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十一》 | 电子图书馆 |
1 | 十一: |
滫:《唐韵》思酒切《集韵》《韵会》《正韵》息有切,𠀤音醙。《说文》久泔也。淅米汁。《礼·内则》滫瀡以滑之。《注》滫,泔也。又溲也。秦人谓溲曰滫。《史记·三王世家》兰根与白芷,渐之滫中。又《唐韵》息流切《集韵》思流切,𠀤音修。又《集韵》疎鸠切,音搜。又息救切,音秀。义𠀤同。 考证:〔《荀子·劝学篇》兰根与白芷,渐之滫中。〕谨按此出史记三王世家,非荀子劝学篇文。今改荀子劝学篇爲史记三王世家。 |
2 | 十一: | 沪:《唐韵》𠋫古切《集韵》后五切,𠀤音戸。𤣥沪,水名也。又《陆龟蒙·渔具咏序》纲罟之流,列竹于海澨曰沪。《注》吴人今谓之簖。 |
3 | 十一: | 滭:《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壁吉切,音必。泉沸也。同觱。《诗·小雅》觱沸槛泉。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滭弗宓汨。《注》滭弗,盛貌。《集韵》与㳼同。 |
4 | 十一: | 滮:《广韵》皮彪切《集韵》皮虬切《韵会》《正韵》皮休切,𠀤音淲。《说文》水流貌。《诗·小雅》滮池北流。又水名。《水经注》郭水西北注,与滮池合。又《集韵》平幽切,音瀌。义同。《说文》本作彪。 |
5 | 十一: | 滞:《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例切,音彘。《说文》凝也。《周语》震雷出滞。又积也。《鲁语》敢告滞积,以纾执事。又漏也。《诗·小雅》此有滞穗。又《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疏》谓沈滞不售者。又《左传·成十八年》晋悼公命百官振废滞。又《集韵》尺制切,音挚。音败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又丑例切,音跇。水洒散貌。又《韵补》叶直带切,音与𦤧近。《楚辞·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以凝滞。 |
6 | 十一: | 𣻍:《正字通》与潒同。 |
7 | 十一: | 滰:《唐韵》其两切《集韵》《韵会》《正韵》巨两切,并音勥。《说文》浚乾渍米也。又《扬子·方言》乾黏曰滰。又《集韵》渠映切,音竞。𥂖也。 |
8 | 十一: | 𣻎:《唐韵》苦𠋫切《集韵》《韵会》丘𠋫切,𠀤音寇。水名。《说文》水起北地灵丘,东入于河。《水经注》𣻎水,卽温夷之水也。《山海经》高是之山,𣻎水出焉。又《广韵》恪𠋫切《集韵》墟候切,𠀤音彄。义同。 |
9 | 十一: | 𣻏:《广韵》古尧切《集韵》《正韵》坚尧切,𠀤音骁。与浇同。沃也。一曰薄也。 |
10 | 十一: | 𣻐:《唐韵》侧加切《集韵》庄加切,𠀤音𣙁。水名。《说文》水出北地直路西,东入洛。又《广韵》七余切《集韵》千余切,𠀤音疽。义同。 |
11 | 十一: | 渗:《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所禁切,音罧。《说文》下漉也。《司马相如·封禅书》滋液渗漉。又渗漓,流貌。《扬雄·河东赋》泽渗漓而下降。又泽名。《穆天子传》甲辰猎于渗泽。又《集韵》《韵会》𠀤疎簪切,音森。淋渗,毛羽始生貌。《木华·海赋》鹤子淋渗。又《集韵》《类篇》𠀤千寻切,音侵。与浸同。浸淫渐渍也。或作渗。 |
12 | 十一: | 𣻑:《广韵》所八切,音杀。水也。一曰寒也。 |
13 | 十一: | 滳:《集韵》尸羊切,音商。水名。又《列子·力命篇》郁郁芊芊,若何滳滳。《注》滳,读如商。一作滂,与汸通。 |
14 | 十一: | 滴:《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正韵》丁历切,𠀤音的。《说文》水注也。《增韵》涓滴,水点。又沥下也。《王子年·拾遗记》香露滴沥。《广韵》亦作𤁷。《法华经》作渧,与滳异。 |
15 | 十一: | 滵:《广韵》美必切《集韵》莫必切,𠀤音密。水流貌。《张衡·南都赋》玉膏滵溢流其隅。 |
16 | 十一: | 㴼:《玉篇》思六切《集韵》息六切,𠀤音肃。《类篇》湿也。又《玉篇》《集韵》𠀤初六切,音珿。义同。 |
17 | 十一: | 滶:《唐韵》五劳切《集韵》牛刀切,𠀤音敖。水名。《说文》水出南阳鲁阳,入城父。 |
18 | 十一: | 卤:《广韵》《正韵》郎古切《集韵》笼五切,𠀤音鲁。与卤同。《说文》西方盐地,象盐形。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㡿,西方谓之卤。亦作瀂。《尔雅·释言》卤,苦也。《疏》卤,苦地也。谓斥卤可煑盐者。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昌石切,音尺。或从舄作舄。又《唐韵》徒历切《集韵》亭历切,𠀤音狄。义𠀤同。 |
