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三

《十三》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三:
𣿅:《集韻》覩動切,音董。物墮水聲。

2 十三:
𣿆:《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𠀤音扶。水名。《揚子·方言》沅涌𣿆幽之語。《郭璞註》𣿆水,今在桂陽。

3 十三:
𣿇:《集韻》式荏切,音審。𣿇㴸,水動貌。

4 十三:
澞:《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正韻》牛居切,𠀤音虞。《爾雅·釋山》山夾水㵎,陵夾水澞。

5 十三:
㵝:《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溶㵝,水貌。《宋玉·高唐賦》洪波淫淫之溶㵝。

6 十三:
澟:《集韻》力錦切,音廩。淒淸也。

7 十三:
澠:《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𠀤音繩。水名。《春秋釋例》澠水,出齊國臨湽縣北。又水名,在蜀。《山海經》巴國有巴遂山,澠水出焉。又《廣韻》武盡切《集韻》《韻會》弭盡切,𠀤音冺。澠池,水名。亦縣名。亦作黽池。《水經注》漢景帝三年,因崤黽之地以目縣。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彌兗切,音緬。義同。通作沔。

8 十三:
澡:《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皓切,音早。與璪同。《說文》玉飾如水藻之文。或从水作澡。又澡,洗也。《東觀漢記》以手飮水澡頰。又借作修潔意。《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又澤名。《𥠇天子傳》䣙伯絮觴天子於澡澤之上。又《集韻》倉刀切,音操。澡,澡欲沸。
考證:〔《說文》玉飾如冰藻之文。或从水作澡。〕謹照原文冰藻改水藻。

9 十三:
𣿈:《玉篇》桑沒切《集韻》蘇骨切,𠀤音窣。沒也。

10 十三:
澢:《玉篇》《集韻》𠀤都郞切,音當。水也。

11 十三:
澣:《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𠀤音緩。濯衣垢也。《·周南》薄澣我衣。《鄭康成·內則註》足曰澣。又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爲上旬,中旬,下旬。《楊愼曰》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今襲用之。或省作浣。又《集韻》侯旰切,音翰。同瀚。《說文》本作𤃬。

12 十三:
澤:〔古文〕㚖《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𠀤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又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又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又德澤。《·畢命》澤潤生民。又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又褻衣曰澤。《·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又香澤。《梁𥳑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又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又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又《集韻》《正韻》𠀤施隻切,音適。與釋同。《·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又《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爲醳。

13 十三:
㵞:《唐韻》士尤切《集韻》鋤尤切,𠀤音愁。《說文》腹中有水氣也。又憂貌。《賈誼·新書容經篇》漻然,㵞然,憂以湫。又《集韻》字秋切,音酋。又子小切,音勦。義𠀤同。

14 十三:
澥:《唐韻》《正韻》胡買切《集韻》《韻會》下買切,𠀤音蟹。《說文》渤澥,海之別名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註》斷水曰澥。又漻澥,小水別名。《張衡·西京賦》擿漻澥。又《類篇》一曰澥,谷也。

15 十三:
澦:《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羊茹切,音豫。灩澦,水名,在瞿唐峽口。《集韻》或作𤂻。

16 十三:
𣿉:《集韻》硏計切,音詣。燒松枝取汁曰𣿉。

17 十三:
澧:《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第切,𠀤音禮。水名。《說文》水出南陽雉衡山。《山海經》雅山,澧水出焉。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武陵郡充縣歷山,澧水所出。《·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又東至于澧。又州名。《韻會》漢屬武陵郡,隋置澧州。《廣輿記》今屬岳州府。又通作醴。《列子·湯問篇》甘露降,澧泉涌。
考證:〔《列子·殷湯篇》甘露降,澧泉涌。〕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18 十三:
㵟:《廣韻》武悲切《集韻》旻悲切,𠀤音眉。與湄同。水草交也。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無非切,音微。與溦同。小雨也。

