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十》 | 电子图书馆 |
1 | 十: | 溍:《集韵》卽刃切,音晋。《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
2 | 十: | 溎:《广韵》于甸切《集韵》伊甸切,𠀤音宴。大水貌。又《集韵》涓惠切,音桂。水名。 |
3 | 十: | 𣹝:《玉篇》七肖切,音𥙬。峻波也。本作㴥。○按《正字通》误入九画,今改正。 |
4 | 十: | 溏:《唐韵》《集韵》《韵会》𠀤徒郎切,音唐。《博雅》滒溏,淖也。一曰池也。 |
5 | 十: | 源:《广韵》《集韵》《韵会》𠀤愚袁切,音元。《说文》水泉本也。《礼·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注》衆水始出爲百源。又水名。《水经注》沁水东与丹水合,水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阜下,俗谓之源源水。又姓。《北魏书·源贺传》秃发傉檀之子贺入后魏,魏大武谓之曰:与卿同源,可爲源氏。《韵会》本作厵,篆省作原。 |
6 | 十: | 溑:《广韵》苏果切《集韵》损果切,𠀤音锁。《说文》水也。或作漅。 |
7 | 十: | 溒:《唐韵》雨元切《集韵》于元切,𠀤音袁。《玉篇》水流貌。 |
8 | 十: | 溓:《广韵》《集韵》𠀤勒兼切,音濂。《说文》中绝小水。与濂同。又《集韵》离览切,音廉。义同。又《集韵》《正韵》𠀤泥占切,音粘。与黏同。《说文》相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输入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注》溓读爲黏。谓泥不黏著辐也。又《广韵》良冉切《集韵》《正韵》力冉切,𠀤音敛。渍也。一曰薄冰。《潘岳·寡妇赋》水溓溓以微凝。又《广韵》力忝切《集韵》卢忝切,𠀤音稴。义同。又恬静貌。一曰小水。又《集韵》乎监切,音衔。濆水沾物也。又乎韽切,音陷。沉物水中使冷。又两减切,音脸。味薄也。又犁针切,音林。与瀶同。一曰寒也。 |
9 | 十: | 溔:《广韵》以沼切《集韵》《韵会》以绍切,𠀤音鷕。《玉篇》浩溔,水无际也。《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皛溔,水色深白之貌。《郭璞·江赋》沆瀁皛溔。 |
10 | 十: |
㴥:《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七肖切,音陗。㴥𣶞,峭波也。《木华·海赋》㴥𣶞滐而爲魁。《文选》从口作𣺰。 考证:〔《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七肖切,音陗。㴥𣶞,浚波也。〕谨照原文浚波改峭波。 |
11 | 十: | 溕:《玉篇》《集韵》𠀤蒙弄切,幪去声。微雨也。 |
12 | 十: | 𣹞:《集韵》展勇切,音冢。偃水也。 |
13 | 十: |
准:《唐韵》《正韵》之允切《集韵》《韵会》主尹切,𠀤肫上声。《说文》平也。《前汉·律历志》绳直生准。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书·立政》准人。《正义》准人,正法之人,谓士官。又均也。《礼·月令》先定准直。《正义》谓轻重平均。又《周礼·冬官考工记》权之然后准之。《注》谓准击平正之也。又平准,汉官名。武帝置平准官,笼天下盐铁。又则也,仿也。《易·系辞》易与天地准。又乐器,汉京房所作,以定律数。亦作准。《庄子·天道篇》平中准,大匠取法焉。《字林》准与准同。又《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𠀤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又《集韵》数轨切《正韵》式轨切,𠀤音水。亦平也。一曰车辕脊不停水。 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准之,然后量之。《注》谓准击平正之也。〕谨按注系上句权之然后准之之注。谨将改准之然后量之句,改爲权之然后准之。 |
