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八》 | 电子图书馆 |
1 | 八: | 崆:《广韵》《正韵》苦红切《集韵》《韵会》枯公切,𠀤音空。崆峒,山名。见前峒字注。又崆巄,山高貌。又《广韵》苦江切《集韵》枯江切,𠀤音腔。崆㟅,山高峻貌。 |
2 | 八: | 㟗:《集韵》悲巾切。同豳。《说文》本作邠。亦作豳,经传省作邠。譌作𡺳㟗。邠原字从分从邑。 |
3 | 八: | 㟘:《集韵》田聊切,音条。《玉篇》山貌。一曰山名。 |
4 | 八: | 𡸑:《集韵》他历切,音剔。山名。 |
5 | 八: | 𡸒:《字汇》同硉。 |
6 | 八: | 𡸓:《正字通》古文羌字。○按《集韵》羌,古作𡹽。𡸓系《说文》羌字篆文,作古文,非。 |
7 | 八: |
崇:《广韵》《集韵》《韵会》锄弓切《正韵》锄中切,𠀤音漴。《说文》嵬高也。从山宗声。《尔雅·释诂》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贵也。《易·系辞》崇高莫大乎富贵。《左傅宣十二年》师叔楚之崇也。又充也。《礼·乐记》复缀以崇。又《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再拜崇酒。《注》崇,充也。谓相充实也。又聚也。《诗·大雅》福禄来崇。《注》谓积而高也。《左传·隐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去草,芟夷蕴崇之。《注》蕴,积。崇,聚也。又《广韵》敬也,就也。《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又终也。《诗·衞风》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言行不终朝而至也。又崇牙,乐器饰。《诗·周颂》崇牙树羽。《注》悬钟磬之处,以采色爲大牙,其状隆隆然。又国名。尧时崇伯鲧,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县。又地名。《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阳县。又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又叶仕庄切,音牀。《𨻰琳·大荒赋》仰阆风之城楼兮,县圃邈以隆崇。𡍮若华之景曜兮,天门闶以高骧。又《正譌》嵩古作崇。别作崧,非。《正字通》韦昭国语注通用崈。崇崈音义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见后崧字注。《集韵》或作崈。 考证:〔《易·系辞》崇高莫大于富贵。〕谨照原文于改乎。 |
8 | 八: | 崈:《集韵》同崇。 |
9 | 八: | 崉:《集韵》达合切,音踏。山重叠貌。 |
10 | 八: | 𡸔:《广韵》戸圭切《集韵》元圭切,𠀤音携。姓也。见《姓苑》。《正字通》宋章定名贤氏族录,以韵分姓,𦋅姓在八齐韵。姓苑又作𡸔。形异而音同。《集韵》𦋅亦作𡸔。𡸔原字从勹,不从几。 |
11 | 八: | 崊:《字汇》犁沈切,音林。与𡻵同。山石也。《正字通》崊𡻵,𠀤俗字。 |
12 | 八: | 𡸕:《集韵》丘弓切,音穹。𡾈𡸕,山形。○按《尔雅》本作穹,凡山形高大者,及天形皆曰穹。俗从山,非。 |
13 | 八: | 㟙:《类篇》实窄切,音宅。嶛㟙,山形。一曰山名。《字汇》亦作𡽞。《正字通》㟙𡽞𠀤俗字。 |
14 | 八: | 𡸖:《集韵》苦猥切。同㟴。𡾊㟴,山貌。或作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峞巍㠥𡸖。《注》皆高峻貌。《字汇》同㟴。一曰㟴字之譌。《正字通》按王赋嵯峨㠑嵬,峞巍𡾊𡸖,注皆高峻貌。𡸖嵬二字叠出,则𡸖非譌文,㟴非同𡸖也。皆可疑。 |
15 | 八: | 㟚:《玉篇》古文岐字。注见四画。 |
