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八》

Library Resources
1 八:
㧹:《唐韻》《玉篇》他德切《集韻》惕得切,𠀤音忒。拳打也,擊也,挨也。

2 八:
捥:《唐韻》《集韻》𠀤烏貫切。與𢯲腕同。《史記·封禪書》海上燕齊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漢書》作𢯲。或作𢮘,𢪸同。互詳𢯲字註。又《集韻》烏丸切,音剜。捩也。又烏管切,音宛。取也。又紆勿切,音鬱。亦拗捩也。與𢺴同。

3 八:
捦:《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渠金切,𠀤音琴。急持也。又捉也。又《說文》急持衣衿也。或作㩒。《集韻》又作擒。或作扲。

4 八:
𢮁:《唐韻》於許切《集韻》歐許切,𠀤讀與雨近。擊也。又《唐韻》《集韻》𠀤依據切,音飫。義同。

5 八:
㧺:《唐韻》徒合切《集韻》達合切,𠀤音沓。《說文》縫指㧺也。一曰韜也。或作𩎽。又《集韻》託合切,音塔。冒也。一曰摹也。或作搨。又作搭。又《韻會》託盍切,音榻。義同。

6 八:
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竹角切,音卓。擊也,推也。一曰擿也。《玉篇》刺木也。又《集韻》作木切,音鏃。《揚子·方言》鐫也。又都木切,音啄。擊聲。與𢽴𧰵同。通作椓。

7 八:
㧼:《集韻》彼廟切。《正韻》悲廟切,𠀤與俵同。分與也,俵散也。

8 八:
𢮂:《唐韻》胡田切《集韻》胡千切,𠀤音賢。縣名。在東萊,出㡉布。又《唐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𠀤音堅。義同。◎按《後漢書·郡國志》東萊郡㡉縣。《說文》云㡉布出東萊。無𢮂字。

9 八:
捧:《唐韻》《韻會》敷唪切《集韻》撫勇切,𠀤豐上聲。兩手承也。又掬也。或作𢪋。又《集韻》父勇切,縫上聲。承也。與奉同。又《集韻》符容切,音逢。奉也。與捀同。

10 八:
𢮃:《集韻》良脂切,音黎。手持物也。

11 八:
捨:《唐韻》書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𠀤赦上聲。《說文》釋也。《正韻》弃也。《宋書·殷淳傳》愛好文義,未嘗違捨。又姓。明洪武中,稅課大使捨敬。經典省作舍。

12 八:
捩:《唐韻》《集韻》《韻會》𠀤郞計切,音麗。琵琶撥也。或作棙。又《唐韻》練結切《集韻》《韻會》力結切,𠀤戾入聲。拗也。《增韻》紾也。《韓愈·送窮文》捩手翻羹。《王安石·彭蠡詩》東西捩𥹈萬舟回。又折也,撕也。通作戾。或作挒。亦作攦。

13 八:
𢮄:《玉篇》口減切《海篇》音遣。不安也。

14 八:
㧽:《集韻》古慕切,音顧。與稒同。稒陽,縣名。《前漢·地理志》五原治稒陽。別見禾部。

15 八:
捪:《唐韻》武巾切。㨉本字。《說文》从手昏聲。

16 八:
㧾:《唐韻》《集韻》𠀤苦骨切,音窟。《博雅》擊也。《揚子·方言》南楚相推搏曰㧾。又《集韻》呼骨切,音忽。義同。一曰去塵也。

17 八:
捫:《唐韻》《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𠀤音門。《說文》撫持也。《·大雅》莫捫朕舌。又摸也。《史記·高祖紀》漢王傷胷,乃捫足。《楚辭·九章》遂儵忽而捫天。又《韻補》叶眉貧切,音珉。《歐陽修·菱溪石詩》嗟予有口莫能辨,歎息但以兩手捫。皆云女媧初鍛鍊,融結一氣凝精純。俗作䦐,非。

18 八:
捬:《正韻》古撫字。註詳十二畫。《前漢·趙充國傳》選擇良吏,捬循和輯又《集韻》匪父切,音府。捍也。又方遇切,音付。以手著物也。同拊。

19 八:
𢮅:《集韻》必至切。與畀同。相付與之也。《揚子·方言》予也。《郭璞註》予猶與也。

20 八:
捭:《唐韻》比買切《集韻》《韻會》《正韻》補買切,𠀤拜上聲。《說文》兩手擊也。一曰擲也。《左思·吳都賦》莫不衂銳挫鋩,拉捭摧藏。《註》鳥獸莫不衂挫鋒鋩拉擲折挫之也。又與擺通。鬼谷子有捭闔篇,戰國時蘇秦學捭闔揣摩,捭之者開也,闔之者閉也。又《集韻》部買切,排上聲。義同。又普未切,音睥。毀也。與𢽛同。又《韻會》《正韻》𠀤博厄切,音蘖。《禮·禮運》燔黍捭豚。《疏》捭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熟之。《釋文》或作擗。又作擘。

