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 |
𣯤:《集韻》鄰知切,音離。本作㒿。接㒿,白帽也。或作䍦。通作摛。 |
| 十一: |
毿:《玉篇》先含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含切,𠀤音鬖。毛長貌。《詩·陳風·值其鷺羽疏》白鷺靑脚,高尺七八寸,頭上有毛十數枚,長尺餘,毿毿然與衆毛異。 |
| 十一: |
𣯥:《類篇》與𣮌、𣮍𠀤同。 |
| 十一: |
𣯦:《字彙》古無此字。《》曰:吳人以旣下作毛爲髻字。 |
| 十一: |
𣯧:《集韻》《韻會》𠀤蘇回切,音𤗯。與毸同。毰𣯧,張羽貌。一曰鳳舞。見九畫毸字註。又《集韻》取猥切,音漼。與𩮴同。毛髮貌。詳髟部𩮴字註。 |
| 十一: |
𣯨:《》卽容切《集韻》將容切,𠀤音蹤。《博雅》𣯨氍,罽也。 |
| 十一: |
𣯩:《唐韻》莫奔切《集韻》謨奔切,𠀤音門。《》以毳爲𦇧,色如釁,故謂之𣯩。釁,禾之赤苗也。引《》毳衣如𣯩。○按今《·》本作毳衣如璊。傳云:璊,玉赤色。或曰釁本血祭,借爲赤色。疑方俗之稱如此,非正訓也。又《》釁禾之赤苗,與《·》維穈維𦬊之穈,字別而音義同。穈音門,赤粱粟,《》作虋,《》所稱釁或卽此。存此以俟考。 |
| 十一: |
𣯪:《字彙》想里切,音璽。《篇海》毛垂貌。 |
| 十一: |
氀:《》力朱切《集韻》《韻會》龍珠切,𠀤音慺。《博雅》氀毼,罽也。《後漢·烏桓傳》婦人能刺韋,作繡,織氀毼。又《集韻》雙雛切,音萸。與毹同。織毛蓐也。詳九畫毹字註。又《字彙》當侯切,音兜。人險爲氀毼,音兜達。見《李翊·俗呼小錄》。《集韻》或書作𣯫。 |
| 十一: |
氁:《字彙》莫胡切,音模。毛段也。又《輟耕錄》凡調合服飾顏色,氁子,用粉、土黃、檀子,入墨一點合。又氁綾,用紫花底紫粉,搭花樣。 |
| 十一: |
氂:《唐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𠀤音釐。《》氂牛尾也。《周禮·春官·樂師有旄舞註》旄舞者,氂牛之尾。《疏》山海經,潘侯之山有獸,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又《》荆山,其中多氂牛。《註》旄,牛屬也,黑色,出西南徼外。《杜甫詩》天馬跂足隨氂牛。又馬尾亦曰氂。《·》馬氂截玉。《註》氂,馬尾也。又毛之强曲者。《·》以氂裝衣。《註》師古曰:毛之强曲者曰氂,以裝楮衣中,令其張起也。又《·》天漢三年八月,天雨白氂。又《小爾雅》雜毛曰氂。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煕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又罽也。《·》氂,罽也。《郭註》毛氂,所以爲罽。《郉疏》織毛爲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馬之帶鞅也。又凡言物之細者爲氂。《列子·殷湯篇》以氂懸蝨於牖。《曹植·九華扇賦》篾氂解而縷分。又與釐通。《史記·蘇秦傳》毫氂不伐,將用斧柯。《前漢·律歷志》不失豪氂。《註》孟康曰:十豪爲氂。又《》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義同。亦作斄髦犛。又《集韻》郞才切,音來。義同。○按《周禮·春官》註:氂,音毛。劉音來,沈音貍,或音茅,或作犛,或作斄。考《·》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註:郭呂之反,徐、李音來,又音離,司馬云:旄牛。據此知諸家音切雖異,而義𠀤通。 |
| 十一: |
𣯫:《集韻》氀或作𣯫。 |
| 十一: |
𣯬:《集韻》母朗切,音莽。𣮧𣯬,毛布。 |
| 十一: |
𣯭:《集韻》女介切,音褹。毛髮衆貌。 |
| 十一: |
𣯮:《篇海》與𣯥同。 |
| 十一: |
𣯯:《集韻》同𣯧。 |
| 十一: |
𣯰:《字彙補》與睫同。 |
| 十一: |
𣯱:《集韻》毰或書作𣯱。 |
| 十一: |
𣯲:《字彙補》與毱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