟅嶱嵑。《杜甫·詠懷詩》樂動殷樛嶱。《正字通》或作膠轕。義同。○按《玉篇》嶱同嵑。而張賦嶱嵑字連用,又似非同音者。《正字通》改古曷切,音葛,與轕通用。似亦可从。 考證:〔《張衡·南都賦》其山則崆㟅嶱嵑。又按玉篇,嶱同嵑。而揚賦嶱嵑字連用,又似非同音者。〕謹按前註所引是張衡南都賦,此處揚賦應作張賦,揚改張。 |
30 | 十三: |
𡽉:《集韻》《類篇》𠀤子計切,音霽。山名。 《篇海》子計切,音霽。山名。 |
31 | 十三: |
嶲:《集韻》選委切,音𣿂。越嶲,郡名。本作嶲。 《集韻》同巂。詳後巂字註。 |
32 | 十三: | 𡽊:《字彙補》充爭切,音撐。《揚雄·蜀都賦》堪𡽊隱倚。《註》衆山奇怪之形。 |
33 | 十三: | 㠖:《集韻》與嶬同。 |
34 | 十三: | 嶳:《字彙補》古文地字。註見土部三畫。 |
URN: ctp:kangxi-zidian/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