16 | 八: | 崋:〔古文〕𡼙《广韵》戸花切《集韵》《韵会》《正韵》胡瓜切,𠀤音华。《说文》西岳名。在弘农华隂西南。从山,华省声。《白虎通》西岳爲崋山者,崋之爲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以得获也。《山海经》大崋山,削成而四方,高千仞,广十里。《注》今山上大下小,峭峻也。通作华。《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曰华山。又有小华山,卽少华也。《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注》本一山,河神劈之,以通河流,分爲二。又州名。后魏雍州,西魏崋州。又姓。又《玉篇》《广韵》戸化切《集韵》胡化切,𠀤音桦。义同。◎按《书·禹贡》西至于太崋。陆德明读如字,又音戸化切。又《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注胡瓜、胡化二切,今皆读去声。《正字通》本作𡼙,俗作崋。 |
17 | 八: | 𡸗:《字汇》乙黠切,音轧。𡸗𡶐,衆山森列貌。详𡶐字注。 |
18 | 八: | 𡸘:《广韵》子于切《集韵》遵须切,𠀤音娵。《集韵》𡸨嵎,高崖也。一曰山石相向貌。本作𡸨。或作𡸘。 |
19 | 八: | 𡸙:《广韵》去伦切。同峮。 |
20 | 八: | 㟛:《广韵》才敢切。同嵌。开张山貌。见仓颉篇。《正字通》仓颉篇本作嵌,改作㟛,从钳,无义。后人所增。 |
21 | 八: | 𡸚:《集韵》阻限切。同嶘省。亦作㟞。 |
22 | 八: | 崌:《集韵》斤于切,音居。山名。《山海经》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集韵》或作〈山下居〉。 |
23 | 八: | 崃:《广韵》落哀切《集韵》郞才切,𠀤音来。山名。《山海经》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大江,其阳多黄金。《注》卬崃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江水所自出,山有九折坂。又《郭璞·江赋》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注》岷山东北百四十里崃山,又东百五十里崌山,崃山中江所出,崌山北江所出,自庐江浔阳分爲九派也。 |
24 | 八: | 崎:《广韵》去奇切《集韵》《韵会》丘奇切,𠀤音敧。《说文》险也。本作𢼨。从危,攴声。今文作崎。《玉篇》崎岖,山路不平也。《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茏而崎岖。又《集韵》渠羁切,音奇。义同。又去绮切,音锜。岿崎,山貌。一曰不安貌。《王褒·洞箫赋》徒观其傍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又叶去何切,音苛。《司马相如·上林赋》深林巨木,崭严嵾嵳。九嵕嶻嶭,南山峩峩。岩陁甗锜,嶊萎崛崎。又《集韵》于宜切,音漪。地名。上党崎氏阪。又渠希切,音祈。曲岸也。○按上党陭氏本作陭,不必改从山。又训曲岸,与石部碕字音义𠀤同,重出,俱不可从。《正字通》陭隑埼碕𠀤通。 |
25 | 八: | 崏:《集韵》同岷。《说文》本作𣊽。𣊽原字从敯从山。 |
26 | 八: | 𡸛:《集韵》鱼音切,音吟。两山相向也。《正字通》同嵚,俗省。 |
27 | 八: | 崐:《广韵》古浑切《集韵》《韵会》《正韵》公浑切,𠀤音昆。崐崘,山名。《水经注》山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前汉·昆仑山注》山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隐蔽爲光明。《渤海十洲记》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干北辰,名阆风巅,其一正西,名元圃台,其一正东,名崐崘宫,有五城十二楼。又《尔雅·释丘》三成爲昆仑丘。《注》昆仑山三重,丘有三重,故以名亦作昆仑。义同。又《山海经》海内崐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井,以玉爲槛,旁有九门,开明兽守之。