14 | 十: | 溗:《广韵》食陵切《集韵》神陵切,𠀤音绳。波前后相淩也。一曰水不流也。一曰水名。《集韵》或作𣽘。 |
15 | 十: | 溘:《唐韵》口答切《集韵》《韵会》《正韵》克盍切,𠀤音榼。《说文》奄忽也。《江淹·恨赋》朝露溘至。又至也,依也。又《唐韵》苦盖切,音礚。船著沙也。《集韵》或作𣩄。 |
16 | 十: | 溙:《集韵》他盖切,音太。水貌。通作汰。 |
17 | 十: | 𣹟:《唐韵》《集韵》《正韵》𠀤古送切,音贡。水名,出豫章。或作赣。通作赣。 |
18 | 十: | 㴦:《广韵》居戎切《集韵》居雄切,𠀤音𢎜。《玉篇》县名,在酒泉。 |
19 | 十: | 𣹠:《广韵》《集韵》𠀤于袁切,音鸳。水名。《山海经》英鞮之山,𣹠水出焉。或作涴。 |
20 | 十: | 溚:《集韵》德合切,音答。湿也。又竹洽切,音札。义同。又《篇海》他合切,音塔。水名,在平原。 |
21 | 十: | 溛:《集韵》乌瓜切,音窐。与窊窳同。《说文》污衺下也。又溛瀤,不平之貌。《郭璞·江赋》垽沦溛瀤。 |
22 | 十: | 溜:《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力救切,音溜。水名。《说文》水在郁林郡。《后汉·郡国志》郁林郡有中溜县。又《水经注》汉水于盘头郡南与溜水合。又水溜下也。《孙绰·游天台山赋》醴泉涌溜于隂渠。又《马观瀛涯胜览》弱水三千,舟行遇风,一失入溜,则水弱而没溺。又发也。《管子·宙合篇》减溜大成。《注》减,尽也。溜,发也。言徧环毕莫不备得,故曰减溜大成。又与溜同。《左传·宣三年》三进及溜。《正义》溜,谓檐下水滴之处。又《集韵》力求切,音留。义同。又与留同。《战国策》成皋石溜之地。《注》古作石留。又与流通。《灵枢经》所溜爲荥。《注》溜,流同。 |
23 | 十: | 沟:《唐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𠀤音钩。《说文》水渎,广四尺,深四尺。《释名》田闲之水曰沟。沟,构也。纵横相交构也。《周礼·地官》遂人十夫有沟。又《尔雅·释水》水注谷曰沟。又沟池,城堑也。《礼·礼运》城郭沟池以爲固。又汗沟,马中脊也。《齐民要术》相马法,汗沟欲其深。又《集韵》古项切,音讲。与港同。水分流也。详港字注。又《韵补》叶斤于切,音居。《焦氏·易林》马惊破车,王孙坠沟,身死魂去,离其室庐。 |
24 | 十: |
溞:〔古文〕叜《广韵》《集韵》苏遭切《韵会》《正韵》苏曹切,𠀤音骚。《尔雅·释训》溞溞,淅也。《注》淘米声。《疏》诗大雅:释之溞溞。《传》释淅米也。叟叟声也。溞叟音异义同。◎按今《诗》本作叟叟。又《集韵》疎鸠切,音搜。义同。通作溲。 考证:〔《尔雅·释训》《疏》诗大雅:淅之溞溞。《传》释淅米也。〕谨照原文淅之改释之。 |
25 | 十: | 𣹡:《集韵》陈尼切,音墀。与坻同。详坻字注。又《博雅》𣹡,至也。 |
26 | 十: | 溟:《唐韵》莫经切《集韵》《韵会》忙经切,并音冥。《说文》小雨溟溟也。《扬子·太𤣥经》密雨溟沐。《注》溟沐,渐渍润泽之意。又海也。《十洲记》东王所居处,山外有员海。员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通作冥。《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又瀴溟,水势绝远杳冥之貌。《木华·海赋》经途瀴溟。又巊溟,山气暗昧之状。《左思·吴都赋》巊溟郁𡶒。又杳溟,水势渺深激荡也。《郭璞·江赋》雷注杳溟。又《广韵》《正韵》莫迥切《集韵》《韵会》母迥切,𠀤音茗。与瀴同。又《集韵》莫逖切,音觅。亦小雨也。 |
27 | 十: | 溠:《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侧驾切,音诈。水名。《说文》水在汉南荆州浸。《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浸波溠。又《广韵》侧加切《集韵》庄加切,𠀤音𣙁。又《广韵》七河切《集韵》仓何切,𠀤音蹉。又《集韵》叉宜切,音差。义𠀤同。又《集韵》锄加切,音查。水名,在北地。又助驾切,音乍。水名,在美阳。本作𤁺。 |
28 | 十: | 溡:《集韵》市之切,音时。水名,在齐。通作时。渑水所入也。见《左传·昭十二年注》。 |
29 | 十: | 𣹢:《集韵》涵本字。 |
30 | 十: |