21 八:
𢮆:捭字省文。

22 八:
𢮇:《唐韻》莫亥切《集韻》母亥切,𠀤音莓。貪也。◎按集韻作𢯈,即挴字之譌。

23 八:
㧿:《唐韻》楚江切。與摐同。詳摐字註。

24 八:
据:《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居。《說文》戟挶也。《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爲事曰拮据。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手病也。又與據通。《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註》据,今據字,猶位也,處也。又《酷吏傳贊》趙禹据法守正。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据以驕騖。《註》張揖云:据,直項也。

25 八:
捯:《集韻》覩老切。同擣。詳擣字註。

26 八:
捰:《集韻》鄔果切,倭上聲。捰𢫷,摘也。互詳𢫷字註。

27 八:
捱:《集韻》宜佳切,音厓。拒也。又俗謂延緩曰捱。

28 八:
捲:《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𠀤音權。《說文》氣勢也。《齊語》有捲勇股肱之力。《註》人勇爲拳。今本捲作拳。《史記·孫子傳》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註》捲即拳也。又捲捲,用力貌。《莊子·讓王篇》捲捲乎后之爲人,葆力之士也。《註》自勞貌。又《說文》一曰捲,收也。又《唐韻》《廣韻》居轉切《集韻》《正韻》古轉切,𠀤與卷通。斂也。《說文》俗以爲捲舒之捲。《史記·張儀傳》席捲常山之險。《王勃·膝王閣詩》珠簾暮捲西山雨。又《唐韻》《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𠀤音眷。西捲,縣名。《前漢·地理志》日南郡西捲縣。或作棬。又《集韻》苦遠切,音綣。搏也。

29 八:
㨀:《集韻》補永切。同抦。詳抦字註。

30 八:
捳:《唐韻》五角切《集韻》逆角切,𠀤音嶽。抨也。

31 八:
𢮈:《集韻》府吻切。與扮同。詳扮字註。

32 八:
捴:《集韻》俗摠字。

33 八:
𢮉:《集韻》千遙切,悄平聲。《廣雅》陗𢮉,高也。

34 八:
捵:《集韻》他典切,音腆。手伸物也。又丑忍切,音疢。義同。又乃殄切。與撚同。

35 八:
捶:《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𠀤錐上聲。《說文》以杖擊也。《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扑之罰。又擣也。《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从木作棰。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𠀤音朵。與揣同。《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㪜。本作𢴹,省作〈扌𠂹〉。通作搥。

36 八:
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葉切,音倢。讀若潛入聲。《說文》獵也,軍獲得也。《春秋·莊三十一年》齊侯來獻戎捷。《穀梁傳》軍得曰捷。又《廣韻》尅也,勝也,成也。《增韻》報勝曰捷。《·小雅》一月三捷。又佽也,疾也,急也。《·大雅》征夫捷捷。《疏》舉動敏疾之貌。《前漢·東方朔傳》捷若慶忌。又《爾雅·釋詁》際接翜,捷也。《鄭註》捷者,相接績也。又數名。《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兩有半曰捷。又姓。《淮南子·人閒訓》黃帝臣捷剟。《前漢·藝文志》捷子二篇。《註》齊人武帝時說。又《集韻》《韻會》𠀤七接切,音妾。捷捷,口舌聲。《·小雅》捷捷幡幡,謀欲譖言。通作誱。亦作唼。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測洽切。與插同。《曹植·七啓》捷忘歸之矢。

37 八:
捸:《集韻》他骨切,暾入聲。滑利也。

38 八:
捹:《集韻》蒲悶切,音坌。手亂貌。

39 八:
𢮊:《正字通》與扎揠同。《海篇》手捺也。

40 八:
𢮋:《韻會》《正韻》𠀤之庱切。同拯。古本易云:不𢮋其隨。今文作拯。

41 八:
捺:《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乃曷切,𠀤難入聲。手重按也。《字林》搦捎也。又書法有捺,古名磔。《書·法離鉤》微斜曰捺,人大等字是也。橫過曰波,之道等字是也。又《正韻》乃八切,義同。俗作㮏。