《注》言海内者,明海外别有昆仑也。又张骞渡西海,至大秦乌迟国,复有西海,海濵有小昆仑,高万仞。永平闲窦固出炖煌昆仑塞,击破白水卤于蒲类。海上博物志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广万里,泉南流入中国曰河,八十城绕之,中国居一分,是也。又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仑。《疏》崐崘,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按《前汉·郊祀歌》《扬雄·甘泉赋》昆仑俱作昆仑,文省义通。 |
28 | 八: | 昆:《正字通》同崐。 |
29 | 八: | 𡸜:《广韵》除力切《集韵》逐力切,𠀤音直。《玉篇》山名。《集韵》山貌。 |
30 | 八: | 崒:《广韵》慈恤切《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𠀤音谇。《说文》危高也。从山卒声。《尔雅·释山》崒者,𠪪㕒。《疏》谓山巅之末,其峯巉岩也。《诗·小雅》山冢崒崩。《传》崒,崔嵬也。《鲍昭·芜城赋》崒若断岸。又《唐韵》醉绥切《集韵》《类篇》遵绥切,𠀤音崔。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嶐崛崔崒。或作崪。又《集韵》亦作卒。《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朱传》卒,崔嵬也。谓山巅之末也。又《正字通》七醉切,音萃。《司马相如·子虚赋》珍怪鸟兽,万端鳞崒。叶上类。《注》言比次如鱼鳞,崇积如高山,借二义拟其衆盛也。一说本作萃,鳞萃犹鳞集,赋之萃爲崒,犹诗之崒爲卒,其譌同也。《正字通》崒兼平、去、入三声。字汇阙平声,非。𠪪㕒,厜㕒。 |
31 | 八: | 𡸝:《集韵》同崒。 |
32 | 八: | 崓:《正字通》公悟切,音固。晏崓,地名。在单父三十里。《李白·送弟凝至晏崓诗》鸡鸣发晏崓,别雁惊崃州。又《宋史·李全傅》出没岛崓。《正字通》崓亦水岛之类。 |
33 | 八: | 崔:《广韵》昨回切《集韵》《韵会》徂回切《正韵》遵绥切,𠀤音摧。《说文》高大也。《广韵》崔嵬也。《诗·齐风》南山崔崔。《注》高大貌。《何晏·景福殿赋》高甍崔嵬。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仓回切,音催。齐邑名。济南东朝阳县有崔城。又姓。《广韵》齐丁公之子,食采于崔,因以爲氏。《集韵》或作㠑磪崒𨻵隹。 |
34 | 八: | 崕:《集韵》鱼羁切,音宜。崎崕,石危貌。《正字通》同崖。崖亦有宜音,误分爲二。 |
35 | 八: | 崖:《集韵》《韵会》《正韵》𠀤宜佳切,音睚。《说文》高边也。从屵,圭声。《徐曰》水边有垠堮也。无垠堮而平曰汀。《郭璞·江赋》触曲崖以萦绕。又珠崖,郡名。在南海,汉武帝置,地居海中,产珠,故曰珠崖,亦曰朱崖。又洪崖,仙人名。《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又不和物曰崖岸。宋张咏性刚介,自号乖崖,言乖则违衆,崖不和物也。又《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𠀤音仪,义同。○按《说文》厂部厓训山边,屵部崖训高边,分厓崖爲二,韵会因之,以山边属睚音,高边属仪音,似泥。 |
36 | 八: | 𡸞:《集韵》苦感切,音坎。陷也。《马融·长笛赋》𡸞窞岩𥨍。《注》𡸞,坎也。窞,坎中小坎也。𥨍,窟也。 |
37 | 八: | 岗:《正字通》俗𡶬字。 |
38 | 八: | 崘:《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卢昆切,音论。崐崘,山名。见前崐字注。又《集韵》崘𡸙,山貌。 |
39 | 八: | 仑:《集韵》同崘。 |
40 | 八: | 崚:《广韵》力膺切《集韵》闾承切,𠀤音陵。崚嶒,山貌。《沈约·锺山诗》崚嶒起靑嶂。○按《韵会》《正韵》庚蒸韵嶒字俱注崚嶒,阙崚字不载。一说崚当与柧棱威棱之棱同音。 |