19 十三:
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制切,音誓。《說文》𡌨增水邊,土人所止者。《楚辭·九歌》夕濟兮西澨。又水名。《·禹貢》過三澨,至于大別。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同。又《韻補》叶食列切,音舌。《江淹·擬古詩》身名竟誰辨,圖史終磨滅。且汎桂水湖,映月遊海澨。

20 十三:
𣿊:《廣韻》《集韻》𠀤郞甸切,音練。《說文》辟𣿊,鐵也。

21 十三:
㵠:《集韻》苦骨切,音窟。《玉篇》水深貌。《王充·論衡》無溶㵠而泉出。

22 十三:
澩:《唐韻》胡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𠀤音學。涸泉也。《爾雅·釋山》夏有水,冬無水,曰澩。又《博雅》水自渭出爲澩。又《集韻》或作㶅。詳㶅字註。又《廣韻》《集韻》𠀤仕角切,音浞。又《集韻》呼酷切,音熇。義𠀤同。又《廣韻》《集韻》𠀤下巧切,音攪。水聲。《郭璞·江賦》漰湱澩灂。

23 十三:
𣿋:《集韻》與滹同。

24 十三:
㵡:《集韻》弼角切,音雹。《玉篇》水激也。

25 十三:
澪:《廣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𠀤音靈。水名。

26 十三:
㵢:《玉篇》力堆切《集韻》盧回切,𠀤音靁。澤名。通作雷。○按雷澤,地在城陽。

27 十三:
𣿌:《集韻》何葛切,音曷。水貌。

28 十三:
澫:《周宣王·石鼓文》澫澫又𩵮。《註》澫,卽漫字。

29 十三:
澬:《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𠀤音咨。《說文》久雨涔澬也。一曰水名,本作資。《水經注》資水,出武陵郡無陽縣界。又《集韻》疾資切,音茨。水名,在常山郡。
考證:〔《說文》久雨涔澬也。一曰,水名,在邵陵。本作資。〕謹按說文無在邵陵三字,謹照原文省去。

30 十三:
澭:《廣韻》《集韻》𠀤於容切,音邕。水名。《呂氏春秋·察今篇》荆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又《集韻》《正韻》𠀤於用切,雍去聲。與灉同。水自河出爲灉。

31 十三:
㵣:《說文》渴,本作㵣。今通作渴。又遲也。《晉語》今玩日而㵣歲。

32 十三:
澮:〔古文〕巜𣴯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外切,音儈。水名。《說文》水出靃山,西南入汾。《水經注》澮水,出詳高山。又涓澮,小流也。《郭璞·江賦》商搉涓澮。又《爾雅·釋水》水注溝曰澮。《周禮·地官·遂人》千夫有澮。《疏》澮,廣二尋,深二仞。又《廣韻》《集韻》𠀤古邁切,音夬。義同。又《集韻》烏外切,音薈。與濊同。深廣也。又戸八切,音滑。兩水合也。

33 十三:
澯:《玉篇》七旰切《集韻》蒼案切,𠀤音燦。淸也。一曰澯瀾,水貌。

34 十三:
㵤:《玉篇》矢甲切《集韻》色洽切,𠀤音㰱。溢也。

35 十三:
㵥:《集韻》覓畢切,音密。與㴵同。㴵溢,水貌。

36 十三:
澰:《廣韻》《集韻》𠀤力冉切,音斂。與瀲同。瀲灩,水溢貌。又《玉篇》《集韻》𠀤力驗切,斂去聲。《博雅》淸也。又《集韻》盧感切,音壈。義同。又漬也。

37 十三:
澱:《唐韻》《集韻》《韻會》𠀤堂練切,音電。《說文》滓垽也。又《爾雅·釋草》葴,馬藍。《註》今爲澱者是也。又《通雅》湖淀波之漾者曰澱。《水經注》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澱,陂水之異名也。亦與淀通。《玉篇》或作𪒮。通作壂。

38 十三:
澲:《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𠀤音業。橫水大版。

39 十三:
澳:《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𠀤音郁。《說文》隈厓也。通作隩。《荀悅申鑒》若亂之墜於澳也。《註》澳,崖內近水之處。又《廣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𠀤音奧。深也。一曰水名。