42 八:
捻:《唐韻》奴協切《集韻》《韻會》諾協切,𠀤念入聲。《說文》指捻也。《集韻》捏也。《靑瑣高議》明皇時有獻牡丹者,時貴妃勻面,口脂在手,印於花上,詔栽於仙春館。來歲花開,瓣有指印,名爲一捻紅。又《正韻》尼輒切,音聶。義同。又《集韻》乃結切,音涅。按也。或作敜。

43 八:
捼:《唐韻》《集韻》《韻會》𠀤奴禾切,糯平聲。《說文》摧也。一曰兩手相切摩也。《廣韻》捼挱也。《集韻》或作挼。又作撋。又《正韻》奴何切,音那。義同。又《唐韻》《集韻》𠀤儒錐切,音蕤。義同。又《唐韻》乃回切《集韻》《韻會》奴回切,𠀤音𨡌。亦手摩物也。又《集韻》儒垂切,音痿。擩也。又而宣切,輭平聲。與撋同。又烏禾切,音倭。手縈也。又烏毀切,音委。捫也。又儒邪切,讀與婼近。揉也。關中語。又《說文》徐鉉云:今俗作挼,非。◎按捼與挼同。諸書互用,不必泥。

44 八:
𢮌:《海篇》丘瞎切,音劼。拔著也。《正字通》俗拮字。

45 八:
捽:《唐韻》《集韻》《韻會》𠀤昨沒切,存入聲。《說文》持頭髮也。《廣韻》手持也。《前漢·金日磾傳》捽胡投何羅殿下。《註》胡,頸也。捽其頸而投殿下也。《淮南子·汜論訓》溺則捽其髮而拯。又拔取也。《前漢·貢禹傳》農夫父子,捽屮把土。又交對也。《晉語》戎夏交捽。又觸也。《莊子·列禦寇》齊人之井,飲者相捽也。《韓愈詩》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又《正韻》即律切,音卒。義同。又《唐韻》慈卹切《集韻》昨律切,𠀤音崒。亦持也。又《集韻》蒼沒切,音猝。捽攃,行草聲。又蘇骨切,音窣。與曲禮卹勿之卹同。摩也。又祖對切,音晬。推也。與捘同。

46 八:
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括切,音斡。《說文》掐,捾也。一曰援也。又《集韻》烏八切,音穵。抉也。又下瞎切,音轄。擖也。與搳同。又烏版切,音綰。取也。

47 八:
捿:《正韻》先齊切,音西。與栖同。幽捿,幽居也。《謝靈運詩》恣此永幽捿。◎按从棲爲正。

48 八:
𢮍:《集韻》去仲切,穹去聲。捺也。

49 八:
𢮎:《玉篇》古獲切,音幗。批𢮎也。與摑同。又《集韻》郭擭切,音虢。打也。一曰搋字省文。

50 八:
掀:《唐韻》《集韻》《韻會》𠀤虛言切,音軒。《說文》舉出也。《廣韻》以手高舉也。《左傳·成十六年》乃掀公以出于淖。《註》捧車轂,舉之出泥淖中也。又高聳貌。《韓愈詩》蛇虺首掀掀。又《集韻》許斤切,音欣。又許訖切,音迄。義𠀤同《說文》。又胡恩切。與拫同。《博雅》引也。又丘近切,螼去聲,讀與搇近。《左傳·杜林註》亦舉也。

51 八:
㨁:《唐韻》《集韻》𠀤直吏切,遲去聲。投也。又《集韻》丈里切,音峙。持也。又《唐韻》常職切,音殖。拄杖曰㨁。

52 八:
㨂:《集韻》覩動切,音董。擊也。

53 八:
掁:《唐韻》直庚切《集韻》《韻會》除庚切,𠀤音棖。《廣雅》觸也,撞也。《博雅》揬也。《謝惠連·祭古冢文序》以物掁撥之,應手灰滅。《註》南人以手觸物曰掁。《韓愈·城南聯句》裂腦擒摚掁。《集韻》或作撜。又作𣪼。

54 八:
㨃:《集韻》覩猥切,音䏨。排也。又除耕切,音橙。橦也。與朾同。或作揨。

55 八:
掂:《字彙》丁廉切,點平聲。手掂也。◎按集韻以手稱物曰敁挅。敁音丁兼切,或作玷。此改爲掂俗字,無攷。

56 八:
掃:《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大雅》洒掃廷內。又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又《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𠀤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本作埽。又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57 八:
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昆切,音崘。《說文》擇也。《周禮·地官·山虞》凡邦工入山林,掄材不禁。《晉語》君掄賢人之後,有常位於國者而立之。《唐書·劉廸傳》文部始掄材,終授位。又《廣韻》貫也。又《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𠀤音倫。亦擇也。

