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六》

電子圖書館
1 六:
旁:〔古文〕𣃟𣃙㝑《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音螃。㫄隷作旁。《博雅》旁,大也。廣也。《釋名》在邊曰旁。《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易·乾卦》旁通情也。《·太甲》旁求俊彥。《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岐旁,岐道旁出。又《集韻》晡橫切,音𦅈。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鄭風》駟介旁旁。《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又《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傍。《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註》依也。又《集韻》鋪郞切,音滂。旁礴,混同也。又《集韻》蒲庚切,音彭。旁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

2 六:
旂:《唐韻》《集韻》《韻會》𠀤渠希切,音祈。《說文》旗有衆鈴以令衆也。《爾雅·釋天》有鈴曰旂。《註》縣鈴于竿頭,畫交龍於旒。《釋名》旂,倚也。畫作兩龍相依倚也。通以赤色爲之,無文彩。諸侯所建也。《·小雅》旂旐央央。《周禮·春官·司常》交龍爲旂。《禮·明堂位》有虞氏之旂。又《唐韻正》古音芹,《說文》旂从㫃,斤聲。徐鍇繫傳曰:斤祈近似聲,韻家所以言傍紐也。○按《》魯頌,薄采其芹,言觀其旂。《小雅》夜鄕晨,庭燎有煇,言觀其旂。以《說文》斤聲考之,則旂本有斤音。非旁紐也。

3 六:
𣃦:《唐韻》文弗切《集韻》文拂切,𠀤音勿。《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趨民,故遽稱勿勿。或从㫃作𣃦。又與物同。《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註》以白素飾其側。

4 六:
旃:《唐韻》《集韻》《韻會》𠀤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又《博雅》旃,之也。《·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又《小爾雅》旃,焉也。《·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5 六:
旄:《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說文》幢也。《·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釋文》白旄,旄牛尾。《·鄘風》孑孑干旄。《傳》注,旄於干者,大夫之旃也。《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註》昴七星爲旄頭。又騎名。《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又《廣韻》《集韻》𠀤莫報切,音帽。麕毛㺜長也。又與耄通。《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孟子》反其旄倪。又《集韻》亡遇切,音務。嵍,或作旄。山名。又《韻補》叶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𩦉貂旄。

6 六:
𣃧:《廣韻》於广切,音埯。𣃧翳。

7 六:
旅:〔古文〕𣥏𣃨魯𣥐《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兩舉切,𠀤音呂。《說文》軍之五百人爲旅。《·大禹謨》班師振旅。《傳》師入曰振旅,言整衆。《·小雅》我師我旅。《箋》五百人爲旅。《周禮·地官·小司徒》五卒爲旅。《註》旅,五百人。又《博雅》旅。客也。《易·復卦》商旅不行。又《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爲旅。《·大雅》于時廬旅。《箋》廬舍其賓旅。《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註》旅,客也。又《·禹貢》蔡蒙旅平。《傳》祭山曰旅。《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註》大旅上帝祭於圜丘。國有故而祭,亦曰旅。又《·牧誓》亞旅。《傳》亞,次也。旅,衆也。衆大夫其位次卿。《左傳·文十五年》請承命於亞旅。《註》亞旅,上大夫也。又《·旅獒》西旅底貢厥獒。《傳》西戎之長。又《·小雅》旅力方剛。《傳》旅,衆也。《儀禮·士冠禮》旅占卒。《註》旅,衆也。又《·小雅》殽核惟旅。《傳》旅,𨻰也。又《·周頌》侯亞侯旅。《傳》旅,子弟也。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徵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註》旅辟下士也。又《周禮·地官·司徒》旅師。《註》旅,猶處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註》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疏》謂札葉爲旅者,以札衆多,故言旅。又《儀禮·鄕飮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註》旅,序也。又《禮·郊特牲》臺門而旅樹。《註》旅,道也。又《禮·樂記》進旅退旅。《註》旅,猶俱也。又《後漢·光武紀》至是野穀旅生。《註》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今字作穭,音呂。古字通。又姓。《前漢·功臣表》昌平侯旅卿。又《集韻》凌如切,音臚。𨻰也。

8 六:
𣃨:《玉篇》古文旅字。註詳上。

9 六:
旆:《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沛。《說文》作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𣎵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小雅》白旆央央。《傳》白旆,繼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註》旆,游也。又《·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又《·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又《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又《韻補》叶蒲枚切。《𨻰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旆原字从㫃从𣎵。

10 六:
𣃩:《五經文字》旆,从𠂔者譌。

11 六:
𣃪:《篇海類編》音義與滂同。

URN: ctp:kangxi-zidian/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