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六》

電子圖書館
1 十六:
𤂳:《玉篇》息面切《廣韻》息絹切,𠀤選去聲。飮也,歃也,吮也。又《廣韻》此芮切,音毳。義同。

2 十六:
𤂴:《正字通》俗𤃪字。

3 十六:
瀕:《集韻》《正韻》𠀤𤰞民切,音賓。水厓也。《前漢·成帝紀》瀕河之郡。又同濱。《·禹貢》海濱廣斥。《前漢·地理志》引作瀕。又《玉篇》浦民切《正韻》毗賓切,𠀤音頻。義同。《說文》本作𩔤。

4 十六:
𤂵:《字彙》徒登切,音滕。水超涌也。與滕同。

5 十六:
瀖:《廣韻》虛郭切《集韻》忽郭切,𠀤音霍。瀖泋,衆波聲。《木華·海賦》瀖泋濩渭。又瀖濩,采色眩曜不定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瀖濩燐亂。

6 十六:
𤂶:《玉篇》力刃切《集韻》良刃切,𠀤音吝。水名。

7 十六:
𤂷:《玉篇》烏割切《集韻》阿葛切,𠀤音遏。水名。金國有金𤂷水。《宋周燀北轅錄》三十日就館宴天使,燕山酒固佳,是日所餉極醇厚,名金𤂷,言用金𤂷水以釀之也。

8 十六:
㶄:《唐韻》《集韻》𠀤余廉切,音鹽。《揚子·方言》洿也。東齊海岱之閒或曰浼,或曰㶄。又《集韻》一曰水進也。或作𤅸。又徐廉切,音爓。又以冉切,音琰。義𠀤同。

9 十六:
𤂸:《集韻》淳,古作𤂸。註詳八畫。

10 十六:
𤂹:《集韻》以荏切,音𣔸。𤂹𤄶,水動也。或作潭湛。

11 十六:
瀗:《唐韻》《集韻》𠀤許建切,音獻。水名。

12 十六:
㶅:《說文》澩从水,學省聲,讀若學。胡角切。詳澩字註。

13 十六:
瀘:《廣韻》洛乎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𠀤音盧。水名,出牂牁。一名苦水。《水經注》禁水,北注瀘津水。《益州記》瀘水,源出曲羅,又下合諸水,而總其目,故有瀘江之名。又州名。《廣輿記》本巴國地,梁曰瀘州。

14 十六:
㶆:《廣韻》章魚切《集韻》專於切,𠀤音諸。水名,在北嶽。又《集韻》𨻰於切,音除。與涂同。水名,在堂邑。

15 十六:
𤂺:《正字通》俗灠字。

16 十六:
瀙:《唐韻》七吝切《集韻》七刃切,𠀤親去聲。水名。《說文》水出南陽舞陽中陽山入潁。又《廣韻》《集韻》𠀤初覲切,音襯。又《廣韻》側詵切《集韻》咨詵切,𠀤音臻。又《集韻》雌人切,音親。義𠀤同。

17 十六:
㶇:《唐韻》《集韻》《正韻》𠀤戸孟切,橫去聲。《說文》小津也。一曰以船渡也。《博雅》筏也。《揚子·方言》方舟謂之㶇。又《廣韻》戸盲切《集韻》胡盲切,𠀤音橫。義同。或从舟作𦪗。

18 十六:
𤂻:《玉篇》《集韻》𠀤同澦。灧澦,水名。或作𤂻。

19 十六:
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侯旰切,音翰。北海名。《史記》作翰海。《霍驃騎傳》登臨翰海。《集韻》亦作澣。又混瀚,水貌。又浩瀚,廣大貌。《文心雕龍·事類篇》載籍浩瀚。

20 十六:
𤂼:《正字通》見《亳州老君𥓓》。音與藥同。義無所考。疑指唾液。

21 十六:
𤂽:《集韻》濕本字。

22 十六:
𤂾:《廣韻》《集韻》𠀤呼括切,音豁。與濊同。水聲。

23 十六:
瀛:《唐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正韻》餘輕切,𠀤音盈。海也。《史記·孟子荀卿傳》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又《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註》楚人名澤中曰瀛。又山名。《廣輿記》瀛山,在重慶府城南。又瀛洲,神山名。《史記·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又州名。《韻會》漢河閒王國。後魏立瀛州,以瀛海名。宋河閒府。

24 十六:
瀜:《廣韻》以戎切《集韻》《韻會》余中切《正韻》以中切,𠀤音融。浺瀜,水深廣貌。《木華·海賦》浺瀜沆瀁。亦作沖融。

25 十六:
瀝:《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𠀤音歷。《說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又瀝液,微流也。《張衡·思𤣥賦》漱飛泉之瀝液。又淅瀝,雨雪聲。《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集韻》或作𤃹。