58 八:
掅:《唐韻》《集韻》𠀤千定切,靑去聲。《博雅》持也。一曰捽也。又《集韻》《正韻》𠀤七正切,音倩。義同。又與倩通。《六書統》假人力曰掅。

59 八:
掆:《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𠀤音岡。舉也。《唐書·儀衛志》掆鼓金鉦。又《唐韻》古浪切《集韻》居浪切,𠀤岡去聲。《字林》捎掆,舁也。或作扛。又作抗。

60 八:
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剟。讀若朵入聲。《說文》拾取也。《增韻》採也。《易·訟卦》自下訟上,患至掇也。《疏》若手拾掇物然。《·周南》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史記·張儀傳》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註》索隱曰:掇音都活反,謂焚燒而侵掠也。焚杅音煩烏,謂焚蹂而牽掣也。又《唐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𠀤音輟。義同。又《韻補》叶昌悅切,音啜。《魏武帝·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又《集韻》朱劣切,音拙。與𠭴同。短也。又《史記別註》楊愼曰:掇,馬箠也。杅,糞箕也。𠀤存備考。

61 八:
授:《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𠀤受上聲。《說文》予也。《廣韻》付也。又《集韻》承呪切,音壽。義同。《·鄭風》還,予授子之粲兮。《禮·曲禮》男女不親授。《史記·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漢·翟方進傳》當大都授時。《註》總集諸生,大講授也。又姓。漢有授異眾。《集韻》或作𥢓。唐武后改作𥠢。武后造授字,以𥠢爲正,𥡾、𥢓、𥡑𠀤譌。

62 八:
掉:《唐韻》《集韻》《韻會》徒吊切《正韻》杜弔切,𠀤調去聲。《說文》搖也。《廣韻》振也。《左傳·昭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楚語》大能掉小,故變而不勤。《註》掉,作也。《史記·孟嘗君傳》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前漢·蒯通傳》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又正也。《左傳·宣十二年》御下兩馬,掉鞅而還。《註》飾馬正鞅,以示閒暇。又掉磬。《禮·內則註》雖有勤勞,不敢掉磬。《疏》崔氏云:北海人謂相激事爲掉磬。隱義云: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了切,音窕。亦搖動也。《增韻》顫也。又《唐韻》女角切《集韻》《韻會》尼角切,𠀤音搦。義同。又持也。又《集韻》女敎切,音鬧。聲甄動也。《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註》甄猶掉也。鍾微薄則聲掉。

63 八:
掊:《唐韻》步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𠀤音裒。《說文》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史記·封禪書》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後漢·百官志鹽官註》鹽官掊坑而得鹽。又聚斂也。《·大雅》曾是掊克。《揚子·方言》深也。《郭璞註》掊克深能。又與裒通。減也。《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古易作掊。又《唐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𠀤音浮。亦把也。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𠀤音庖。引取也。或作捊。又作抱。又《唐韻》方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口切,𠀤音㨐。擊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后切,音剖。義同。《莊子·人閒世》自掊擊於世俗。又與剖同《莊子·胠篋篇》掊斗折衡。又《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赴。與踣仆同。頓也。《史記·呂后紀》顧麾左右。執戟者掊兵罷去。又《集韻》鼻墨切,音匐。義同。又蒲枚切,音裴。克也。又姓。《史記·袁盎傳》乃之掊生所問占。《註》秦時賢士。善術者。《漢書》作棓。《說文》父溝切。本作㧵。隸省作掊。

64 八:
𢮏:《正韻》部項切,音棒。耜屬。《集韻》作䎧。

65 八:
掋:《集韻》典禮切,音邸。同抵。又丁計切,音帝。擿也。

66 八:
𢮐:《玉篇》竹萌切《集韻》中莖切,𠀤音猙。讀若伐木丁丁之丁。引也。

67 八:
掌:〔古文〕𤓯《唐韻》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兩切,𠀤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又職掌,主也。《·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又鞅掌,失容也。《·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又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又《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正字通》古作𤓯。覆手爲爪,反爪爲𤓯。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68 八:
掍:《唐韻》《集韻》𠀤古本切,音袞。《說文》同也。又《唐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𠀤音混。義同。《揚子·方言》宋衞之閒曰綷,或曰掍。東齊曰醜。《班固·西都賦》掍建章而連外屬。《註》與混同。《王褒·洞簫賦》帶以象牙,掍其會合。《註》帶猶飾也,飾之象牙,同於會合之處。又《揚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註》振起眾根。《集韻》或作𣬑。