溢:《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𠀤音逸。《说文》器满也。《尔雅·释诂》溢,盈也。《孝经·诸侯章》满而不溢。又《尔雅·释诂》溢,静也。《疏》盈溢者宜静。又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又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国。又匹溢,声四散也。《王褒·洞箫赋》和纷离其匹溢。又《仪礼·丧服》朝一溢米。《注》二十四两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又《孔丛子·杂训》两手曰掬,一手曰溢。又同镒。《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宝。又通佾。《前汉·郊祀歌》千童罗舞成八溢。《注》溢,与佾同。列也。又《集韵》食质切,音实。《仪礼》一溢米,刘昌宗读。又神至切,音示。《诗·周颂》假以溢我。徐邈读。又《韵补》叶于旣切,音意。《左思·魏都赋》沐浴福应,宅心醰粹,馀粮栖亩而勿收,颂声载路而洋溢。 考证:〔《韵补》叶子旣切,音意。〕谨照韵补原文,子旣切改于旣切。 |
31 | 十: | 𣹣:《正字通》俗涩字。 |
32 | 十: | 㴧:《广韵》相卽切《集韵》悉卽切,𠀤音息。水也。一曰水貌。 |
33 | 十: | 𣹤:《唐韵》人庶切《集韵》如倨切,𠀤音茹。《说文》渐湿也。《集韵》或作洳。详洳字注。 |
34 | 十: | 溣:《广韵》《集韵》𠀤卢困切,音论。水中曳船曰溣。 |
35 | 十: | 溤:《玉篇》莫把切。水也。《干禄字书》俗冯字。 |
36 | 十: | 溥:《唐韵》滂古切《集韵》《韵会》颇五切《正韵》滂五切,𠀤音普。《说文》大也。《增韵》徧也。《诗·商颂》我受命溥将。又通作普。《诗·小雅》溥天之下。《孟子》引《诗》作普。又《集韵》芳无切,音敷。与旉同。布也。《礼·祭义》溥之而横乎四海。又同敷。《书·禹贡》禹敷土。《荀子·成相篇》作禹溥土。又伴姥切,音簿。涂也。又《集韵》《正韵》𠀤伯各切,音博。水名。又《集韵》匹各切,音粕。溥漠,水貌。《韵会》毛氏曰:从浦从寸。俗作漙,非。 |
37 | 十: | 㴨:《集韵》直稔切,音朕。水流貌。 |
38 | 十: | 溦:《唐韵》《集韵》𠀤无非切,音微。《说文》小雨也。《集韵》或作㵟霺。又《类篇》旻悲切,音眉。谷与渎通也。《尔雅·释丘》穷渎泛谷者溦。 |
39 | 十: | 溧:《唐韵》《集韵》𠀤力质切,音栗。水名。《说文》水出丹阳溧阳县。又洲名。《山谦之丹阳记》江宁烈洲,吴旧津所也。亦曰溧洲。 |
40 | 十: | 𣹥:《集韵》仓甸切,音蒨。与凄同。凄浰,疾貌。或作𣹥。通作倩。 |
41 | 十: | 溨:《广韵》昨哉切,音裁。水名。 |
42 | 十: | 㴩:《玉篇》同灉。 |
43 | 十: | 溩:《广韵》安古切《集韵》于五切,𠀤音坞。水溩也。一曰水名。一曰水大貌。 |
44 | 十: | 㴪:《集韵》倪结切,音啮。水名。 |
45 | 十: | 㴫:《玉篇》公困切《集韵》古困切,𠀤音睔。水名。一曰大水。又《集韵》具运切,音郡。义同。又牛加切,音牙。县名,在冯翊。 |
46 | 十: | 溪:《广韵》苦奚切《集韵》《韵会》牵奚切。𠀤与溪同。《说文》山渎无所通者。又水注川曰溪。《广韵》或作磎。 |
47 | 十: | 温:《说文》温本字。 |
48 | 十: | 𣹦:《正字通》同濅。◎按诸韵书濅或作寖,无书作𣹦者。寖已载宀部。此卽寖字譌文。 |
49 | 十: | 溬:《正字通》俗㳾字。 |
50 | 十: | 溭:《唐韵》士力切,音崱。《玉篇》波也。又溭淢,水势。《郭璞·江赋》溭淢濜溳,龙鳞结络。《注》波势参差相次,如龙之鳞连结交络也。 |
51 | 十: | 溮:《集韵》霜夷切,音师。水名。《水经注》溮水,源出大溃山。又《佩觿集》溮则,申州川名。 |
52 | 十: | 𣹧:《集韵》疾各切,音昨。《玉篇》水也。又侧驾切,音诈。湿也。 |
53 | 十: | 㴬:《广韵》《集韵》《韵会》𠀤辞夜切,音谢。《山海经》瞻诸之山,㴬水出焉。又《集韵》夤谢切,音夜。义同。 |
54 | 十: | 溯:《集韵》苏故切,音素。逆流而上也。与㴑同。详㴑字注。又色角切,音朔。《玉篇》水也。又与𣸛同。𣸛,濯潘也。详𣸛字注。 |