41 | 八: | 崛:《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渠勿切,音倔。《说文》山短高也。从山屈声。又《增韵》勃起曰崛起。《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又《集韵》亦作崫。《左思·蜀都赋》崫巍巍以峨峨。《注》崫,特起也。又《集韵》《韵会》𠀤苦骨切,音窟。义同。《集韵》亦作𡶏。又作𥖚。 |
42 | 八: | 崜:《集韵》都戈切,音拖。小山貌。又《类篇》都果切《字汇》都火切,𠀤音朶。山形。《正字通》俗字。 |
43 | 八: | 𡸟:《集韵》庄持切,音缁。𡸟嶷,不齐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岑崟𡸟嶷,騈巃嵸兮。《集韵》本作𡸟,譌省作𡸟。《正字通》古借用𢀩。𡸟字从𡿧作。 |
44 | 八: | 𡸠:〔古文〕𡸬《集韵》都回切。同堆。聚土爲𡸠。《正字通》六书本作𠂤。《前汉·地理志》作𡺾。详后𡺾字注。 |
45 | 八: | 㟜:《集韵》同𡾱,俗省。 |
46 | 八: | 𡸡:《玉篇》口合切,同峇。山窟也。 |
47 | 八: | 𡸢:《集韵》倪结切。同嵲。嵲或作𡸢。嵽𡸢,山高。《六书》作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标嶢𡸣而枝柱。《木华·海赋》峌𡸣孤亭。 |
48 | 八: | 𡸣:《集韵》同𡸢。 |
49 | 八: | 𡸤:《唐韵》《集韵》𠀤慈良切,音墙。《说文》山𡺲也。 |
50 | 八: | 㟝:《集韵》同培。 |
51 | 八: | 崝:《集韵》《韵会》𠀤锄耕切,音撑。《说文》崝嵘也。《扬雄·河东赋》陟西岳之嶢崝。《师古曰》嶕嶢而崝嵘。《孙绰·游天台山赋》陟峭崿之崝嵘。《集韵》或作嶒峥。 |
52 | 八: | 崞:《广韵》古博切《集韵》《韵会》光镬切,𠀤音郭。《说文》本作𡾘。山在雁门,从山𩫖声。隶作崞。《后汉·王霸传》攻君田于崞。《注》县名。今崞县,属太原府代州。《九域志》有崞山。《集韵》或作䧐。 |
53 | 八: | 𡸥:《集韵》于袁切,音冤。山名。又《五音集韵》委远切,音宛。义同。 |
54 | 八: | 崟:《广韵》鱼今切《集韵》《韵会》《正韵》鱼音切,𠀤音吟。《说文》山之岑崟也。凡地高险者曰崟。《杜甫·上后园山脚诗》挽葛上崎崟。又《张衡·思𤣥赋》慕历阪之嵚崟。又通作碒。《左思·吴都赋》䃢碒乎数州之闲,灌注乎天下之半。《集韵》亦作𡷧岒。 |
55 | 八: | 岽:《广韵》德红切《集韵》都笼切,𠀤音东。山名。又《集韵》《类篇》𠀤多贡切,音冻。山脊也。 |
56 | 八: | 崡:《集韵》《韵会》𠀤胡谗切,音咸。山名。肴陵。本作函。《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阻。《注》崤谓崤山,函谓函谷。又函谷,关名。汉在弘农。俗从山作崡。 |
57 | 八: | 𡸦:《广韵》仕力切《集韵》实侧切,𠀤音崱。𡸦嶷,山峻貌。或省作𡵗。《正字通》按六书𣅳亦作昃,日暆也。𡵗𡸦疑皆昃字之譌。 |
58 | 八: | 峥:《集韵》锄耕切。同崝。《说文》崝嵘也。本作崝。或作峥。《韩愈·城南联句》高言轧霄峥。《注》山之切云者。《孟郊·感兴诗》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正字通》崝、峥古人诗赋皆互见,字虽别而意相通。 |
59 | 八: |
崣:《集韵》乌毁切,音委。嶊崣,山高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嶊崣崛起。《集韵》亦作嵔。 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嶊崣崛起。〕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
60 | 八: |