69 八:
掎:《唐韻》居綺切《集韻》《韻會》舉綺切,𠀤羈上聲。《說文》偏引也。《廣韻》牽一腳也。《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爲媒而掎之。《註》鳥來下則掎其腳。《魯語》掎止晏萊焉。《註》從後曰掎。《前漢·班固敘傳》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註》掎,偏持其足也。又發也。《班固·西都賦》機不虛掎。又《正韻》居里切,音几。義同。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宜切,音羈。亦偏引也。又古音讀若哿。《音學五書》古音居我反,後人誤入四紙韻。《·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又《正字通》掎,居何切,讀若柯。扡,䚽何切,𠀤古音也。◎按詩釋文掎,寄彼反。又疏云:掎者,倚也,以物掎其巓峰也。音義亦从紙韻。又《集韻》隱綺切,音倚。掎匜,不正也。與𢷔同。

70 八:
掏:《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刀切,音桃。擇也,抒也。又《集韻》他刀切,音叨。捾也。同搯。

71 八:
𢮑:《集韻》盧谷切,同摝。

72 八:
掐:《唐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𠀤音恰。《說文》爪刺也。《玉篇》爪按曰掐。《晉書·郭舒傳》掐鼻灸眉頭。

73 八:
掑:《集韻》渠之切,音其。扲掑,堅勇也。亦作𢮜。

74 八:
排:《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𠀤音牌。《說文》擠也。一曰推也。《增韻》斥也。《禮·少儀》排闔說屨於戸內者,一人而已矣。《疏》排推門扇也。《史記·樊噲傳》廼排闥直入。又《魯仲連傳》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又列也,安置也。《前漢·朱買臣傳》相推排成列中庭拜謁。《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又彭排。軍器也。《釋名》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後漢·袁紹傳》蒙楯而行。《註》楯今之旁排也。又《集韻》《韻會》𠀤步拜切,音憊。排揩,强突也。又與𩋂囊韛通。吹火韋囊也。《後漢·杜詩傳》造水排鑄農器。《註》冶者爲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魏志·韓曁傳》爲監冶謁者,乃作水排,利益三倍於前。《晉書·杜預傳》作人排新器。又《正韻》薄邁切,音敗。義同。又叶邊迷切,音鎞。《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幹,日翫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考證:〔又彭排。《釋名》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謹按軍器也非釋名原文,謹改爲又彭排。軍器也。釋名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後漢·杜詩傳》《註》冶者爲排以吹炭,今激水鼓之。〕謹照原文今改令。

75 八:
掓:《唐韻》《集韻》𠀤式竹切,音菽。拾也。與叔同。《·豳風》九月叔苴。又《集韻》張六切,音竹。義同。

76 八:
㨄:《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紹切,音趙。刺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粵無鎛註》詩云:其鎛斯㨄。〇按今詩作趙,或作𠠄。又《集韻》徒了切,音窕。義同。又田聊切,音迢。同挑。撓挑,宛轉也。又攪也。

77 八:
掔:《唐韻》苦閑切《集韻》《正韻》丘閑切,𠀤音慳。《說文》固也。《爾雅·釋詁》厚也。又《唐韻》《正韻》苦堅切《集韻》輕煙切,𠀤音牽。義同。又牽去也。與牽通。《史記·鄭世家》鄭襄公肉袒,掔羊以迎。《莊子·徐無鬼》君將黜耆欲,掔好惡,則耳目病矣。又持也。擊也。又《正韻》詰戰切,遣去聲。挽也,引也。俗作𢴡。《說文》讀若詩赤舄掔掔。《徐鉉曰》今別作慳,非。○按豳風作几几。《說文》或別有所考。長箋云:掔掔句似逸詩,則鑿矣。

78 八:
掕:《唐韻》里甑切《集韻》里孕切,𠀤陵去聲。《說文》止馬也。或作𠡭。又《唐韻》力膺切《集韻》閭承切,𠀤音陵。義同。又《集韻》盧登切,音楞。《博雅》止也。