55 | 十: | 溰:《广韵》《集韵》《韵会》𠀤鱼衣切,音沂。与凒同。《博雅》凒凒,霜雪也。或从白作皑,从水作溰。 |
56 | 十: | 𣹨:《说文》淛本字。今通作浙。 |
57 | 十: |
溱:《唐韵》《正韵》侧诜切《集韵》《韵会》缁诜切,𠀤音臻。水名。《说文》水出桂阳临武,入汇。又水名,在河南。春秋时属郑。《诗·郑风》溱与洧方涣涣兮。又水名,出汝南。《水经注》溱水,出浮石岭北靑衣山。又溱溱,衆也。《诗·小雅》室家溱溱。又《班固·灵台诗》百谷溱溱。《注》溱溱,盛貌。又舒也。《扬子·太𤣥经》阳引而进,物出溱溱。又至也,与臻同。《前汉·王褒传》万祥毕溱。又通蓁。《诗·周南》其叶蓁蓁。齐诗作其叶溱溱。见《诗考》。又州名。《广舆记》河南汝宁府,汉曰汝南,后周曰溱州。 考证:〔《说文》水出桂阳临武,入淮。〕谨照原文入淮改入汇。 |
58 | 十: | 溲:《广韵》疎有切《集韵》《韵会》《正韵》所九切,𠀤音醙。《玉篇》与𣸈同,浸沃也。又水调粉面也。《礼·内则》爲稻粉糔溲之,以爲酏。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疎鸠切,音搜。与叟同。叟叟,淅米声。又与醙同。《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注》明齐,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酿此酒也。又溺谓之溲。《后汉·张湛传》遣矢溲便。又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箫赋》泡溲泛𣶏。又水名,在南阳。《水经注》溲水,出湖阳北山。又《集韵》苏遭切,音骚。亦便也。 |
59 | 十: | 溳:《唐韵》《集韵》𠀤王分切,音云。水名。《水经注》溳水,出蔡阳县东南大洪山。又州名。《广舆记》德安府,春秋爲郧子国,后周曰溳州。又《广韵》于敏切《集韵》《韵会》羽敏切,𠀤音陨。濜溳,波相次也。《郭璞·江赋》溭淢濜溳。 |
60 | 十: | 溴:《玉篇》尺又切,音臭。水气也。 |
61 | 十: | 溵:《广韵》《集韵》𠀤于斤切,音殷。与濦㶏同。水名,在颍川。详濦字注。 |
62 | 十: | 溶:《唐韵》《集韵》《韵会》𠀤馀封切,音容。《说文》水盛也。一曰安流。《扬雄·甘泉赋》溶方皇于西淸。《注》溶然,闲暇之貌。一曰盛貌。又《唐韵》余陇切《集韵》《韵会》《正韵》尹竦切,𠀤音勇。义同。又鸿溶,竦踊貌。《司马相如·大人赋》纷鸿溶而上厉。 |
63 | 十: | 𣹩:《广韵》虚业切《集韵》迄业切,𠀤音胁。水流貌。 |
64 | 十: | 𣹪:《广韵》莫袍切《集韵》谟袍切,𠀤音毛。水名,出诸与山。 |
65 | 十: |
溷:《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困切,音慁。《说文》乱也。一曰水浊。《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又秽也。与圂通。《礼·少仪》君子不食圂腴。《礼·旣夕礼》郑注圂作溷。又厠也。《晋书·左思传》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又《集韵》戸衮切,音混。又胡惯切,音患。义𠀤同。又《集韵》《韵会》𠀤胡昆切,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考证:〔《礼·少仪》君子不食溷馀。《注》谓犬豕之属,食米谷者也。〕谨按少仪原文君子不食圂腴。圂字无水旁。腴亦不作馀。查仪礼旣夕礼郑注圂作溷。今改爲与圂通。礼少仪君子不食圂腴。礼旣夕礼郑注圂作溷。 |
66 | 十: | 溸:《正字通》俗㴑字。 |
67 | 十: | 㴭:《集韵》伊鸟切,音杳。㴭㴭,深不测。 |
68 | 十: | 溹:《广韵》苏各切《集韵》昔各切,𠀤音索。水名,在荥阳。一曰出闻喜县。又水名。《山海经》敦与之山,溹水出于其阳。又《广韵》山责切,音策。溹溹,雨下貌。与𣽤通。 |
