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 -> 十四

《十四》

Library Resources
1 十四:
弥:《唐韵》奴礼切《集韵》《韵会》《正韵》乃礼切,𠀤音祢。《说文》水满也。与弥同。又衆也。《·齐风》垂辔弥弥。又《鲍昭·芜城赋》弥迤平原。《注》弥,相连渐平之貌。又《广韵》绵婢切。《集韵》母婢切,𠀤音弭。义同。《集韵》或作𣴱沔。

2 十四:
湿:〔古文〕𦒣《唐韵》他合切《集韵》《正韵》托合切,𠀤音沓。水名。《说文》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水经注》湿水,出累头山。一曰治水。又《广韵》《集韵》《韵会》失入切《正韵》实执切,𠀤音𥌁与湿同。《说文》幽湿也。或作湿。又《集韵》叱入切,音蛰。湿湿,牛呞动耳貌。《·小雅》其耳湿湿。又鄂合切,音𡀾。湿隂,汉侯国名。又席入切,音习。与隰同。坂下湿也。或作湿。《通雅》湿湿漯显𩔰以形相借。《集韵》漯㶟湿三字同。水出雁门。○按《说文》湿水,卽禹贡孟子济漯之漯。盖湿乃漯本字也。后以漯爲湿,又转以湿爲乾湿之湿。

3 十四:
濖:《玉篇》常预切《集韵》常恕切,𠀤音署。沟也。又《水经注》博水东迳阳城县,散爲泽渚,渚水濖涨方数里。

4 十四:
濗:《广韵》《集韵》𠀤莫狄切,音觅。水浅貌。《水经注》漳津故渎,水旧断,溪东北出,涓流濗注而已。《集韵》通作漞。

5 十四:
㵯:《集韵》符风切,音冯。水声。

6 十四:
泞:《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乃定切,音甯。淖也。《左思·吴都赋》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泞。又《集韵》一曰淸也。又《唐韵》《集韵》《正韵》乃挺切《韵会》乃顷切,𠀤宁上声。义同。又㴿泞,水沸貌。又汀泞,小水。《张协·七命》何异促鳞之游汀泞。又《集韵》囊丁切,音宁。亦小水也。又乃计切,泥去声。涵也。

7 十四:
濙:《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乌迥切,音莹。濎濙,小水貌。《扬雄·甘泉赋》梁弱水之濎濙兮。《注》濙,绝小水也。又《集韵》《韵会》𤣥扃切《正韵》于平切,𠀤音荧。义同。又滢濙,水回旋貌。《杜甫诗》洪波左滢濙。《集韵》荧㶈荥滢音义同,𠀤乌迥切。

8 十四:
濚:《玉篇》同濴。《集韵》澴瀯,水回貌。

9 十四:
蒙:《唐韵》《正韵》莫红切《集韵》《韵会》谟蓬切,𠀤音蒙。《说文》微雨也。《·豳风》零雨其蒙。或作靀。又蒙鸿,元气未分貌。《春秋·命历序》蒙鸿萌兆。又水名。《水经注》水出上邽县西北邽山。又水名。《山海经》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又《广韵》莫孔切《集韵》《韵会》《正韵》母摠切,𠀤音蠓。蒙澒,大水。一曰小沟。
考证:〔又水名。《山海经》蒙水,出汉阳,西入江。〕谨按水经江水注引山海经蒙水出汉阳西入江。蒙字无水旁。不当引入蒙字下。今据改爲山海经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10 十四:
濜:《广韵》慈忍切《集韵》《韵会》在忍切,𠀤音尽。濜溳,水流急貌。一曰水波参差相次貌。《郭璞·江赋》溭淢濜溳。又《唐韵》《集韵》𠀤锄引切,义同。又《广韵》《集韵》𠀤徐忍切,音烬。水名。《水经注》襄阳濜水,出襄鄕县东北阳中山。又水名。《水经》沔水东迳白马戍南,濜水出焉。又《广韵》将邻切,音津。气之液也。本作𧗁。

11 十四:
㵰:《玉篇》词与切《集韵》象与切,𠀤音叙。与溆同。水名。

12 十四:
濝:《集韵》渠之切,音其。水名。《山海经》沮洳之山,濝水出焉。又水名。《水经注》水出垣县王屋西山濝溪。

13 十四:
𤀣:《玉篇》《集韵》𠀤火管切,欢上声。弄水也。

14 十四:
濞:《唐韵》《集韵》《韵会》𠀤匹备切,音淠。《说文》水暴至声。《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又滂濞,水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滂濞沆漑。又彭濞,蕴积貌。《淮南子·俶眞训》譬若周云之茏苁,辽巢彭濞而爲雨。又懿濞,深邃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屑黶翳以懿濞。又《集韵》平秘切,音贔。又《广韵》《韵会》匹诣切《集韵》匹计切,𠀤音媲。义𠀤同。又水名。《通典》吐蕃有西洱海,东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东,号曰漾濞水。《六书故》濞,与淠通。《集韵》濞,通作𣹮。