19 | 十一: | 浒:《唐韵》呼古切《集韵》《韵会》《正韵》火五切,𠀤音虎。《说文》水厓也。《尔雅·释丘》岸上浒。《疏》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诗·王风》在河之浒。又淮水之别出者。《尔雅·释水》淮爲浒。《说文》本作许,或作滹。《玉篇》同汻。 |
20 | 十一: | 𣻒:《广韵》子盈切《集韵》咨盈切,𠀤音精。水名,在南郡。《集韵》或作𣻓。 |
21 | 十一: | 𣻓:《集韵》同𣻒。 |
22 | 十一: | 滹:《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荒胡切,音呼。滹沱,水名,在信都,北入海。或作瀖𣿋恶淲泘。《周礼》作宓池。又姓。前汉下摩侯滹毒泥。又《集韵》火五切,音虎。与浒同。详浒字注。 |
23 | 十一: | 滺:《广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𠀤音由。水流貌。《诗·衞风》淇水滺滺。《集韵》通作悠。 |
24 | 十一: | 㴽:《广韵》《集韵》𠀤先结切,音屑。《玉篇》瀎㴽,水流也。一曰水貌。《集韵》或作㴮,亦作泧。 |
25 | 十一: | 滻:《唐韵》《集韵》《韵会》所𥳑切《正韵》楚𥳑切,𠀤音产。水名。《说文》水出京兆蓝田谷。《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灞滻。又《水经注》沔水,又东得滻口,其水承大滻马骨诸湖。又《博雅》滻滻,衆也。又《类篇》一曰出涕貌。《前汉·郊祀志》作产。 |
26 | 十一: | 滼:《字汇》符谏切,音梵。浮貌。见释藏。 |
27 | 十一: | 滽:《广韵》《集韵》𠀤馀封切,音容。水名。《山海经》宜苏之山,滽滽之水出焉。○按《水经》作庸庸,出河南垣县。又《山海经》扶猪山西曰厘山,滽滽之水出焉。《名胜志》厘山,在嵩县西。《水经注》今水出陆浑县之西南王母㵎。 |
28 | 十一: | 滚:《集韵》古本切,音衮。大水流貌。或作混浑。又古困切,音腀。滚滚,水流貌。 |
29 | 十一: | 满:〔古文〕𡈪《唐韵》《正韵》莫旱切《集韵》母伴切,𠀤音懑。《说文》盈溢也。《书·大禹谟》不自满假。《传》满谓盈实。《正义》满以器喩,故爲盈实。《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满。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又姓,晋满奋。又《集韵》莫困切,音闷。同懑。《说文》烦也。或省作满。《前汉·霍光传》忧满不食。又《韵补》叶美辨切,音免。《苏轼诗》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恤枯肠夸脑满。问羊他日到金华,应时相将游阆苑。又𣼛、満、𣺏。 |
30 | 十一: | 漀:《唐韵》去挺切《集韵》弃挺切,𠀤音謦。《说文》侧出泉也。又《玉篇》出酒也。《释名》漀,犹倾也。侧器倾水浆也。又《集韵》牵盈切,音轻。又苦丁切,音𣫒。义𠀤同。 |
31 | 十一: | 渔:《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𠀤音鱼。《说文》捕鱼也。《易·系辞》以佃以渔。又侵取无择曰渔。《礼·坊记》诸侯不下渔色。《注》渔色,取象捕鱼,然中网取之,是无所择。又或作。《周礼·天官》人掌以时。又水名,在渔阳。《水经注》渔水,出县东南。又姓,宋渔仲修。又《集韵》《正韵》𠀤牛据切,音御。义同。《韵会》本作𩼪。《徐曰》从二鱼,鱼多也。篆文从省。 |
32 | 十一: | 漂:《唐韵》匹消切《集韵》《韵会》《正韵》纰招切,𠀤音飘。《说文》漂,浮也。《书·武成》血流漂杵。又动也。《前汉·中山靖王传》衆煦漂山。又与飘同。《诗·郑风》风其漂女。《传》漂犹吹也。又漂漂,高飞貌。《贾谊·吊屈原赋》凤漂漂其高逝。又寒也。《马融·长笛赋》正浏漂以风洌。《注》浏漂,淸凉貌。又《杜笃·论都赋》漂槩朱崖。《注》漂槩,谓摩近之也。又《集韵》𤰞遥切,音猋。与瘭同。疽病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匹妙切,音剽。水中击絮也。《史记·淮隂侯传》竟漂数十日。《集韵》或作𣿖。又水名。《山海经》隗山南有山,漂水出焉。《注》漂,音票。又漂撇,馀响少腾相击之貌。《王褒·洞箫赋》吟气遗响,联緜漂撇。又《集韵》匹沼切,音缥。义同。又浮也。《说文》本作𤄚。《广韵》亦作𣻔。 |
33 | 十一: | 𣻔:《集韵》同漂。 |
34 | 十一: | 漃:《集韵》前历切,音寂。与𡧯寂𧧌諔家𠀤同。《说文》无人声。一曰水净也。《枚乗·七发》漃漻薵蓼。 |
35 | 十一: | 漄:《集韵》宜佳切,音厓。与涯同。水畔也。 |
36 | 十一: | 𣻕:《字汇》眉波切,音摩。水𣻕也。 |