40 十三:
澴:《廣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𠀤音還。水名。《廣輿記》澴河,在江西德安府孝感縣,唐置澴州。又漩澴,水濆起貌。一曰波流轉貌。《郭璞·江賦》漩澴滎瀯。又《集韻》隳緣切,音翾。義同。又滎絹切,音縣。聚流也。又翾縣切,音絢。又兪絹切,音蝝。義𠀤同。《集韻》或作㶎。

41 十三:
澵:《正字通》瀙字之譌。

42 十三:
澶:《唐韻》帀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𠀤音蟬。《說文》澶淵水在宋。一曰衞地名。又《集韻》澄延切,音纏。義同。又張連切,音邅。水靜貌。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徒案切,音憚。漫也,縱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又澶漫,遠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案衍澶漫。又《集韻》他案切,音炭。義同。

43 十三:
澷:《正字通》俗漫字。

44 十三:
𣿍:《唐韻》《集韻》《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與盝同。去水也,瀝也,竭也。亦作淥。通作漉。

45 十三:
澸:《集韻》都感切,音黕。水漥。

46 十三:
𣿎:《類篇》音義與葴同。

47 十三:
澹:《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談上聲。澹淡,水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註》淡,音琰。又水名。《水經注》澹水承澧水于作唐縣。又恬靜也。《老子·道德經》澹兮其若海。又平澹也。《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又動也。《前漢·郊祀歌》相放𢘍,震澹心。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又安也。《前漢·郊祀歌》澹容與,獻壽觴。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𠀤音談。澹臺,複姓。一曰水貌。又《集韻》都甘切,音儋。《史記·馮唐傳》破東胡,滅澹林。《註》澹林,一作襜襤。又《集韻》時豔切。與贍同。《前漢·食貨志》竭天下資財,以奉其政,猶不足以澹其欲。《註》古與贍通。
考證:〔《宋玉·高唐賦》水淡淡而盤紆。〕謹照原文淡淡改澹澹。

48 十三:
澺:《唐韻》於力切《集韻》乙力切,𠀤音億。水名。《水經注》汝水,東南左會澺水。《說文》本作𣾪。

49 十三:
𣿏:《正字通》與𣽕同。

50 十三:
㵦:《集韻》思累切,音䅗。滑也。與瀡同。

51 十三:
𣿐:《廣韻》《集韻》𠀤昨代切,音在。《博雅》測也。又《廣韻》昨則切《集韻》疾則切,𠀤音賊。義同。

52 十三:
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田閒小溝也。本作遂。《周禮·地官》夫閒有遂,遂上有徑。《集韻》或作㴚。

53 十三:
㵧:《廣韻》古達切《集韻》《正韻》居曷切,𠀤音葛。水名。又㶀㵧,波勢也。一曰水深廣貌。《木華·海賦》㶀㵧浩汗。又《玉篇》乙例切《集韻》於例切,𠀤音瘞。《博雅》淸也。一曰蓋也。又《集韻》於蓋切,音藹。義同。

54 十三:
澼:《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𠀤音霹。漂也。《莊子·逍遙遊》世世以洴澼絖爲業。《註》漂絮者。又《集韻》詰歷切,音喫。義同。又匹辟切,音僻。腸閒水。洴原字从幷作。

55 十三:
㵨:《廣韻》匹賜切《集韻》匹智切,𠀤音譬。蜀漢人呼水洲曰㵨。又《玉篇》《集韻》𠀤𤰞義切,音臂。義同。又《集韻》博厄切,音薛。水分流。

56 十三:
𣿑:《說文》港本字。○按《正字通》誤入十二畫,今攺正。

57 十三:
𣿒:《唐韻》七罪切《集韻》取猥切,𠀤音漼。《說文》新也。一曰新水狀。

58 十三:
𣿓:《集韻》同𣿒。又《玉篇》七悔切,淸也。

59 十三:
澽:《廣韻》居御切,音據。《廣雅》乾也。又《廣韻》《集韻》𠀤其據切,音遽。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𠀤同。又《集韻》臼許切,音榘。《博雅》曝也。

