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
𡵓:《集韵》乎萌切。同峵。 |
| 四: |
㞰:《集韵》虚语切,音许。山名。 |
| 四: |
𡵔:《字汇》戸交切,音爻。山名。 |
| 四: |
𡵕:《字汇》多干切,音丹。山𡵕也。 |
| 四: |
㞱:《玉篇》仓龙切,音苁。日欲夜也。〇按日部㞱字,音义𠀤同,重出。《正字通》:昃字之譌。《字汇》日欲夜,与昃义近。今存此删彼。 |
| 四: |
岄:《集韵》鱼厥切,音月。山名。 |
| 四: |
㞲:《字汇》牛仲切,顒去声。山名。 |
| 四: |
𡵖:《字汇》乌很切,恩上声。山也。《正字通》㞲𡵖𠀤俗字。 |
| 四: |
岅:《正字通》与阪坂同。 |
| 四: |
㞳:《集韵》当口切,音斗。山名。 |
| 四: |
岆:《集韵》伊鸟切,音杳。山名。又于兆切,音矅。义同。 |
| 四: |
𡵗:《集韵》实侧切。同𡸦。𡸦嶷,山貌。省作夨。 |
| 四: |
𡵘:《字汇》侯古切,音戸。小山貌。与𡻮义近。分爲二,非。《正字通》𡻮字譌省。 |
| 四: |
𡵙:《》《集韵》𠀤五浪切,昂去声。山名,在越郯县界。 |
| 四: |
岇:《集韵》鲁刚切,音昂。岇𡾻,山高貌。一说借昂,义同。 |
| 四: |
岈:《集韵》虚加切。同谺。谽谺,谷中大空貌。《韩愈诗》俯视惊谽谺。《集韵》谺或作岈。 |
| 四: |
岉:《》《集韵》《韵会》《正韵》𠀤文拂切,音勿。崛岉,高貌。 |
| 四: |
𡵚:《集韵》居拜切,音戒。山名。《》介之推逃隐緜上山中,特表其山曰介山。俗作𡵚。 |
| 四: |
岊:《》《集韵》《韵会》《正韵》𠀤子结切,音节。《》陬隅,高山之节。从山卪。《徐曰》山之陬隅高处曰岊。《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注》山曲曰岊。又《集韵》通作节。《·》节彼南山。《正字通》或作𡷦,非。𡴺。𡴹。 |
| 四: |
𡵛:《集韵》奉甫切,音父。山名。 |
| 四: |
㞴:《》直尼切《集韵》𨻰尼切,𠀤音迟。山名,在靑州。《正字通》坁字之譌。一曰从岷譌省。 |
| 四: |
岋:《集韵》鄂合切,音砐。动貌。《扬雄·校猎赋》天动地岋。或从土作圾。《·》殆哉圾乎。 |
| 四: |
岌:《》鱼及切《集韵》《韵会》逆及切《正韵》忌立切,𠀤音圾。《》山高貌。《·》小山岌大山,峘。《注》岌谓高过。《疏》言小山与大山相𠀤,而小山高过于大山者名峘。非谓小山名岌,大山名峘也。又《集韵》危也。《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正字通》岋本同岌,有孽屹二音。字汇岋音櫱,岌音及,分爲二,非。 |
| 四: |
岍:《正字通》俗岍字。见后岍字注。 《》《正韵》苦坚切《集韵》《韵会》轻烟切,𠀤音牵。山名,在雍州。周礼谓之吴岳。《唐书·地理志》扶风县西吴山,古文以爲研山。今陇州吴山县吴岳山也。又《寰宇记》陇州汧源有岍山,爲汧水所出。《·》导岍及岐。《注》治山通水,故以名之。《·》作汧。《索隐曰》汧一作岍。 |
| 四: |
㞵:《集韵》他刀切,音滔。《》滑也。本作𠬢,譌作㞵。见又部𠬢字注。 |
| 四: |
岎:《正字通》敷文切,音汾。岎崯,山貌。《扬雄·蜀都赋》岎崯迥丛。又《杨时伟·正韵笺》亦作岔。音差。今辽东有三岔河,爲山海要隘。或读去声。《通雅》山歧曰岔,水岐曰汊,二音同。又路之岐道名曰䟕。 |
| 四: |
𡵜:《玉篇》牛仲切,顒去声。《正字通》譌字。 |
| 四: |
岏:《》五丸切《集韵》《韵会》《正韵》五官切,𠀤音鼋。巑岏,山锐貌。又《增韵》高也。 |
| 四: |
岐:〔古文〕𨙾㟚《》巨支切《集韵》《韵会》翘移切《正韵》渠宜切,𠀤音跂。《》山名。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始居此。《·》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统志》山有两岐,故名。《六书故》一在今凤翔府岐山县,禹贡导岍及岐,是也。又山海经,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县,胜水出焉,东北会于汾,禹贡治梁及岐,是也。又州名。本雍州地,后爲秦都,汉爲扶风郡,元魏置岐州,唐改凤翔府,号西京。又路岐也。《》物两爲岐,在边爲旁。《·》二达谓之岐旁。《注》道旁出也。《·》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又峻也。《·》克岐克嶷。《朱传》岐嶷,峻茂之貌。又姓。《正字通》黄帝臣岐伯,唐岐灵岳。◎按《集韵》翘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又常支切,音坻。山名。又渠羁切,音奇。地名。又章移切,音支。分也。与诸家音切相龃龉。今不从。《集韵》本作𨙸。《韵会》或作歧。 |
| 四: |
岑:《》锄针切《集韵》《韵会》《正韵》锄簪切,𠀤音涔。《》山小而高。《谢灵运·登临海峤诗》明登天姥岑。《张衡·南都赋》幽谷嶜岑。《注》嶜岑,峻极貌。又国名。《正字通》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爲岑子,今梁国有岑亭。又姓。望出南阳。《风俗通》古岑子国之后。后汉有岑彭,明岑义。又《集韵》牛锦切,吟上声。崖岸也。《·》未始离于岑。 |
| 四: |
岒:《集韵》其淹切,音钳。山名。 |
| 四: |
岓:《》《集韵》𠀤渠希切,音祈。山旁石也。 |
| 四: |
㞶:《正字通》同岷。《六书故》岷,别作㟭𣊽㞶。 |
| 四: |
𡵝:《正字通》与嵸同。《六书故》作𡵝。从古文作从。 |
| 四: |
𡵞:《集韵》与峯同。《》山专也。 |
| 四: |
岔:《字汇补》丑亚切,音姹。三分路也,与汊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