37 | 十一: | 漅:《广韵》《集韵》《韵会》𠀤子小切,音剿。湖名。《后汉·明帝纪》漅湖,出黄金。《注》在今卢州合肥县。亦作巢。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锄交切,音巢。义同。又《集韵》损果切,音锁。与溑同。水也。 |
38 | 十一: | 漆:〔古文〕𣴶《唐韵》亲吉切《集韵》《韵会》《正韵》戚悉切,𠀤音七。水名。《说文》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书·禹贡》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澧,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山海经》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属右扶风。又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又海名。《张说·梁四公记》黑谷之北有漆海。又木名。《诗·墉风》椅桐梓漆。又木汁可髤物。《书·禹贡》厥贡漆丝。又物之黑者曰漆。《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注》漆车,黑车也。又《集韵》七结切《韵会》《正韵》千结切,𠀤音切。祭礼之容。《礼·祭义》济济漆漆。《注》漆漆者,专致之容。又《集韵》七四切,音次。与髤䰍𥿴同。以漆涂器也。本作桼,亦作柒。 |
39 | 十一: | 𣻖:《玉篇》奴𠋫切,音耨。水呕𣻖也。 |
40 | 十一: | 漇:《集韵》《韵会》𠀤所绮切,音躧。流貌。一曰润也。《楚辞·招隐士》凄凄兮漇漇。《注》衣毛若濡也。 |
41 | 十一: | 漈:《玉篇》节例切《集韵》子例切,𠀤音祭。水涯也。又《吾学编》琉球国西有彭湖岛,海水渐低,谓之落漈,舟行误入者,百无一反。 |
42 | 十一: | 漉:《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卢谷切,音禄。《说文》浚也。一曰渗也。《战国策》漉汁洒地。又《释文》竭也。《礼·月令》仲春毋漉陂池。又水名。《水经》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注》水出安成鄕翁陵山。《集韵》与渌盝𣿍通。 |
43 | 十一: | 漊:《唐韵》力主切《集韵》《韵会》陇主切,𠀤音缕。《说文》雨漊漊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飮酒习之不醉曰漊。又《集韵》《韵会》𠀤龙珠切,音慺。义同。又《广韵》《正韵》郎斗切《集韵》《韵会》郎口切,𠀤音塿。通水沟也。又《集韵》郎侯切,音娄。水名。《后汉·章帝纪》武陵漊中蛮叛。《注》漊水,源出今澧州崇义县西北山。又水名。《山海经》宓沱水东流,注于漊水。又漊中,县名。《广舆记》岳州慈利县吴漊中。又《三国志·东夷传》高句丽名城爲沟漊。 |
44 | 十一: | 㴾:《集韵》与渤同。 |
45 | 十一: | 漋:《集韵》与湰同。 |
46 | 十一: | 漌:《唐韵》居隐切《集韵》几隐切,𠀤音谨。淸也。一曰渍也。 |
47 | 十一: | 漍:《唐韵》《集韵》𠀤古获切。音蝈。水也。 |
48 | 十一: | 㴿:《集韵》都挺切,音顶。与濎同。水貌。《木华·海赋》㴿泞潗㵫。 |
49 | 十一: | 𣻗:《集韵》余支切,音移。与𠗺同。《埤苍》冰室也。 |
50 | 十一: | 漎:《集韵》徂聪切,音丛。与潨灇𣽇𠀤同。水会也。《杜甫·大淸宫赋》中漎漎以回复。又《韵会》锄江切,音淙。又《玉篇》色讲切,霜上声。义𠀤同。又《玉篇》所蓊切,音竦。漎漎,疾貌。《扬雄·甘泉赋》风漎漎而扶辖兮。 |
51 | 十一: | 漏:《唐韵》灵𠋫切《集韵》《韵会》《正韵》郎豆切,𠀤音陋。渗漏也。《说文》漏以铜壷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亦取漏下之义。《周礼·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又泄也。《左传·僖四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疏》言漏泄师之密谋也。又遗失也。《荀子·修身篇》易忘曰漏。又《尔雅·释宫》西北隅谓之屋漏。《诗·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笺》漏,隐也。又窍也。《白虎通·圣人篇》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训》朱弦漏越。《注》漏穿越琴瑟两头也。又德泽下究也。《前汉·吾丘寿王传》天下漏泉。《注》言润泽下沾,如屋之漏。又江名。《水经注》楡水东迳漏江县伏流山下,复出蝮口,谓之漏江。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见《周礼·地官·郑注》。又《正韵》卢侯切,音楼。《礼·内则》马黑脊而般臂漏。《周礼》作蝼。《注》漏当爲蝼。言如蝼蛄臭也。 |
