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四》

電子圖書館
1 十四:
濔:《唐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𠀤音禰。《說文》水滿也。與瀰同。又衆也。《·齊風》垂轡濔濔。又《鮑昭·蕪城賦》濔迤平原。《註》濔,相連漸平之貌。又《廣韻》綿婢切。《集韻》母婢切,𠀤音弭。義同。《集韻》或作𣴱沔。

2 十四:
濕:〔古文〕𦒣《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𠀤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𠀤音𥌁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𡀾。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𩔰以形相借。《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

3 十四:
濖:《玉篇》常預切《集韻》常恕切,𠀤音署。溝也。又《水經注》博水東逕陽城縣,散爲澤渚,渚水濖漲方數里。

4 十四:
濗:《廣韻》《集韻》𠀤莫狄切,音覓。水淺貌。《水經注》漳津故瀆,水舊斷,溪東北出,涓流濗注而已。《集韻》通作漞。

5 十四:
㵯:《集韻》符風切,音馮。水聲。

6 十四:
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甯。淖也。《左思·吳都賦》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濘。又《集韻》一曰淸也。又《唐韻》《集韻》《正韻》乃挺切《韻會》乃頃切,𠀤寧上聲。義同。又㴿濘,水沸貌。又汀濘,小水。《張協·七命》何異促鱗之游汀濘。又《集韻》囊丁切,音寧。亦小水也。又乃計切,泥去聲。涵也。

7 十四:
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迥切,音瑩。濎濙,小水貌。《揚雄·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兮。《註》濙,絕小水也。又《集韻》《韻會》𤣥扃切《正韻》于平切,𠀤音熒。義同。又瀅濙,水回旋貌。《杜甫詩》洪波左瀅濙。《集韻》熒㶈滎瀅音義同,𠀤烏迥切。

8 十四:
濚:《玉篇》同濴。《集韻》澴瀯,水回貌。

9 十四:
濛:《唐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𠀤音蒙。《說文》微雨也。《·豳風》零雨其濛。或作靀。又濛鴻,元氣未分貌。《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又水名。《水經注》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又水名。《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又《廣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摠切,𠀤音蠓。濛澒,大水。一曰小溝。
考證:〔又水名。《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謹按水經江水註引山海經蒙水出漢陽西入江。蒙字無水旁。不當引入濛字下。今據改爲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10 十四:
濜:《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音盡。濜溳,水流急貌。一曰水波參差相次貌。《郭璞·江賦》溭淢濜溳。又《唐韻》《集韻》𠀤鉏引切,義同。又《廣韻》《集韻》𠀤徐忍切,音燼。水名。《水經注》襄陽濜水,出襄鄕縣東北陽中山。又水名。《水經》沔水東逕白馬戍南,濜水出焉。又《廣韻》將鄰切,音津。氣之液也。本作𧗁。

11 十四:
㵰:《玉篇》詞與切《集韻》象與切,𠀤音敘。與漵同。水名。

12 十四:
濝:《集韻》渠之切,音其。水名。《山海經》沮洳之山,濝水出焉。又水名。《水經注》水出垣縣王屋西山濝溪。

13 十四:
𤀣:《玉篇》《集韻》𠀤火管切,歡上聲。弄水也。

14 十四:
濞:《唐韻》《集韻》《韻會》𠀤匹備切,音淠。《說文》水暴至聲。《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又滂濞,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又彭濞,蘊積貌。《淮南子·俶眞訓》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爲雨。又懿濞,深邃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屑黶翳以懿濞。又《集韻》平祕切,音贔。又《廣韻》《韻會》匹詣切《集韻》匹計切,𠀤音媲。義𠀤同。又水名。《通典》吐蕃有西洱海,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曰漾濞水。《六書故》濞,與淠通。《集韻》濞,通作𣹮。

15 十四:
㵱:《集韻》匹沼切,音縹。水貌。

16 十四:
濟:〔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大雅》濟濟多士。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邶風》濟有深涉。又止也。《·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又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17 十四:
𤀤:《廣韻》《集韻》𠀤先活切,算入聲。《說文》飮歃也。一曰吮也。又《廣韻》衫洽切《集韻》色洽切,𠀤音翣又《集韻》須絹切,音選。義𠀤同。又所晏切,音訕。洗馬也。又此芮切,音脆。飮也,嘗也。與𤂳同。又山芮切,音嘬。義同。

18 十四:
𤀥:《唐韻》《集韻》𠀤匹卦切,音派。《說文》水在丹陽。或省作𣴪。又《玉篇》普計切《集韻》匹計切,𠀤音譬。義同。

19 十四:
濠:《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刀切,音豪。水名,在鍾離。《水經注》水出莫耶山東北之溪。又州名。《廣輿記》江南鳳陽府,秦屬九江郡,東漢爲鍾離侯國,隋唐宋曰濠州。又城下池也。通作壕。