60 十三:
澾:《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達切,音闥。《字林》滑也。《韓愈詩》磴蘚澾拳跼。

61 十三:
𣿔:《正字通》同澾。

62 十三:
澿:《廣韻》《集韻》𠀤渠金切,音琴。水名。

63 十三:
㵩:《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烝蔥也。或省作渫。

64 十三:
激:《唐韻》《集韻》《韻會》吉歷切《正韻》訖逆切,𠀤音擊。《說文》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前漢·溝洫志》爲石隄激使東注。激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激去其水也。又衝也。《潘岳·詩》驚湍激巖阿。又《水經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激。又言論過直爲激切。《後漢·𨻰寵傳》言事者必多激切。又感激也。《後漢·蔡邕傳》感激忘身。又違俗立異爲激詭。《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冉或作丹。又激楚,淸聲也。《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又姓。《前漢·淮南王傳》有激章。又《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𠀤音叫。湍流貌。一曰風聲。又《集韻》堅堯切,音驍。與憿同。幸也。通作僥徼。
考證:〔《楚辭·九歌》宮庭震驚,發激楚些。〕謹照原書九歌改招魂。

65 十三:
㵪:《集韻》徐連切,音唌。與㳄同。口液也。又延面切,音衍。水溢貌。

66 十三:
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角切,音濯。水名。《說文》水出齊郡屬嬀山。又《括地志》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又《水經注》濁水,上承雲陽縣東大黑泉。又《水經注》南昌有濁水。又水不淸也。《·邶風》涇以渭濁。又星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律書》濁者,觸也。又姓。《史記·貨殖傳》濁氏連騎。又《集韻》竹角切,音斲。人名。《史記·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又《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67 十三:
濂:《廣韻》《集韻》勒兼切《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𠀤音廉。與溓同。一曰薄也。又溪名。《廣輿記》在永州府道州。又《集韻》燮玷切,音帴。濂洓,輕薄貌。

68 十三:
濃:《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𠀤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又《說文》露多也。《·小雅》零露濃濃。又《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𠀤音農。義同。《玉篇》亦作𩅽。

69 十三:
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禾切,音戈。水名。《說文》水受淮陽扶溝浪蕩渠,東入淮。又《廣韻》烏禾切,音倭。義同。一曰水回也。《集韻》或作渦。

70 十三:
𣿕:《集韻》瀳,或作𣿕。

71 十三:
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鴆切,音祲。水名。《說文》水出魏郡武安東。又一州大瀦曰濅。《前漢·地理志》揚州川曰三江,濅曰五湖。《註》濅,古浸字。又水漬也。詳浸字註。又益也,漸也。《前漢·成帝紀》濅以成俗。又《集韻》《韻會》子朕切《正韻》子袵切,𠀤音䤐。濅丘,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72 十三:
濆:《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分切,音汾。《說文》水厓也。《·大雅》鋪敦淮濆。又《爾雅·釋水》汝爲濆。《註》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水經注》汝水逕奇雒城西北,濆水出焉。又《廣韻》普䰟切《集韻》鋪䰟切,𠀤音歕。潠水也。通作噴。又《玉篇》扶刎切《集韻》《韻會》父吻切《正韻》房吻切,𠀤音憤。涌也。《公羊傳·昭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又去聲。《杜甫詩》撇漩捎濆無險阻。《註》今川語漩濆皆去聲。○按字从賁,十三畫。《正字通》附十二畫,非,今改正。

73 十三:
𣿖:《集韻》漂,或作𣿖。

74 十三:
濇:《廣韻》所立切《集韻》殺測切,𠀤音色。不滑也。《淮南子·要略》瀸濇肌膚。又《唐韻》色立切,音澀。義同。

75 十三:
㵫:《廣韻》尼立切《集韻》昵立切,𠀤音孴。潗㵫,水文貌。一曰沸聲。《木華·海賦》㴿濘潗㵫。
考證:〔《木華·海賦》澒濘潗㵫。〕謹照原文澒濘改㴿濘。

76 十三:
濈:《唐韻》阻立切《集韻》《韻會》側立切《正韻》側入切,𠀤音戢。《說文》和也。《·小雅》其角濈濈。又《埤蒼》濈水行出也。《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又疾貌。《曹植·七啓》濈然鳧沒。又《集韻》實洽切,音萐。𣹱濈,湍流。