52 | 十一: | 𣻘:《集韵》色角切,音朔。㶅𣻘,水声。 |
53 | 十一: | 漐:《集韵》直立切,音蛰。汗出貌。一曰漐漐,小雨不辍也。 |
54 | 十一: |
漑:《唐韵》古代切《集韵》《韵会》居代切,𠀤音槪。水名。《说文》水出东海桑渎覆甑山。又灌注也。《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漑邺。又涤也。《诗·桧风》漑之釜𩱩。又沆漑,徐流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滂濞沆漑。又《广韵》居豙切《集韵》《韵会》居气切,𠀤音旣。义同。又与旣通。《史记·五帝纪》帝喾漑执中,而徧天下。《注》古旣字。又《集韵》戸代切。与瀣同。 补遗:《篇海类编》居大切,音盖。仰涂也。与塈通。 |
55 | 十一: | 漒:《集韵》渠良切,音强。水名,在河南郡。晋桓温封漒川侯。《通雅》沙漒洮嵹之汉也。洮水出嵹台山东北谓之嵹川。嵹与漒通。 |
56 | 十一: | 𣻙:《集韵》犁针切,音林。与瀶同。谷也。一曰寒也。 |
57 | 十一: | 𣻚:《集韵》食律切,音术。与沭同。《玉篇》水在琅邪。 |
58 | 十一: | 漓:《广韵》吕支切《集韵》邻知切,𠀤音离。水渗入地。又淋漓,雨声。本作漓。或作离。 |
59 | 十一: | 𣻛:《广韵》都江切《集韵》株江切,𠀤音桩。深水立𣻛也。 |
60 | 十一: | 𣻜:《广韵》防无切《集韵》冯无切,𠀤音扶。与泭同。编木以渡也。又《集韵》芳无切,音敷。义同。 |
61 | 十一: | 演:《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以浅切,音衍。《说文》长流也。《木华·海赋》东演析木。又通也,润也。《周语》夫水土演而民用。又引也。《班固·西都赋》留侯演成。又广也,延也。《前汉·外戚传》推演圣德。又水潜行也。《左思·蜀都赋》演以潜沫。又与衍同。《易·系辞大衍注》王弼曰:演天地之数。又涴演,水回曲貌。《郭璞·江赋》洪澜涴演而云回。又《集韵》以忍切,音引。水名。《唐韵》亦作以浅切。又《集韵》延面切,衍去声。浅流也。 |
62 | 十一: | 漕:《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在到切,曹去声。《说文》水转毂也。一曰人之所乗及船也。《前汉·武帝纪》穿漕渠通渭。《注》水转曰漕。又水运曰漕。《史记·萧相国世家》转漕给军。又姓。《史记·游侠传》西河漕中叔。又《广韵》昨劳切《集韵》《韵会》《正韵》财劳切,𠀤音曹。衞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又《集韵》徂侯切,音鲰。亦水运也。 |
63 | 十一: | 漖:《集韵》居效切,音敎。《玉篇》水也。 |
64 | 十一: | 𣻝:《集韵》浅,或作𣻝。详浅字注。 |
65 | 十一: | 漗:《字汇》仓红切,音葱。汲也。 |
66 | 十一: |
漘:《广韵》食伦切《集韵》《韵会》船伦切,𠀤音唇。《说文》水厓也。《诗·王风》在河之漘。《传》漘,水隒也。《疏》引尔雅云:夷上洒下不漘。郭云:涯上平坦而下水深爲漘。《集韵》或省作浱。 考证:〔《诗·王风》在河之漘。《疏》引尔雅云,夷上洒下曰漘。〕谨照原文洒下改洒下。曰漘改不漘。 |
67 | 十一: | 漙:《唐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𠀤音团。露多貌。《诗·郑风》零露漙兮。亦作团。《杜甫诗》玉露漙淸影。漙或作团。又《集韵》竖兖切,音腨。义同。又朱遄切,音专。与湍同。水名,出郦县。或作漙。《集韵》或作𩅂。亦省作𣶣𩃘。 |
68 | 十一: | 𣻞:《集韵》士止切,音市。水中小渚也。与洔同。一曰水益未减爲𣻞。详洔字注。 |
69 | 十一: | 㵀:《字汇》昨木切,音族。水貌。 |
70 | 十一: | 沤:《唐韵》乌𠋫切《集韵》《韵会》《正韵》于候切,𠀤讴去声。《说文》久渍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传》沤,柔也。《正义》考工记注,沤,渐也。楚人曰沤。此云沤柔者,谓渐渍之,使柔韧也。又沤郁,香气盛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芬芳沤郁。又或作渥。《周礼·冬官考工记》渥淳其帛。《注》渥与沤同。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乌侯切,音讴。浮沤也。《楞严经》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又通鸥。《列子·黄帝篇》海上有好沤鸟者。 |
71 | 十一: | 漛:《字汇》徒登切,音滕。波浪也。 |
72 | 十一: | 㵁:《唐韵》《集韵》𠀤呼光切,音荒。与㐬同。《说文》水广也。 |