69 | 十: | 溺:〔古文〕㲻《广韵》奴历切《集韵》《韵会》乃历切,𠀤音惄。没也。《释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胜也。《诗·小雅》载胥及溺。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礼·乐记》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又《集韵》昵角切,音搦。亦没也。又《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𠀤音若。水名。《说文》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𥠖馀波入于流沙。《书·禹贡》作弱水。又《集韵》奴吊切。与尿同,小便也。《史记·范睢传》宾客飮者,醉便溺睢。 |
70 | 十: | 溻:《集韵》托合切,音榻。《玉篇》湿也。 |
71 | 十: |
湿:《唐韵》《集韵》《韵会》𠀤失入切,音䏉。《说文》幽湿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湿也。《尔雅·释地》下者曰湿。《易·乾卦》水流湿。又吏治太急曰束湿。《前汉·酷吏传》急如束湿。《注》言其急之甚也。湿物则易束。又湿湿,水光开合之貌。《木华·海赋》瀼瀼湿湿。又《扬子·方言》湿,忧也。宋衞谓之愼,或曰𥌳。陈楚或曰湿,或曰济。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注》湿者,失意潜沮之名。俗作湿。《徐铉曰》今人不知,以湿爲此字。湿乃水名,非此也。《毛氏曰》湿,本合韵,托合切,水名。后误以爲乾湿字。 考证:〔《说文》幽湿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湿也。〕谨照系传原文,覆而有土改覆土而有水。〔《尔雅·释地》陂下者曰湿。〕谨照原文省陂字。 |
72 | 十: | 㴮:《集韵》先结切,音屑。与㴽同。瀎㴽,水貌。 |
73 | 十: | 㴯:《广韵》旨夷切《集韵》蒸夷切,𠀤音脂。水名。一曰水貌。 |
74 | 十: | 𣹫:《正字通》㴑字之譌。 |
75 | 十: | 溽:《唐韵》而蜀切《集韵》《韵会》儒欲切,𠀤音辱。《说文》湿暑也。《礼·月令》土润溽暑。又《博雅》湿也。《郭璞·江赋》林无不溽。又浓厚也。《礼·儒行》其飮食不溽。《注》恣滋味爲溽,溽之言欲也。《疏》言飮食尚质,不浓厚也。又水名。《穆天子传》已酉,天子飮于溽水之上。又《杨氏古音》人余切。《古归藏易》需卦作溽字,同濡。 |
76 | 十: | 溾:《广韵》乙皆切《集韵》乌乖切,𠀤音崴。《博雅》溾涹。污浊也。又《玉篇》没也。一曰回渊。又水名。《水经注》溾水,出竟陵郡新阳县。又《集韵》乌回切,音隈。又《广韵》胡罪切《集韵》戸贿切,𠀤音瘣。又《集韵》虎猥切,音贿。又乌贿切,音猥。或作渨。义𠀤同。 |
77 | 十: | 溿:《字汇》普半切,音判。水涯也。 |
78 | 十: | 滀:《广韵》丑六切《集韵》敕六切,𠀤音蓄。水聚也。《木华·海赋》𣽴濆沦而滀漯。《注》滀漯,攒聚貌。又《庄子·大宗师》滀乎进我色也。《注》色愤起貌。又急意。《后汉·公孙瓒传》滀水陵高。《注》滀喩急也。 |
79 | 十: | 𣹬:《广韵》《集韵》𠀤同瀫。 |
80 | 十: | 㴰:《玉篇》《集韵》𠀤奴登切,音能。水名。 |
81 | 十: | 滁:《唐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陈如切《正韵》长鱼切,𠀤音除。水名,出簸箕山,入海。又州名。《广舆记》秦属九江郡,东晋曰南谯,北齐曰北谯,隋唐宋曰滁州。 |
82 | 十: | 滂:《唐韵》《正韵》普郎切《集韵》《韵会》铺郎切,𠀤音霶。《说文》沛也。《诗·小雅》俾滂沱矣。又水名。《山海经》宓勺之山,滂水出焉。又滂洋,饶广也。《前汉·郊祀歌》福滂洋。又淜滂,风击物声。《宋玉·风赋》飘忽淜滂。又滂人,掌山泽之官。《淮南子·时则训》令滂人纳材苇。又《韵会》《正韵》𠀤普浪切,义同。又《集韵》披庚切,音澎。与洴泙同。水声。《史记·司马相如传》汹涌滂㵒。又《集韵》蒲光切,音傍。水流声。《前汉·司马相如传》滂濞沆漑。郭璞读。《集韵》或作雱霶䨦。 |
83 | 十: | 滃:《唐韵》《韵会》《正韵》乌孔切《集韵》邬孔切,𠀤音蓊。《说文》云气起也。《焦氏·易林》潼滃蔚荟。又《说文》大水貌。又滃渤,雾出貌。《郭璞·江赋》气滃渤以雾杳。又湖名。《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灉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谓之乾湖,水经谓之滃湖。 |