77 十三:
濉:《廣韻》息遺切《集韻》宣隹切,𠀤音綏。水名。《正字通》與睢同。《括地志》睢水,首受浚儀縣浪蕩渠水,東經臨慮縣入泗。

78 十三:
𣿗:《集韻》滶本字。

79 十三:
𣿘:《集韻》待朗切,音盪。同蕩。水名,在河內蕩隂,東入黃澤。

80 十三:
濊:《唐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𠀤音翽。《說文》水多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外切,音薈。汪濊,深廣也。《前漢·郊祀歌》澤汪濊,輯萬國。《註》汪濊者,言饒多也。又《廣韻》於廢切《集韻》《韻會》烏廢切《正韻》烏胃切,𠀤音穢。義同。一曰濁也。亦與穢通。《前漢·李尋傳》盪滌濁濊。又水名。《水經注》淸漳自章武縣故城西,故濊邑也,枝瀆出焉,謂之濊水。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括切,音豁。與𤃴同。礙流也。一曰罟入水聲也。《詩·衞風》施罛濊濊。
考證:〔《詩·衞風》施罟濊濊。〕謹照原文罟改罛。

81 十三:
濋:《廣韻》創舉切《集韻》《韻會》創所切《正韻》創祖切,𠀤音楚。水名。《爾雅·釋水》濟爲濋。《註》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82 十三:
濌:《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𠀤音嚃。積厚也。與沓通。又黑也。一曰濌濌,無賢不肖之辨。《晉書·羊曼傳》曼任達頹縱,州里稱曼爲濌伯。

83 十三:
濍:《玉篇》先公切《集韻》蘇叢切,𠀤音松。水聲。

84 十三:
濎:《廣韻》《集韻》𠀤都挺切,音頂。濎濘,水貌。或作㴿。又《集韻》他頂切,音珽。濎濙,小水貌。《揚雄·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又他定切,音聽。義同。

85 十三:
𣿙:《集韻》漬本字。《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𣿙。

86 十三:
𣿚:《集韻》溧本字。

87 十三:
㵬:《集韻》以成切,音盈。人名。魯有大夫㵬。

88 十三:
𣿛:《說文》𣴠,或从𦕾作𣿛。

89 十三:
𣿜:《說文長箋》與㵞同。

90 十三:
㵭:《字彙補》之暑切,音主。沚也,遮也。

91 十三:
𣿝:《字彙補》芳送切,音賵。泥𣿝也。

92 十三:
𣿞:《字彙補》力几切,音里。地名。𣿞濛驛,在曲江縣。

93 十三:
𣿟:《字彙補》苦𠋫切,音𡨥。水名也。

94 十三:
𣿠:《字彙補》與澀同。

95 十三:
𣿡:《字彙補》同漁。《說文長箋》按《石鼓文》:君子𣿡之。从魚从水从又,三體會意。亦象形。後人妄臆,誤以又字爲二體之重文,遂改作𩼪。或从寸。

96 十三:
𣿢:《字彙補》音未詳。布名。《洞冥記》武帝求海肺之膏,以爲燈焉,取靈𣿢布爲纏。

97 十三:
𣿣:《字彙補》下巧切,音皛。混也。

98 十三:
𣿤:《字彙補》余朽切,音酉。水名。

99 十三:
𣿥:《字彙補》音義未詳。《賈誼·新書》以匈奴之饑,飯羹啗膹𦜡,喗𣿥多飮酒。𦜡字原作炙下肉。

100 十三:
濏:《字彙補》音未詳。水名。《水經注》魚水北與濏濏水合。

URN: ctp:kangxi-zidian/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