73 | 十一: | 𣻟:《正字通》㵴字之譌。 |
74 | 十一: | 㵂:《广韵》《集韵》𠀤商署切,音恕。《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
75 | 十一: | 漜:《集韵》以者切,音野。泥淖也。或作𡌯。 |
76 | 十一: | 𣻠:《集韵》徐嗟切,音邪。《玉篇》水名。 |
77 | 十一: | 漝:《集韵》席入切,音习。影也。一曰滀漝,水貌。又实入切,音十。义同。 |
78 | 十一: | 漞:《广韵》《集韵》𠀤莫狄切,音觅。与汨同。又石名。可爲研。《米芾·砚史》通远军漞石砚。 |
79 | 十一: | 漟:《玉篇》《集韵》𠀤徒郎切,音唐。溪也。 |
80 | 十一: |
漠:《唐韵》慕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末各切,𠀤音莫。《说文》北方流沙也。与幕通。《文选·啸赋》注沙土曰幕。幕漫之。《程大昌·北边备对》幕者,漠也。言沙碛广莫,望之漠漠然也。又《尔雅·释言》漠,淸也。又《广韵》施也,茂也。又淡漠,恬静貌。《文子·上仁篇》非淡漠无以明德。又与寞通。《楚辞·远游》野寂寞其无人。又与莫通。《尔雅·释诂》漠,谋也。《诗·小雅》圣人莫之。莫漠音义同。又漠漠,布列貌。《陆机诗》街巷纷漠漠。又漠阳,江名。《广舆记》在肇庆府阳江县。又《集韵》莫白切,音陌。与𡻟同。或从水,亦作㵹。又《韵补》叶蒙晡切,音模。《李陵诗》径万里兮度沙漠,爲君将兮夺匈奴。又叶莫卜切,音木。《嵆康·阮籍碑铭》怡神大素,𥳑迈世局。隐处虚室,反眞归漠。 考证:〔《前汉·衞靑传》军绝幕。《注》幕,漫也。〕谨按沙幕之幕训爲漫出文选啸赋注,不出前汉书。注今文选啸赋注沙土曰幕。幕漫之。 |
81 | 十一: | 㵃:《玉篇》时邪切《集韵》时遮切,𠀤音闍。水也。一曰水名。 |
82 | 十一: | 漡:《集韵》尸羊切,音商。漡漡,水流貌。○按《诗·大雅》作汤汤。 |
83 | 十一: | 𣻡:《唐韵》来宕切《集韵》郎宕切,𠀤音浪。𣻡荡,渠名,在谯。《水经》河水东过荥阳县,𣻡荡渠出焉。又《集韵》卢当切,音郎。与𦵧同。𦵧毒,药草。或从浪。 |
84 | 十一: |
汉:〔古文〕㵄𣶔《唐韵》呼旰切《集韵》虚旰切《韵会》《正韵》虚汗切,𠀤音熯。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爲汉。又天河也。《尔雅·释天》箕斗之闲,汉津也。《史记·天官书》汉者,亦金之散气。《扬泉·物理论》汉,水之精也。《诗·大雅》倬彼云汉。又汉中,郡名,秦惠王置。《广舆记》今爲汉中府。又汉口,地名。《广舆记》汉阳府,本春秋郧国地,汉属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汉阳。又州名,属成都府。《韵会》汉属广汉郡,唐置州。又半汉,形容之辞。《张衡·南都赋》天马半汉。又《辍耕录》今人谓贱丈夫爲汉子。又高丽方言谓白曰汉。见《孙穆·鸡林类事》。又《集韵》他干切,音摊。太岁在申曰汭汉。亦作涒滩。又《韵补》叶诗建切,音扇。《繁钦赋》长唐虎圈,回望曼衍。盘旋岹嶢,上刺云汉。 考证:〔《史记·天官书》汉者,六金之散气。〕谨照原文六改亦。 |
85 | 十一: | 㵄:《说文》古文汉字。注详上。 |
86 | 十一: |
涟:《唐韵》力延切《集韵》《韵会》陵延切《正韵》灵年切,𠀤音连。风行水上成文曰涟。《诗·魏风》河水淸且涟猗。又垂涕貌。《诗·衞风》泣涕涟涟。又水名。《水经注》涟水,出邵陵县界。又桂阳有涟水。《水经注》涟水源出桂阳县西北之石塘村。又《郡县志》沭水俗名涟水。又《韵会》郎干切,音阑。与澜同。大波也。 考证:〔《郡县志》沐水俗名涟水。〕谨照原文沐改沭。 |
87 | 十一: | 漤:《唐韵》《集韵》𠀤卢咸切,音壈。盐渍果也。一曰汁也。又龟兆名。《龟经》漤如水滴下也。《六书故》滥或作漤。 |
88 | 十一: | 㵅:《集韵》他含切,音贪。《玉篇》水也。一曰水名。又《集韵》他绀切,音僋。与㶒同。 |
89 | 十一: | 漥:《唐韵》屋瓜切《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𠀤音窊。《说文》淸水也。一曰窊也。《玉篇》牛蹄迹水也。《老子·道德经》漥则盈。亦同窊。又《集韵》于佳切,音娃。与洼同。深池也。又《广韵》一颍切《集韵》以井切,𠀤音郢。又《集韵》庾顷切,音颍。义𠀤同。 |
90 | 十一: | 𣻢:《玉篇》秃聋切《集韵》他东切,𠀤音通。水声。 |
91 | 十一: | 漦:《唐韵》《集韵》《韵会》𠀤俟甾切,音狋。《说文》顺流也。一曰水名。又《尔雅·释言》漦盝也。《李巡云》吐沫漦也。又《集韵》升基切,音䀢。又充之切,音蚩。又陵之切,音厘。又鱼其切,音疑。义𠀤同。又郎才切,音来。地名,在扶风美阳。《史记·樊哙传》从攻雍漦城。通作斄,又作厘。又汤来切,音胎。与邰同。又栈山切,鱼龙身濡滑者。 |
92 | 十一: | 漧:《玉篇》古文乾字。注详乙部七画。 |