79 八:
𢮒:《集韻》都回切。與搥同。詳搥字註。

80 八:
掖:《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奕。《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又挾扶也。《詩·𨻰風·衡門序》誘掖其君也。《疏》誘謂在前導之,掖謂在傍扶之。《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註》挾之而投於城外也。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逢,猶大也。大袂衣也。《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又宮旁舍曰掖庭,殿旁垣曰掖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皆取肘腋之義。《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又《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掖門在兩傍,言如人臂掖也。《杜甫詩》花隱掖垣暮。又郡縣名。《前漢·地理志》張掖郡。《註》張國臂掖,故曰張掖。《又》東萊郡掖縣。《韻會》掖,腋本一字。今扶掖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

81 八:
掗:《集韻》倚下切,音啞。掗㩡,搖也。又《篇海》取也。又倚可切,婀上聲。義同。又《字彙》衣駕切,音亞。强與人物也。

82 八:
掘:《唐韻》衢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𠀤音倔。《說文》搰也。《孟子》有爲者辟若掘井。又與堀通。突也。《·曹風》蜉蝣掘閱。《疏》此蟲土裏化生,其掘地而出,形容鮮閱也。又特起貌。《揚雄·甘泉賦》洪臺掘其獨出兮。《註》亦作崛又盡也。《揚子·太玄經》掘變極物窮情。《註》盡變動之事,以窮萬物之情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音橜。穿也。《易·繫辭》掘地爲臼。又或作闕。《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又《集韻》胡骨切,音鶻。義同。又苦骨切,音窟。揚也。又與窟通。《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戸棬樞之士耳。《註》掘即窟。古字通。又《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與兀通。《莊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又《韻補》叶敕律切,音黜。《韓愈詩》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齊栗。辭慳義卓闊,呀豁疾掊掘。又《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註》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或作撅。又作𢪏。

83 八:
掙:《集韻》初耕切,音鐺。《博雅》刺也。又《字彙》側迸切,音諍。《中原雅音》掙,剉也。

84 八:
掚:《集韻》《韻會》里養切《正韻》良獎切,𠀤音兩。整飾也。《左傳·宣十二年》御下兩馬。《註》兩,或作掚。《周禮·夏官·環人掌致師註》引春秋傳作掚馬。又《集韻》力讓切,音亮。義同。

85 八:
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𠀤音卦。別也。又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又》再扐而後掛。《註》合而置之曰掛。《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又《正韻》與掛同。《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買切,音枴。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86 八:
掜:《唐韻》研啓切《集韻》《韻會》吾禮切,𠀤倪上聲。擬也。《前漢·揚雄傳》作太玄五千文,有首衝錯測攡瑩數文掜圖告十一篇。一曰不從也。又《集韻》研計切,音詣。寄也,捉也。《莊子·庚桑楚》兒子終日握而手不掜。《註》掜音藝。手筋急也。又《唐韻》妳佳切《集韻》尼佳切,𠀤音䍲。搦也。又《正韻》魚列切,音孽。捻聚也。俗作揑。又姓。《奇姓通》明掜大倫,奉詔往諭佛菻國。又《正韻》掜,亦作摰。○按掜隉義別,不必與摰混。

87 八:
掝:《正韻》穫北切,音或。與或惑通。《荀子·不苟篇》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註》掝,惛也。又《唐韻》呼麥切《集韻》忽麥切,𠀤音𢄶。裂也或作㩇。又《集韻》忽域切,音洫。裂聲。

88 八:
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贍切,音豔。舒也。或作𢴵。又與燄通。《前漢·禮樂志》長麗前掞光耀明。《註》掞,即光炎字。長麗,靈鳥也。又舒贍切,閃去聲。亦舒也。《左思·蜀都賦》摛藻掞天庭。《註》掞猶蓋也。一曰疾動也。《六書故》亦作㨛。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冉切。與剡同銳利也。《易·繫辭》剡木爲楫。《釋文》作掞。

89 八:
㨅:《玉篇》而稅切《集韻》儒稅切,𠀤音汭,扟也。又《唐韻》女恚切,音諉。內也。又《姓氏急就章》姓也。一曰抐字。𦮾字譌文。

90 八:
掟:《玉篇》陟猛切《集韻》張梗切,𠀤睜上聲。揮張也。又《唐韻》《正韻》𠀤徒徑切,音定。天掟。見道書。

91 八:
掠:《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𠀤音略。《說文》奪取也。《廣韻》抄掠,劫人財物也。《戰國策》掠於郊野,以足軍食。通作略。亦作剠。或作擽。又《增韻》捎取也,拂過也。又書法長撇古名掠。《柳宗元曰》掠左出而鋒欲輕。又《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亦奪取也。《左傳·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輸掠其聚。《前漢·高帝紀》所過毋得鹵掠。又搒笞也,治也。《禮·月令》毋肆掠,止獄訟。《註》掠謂捶治人。《前漢·𨻰萬年傳》下獄掠治。