26 十六:
瀞:《正字通》俗瀞字。瀞字从靜作。
《唐韻》《集韻》𠀤疾正切,音淨。《說文》無垢薉也。與淨通。

27 十六:
瀟:《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𠀤音蕭。瀟瀟,風雨暴疾貌。《·鄭風》風雨瀟瀟。又水名。《廣輿記》瀟江,在永州府城外,原出九疑山。《水經注》瀟者,水淸深也。《集韻》或作潚。

28 十六:
瀠:《玉篇》《類篇》𠀤烏迥切,音瑩。與濙同。小水。又《集韻》維傾切,音營。與瀯同。

29 十六:
㶈:《集韻》同濙。

30 十六:
𤂿:《廣韻》息絹切《集韻》須絹切,𠀤音選。口含水噴也。或省作潠。

31 十六:
𤃀:《廣韻》《集韻》𠀤郞計切,音麗。《埤蒼》渧𤃀,漉也。《玉篇》滴也。

32 十六:
瀡:《廣韻》《集韻》思累切《韻會》《正韻》息委切,𠀤音髓。《玉篇》滑也。《禮·內則》滫瀡以滑之。《註》齊人滑曰瀡。又《集韻》髓隨切。義同。

33 十六:
瀢:《廣韻》以水切《集韻》愈水切,𠀤音唯瀢瀢,魚行相隨貌。一曰魚盛謂之瀢。一曰水流貌。通作唯。亦作遺。又《集韻》一曰膏液。又《唐韻》徒對切《集韻》杜罪切,𠀤音鐓。瀢𣵻,水泛沙動貌。《郭璞·江賦》碧沙瀢𣵻而往來。或從隤作濻。又《集韻》都外切,音𧘣。義同。

34 十六:
瀣:《唐韻》胡介切《集韻》《韻會》《正韻》下介切,𠀤音械。沆瀣,海氣。一曰露氣。一曰北方夜半之氣。《東方朔·七諫》含沆瀣以長生。又《集韻》胡對切,音潰。義同。又《廣韻》胡代切《集韻》《韻會》戸代切,𠀤音㤥。義同。一曰水貌。或作漑。

35 十六:
瀤:《唐韻》戸乖切,音懷。《說文》北方水也。《山海經》獄法之山,瀤澤之水出焉。又《集韻》烏乖切,音崴。溛瀤,水不平貌。《郭璞·江賦》峾淪溛瀤。

36 十六:
瀥:《集韻》同滈。

37 十六:
瀦:《唐韻》陟魚切《集韻》《韻會》張如切,𠀤音豬。《說文》水所停也。《周禮·地官》稻人以瀦畜水。又《集韻》本作豬。《·禹貢》大野旣豬。又東徒切,音都。義同。《集韻》或作潴。

38 十六:
瀧:《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𠀤音籠。《說文》雨瀧瀧貌。又瀧涷,沾漬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𣿙。又水名,在梁鄒縣。《水經注》瀧水,卽古袁水也。又《集韻》力鍾切《正韻》盧容切,𠀤音龍。義同。又《廣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𠀤音雙。水名。《水經注》桂陽藍豪山,廣圓五百里,悉曲江縣界,巖嶺干天,交柯雲蔚,霾天晦景,謂之瀧中。又州名。《廣輿記》廣東羅定州,梁曰瀧州,隋曰瀧水,今州有瀧水縣。又《廣韻》呂江切《集韻》《韻會》閭江切,𠀤音䮾。奔湍也。南人名湍曰瀧。又《集韻》盧貢切,音弄。瀧涷,溼也。義同。

39 十六:
瀨:《唐韻》洛帶切《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𠀤音賴。《說文》水流沙上也。《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又湍也。《前漢·武帝紀》遣甲爲下瀨將軍。《註》瀨,湍也。吳越謂之瀨,中國謂之磧。又水名。《水經注》瀨水,出蒼梧荔浦縣西北魯山之東。又《韻補》叶力制切,音利。《劉楨·魯都賦》龜螭潛滑于黃泥,文魚游踊于淸瀨。浚迅波以遠騰,正泌瀄于湄㵝。

40 十六:
瀩:《正字通》杜貴切,音隊。水帶沙往來之貌。《夏侯湛詩》水溏瀩于井幹。《廣韻》作濧。《集韻》作𤄛。

41 十六:
𤃁:《正字通》與溼同。

42 十六:
瀪:《集韻》符袁切,音煩。泉名,在魏郡。

43 十六:
瀫:《集韻》胡谷切,音縠。水聲。又水名。《廣輿記》瀫水,在金華府城南,西至蘭谿界。《集韻》或作𣹬。

44 十六:
𤃂:《玉篇》辭林切《集韻》徐心切,𠀤音尋。旁深也。亦作潯。

45 十六:
𤃃:《集韻》孚袁切,音翻。大波也。

46 十六:
𤃄:《字彙補》音義未詳。《𥠇天子傳》爰有𤃄溲。《郭註》今西有渠搜國。疑𤃄爲渠字。

URN: ctp:kangxi-zidian/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