93 | 十一: | 漨:《广韵》《集韵》𠀤符容切,音逢。水名。《山海经》单狐之山,漨水出焉。又《集韵》蒲蒙切,音蓬。漨浡,烦郁也。《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又蒲蠓切,音菶。漨滃,水灒貌。《集韵》或作浲。 |
94 | 十一: | 漩:《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正韵》旬缘切,𠀤音旋。与㳬同。《说文》回泉也。《郭璞·江赋》漩澴荥营。《注》皆波浪回旋之貌。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随恋切,音镟。义同。 |
95 | 十一: | 漪:《广韵》于离切《集韵》《韵会》《正韵》于宜切,𠀤音猗。水波也。《初学记》水波如锦文曰漪。《左思·吴都赋》刷荡漪澜。 |
96 | 十一: | 𣻣:《唐韵》涉本字。 |
97 | 十一: |
漫:《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莫半切,音缦。大水也。一曰水浸淫败物。《扬子·方言》湿敝爲漫。又水名。《后汉·郡国志》成臯有漫水。又㵎名。《水经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谓之漫㵎。又漫漫,长远貌。《左思·吴都赋》廓广庭之漫漫。又云色也。《尚书·大传》卿云烂兮,礼漫漫兮。又徧也。《公羊传·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注》徧食牛身。又放也。《前汉·艺文志》漫羡而无所归心。又汗漫,渺茫貌。《关尹子·九药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广。又澶漫,犹纵逸也。《庄子·马蹄篇》澶漫爲乐。又川原之形。《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又烂漫,分散之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流离烂漫。又《扬子·方言》汉漫,懑也。朝鲜洌水之闲烦懑谓之汉漫。又与墁同。涂也。《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谟官切,音瞒。水大貌。又《博雅》漫漫,平也。又漫漫,路长貌。与曼通。又《集韵》莫晏切,音谩。与慢同。惰也。亦作僈。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魏文帝·寡妇赋》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陨兮集庭,燕雀飞兮我前。又叶眼见切,音面。《扬雄·甘泉赋》仰矫首以高视兮,目瞑眴而无见。正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 考证:〔《尚书·大传》卿云烂兮,体漫漫兮。〕谨照原文体改礼。 |
98 | 十一: |
渍:〔古文〕洓《唐韵》前知切《集韵》《韵会》疾智切,𠀤音胔。《说文》沤也。又浸渍也。《史记·货殖传》渐渍于失敎。又染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锺氏染羽,淳而渍之。又兽死也。《礼·曲礼》四足曰渍。《注》渍谓相瀸污而死。 考证:〔《礼·曲礼》四足曰渍。《注》渍谓相瀸污而死。〕谨照原文汗改污。 |
99 | 十一: | 漭:《广韵》模朗切《集韵》《韵会》母朗切《正韵》母党切,𠀤音莽。《玉篇》平也,广也,野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过乎泱漭之𡐨。又水广远貌。《宋玉·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又泱漭,晓色不明之貌。《谢朓诗》晨光复泱漭。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莫浪切,芒去声。义同。 |
100 | 十一: | 漮:《唐韵》苦冈切《集韵》丘冈切,𠀤音康。《说文》水虚也。《诗·小雅》酌彼康爵。《笺》康,空也。漮康音义同。又水名,在伊阙。 |
101 | 十一: | 漯:《广韵》他合切《集韵》《韵会》《正韵》托合切,𠀤音錔。水名。《前汉·地理志》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又漯隂,县名,属平原郡,汉有漯隂侯。又滀漯,水攒聚貌。《木华·海赋》𣽴濆沦而滀漯。又《集韵》鲁水切,音垒。水名。出雁门。或作灅㶟。○按《说文》本作湿,或省作𤂽。后以湿爲乾湿之湿,而𤂽又转爲漯字。𤂽字右从日下糸。 |
102 | 十一: | 漰:《广韵》普朋切《集韵》披朋切,𠀤音堋。漰渤,水击声。《郭璞·江赋》鼓㕉窟以漰渤。又漰口,地名,在彭川。《杜甫诗》漰口江如练。又与堋同。《寰宇记》漰作堋。蜀人谓堰爲堋。又《集韵》披耕切,音怦。义同。 |