84 | 十: | 㴱:《集韵》深,古作㴱。注详八画。 |
85 | 十: | 𣹭:与𣹳同。《石鼓文》霝雨曰𣹭。 |
86 | 十: | 沧:〔古文〕𣶟𣳁《唐韵》七刚切《集韵》《韵会》千刚切,𠀤音仓。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爲汉。又东爲沧浪之水。又河名。《水经注》湿水左会淸夷水,亦谓之沧河。又湖名。《广舆记》在韶州府乐昌县。又州名。《广韵》后魏所置,盖取沧海爲名。又《说文》寒也。《逸周书》天地之道有沧热。亦作仓。《扬雄·甘泉赋》东烛仓海。又《集韵》楚亮切,音创。与凔同。 |
87 | 十: | 灭:〔古文〕𣹹𢦹《唐韵》亡列切《集韵》莫列切,𠀤音搣。《说文》尽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代之,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注》毁其宗庙社稷曰灭。又没也。《易·大过》过涉灭顶。又火熄也。《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又《韵补》叶明秘切,音媚。《曹植·夏啓赞》大战于甘,有扈以灭。威振诸侯,元功克乂。 |
88 | 十: | 滆:《广韵》《集韵》𠀤下革切,音核。湖名,在阳羡。《水经注》中江东南左合滆湖。又《集韵》各核切,音隔。义同。 |
89 | 十: |
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都年切,音颠。《说文》益州池名。《前汉·地理志》水在益州滇池县。又本西南夷名。《史记·西南夷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又《广韵》徒年切《集韵》《韵会》《正韵》亭年切,𠀤音田。滇污,大水貌。又盛貌。《前汉·郊祀歌》泛泛滇滇从高斿。又《广韵》《集韵》𠀤他甸切,音瑱。滇㴐,大水。《左思·吴都赋》滇㴐淼漫。《注》滇㴐,水阔无涯之状。又《集韵》堂练切,音电。义同。又《集韵》之人切《韵会》知邻切,𠀤音眞。滇阳,县名,属汝南。《前汉·地理志》作眞阳。《续汉书》又作浈阳。又《集韵》之刃切,音震。义同。又通作顚。《司马相如·上林赋》文成顚歌。《注》益州顚县,其人能西南夷歌。顚,与滇同。 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文成顚歌。〕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
90 | 十: | 㴲:《唐韵》息移切《集韵》《韵会》相支切,𠀤音斯。水名。《说文》水出赵国,东入湡。又《集韵》一曰水厓。 |
91 | 十: | 𣹮:《广韵》《集韵》𠀤同渒。又与濞通。详濞字注。 |
92 | 十: | 㴳:《说文》㴳,涂也。从水从土尨声,读若陇。○按字本从土,《正字通》譌从工,今改正。又《篇海》母总切,音㠓。㴳鸿,无知也。 |
93 | 十: | 滈:《唐韵》胡老切《集韵》下老切《韵会》合老切,𠀤音皓。《说文》久雨也。一曰水名,在鄠。《括地志》滈水,源出雍州长安县西北滈池。又地名。《扬雄·羽猎赋》经萦酆滈。《注》通作镐。亦作鄗。又滈汗,水貌。《郭璞·江赋》滈汗六州之域。又滈滈,水白光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翯乎滈滈。又《广韵》许角切《集韵》黑角切,𠀤音嗃。滈瀑,水沸涌貌。或作瀥𤀰。又《集韵》呼酷切,音熇。亦久雨也。又黑各切,音臛。又光镬切,音郭。义𠀤同。 |
94 | 十: | 𣹯:《集韵》须闰切,音峻。水名,在鲁。 |
95 | 十: | 滉:《广韵》胡广切《集韵》《韵会》《正韵》戸广切,𠀤音幌。水深广貌。《郭璞·江赋》瀇滉困泫。《集韵》或作潢瀇。 |
96 | 十: | 𣹰:《集韵》同濅。 |
97 | 十: | 滊:《玉篇》许气切《集韵》许旣切,𠀤音欷。水名。又《集韵》许竭切,音歇。《字林》盐池。一曰以甘水和咸水爲盐曰滊。 |
98 | 十: | 㴴:《说文》古文湛字。注详九画。 |