崤:《广韵》胡交切《集韵》《韵会》《正韵》何交切,𠀤音肴。山名。《雍录》二崤山,又名嵚崟山。《元和志》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在秦关之东,汉关之西。《杜预曰》在弘农渑池县西。《括地志》在洛州永宁县西北二十里,卽古之崤道。《沈约·应诏诗》推谷二崤道。《公羊传·僖三十三年》崤之嵚岩,文王所避风雨也。又通作淆。《春秋·僖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淆。又省作肴。《后汉·王莽傅》肴黾之险。又水名。《水经注》崤水出河南盘崤山,西北流。上有梁,历㵎水,东北流,与石崤水合。 考证:〔《公羊传·僖三十三年》崤之嵚岩,文王所避风雨处。〕谨照原文处改也。〔《左传僖三十三年》晋人及羌戎败秦师于淆。〕谨照原书左传改春秋。羌改姜。 |
61 | 八: | 崥:《广韵》部迷切《集韵》騈迷切《韵会》频弥切《正韵》蒲麋切,𠀤音鼙。崥崹,山貌。又《玉篇》《广韵》幷弭切《集韵》补弭切,𠀤音箄。峡崥,山足也。《扬子·太𤣥经》崔嵬不崩,赖彼峡崥。《注》崔嵬当崩不崩,以有疆足之峡崥。 |
62 | 八: | 崦:《广韵》央炎切《集韵》《韵会》衣帘切《正韵》衣炎切,𠀤音淹。崦嵫,山名。《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处。《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注》勿使日入也。又《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𠀤于检切,音揜。义同。《正字通》本作崦。《集韵》或作𡹮。通作弇。 |
63 | 八: | 崧:《广韵》息弓切《集韵》《韵会》思融切《正韵》息中切,𠀤音松。《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疏》崧,竦也。亦高称也。《诗·大雅》崧高维岳。《传》岳,四岳也。《疏》尧时止有四岳而已,不主中岳。又云:崧,高貌。此则山高大者自名崧,不主中岳而言。今之中岳名崧,或取此以立名也。《韩愈·送侯参谋诗》三月崧少步,踯躅红千层。《注》谓嵩山少室也。《说文》嵩,中岳嵩山也。《注》亦从松。《通雅》孙愐,徐铉合崧嵩爲一字,戴侗非之,泥。 |
64 | 八: | 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疾叶切,音捷。《广韵》崨䃳,山连延貌。又《集韵》山高貌。《张衡·西京赋》嵳峩𡹈嶪。《注》形胜也。《集韵》一作𥓐。 |
65 | 八: | 𡸧:《正字通》同岷。 |
66 | 八: | 崩:〔古文〕𨹹《广韵》北滕切《集韵》《韵会》悲朋切,𠀤音绷。《说文》山坏也,从山朋声。《玉篇》毁也。《礼·曲礼·注》郉昺曰:自上坠下曰崩。《诗·小雅》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春秋·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注》沙鹿,山名。又殂落也。《谷梁传·隐三年》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又姓。《正字通》明正德中崩愈坚,固始县丞,潜山人。《集韵》作𡹔。亦作𨻱。 |
67 | 八: | 㟞:《玉篇》同嶘。 |
68 | 八: | 𡸨:《玉篇》子于切。同𡸘。见前𡸘字注。 |
69 | 八: | 㟟:《字汇补》同巷。《枚乘·菟园赋》㟟𡽘崣𡻣。《注》㟟𡽘,卽巷路二字,山闲之蹊径也。 |
70 | 八: | 𡸩:《字汇补》区位切,音愧。筋急貌。《列子·杨朱篇》筋节𡸩急。《林氏音义》作腃急。 |
71 | 八: | 𡸪:《字汇补》庄吏切,音倳。刃也。 |
72 | 八: | 𡸫:《字汇补》音未详。人名。《蜀志》谯周父𡸫字荣始,治尚书。 |
73 | 八: | 㟠:《字汇补》与罔同。《后赵录》邯郸城西石子㟠。《晋书》作堈。 |
74 | 八: | 𡸬:《字汇补》古文𡸠字。注详本画。 |
URN: ctp:kangxi-zidian/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