20 十四:
㵲:《玉篇》無斧切《集韻》罔甫切,𠀤音武。與潕同。水出南陽。

21 十四:
濡:《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又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又漬也。《·邶風》濟盈不濡軌。又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又鮮澤也。《·小雅》六轡如濡。又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又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又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又《集韻》《韻會》𠀤人之切,音而。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又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又《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又人余切,音如。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𠀤音渜。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𠠐。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又《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又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又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22 十四:
濢:《唐韻》遵誄切《集韻》祖誄切,𠀤音嗺。《說文》小溼也。一曰汁漬也。又《廣韻》《集韻》𠀤七醉切,音翠。義同。一曰下溼也。

23 十四:
濣:《玉篇》烏活切《集韻》烏括切,𠀤音斡。取水也。

24 十四:
𤀦:《集韻》郞達切,音剌。灘之名也。

25 十四:
濤:《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又《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又是酉切,音受。與𨞪同。水名,在蜀。或作濤。又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又《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26 十四:
濥:《廣韻》羊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引。《說文》水脈行地中濥濥也。一曰水門。又《廣韻》《集韻》𠀤羊晉切,音酳。義同。

27 十四:
濦:《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𠀤音隱。水名。《說文》水出潁川陽城少室山,東入潁。或作㶏,亦作溵。又汨濦,水聲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汨濦漂疾。又《集韻》《韻會》𠀤於斤切,音殷。又《集韻》於靳切,音㒚。義𠀤同。

28 十四:
濧:《廣韻》《集韻》𠀤徒對切,音隊。《博雅》漬也。一曰濡也。又澹濧,猶澹𣵻也。《杜甫詩》倒影垂澹濧。一作瀩。又《集韻》都內切,音對。義同。

29 十四:
㵳:《字彙》落蕭切,音聊。水淸也。本作漻。

30 十四:
𤀧:《正字通》俗瀺字。

31 十四:
㵴:《集韻》慈郞切,音藏。沒也。

32 十四:
濨:《廣韻》疾之切《集韻》牆之切,𠀤音慈。㵎水名,在定州。或作滋。

33 十四:
㵵:《集韻》鉏救切,音驟。水流急也。又《字彙》慈與切,音聚。水聲。

34 十四:
濩:《唐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𠀤音穫。《說文》雨流霤下貌。又《玉篇》煑也。《·周南》是刈是濩。又潰濩。水勢相激貌。《郭璞·江賦》潰濩泧漷。又蠖濩,宮室深邃貌。《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又水名。《山海經》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又濩濩,水名。《山海經》泰戲山北三百里曰石山,濩濩之水出焉。《註》濩,音如尺蠖之蠖。又鳥名。《山海經》靑丘之山有鳥,名灌灌。《註》灌灌,或作濩濩。又《廣韻》一虢切《集韻》《韻會》屋郭切,𠀤音擭。濩澤,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又《集韻》胡陌切,音獲。義同。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𠀤音護。布濩,流散也。《張衡·東京賦》聲敎布濩。又大濩,湯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濩,卽救護也。救護使天下得所也。一作頀,亦音獲。《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大濩者,徐邈讀。
考證:〔《揚雄·甘泉賦》婣娟蠖濩之中。〕謹照原文婣娟改蜵蜎。

35 十四:
濪:《集韻》千定切,音靘。《說文》冷寒也。

36 十四:
𤀨:《廣韻》田𠋫切《集韻》大透切,𠀤音豆。與𤅋同。水也。

37 十四:
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瞰切,音纜。《說文》氾也。《增韻》水延漫也。《家語》其源可以濫觴。《註》濫,謂泛濫,小流貌。又溢也。《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隂霖不濫。又𠛬溢曰濫。《·商頌》不僭不濫。又竊也。《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爲濫。又漬也。《魯語》宣公濫于泗淵。《註》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又失實曰濫。《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又浮辭也。《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又《集韻》《韻會》𠀤杜覽切,音啖。竹聲也。《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註》濫之意猶擥聚也。又《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戸黤切,𠀤音檻。泉名。《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或作𣽦。通作檻。又水名。《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又《集韻》魯敢切,音覽。與灠同。漬果也。《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又《集韻》盧甘切,音藍。邑名。《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又胡暫切與鑑。同。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周禮·天官》春秋治鑑。或从水,亦作𦉞㽉。又浴器也。《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
考證:〔《禮·樂記》竹聲濫以立會。〕謹照原文以上增濫字。〔《禮·內則》醷濫。《註》以諸和水也。《揚子·方言》紀莒之閒,名諸爲濫。〕謹按紀莒之閒二句出內則註,不出方言。謹照原文改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38 十四:
𤀩:《集韻》胡懺切,音㽉。沉物水中使冷也。又居懺切,音鑑。義同。