99 | 十: | 滋:〔古文〕𣳯𦱳《唐韵》子之切《集韵》《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𠀤音兹。水名。《说文》水出牛飮山白陉谷。又霸水之别名。《水经注》霸陵县霸水,古曰滋水。又莳也,长也,益也。《书·泰誓》树德务滋。又液也。《礼·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又多也,蕃也。《左传·僖十五年》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又滋味也。《礼·月令》薄滋味,无致和。又浊也。《左传·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又与孳孜通。又通作兹。《前汉·五行志》赋敛兹重。又《广韵》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丽山。《山海经》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
100 | 十: | 𣹱:《集韵》迄协切,音𪖨。𣹱濈,湍流。 |
101 | 十: | 㴵:《集韵》觅毕切,音密。㴵,溢水貌。或作㵥。亦省作淧。 |
102 | 十: | 涤:《唐韵》徒历切《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𠀤音狄。《说文》洒也。《诗·豳风》十月涤场。《正义》洗器谓之涤。又旱气也。《诗·大雅》涤涤山川。又煗风也。《岁华纪丽》风惟涤涤,木渐欣欣。又浩酒也。《周礼·春官》司尊彝凡酒修酌。《注》修读如涤。涤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齐人名浩酒曰涤。又养牲室也。《礼·郊特牲》帝牛必在涤三月。又《集韵》徒吊切,音调。亦养牲室也。又《韵补》叶毒药切,音铎。《班固·东都赋》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
103 | 十: | 㴶:《唐韵》口角切《集韵》克角切,𠀤音确。《说文》灌也。又《集韵》忽郭切,音霍。又光镬切,音郭。义𠀤同。又讫岳切,音觉。渍也。又胡沃切,音鹄。水声。 |
104 | 十: | 滍:《唐韵》《集韵》直几切《韵会》《正韵》丈几切,𠀤音雉。水名。《说文》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入汝。又《集韵》《韵会》或作泜。又《集韵》丈里切,音峙。又直利切,音治。义𠀤同。 |
105 | 十: |
荥:《唐韵》《集韵》《韵会》𠀤戸扃切,音荧。《说文》绝小水也。又水名。《书·禹贡》荥波旣猪。《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洛。又荥阳,郡名。《地理通释》荥阳,汉属河南,今郑州荥阳荥泽二县。又山名。《山海经》南海之外有荥山,荥水所出。又《集韵》娟营切,音萦。荥瀯,波浪涌起貌。《郭璞·江赋》漩澴荥瀯。又《玉篇》《集韵》𠀤乌迥切,音莹。与濙同。汫濙,小水貌。又《集韵》萦定切,音鎣。义同。亦作滢。 考证:〔《书·禹贡》荥波旣道。〕谨照原文旣道改旣猪。 |
106 | 十: | 滏:《广韵》扶雨切《集韵》《韵会》奉甫切,𠀤音釜。水名。《山海经》神囷之山,滏水出焉。《注》滏水,今出临水县西釜口山。《郡县志》滏水,出磁州滏阳县西北四十二里。鼓山,亦名滏山。《左思·魏都赋》北临漳滏。 |
107 | 十: | 㴷:《集韵》都含切,音耽。湿也。又《集成》淫也。 |
108 | 十: | 滐:《唐韵》渠列切《集韵》巨列切,𠀤音杰。水激回旋也。《木华·海赋》𣺰𣶞滐而爲魁。《注》滐与杰同。 |
109 | 十: | 𣹲:《唐韵》杜奚切《集韵》田黎切,𠀤音题。研米捶也。《玉篇》本作漽。《广韵》亦作𣖸。 |
110 | 十: | 㴸:《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失冉切,音陕。水动貌。一曰水流漂疾之貌。《木华·海赋》㴸泊柏而迤扬。 |