15 十四:
㵱:《集韵》匹沼切,音缥。水貌。

16 十四:
济:〔古文〕泲㴉《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子礼切,音秭。水名。《说文》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释名》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风俗通·山泽篇》济者齐,齐其度量也。《·禹贡》导沇水,东流爲济。《传》泉源爲沇,流去爲济。又水名,出郦县。《山海经》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又济南,郡名。《广舆记》汉初爲济南国,景帝时分郡。又济济,衆盛之貌。一曰多威仪也。《·大雅》济济多士。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子计切,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邶风》济有深涉。又止也。《·墉风》旣不我嘉,不能旋济。又与霁通。亦止也。《尔雅·释天》济,谓之霁。《疏》济,止也。今南阳人呼雨止爲霁。又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又賙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又《扬子·方言》济,忧也。陈楚或曰湿,或曰济。又读作挤,灭也。《晋语》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注》济,当读爲挤。又《集韵》前西切,音齐。济济,祭祀容。又在礼切,音荠。与霁同。

17 十四:
𤀤:《广韵》《集韵》𠀤先活切,算入声。《说文》飮歃也。一曰吮也。又《广韵》衫洽切《集韵》色洽切,𠀤音翣又《集韵》须绢切,音选。义𠀤同。又所晏切,音讪。洗马也。又此芮切,音脆。飮也,尝也。与𤂳同。又山芮切,音嘬。义同。

18 十四:
𤀥:《唐韵》《集韵》𠀤匹卦切,音派。《说文》水在丹阳。或省作𣴪。又《玉篇》普计切《集韵》匹计切,𠀤音譬。义同。

19 十四:
濠:《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刀切,音豪。水名,在锺离。《水经注》水出莫耶山东北之溪。又州名。《广舆记》江南凤阳府,秦属九江郡,东汉爲锺离侯国,隋唐宋曰濠州。又城下池也。通作壕。

20 十四:
㵲:《玉篇》无斧切《集韵》罔甫切,𠀤音武。与潕同。水出南阳。

21 十四:
濡:《唐韵》人朱切《集韵》《韵会》汝朱切,𠀤音儒。水名。《说文》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洓。《广舆记》濡水,出易州穷独山。一名圣女水。又水出苍梧。《水经注》水出永丰县西北濡山。又渍也。《·邶风》济盈不濡轨。又滞也。《孟子》是何濡滞也。又鲜泽也。《·小雅》六辔如濡。又溺也。《史记·仓公传》不亟治病,必入濡肾。又湿也。《礼·曲礼》濡肉齿决。又含忍曰濡。《史记·聂政传》无濡忍之心。《注》濡,润也。人性湿润,则能含忍。又《集韵》《韵会》𠀤人之切,音而。水名。《左传·昭七年》公与齐侯燕人盟于濡上。《注》濡水,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闲鄚县,入易水。又与胹通。《礼·内则》濡豚,濡鸡。《注》濡,谓亨之以汁和也。又《集韵》询趋切,音须。义同。又人余切,音如。安也。《庄子·徐无鬼》有濡需者。《注》濡需,谓偷安须臾之顷。又《唐韵》乃官切《集韵》奴官切,𠀤音渜。水名,在辽西。《水经注》濡水,出御夷鎭东南。又《集韵》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𠠐。又《集韵》《正韵》𠀤乳兖切,音耎。与輭软同。柔也。通作耎。又《集韵》儒遇切,音孺。亦沾湿也。又奴乱切,与渜同。沐浴馀潘也。又奴卧切,懦去声。水貌。

22 十四:
濢:《唐韵》遵诔切《集韵》祖诔切,𠀤音嗺。《说文》小湿也。一曰汁渍也。又《广韵》《集韵》𠀤七醉切,音翠。义同。一曰下湿也。

23 十四:
濣:《玉篇》乌活切《集韵》乌括切,𠀤音斡。取水也。

24 十四:
𤀦:《集韵》郞达切,音剌。滩之名也。

25 十四:
涛:《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刀切,音陶。《说文》大波也。《郭璞·江赋》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又《集韵》陈留切,音俦。义同。又是酉切,音受。与𨞪同。水名,在蜀。或作涛。又大到切,音导。与焘同。《说文》溥覆照也。又《韵补》叶陈如切,音除。《柳宗元诗》蒸蒸在家,其父世渔。飮酒不节,死于风涛。

26 十四:
濥:《广韵》羊忍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忍切,𠀤音引。《说文》水脉行地中濥濥也。一曰水门。又《广韵》《集韵》𠀤羊晋切,音酳。义同。