39 十四:
𤀪:《集韻》滂禾切,音坡。水貌。

40 十四:
濬:〔古文〕𣽊䜭《唐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𠀤音浚。《說文》深通川也。《·舜典》封十有二山濬川。又凡深皆曰濬。《爾雅·釋言》濬,幽深也。《·商頌》濬哲惟商。又州名。《廣輿記》大名府濬縣,古衞邑,漢黎陽,五代濬州。《玉篇》同浚。
考證:〔《·堯典》封十有二山濬川。〕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41 十四:
濭:《集韻》《韻會》𠀤於蓋切,音藹。晻濭,鬱隂也。一曰雲氣之貌。《前漢·郊祀歌》露夜零,晝晻濭。又《集韻》丘蓋切,音磕。船著沙。

42 十四:
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木切,音卜。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水經》瓠子河,出東郡濮陽縣北河,東至濟隂句縣爲新溝,又東北過廩丘縣爲濮水。又州名。《廣輿記》屬東昌府,春秋衞成公都此,漢鄄城,隋濮州。又竹名。《前漢·哀牢夷傳》其竹節相去一尺,名濮竹。又《孫𥠇·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鼓曰濮。

43 十四:
㵶:《集韻》宗括切,音繓。滿也。又《類篇》資昔切,音積。水出也。

44 十四:
㵷:《集韻》婢典切,音辮。旋流。又玭眄切,音便。急流也。

45 十四:
𤀫:《玉篇》方免切《集韻》邦免切,𠀤音辯。水貌。

46 十四:
𤀬:《集韻》同瀵。

47 十四:
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角切,音濁。《說文》𤃬也。《·大雅》可以濯罍。《傳》濯,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註》濯,漑也。又洗心亦曰洒濯。《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又《爾雅·釋詁》濯,大也。《·大雅》王公伊濯。又光明也。《·大雅》鉤膺濯濯。又《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娛遊也。《·大雅》麀鹿濯濯。又山無草木之貌。《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又飮也。《禮·少儀疏》將飮之,而跪之,曰賜濯。濯,猶飮也。又湖名。《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又《集韻》式灼切,音爍。水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敎切,音棹。《博雅》潲濯,滫也。一曰浣衣。又同櫂。《前漢·元后傳》輯濯越歌。《註》濯,與櫂同。又《韻補》叶㕑玉切,音逐。《陶潛詩》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48 十四:
濰:《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惟。水名。《·禹貢》濰湽其道。《前漢·地理志》水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又縣名。《廣輿記》濰縣,屬萊州府,本漢膠東地,隋北海,唐濰州。

49 十四:
𤀭:《正字通》潰字之譌。

50 十四:
𤀮:《石鼓文註》鄭云:今作滋。郭云:溼也。

51 十四:
𤀯:《正字通》與漁、、𩵎𠀤同。《石鼓文》君子𤀯之。《石鼓文》君子𣿡之。

52 十四:
濱:〔古文〕𣴩𩔤𨽗《唐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𤰞民切,𠀤音賓。水際也。《·禹貢》海濱廣斥。又地近亦曰濱。《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又《韻會》毗賓切。與頻通。《·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箋》頻作濱,厓也。又《韻補》叶𤰞眠切,音邊。《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集韻》或作瀕。
考證:〔古文𩔤〕謹按𣥿古涉字,中从三。今濱下引古文𩔤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𩔤。

53 十四:
㵸:《集韻》同瀹,省文。

54 十四:
𤀰:《集韻》滈,或作𤀰。亦作瀥。

55 十四:
濲:《廣韻》《集韻》𠀤古祿切,音榖。水名。在河內。《顏延之詩》伊濲絕津濟。或作榖。

56 十四:
𤀱:《集韻》澾本字。

57 十四:
濳:《正字通》潛,字書作濳。◎按說文,从水朁聲。朁字上从二兂,自應以潛字爲正。今依說文,將音義俱移入潛字下,此不備載。

58 十四:
濴:《廣韻》余傾切,音營。《玉篇》水泉貌。一曰波勢回貌。《集韻》同濚。

59 十四:
㵹:《集韻》莫白切,音陌。《玉篇》波也。一曰與𡻟同。𡻟帕,密貌。或作漠。

60 十四:
𤀲:《玉篇》皮戀切,音卞。水波也。

61 十四:
𤀳:《字彙補》與潣同。

62 十四:
𤀴:《字彙補》與澆同。《莊子·繕性篇》𣻏醇散樸。一本作𤀴。

63 十四:
𤀵:《字彙補》烏絹切,音淵。深也。

64 十四:
𤀶:《集韻》滹,或作𤀶。

65 十四:
𤀷:《集韻》以醉切,遺去聲。𤀷津,漢侯國名。一曰藥草名。

URN: ctp:kangxi-zidian/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