103 | 十一: | 漱:《唐韵》所右切《集韵》所救切,𠀤音瘦。《说文》荡口也。《礼·内则注》以水曰漱。又浣也。《礼·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注》手曰漱。又《公羊传·庄二十二年》临民之所漱浣也。《注》无垢加功曰漱。又啮也。《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又《广韵》疎奏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奏切,𠀤音瘶。又《集韵》《正韵》𠀤先侯切,音锼。义𠀤同。 |
104 | 十一: | 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知亮切,音帐。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涨无船。又溢也。《杜甫诗》春日涨云岑。又南海名。《谢承·后汉书》交趾七郡土献,皆从涨海出入。又《集韵》展两切,长上声。义同。或从长作涱。又《广韵》陟良切《集韵》《韵会》中良切,𠀤音张。义同。《郭璞·江赋》趋涨截洄。 |
105 | 十一: |
漳:《唐韵》《集韵》《韵会》诸良切《正韵》止良切,𠀤音章。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冀州,其川漳。《山海经》发鸠之山,漳水出焉。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又水出南郡临沮。《山海经》荆山,漳水出焉。又州名。《韵会》唐折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考证:〔《韵会》唐拆福州西南境,置漳州。〕谨照原文拆改折。 |
106 | 十一: | 漴:《集韵》《韵会》锄弓切《正韵》锄中切,𠀤音崇。水声。又《集韵》锄江切,音淙。雨急谓之漴。又仕庄切,音牀。义同。亦作𩃕。又《广韵》《韵会》《正韵》士绛切《集韵》仕巷切,𠀤淙去声。水所冲也。通作淙。又《集韵》助亮切,音状。雨疾下也。 |
107 | 十一: | 溆:《唐韵》徐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象吕切,𠀤音叙。水名。《广舆记》楚辰州溆浦县,有溆溪,出鄜渠山。又水浦也。《杜甫诗》舟人渔子入浦溆。别作㵰汿。 |
108 | 十一: | 漶:《广韵》《集韵》𠀤胡玩切,音换。漫漶,不可知也。《前汉·扬雄传》爲其泰曼漶。《注》曼漶,不分别貌。犹言蒙鸿也。又《集韵》戸管切《正韵》胡管切,𠀤音缓。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呼玩切,音唤。义𠀤同。 |
109 | 十一: | 漷:《唐韵》《正韵》苦郭切《集韵》阔镬切,𠀤音廓。水名。《说文》水在鲁。《春秋·襄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又县名,属北直。《广舆记》汉泉州地,辽漷隂。又《广韵》虎伯切《正韵》霍虢切,𠀤音砉。又《集韵》光镬切,音郭。又廓擭切,音邝。又廓获切,音虢。义𠀤同。又《集韵》忽郭切,音霍。泧漷,水势相激貌。《郭璞·江赋》溃濩泧漷。 |
110 | 十一: |
渐:《唐韵》慈冉切《集韵》《韵会》疾染切《正韵》秦冉切,𠀤𥕌上声。水名。《说文》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又渐次也,进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渐卦正义》渐者,不速之名。凡物有变移,徐而不速,谓之渐。又通作蔪。《书·禹贡》草木渐包。《释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韵》锄衔切,音鑱。与巉通。高也。或作崭。《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又侧衔切,音𪗂。流貌。《楚辞·九章》涕渐渐兮。又《广韵》子廉切《集韵》《韵会》《正韵》将廉切,𠀤音尖。流入也。《书·禹贡》东渐于海。又渍也,湿也。《诗·衞风》渐车帷裳。又浸也,染也。《前汉·董仲舒传》渐民以仁。又台名。《水经注》太液池中有渐台,三十丈。又星名。《甘氏星经》渐台四星,属织女东足。又《集韵》子艳切,音𡄑。渐洳,湿貌也。又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又《类篇》慈盐切,音潜。涉水也。与潜通。《书·洪范》沉潜刚克。《左传》《史记》皆作沉渐。 考证:〔通作蔪。《书·禹贡》草木渐包。《传》如字,本又作蔪。〕谨照原书传字改释文。 |
111 | 十一: | 漹:《唐韵》乙虔切《集韵》于虔切,𠀤音焉。水名。《说文》水出西河中阳北沙。又《集韵》于闲切,音黫。又尤虔切,音䗡。义𠀤同。又《广韵》《集韵》𠀤于建切,音堰。水名。在襄阳宜城。 |