92 八:
採:《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正韻》此宰切,𠀤同采。摘也,取也,㩜也。《戰國策》芻牧薪採,莫敢闚東門。《註》大者薪,小者採。《晉書·劉琨傳》古語云:山有猛獸,藜藿爲之不採。《唐書·地理志》開元二十一年,置十五採訪使檢察,如漢刺史之職。◎按採本从爪从木,爪即手也。後人又加手作採。

93 八:
㨆:《集韻》力錦切,音廩。《揚子·方言》㨆,殺也。晉魏河內之北謂㨆爲殘。《郭璞註》今關西人呼打爲㨆。又盧感切,婪上聲。義同。

94 八:
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含切,音貪。《說文》遠取之也。《增韻》伺也,索也。《易·繫辭》探賾索隱。《疏》探謂閱探求取。《·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註》自取天威也。《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又《爾雅·釋言》探,試也。《論語》見不善如探湯。《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又《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音僋。義同。又《集韻》時占切,音蟾。亦取也。與撏同。《說文》本作𢲘。今文作探。《周禮》作撢。互見撢字註。

95 八:
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尺制切,音懘。《爾雅·釋訓》甹夆,掣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註》滯隔不進也。《唐書·陸贄傳》可任,則當要之於終,不宜掣肘於內也。《劉邵·飛白贊》素翰冰解,𥳑墨電掣。直準箭馳,屈擬蠖勢。或作𢳅。又作摯。又《唐韻》昌列切《集韻》《韻會》尺列切,𠀤滯入聲。義同。亦挽也。又揭也,取也。《晉書·王獻之傳》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從後掣其筆不得。又《正韻》敕列切,音徹。義同。《類篇》通作挈。又《玉篇》掣同𤸪。牽也。《說文》引縱曰𤸪。从手,瘛省聲,尺制切。《六書故》瘛瘲,謂小兒風驚,乍掣乍縱。掣,搐也,縱則掣而乍舒也。瘛瘲因掣縱立文,今乃作𤸪,更从瘛,失之甚矣。

96 八:
𢮓:同掣。

97 八:
掤:《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𠀤音冰。《說文》所以覆矢也。《·鄭風》抑釋掤忌。《疏》服䖍云:櫝丸蓋。杜預云:箭筩也。又通作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執冰而踞。《註》箭筩蓋,可以取飮。又以手覆矢亦曰掤。

98 八:
接:《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𠀤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又《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又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又《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又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又捷也。《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又反接,謂反縛兩手也。《前漢·𨻰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又姓。《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集韻》或作擑。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葉切,音捷。《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又《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註》接讀爲捷,速也。又測洽切,音鍤。與扱同。《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頒扱與春人。又《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又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99 八:
掦:《篇海》他歷切,音惕。挑掦也。亦借用剔。與揚別。《集韻》作𢱦。

100 八:
𢮔:搒本字。

101 八:
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若貢切,空去聲。《說文》引也。《廣韻》告也。《·鄘風》控于大邦。《毛傳》控,引也。《朱傳》控持而告之。《前漢·婁敬傳》控弦四十萬騎。《註》皆引弓也。又操制也。《·鄭風》抑磬控忌。《傳》止馬曰控。又投也。《莊子·逍遙遊》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又《集韻》枯公切,音空。除也。亦引也。《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値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又《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𠀤音腔。打也。《莊子·外物篇》儒以金椎控其頤。又《集韻》《韻會》𠀤克講切,腔上聲。義同。

102 八:
推:《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𠀤退平聲。《說文》排也。《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又移也。《·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又讓所有以予人也。《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卻也,諉也。又《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𠀤音䜅。順遷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又《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進之也。《·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禮·儒行》上弗援,下弗推。《註》推猶進也。《疏》不爲民下所薦舉也。《前漢·韓信傳》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註》無善行可推舉選擇也。又尋繹也。《前漢·劉向傳贊》有意其推本之也。《註》言其究極根本,深有意也。一曰窮詰也。《史記·酷吏傳》天水駱璧推減。《註》推,直追反,謂推繫之以成獄也。減一作成。

103 八:
掩:《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𠀤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註》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又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又《揚子·方言》止也。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又《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又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𦁏。通作淹。又乙業切,音浥。打也。
掩本字。字頭从𢑚作。
考證:〔《爾雅·釋訓》《郭璞註》撫掩猶撫揗,謂慰恤也。〕謹照原文撫揗改撫拍。