27 十四:
濦:《唐韵》《正韵》于谨切《集韵》《韵会》倚谨切,𠀤音隐。水名。《说文》水出颍川阳城少室山,东入颍。或作㶏,亦作溵。又汨濦,水声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汨濦漂疾。又《集韵》《韵会》𠀤于斤切,音殷。又《集韵》于靳切,音㒚。义𠀤同。

28 十四:
濧:《广韵》《集韵》𠀤徒对切,音队。《博雅》渍也。一曰濡也。又澹濧,犹澹𣵻也。《杜甫诗》倒影垂澹濧。一作瀩。又《集韵》都内切,音对。义同。

29 十四:
㵳:《字汇》落萧切,音聊。水淸也。本作漻。

30 十四:
𤀧:《正字通》俗瀺字。

31 十四:
㵴:《集韵》慈郞切,音藏。没也。

32 十四:
濨:《广韵》疾之切《集韵》墙之切,𠀤音慈。㵎水名,在定州。或作滋。

33 十四:
㵵:《集韵》锄救切,音骤。水流急也。又《字汇》慈与切,音聚。水声。

34 十四:
濩:《唐韵》胡郭切《集韵》《韵会》黄郭切,𠀤音获。《说文》雨流溜下貌。又《玉篇》煑也。《·周南》是刈是濩。又溃濩。水势相激貌。《郭璞·江赋》溃濩泧漷。又蠖濩,宫室深邃貌。《扬雄·甘泉赋》蜵蜎蠖濩之中。又水名。《山海经》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又濩濩,水名。《山海经》泰戏山北三百里曰石山,濩濩之水出焉。《注》濩,音如尺蠖之蠖。又鸟名。《山海经》靑丘之山有鸟,名灌灌。《注》灌灌,或作濩濩。又《广韵》一虢切《集韵》《韵会》屋郭切,𠀤音擭。濩泽,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河东郡。又《集韵》胡陌切,音获。义同。又《广韵》胡误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故切,𠀤音护。布濩,流散也。《张衡·东京赋》声敎布濩。又大濩,汤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疏》濩,卽救护也。救护使天下得所也。一作頀,亦音获。《左传·襄二十九年》见舞大濩者,徐邈读。
考证:〔《扬雄·甘泉赋》婣娟蠖濩之中。〕谨照原文婣娟改蜵蜎。

35 十四:
濪:《集韵》千定切,音靘。《说文》冷寒也。

36 十四:
𤀨:《广韵》田𠋫切《集韵》大透切,𠀤音豆。与𤅋同。水也。

37 十四:
滥:《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卢瞰切,音缆。《说文》泛也。《增韵》水延漫也。《家语》其源可以滥觞。《注》滥,谓泛滥,小流貌。又溢也。《水经注》其水阳焊不耗,隂霖不滥。又𠛬溢曰滥。《·商颂》不僭不滥。又窃也。《贾谊·新书道术篇》反礼爲滥。又渍也。《鲁语》宣公滥于泗渊。《注》渍罟于泗水之渊,以取鱼也。又失实曰滥。《左传·昭八年》民听滥也。又浮辞也。《陆机·文赋》每除烦而去滥。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涤滥。《礼·乐记》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又《集韵》《韵会》𠀤杜览切,音啖。竹声也。《礼·乐记》竹声滥滥以立会。《注》滥之意犹擥聚也。又《广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戸黤切,𠀤音槛。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或作𣽦。通作槛。又水名。《前汉·地理志》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又《集韵》鲁敢切,音览。与漤同。渍果也。《礼·内则》浆水醷滥。郑注:滥以诸和水也。纪莒之闲,名诸爲滥。《释文》乾桃乾梅皆曰诸。又《集韵》卢甘切,音蓝。邑名。《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滥来奔。又胡暂切与鉴。同。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周礼·天官》春秋治鉴。或从水,亦作𦉞㽉。又浴器也。《庄子·则阳篇》同滥而浴。
考证:〔《礼·乐记》竹声滥以立会。〕谨照原文以上增滥字。〔《礼·内则》醷滥。《注》以诸和水也。《扬子·方言》纪莒之闲,名诸爲滥。〕谨按纪莒之闲二句出内则注,不出方言。谨照原文改礼内则浆水醷滥。郑注滥以诸和水也。纪莒之闲,名诸爲滥。

38 十四:
𤀩:《集韵》胡忏切,音㽉。沉物水中使冷也。又居忏切,音鉴。义同。

39 十四:
𤀪:《集韵》滂禾切,音坡。水貌。

40 十四:
浚:〔古文〕𣽊䜭《唐韵》私闰切《集韵》《韵会》《正韵》须闰切,𠀤音浚。《说文》深通川也。《·舜典》封十有二山浚川。又凡深皆曰浚。《尔雅·释言》浚,幽深也。《·商颂》浚哲惟商。又州名。《广舆记》大名府浚县,古衞邑,汉黎阳,五代浚州。《玉篇》同浚。
考证:〔《·尧典》封十有二山浚川。〕谨照原书尧典改舜典。