112 | 十一: | 漺:《唐韵》初两切《集韵》楚两切,𠀤音磢。《玉篇》净也,冷也。又《扬子方言注》漺,错也。与磢同。又《广韵》疎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所两切,𠀤音爽。义同。又浮也。 |
113 | 十一: | 漻:《唐韵》洛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𠀤音聊。《说文》淸深也。又寂漻,高远貌。《前汉·郊祀歌》寂漻上天知厥时。又水名。《水经》漻水,出江夏平春县。又《集韵》《正韵》𠀤力求切,音留。与浏同。水淸貌。又《韵会》《正韵》𠀤力救切,音溜。义同。又《集韵》朗鸟切,音了。与𤁸同。𤁸洌。或省作漻。又漻澥,小水别名。又《集韵》下巧切,音搅。《博雅》淸也。一曰水中绝。一曰冻也。又郎狄切,音历。变化貌。《庄子·知北游》油然漻然。李轨读。 |
114 | 十一: |
漼:《唐韵》七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取猥切,𠀤音璀。《说文》深也。《诗·小雅》有漼者渊。或作㵏。又鲜明也。《诗·邶风》新台有洒洒。《韩诗》作漼。又涕垂貌。《陆机·吊魏武帝文》指季豹而漼焉。又坏貌。《崔駰·慰志赋》王纲漼以陵迟。又折貌。《傅毅·舞赋》漼以摧折。又水名。《山海经》湟水,亦曰漼水。又《集韵》昨回切《韵会》《正韵》徂回切,𠀤音摧。漼溰,雪霜积聚貌。或作凗。 考证:〔《诗·小雅》有漼者渊。或作萃。〕谨按漼字无通萃。据集韵萃改㵏。 |
115 | 十一: | 漽:《玉篇》音义与𣹲同。详𣹲字注。 |
116 | 十一: |
漾:〔古文〕瀁《唐韵》《韵会》《正韵》馀亮切《集韵》弋亮切,𠀤音㨾。水名。《说文》水出陇西柏道。《书·禹贡》嶓冢导漾。又水摇动貌。又长也。《王粲·登楼赋》川旣漾而济深。亦作养。 考证:〔《说文》水出陇西氐道。〕谨照原文氐改柏。 |
117 | 十一: | 浆:〔古文〕𤕯《唐韵》卽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资良切,𠀤音将。《说文》本作将,酢浆也。一曰水米汁相将也。《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三曰浆。又𥠖浆,水名。《水经注》芍陂东注𥠖浆水。又寒浆,草名,葴也。见《尔雅·释草》。又《周礼注》蚌曰合浆,亦曰含浆。 |
118 | 十一: | 𣻤:《正字通》𣹳字之譌。 |
119 | 十一: | 潀:《正字通》潨本字。 |
120 | 十一: | 颍:《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𠀤音颖。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荆州,其浸颍湛。《水经》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又《前汉·地理志》颍阳、颍隂、临颍、三县皆属颍川郡。○按《正字通》入页部,今依《说文》,凡熲颖㯋颍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 |
121 | 十一: | 𣻥:《广韵》防无切,音扶。水名。其中有神。见韵宝。 |
122 | 十一: | 𣻦:《集韵》浛,或作𣻦。 |
123 | 十一: | 𣻧:《集韵》淰,或作𣻧。 |
124 | 十一: | 𣻨:《字汇补》同尿。 |
125 | 十一: | 㵆:《字汇补》与浩同。或书作㵆。 |
126 | 十一: | 𣻩:《字汇补》直格切,音宅。土得水也。与𤁰同。 |
127 | 十一: | 𣻪:《五音篇海》时六切。淸淳也。 |
128 | 十一: | 𣻫:《龙龛》皮冰切。无舟渡河也。 |
129 | 十一: | 潂:《字汇补》古文洪字。亦作𤀆。注详六画。 |
130 | 十一: | 𣻬:《字汇补》靑散切,音灿。淸貌。 |
131 | 十一: | 𣻭:《字汇补》与荡同。 |
132 | 十一: | 𣻮:《字汇补》五刮切,音刖。屈也。 |
133 | 十一: | 潃:《史记·仓公列传》病得之流汗出潃。潃者,去衣而汗晞也。《注》潃,音巡。○按《字汇补》作潃,误。潃字右旁从㣊,不从𡕙作。 |
134 | 十一: | 𣻯:《正字通》余顷切。水名。《说文》𣻯水,出颍川阳城乾山。○按《正字通》十二画澃字注云:𣻯字之譌,而十一画内缺𣻯字,今补入。 |
135 | 十一: | 𣻰:《字汇补》音未详。水名。《水经注》泡水,上承𣻰水于下邑县界。 |
136 | 十一: | 𣻱:《字汇补》陟救切,音昼。水名。《水经注》水出时水东,所谓𣻱中也。俗以𣻱水爲宿留水。又作澅。 |
137 | 十一: | 𣻲:《集韵》淄俗作𣻲。 |
URN: ctp:kangxi-zidian/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