111 | 十: | 滑:《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戸八切,音猾。《说文》利也。《周礼·天官·食医》调以滑甘。《疏》滑者,通利往来。所以调和五味。又澾也。《杜甫诗》霜浓木石滑。又州名。《旧唐书·地理志》滑州,隋东郡,武德元年改爲滑州。又水名。《山海经》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又《广舆记》滑河,经滑县北而东,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会于滑。又古国名。《左传·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又郑地名。《春秋·庄三年》公次子滑。又珠名。《沈怀远·南越志》走珠之次爲滑珠。又姓,汉滑兴。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忽切,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又与汨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又《广韵》戸骨切《集韵》《韵会》《正韵》胡骨切,𠀤音搰。亦乱也。 |
112 | 十: | 滒:《唐韵》古俄切《集韵》居何切,𠀤音歌。《说文》多汁也。《广韵》滒溏淖也。《淮南子·原道训》甚淖而滒。 |
113 | 十: | 滓:《唐韵》阻史切《集韵》《韵会》壮士切,𠀤音笫。《说文》淀也。《李陵·与苏武书》动增泥滓。又汁滓。《周礼·春官·醴齐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又滓方,器名。《陆羽·茶经》滓方以集诸滓器。又平声。《史记·屈原传》泥而不滓。《注》滓音湽。 |
114 | 十: |
滔:《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𠀤音叨。《说文》水漫漫大貌。《书·尧典》浩浩滔天。又流貌。《诗·齐风》汶水滔滔。又慢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又水名。《穆天子传》庚辰至于滔水。又八风之一。《吕氏春秋》东方曰滔风。又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训》西南戎州曰滔土。又《集韵》徒刀切,音陶。聚也。《庄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说文》从水舀声。舀音由。凡慆蹈韬绦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阎谄欿等字𠀤从臽,音陷。与舀义别。 考证:〔《淮南子·地形训》南戎州曰滔土。〕谨照原文南上增西字。 |
115 | 十: | 滕:《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登切,音腾。《说文》水超涌也。与腾通。《诗·小雅》百川沸腾。又张口骋辞貌。《易·咸卦》滕口说也。又《尔雅·释诂》滕,虚也。又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文之昭也。《集韵》或书作𣹸。 |
116 | 十: | 𣹳:《集韵》同流。 |
117 | 十: | 𣹴:《广韵》所景切,音眚。水名。 |
118 | 十: | 𣹵:《广韵》女法切《集韵》昵法切,𠀤音䎎。〈氵𦊴〉𣹵,水貌。 |
119 | 十: | 𣹶:《玉篇》初瓦切《集韵》楚瓦切,𠀤音䂳。泥也。 |
120 | 十: | 𣹷:《玉篇》古文梁字。注详木部七画。 |
121 | 十: | 𣹸:《集韵》同滕。 |
122 | 十: | 𣹹:《集韵》灭,古作𣹹。注详本画。 |
123 | 十: | 𣹺:《韵会》同涎。 |
124 | 十: | 滖:《集韵》宣隹切,音绥。与浽同。 |
125 | 十: | 𣹻:《篇韵》与泉同。 |
126 | 十: | 𣹼:《集韵》他甘切,音㴂。与𣵢同。 |
127 | 十: | 滗:《集韵》逼密切,音笔。与滗同。《博雅》𥂖也。 |
128 | 十: | 𣹽:《集韵》丈井切,音徎。通流也。或省作浧。 |
129 | 十: | 𣹾:《字汇补》同淳。 |
130 | 十: | 𣹿:《字汇补》同滂。 |
131 | 十: | 𣺀:《字汇补》罔古切,音侮。淸也。 |
132 | 十: | 𣺁:《字汇补》何月切,音穴。灭也。 |
URN: ctp:kangxi-zidian/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