104 八:
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倉故切,音醋。《說文》措,置也。《廣韻》舉也,投也。《增韻》施布也。《易·繫辭》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禮·禮器》措則正,施則行。又《中庸》故時措之宜也。《疏》措猶用也。又委置也。《禮·中庸》學之弗能,弗措也。《疏》言學不至於能,不措置休廢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如將廢措。《註》措,猶頓也。《前漢·文帝紀贊》幾於𠛬措。《註》民不犯法,無所𠛬也。又《集韻》《韻會》𠀤側格切,音窄。追捕也。《前漢·王莽傳》迫措靑徐盜賊。又與笮同。迫笮也。《史記·梁孝王世家》李太后爭門措指。《註》爲門扉所笮。又《集韻》七迹切,音磧。與刺通。穿也,傷也。本作𢵄。《漢書》亦作厝。通作錯。

105 八:
掫:《唐韻》子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𠀤音陬。《說文》夜戒守,有所擊也。《左傳·襄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釋文》干音扞。又《昭二十年》賓將掫,主人辭。《註》掫,行夜也,卽今擊柝。又地名。《後漢·更始傳》赤眉立劉盆子,更始使李松軍掫以拒之。《註》續漢志曰:新豐有掫城。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九切,篘上聲。義同。持物相著也。又《唐韻》子于切《集韻》遵須切,𠀤音娵。擊也。又《集韻》初尤切,音篘。手取物也。又甾尤切,音鄒。持也。又此苟切,陬上聲。亦擊也。又《前漢·五行志》民驚走持藳,或掫一枚。《註》掫,麻幹也。○按木薪曰掫,麻蒸曰菆。或作黀。《韻會》謂黀通作掫,沿俗本之譌也。《集韻》或作趣。
考證:〔《左傳·襄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註》干音扞。〕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106 八:
𢮕:俗揲字。

107 八:
掬:《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與匊同。兩手曰掬。《禮·曲禮》受珠玉者以掬。《疏》謂手中也。《左傳·宣十二年》舟中之指可掬也。又《詩詁》兩手曰臼,屈掌曰匊。又《小爾雅》掬,一升也。今俗謂兩手所奉爲一掬,則數合也。又《揚子·方言》離也。齊𨻰曰斯。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說文》在手曰匊。俗作掬。《廣韻》與𢱬同。《韻會》本作揈。《正字通》本作臼。

108 八:
𢮖:《正字通》增出以捆爲俗省文。◎按捆音苦本切,應从困。改从囷,非。

109 八:
㨇:同搫。《潘岳·射雉賦》搫場拄翳。《六臣文選》作㨇場。詳搫字註。

110 八:
𢮗:《正字通》𢯲註,或作𢮗。

111 八:
𢮘:《字彙補》與捥𢪸同。本作𢯲。或作腕。

112 八:
𢮙:《字彙補》古拳字。《廣漢屬國𠋫夫人𥓓》勤養𢮙𢮙。

113 八:
𢮚:《字彙補》士支切,音𪙉。支也。

114 八:
𢮛:《唐韻》時釧切《集韻》船釧切,𠀤專去聲。望繩取正,周禮置臬以縣是也。今山東匠人猶言懸繩視正爲𢮛。又《集韻》徒官切。與摶同。

115 八:
𢮜:《集韻》渠之切。同掑。

116 八:
𢮝:《篇海》女加切,音拿。相牽引也。◎按音義同拏。譌改𢮝。

117 八:
𢮞:《集韻》先到切,音譟。攫搏也。或作搔。

118 八:
𢮟:《玉篇》《唐韻》胡瞎切《集韻》下瞎切,𠀤音轄。與𤛉同。車軸端鍵也。

119 八:
𢮠:《字彙補》古拜字。◎按《說文》古作𣬓。集韻作𣬊。改作𢮠,非。篇海又譌作〈𢪓𢪓〉。𣬓字原作比下幷。

120 八:
𢮡:《篇海》音遏。伐木餘𢮡也。◎按𣖂與枿同。从木,譌。从手。

121 八:
𢮢:《篇海》與搊同。又《字彙補》楚口切。手𢮢也。

122 八:
𢮣:《篇海》古亂字。◎按古作𠧎。又作𠧏。譌作𢮣。無考。

123 八:
𢮤:《篇海》同把。

124 八:
掽:《字彙》蒲孟切,彭去聲。搕掽,撞也。

URN: ctp:kangxi-zidian/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