41 十四:
濭:《集韵》《韵会》𠀤于盖切,音蔼。晻濭,郁隂也。一曰云气之貌。《前汉·郊祀歌》露夜零,昼晻濭。又《集韵》丘盖切,音磕。船著沙。

42 十四:
濮:《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博木切,音卜。水名。《说文》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水经》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东至济隂句县爲新沟,又东北过廪丘县爲濮水。又州名。《广舆记》属东昌府,春秋衞成公都此,汉鄄城,隋濮州。又竹名。《前汉·哀牢夷传》其竹节相去一尺,名濮竹。又《孙𥠇·鸡林类事》高丽方言谓鼓曰濮。

43 十四:
㵶:《集韵》宗括切,音繓。满也。又《类篇》资昔切,音积。水出也。

44 十四:
㵷:《集韵》婢典切,音辫。旋流。又玭眄切,音便。急流也。

45 十四:
𤀫:《玉篇》方免切《集韵》邦免切,𠀤音辩。水貌。

46 十四:
𤀬:《集韵》同瀵。

47 十四:
濯:《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角切,音浊。《说文》𤃬也。《·大雅》可以濯罍。《传》濯,涤也。《仪礼·特牲馈食礼》反告濯具。《注》濯,漑也。又洗心亦曰洒濯。《左传·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又《尔雅·释诂》濯,大也。《·大雅》王公伊濯。又光明也。《·大雅》钩膺濯濯。又《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娱游也。《·大雅》麀鹿濯濯。又山无草木之貌。《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又飮也。《礼·少仪疏》将飮之,而跪之,曰赐濯。濯,犹飮也。又湖名。《广舆记》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又《集韵》式灼切,音烁。水貌。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敎切,音棹。《博雅》潲濯,滫也。一曰浣衣。又同棹。《前汉·元后传》辑濯越歌。《注》濯,与棹同。又《韵补》叶㕑玉切,音逐。《陶潜诗》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48 十四:
潍:《唐韵》以追切《集韵》《韵会》夷隹切,𠀤音惟。水名。《·禹贡》潍湽其道。《前汉·地理志》水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县,入海。又县名。《广舆记》潍县,属莱州府,本汉胶东地,隋北海,唐潍州。

49 十四:
𤀭:《正字通》溃字之譌。

50 十四:
𤀮:《石鼓文注》郑云:今作滋。郭云:湿也。

51 十四:
𤀯:《正字通》与渔、、𩵎𠀤同。《石鼓文》君子𤀯之。《石鼓文》君子𣿡之。

52 十四:
滨:〔古文〕𣴩𩔤𨽗《唐韵》必邻切《集韵》《韵会》《正韵》𤰞民切,𠀤音宾。水际也。《·禹贡》海滨广斥。又地近亦曰滨。《史记·货殖传》邹鲁滨洙泗。又《韵会》毗宾切。与频通。《·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频。《笺》频作滨,厓也。又《韵补》叶𤰞眠切,音边。《苏辙诗》送我出重岭,长揖淸江滨。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集韵》或作濒。
考证:〔古文𩔤〕谨按𣥿古涉字,中从三。今滨下引古文𩔤字,应照古涉字改偏旁爲𩔤。

53 十四:
㵸:《集韵》同瀹,省文。

54 十四:
𤀰:《集韵》滈,或作𤀰。亦作瀥。

55 十四:
濲:《广韵》《集韵》𠀤古禄切,音榖。水名。在河内。《颜延之诗》伊濲绝津济。或作榖。

56 十四:
𤀱:《集韵》澾本字。

57 十四:
濳:《正字通》潜,字书作濳。◎按说文,从水朁声。朁字上从二兂,自应以潜字爲正。今依说文,将音义俱移入潜字下,此不备载。

58 十四:
濴:《广韵》余倾切,音营。《玉篇》水泉貌。一曰波势回貌。《集韵》同濚。

59 十四:
㵹:《集韵》莫白切,音陌。《玉篇》波也。一曰与𡻟同。𡻟帕,密貌。或作漠。

60 十四:
𤀲:《玉篇》皮恋切,音卞。水波也。

61 十四:
𤀳:《字汇补》与潣同。

62 十四:
𤀴:《字汇补》与浇同。《庄子·缮性篇》𣻏醇散朴。一本作𤀴。

63 十四:
𤀵:《字汇补》乌绢切,音渊。深也。

64 十四:
𤀶:《集韵》滹,或作𤀶。

65 十四:
𤀷:《集韵》以醉切,遗去声。𤀷津,汉侯国名。一曰药草名。

URN: ctp:kangxi-zidian/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