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九》

Library Resources
1 九:
渘:《玉篇》而舟切《集韵》而由切,𠀤音柔。水名。

2 九:
𣷼:《集韵》与漙同。

3 九:
涣:《唐韵》呼贯切《集韵》《韵会》《正韵》呼玩切,𠀤音唤。水名。《水经注》渠水东南流迳开封县,睢涣二水出焉。又卦名。《易·正义》涣者,散释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业。散难释险,故谓之涣。《·周颂》继犹判涣。又涣涣,水盛貌。《·郑风》溱与洧方涣涣兮。又涣烂,文章貌。《后汉·延笃传》涣烂兮其溢目。又《广韵》呼会切《集韵》呼外切,𠀤音翽。义同。

4 九:
渚:《唐韵》章与切《玉篇》之与切,𠀤音煮。水名。《说文》水出常山中丘逢山,东入湡。又《尔雅·释水》小洲曰渚。《释名》渚,遮也。能遮水使旁回也。《·召南》江有渚。《传》水岐成渚。《释文》引韩诗:一溢一否曰渚。
考证:〔《·召南》江有渚。《传》水岐曰渚。〕谨照原文曰渚改成渚。〔《韩诗外传》一溢一否曰渚。〕谨按此韩诗章句非韩诗外传,今改爲释文引韩诗。

5 九:
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斩切,音硷。《说文》损也。《玉篇》少也,轻也。《礼·乐记》礼主其减。又水名。《山海经》番条之山,减水出焉。又岐山亦出减水,东南流注于江。又姓。《史记·酷吏传》减宣。又《广韵》《集韵》𠀤下斩切,音豏。又《集韵》公陷切,音䫡。义𠀤同。俗作减,非。
考证:〔又姓。《前汉·酷吏传》减宣。〕谨按汉书作咸,史记作减。前汉改史记。

6 九:
渜:〔古文〕湪《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乃管切,音煗。《说文》汤也。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奴官切,煗平声。水名,在辽西肥如县。又《集韵》乳兖切,音耎。濯也。又《广韵》《集韵》𠀤奴乱切,音偄。浴馀汁也。或作濡。《仪礼·士丧礼》渜濯弃于坎。《注》沐浴馀潘水也。古文渜作湪。荆沔之闲语。《疏》潘水旣经温煮,名之爲渜。又《集韵》奴昆切,音黁。义同。

7 九:
渝:《唐韵》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𠀤音兪。《说文》变污也。《尔雅·释言》渝,变也。《·郑风》舍命不渝。又水名。《说文》渝水,在辽西临渝,东出塞。又水名。《水经注》宕渠郡,盖古賨国,今賨城县有渝水。又州名。《广韵》本巴国,汉爲巴郡之江州县,梁于巴郡置楚州,隋攺爲渝州。《广舆记》今爲重庆府。又《集韵》兪戍切,音裕。义同。又大透切,音豆。水名。又《韵补》叶夷周切,音由。《·郑风》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8 九:
渞:《字汇》才周切,音酋。水源也。《黄香·九宫赋》坎烻援以渞炀。《注》渞水之源,炀水之炽也。

9 九:
渟:《广韵》特丁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丁切,𠀤音庭。《埤苍》渟,水止也。《史记·李斯传》决渟水致之海。或作亭。《前汉·西域传》其水亭居。又与停同。《后汉·赵岐传》渟车呼与共载。又《集韵》汤丁切,音厅。与汀同。水际平地也。

10 九:
渠:《唐韵》强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求于切,𠀤音蕖。《说文》水所居也。《礼·曲礼》沟渠必步。又水名。《前汉·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又渠渠,勤也。《·秦风》夏屋渠渠。《笺》渠渠,犹勤勤也。《注》深广貌。又大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诛其渠帅。又乐章名。《鲁语》金奏肆夏樊遏渠。《注》纳夏一名渠。又渐也。《淮南子·汜论训》渠幨以守。《注》渠,渐也。又轩渠,笑貌。《后汉·方技传》轩渠笑自若。又俗谓他人爲渠侬。又水名。《水经注》水出郑县南巴岭,流迳宕渠县。谓之宕渠水。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谓车辋爲渠。《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注》渠,车辋,言跰脚也。又犀渠,甲名。又楯也。《吴语》文犀之渠十行。又芋渠。《马融·广成颂》蘘荷芋渠。又夫渠,荷名。别作蕖。又姓。《史记·年表》汉渠复萦。又《集韵》其据切,音遽。与讵同。《字林》未知词也。《史记·张仪传》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又与遽通。《史记·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又《正韵》臼许切,音巨。义同。

11 九:
渡:《唐韵》《集韵》《韵会》徒故切《正韵》独故切,𠀤音度。《说文》济也。《广雅》去也,通也。又通作度。《前汉·贾谊传》度江河亡维楫。《集韵》或作𣳥。

12 九:
渢:《广韵》房戎切《集韵》《韵会》扶风切《正韵》符中切,𠀤音冯。《玉篇》水声。一曰弘大声。又《集韵》《正韵》𠀤符咸切,音凡。渢渢,中庸之声也。一曰浮貌。《左传·襄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孚梵切,音泛。义同。

13 九:
渣:《广韵》侧加切《集韵》庄加切,𠀤音𣙁。水名。出义阳。与溠同。又《集韵》助驾切,音乍。义同。俗以此爲渣滓字。

14 九:
㴏:《集韵》邬晃切,音㳹。池不流也。

15 九:
渤:《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蒲没切,音孛。渤澥海别支名。《司马相如·子虚赋》浮渤澥。亦作勃。《史记·高祖本纪》北有勃海之利。《索隐》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横在济北,故齐都赋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又滃渤,雾出貌。《郭璞·江赋》气滃渤以雾杳。又漰渤,水声。《郭璞·江赋》鼓㕉窟以漰渤。《集韵》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16 九:
渥:《唐韵》于角切《集韵》《韵会》乙角切,𠀤音握。《说文》沾也。《·小雅》旣优旣渥。又厚渍也。《·邶风》赫如渥赭。《正义》言其颜色赫然而赤,如厚渍之丹赭也。又水名。《水经注》易水东迳容城县故城南,又东渥水注之。又《广舆记》赣州龙阳县三江水,乃桃水,渥水,廉水之会。又《集韵》乌谷切,音屋。水声。又《集韵》《韵会》𠀤于𠋫切,讴去声。与沤同。久渍也。

17 九:
涡:《广韵》《集韵》𠀤古禾切,音戈。水名。与濄同。《前汉·地理志扶沟注》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海。又《集韵》姑华切,音瓜。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乌禾切,音倭。水㘭也。《尔雅·释水》涡辨回川。《注》旋流也。又姓。《三辅决录》有扶风太守涡尚。

18 九:
渧:《广韵》都计切《集韵》丁计切,𠀤音帝。《埤苍》𤃀漉也。一曰滴水。《说文》本作𣽢。《梵书》省作渧。《地藏经》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又《集韵》田黎切,音题。与啼同。号也。

19 九:
渨:《唐韵》乌恢切《集韵》乌回切,𠀤音隈。《说文》没也。《玉篇》水澳曲也。或作隈。又《集韵》羽鬼切,音韪。渨㵽,水波涌起貌。《郭璞·江赋》渨㵽濆瀑。又乌贿切,音猥。与溾同。《博雅》秽也。

20 九:
温:《唐韵》乌魂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昆切,𠀤音蕰。水名。《说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又水名。《山海经》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又洛水之别名。《易·乾凿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又水名。《水经》温水,出牂柯夜郎县。又泉名。《潘岳·西征赋》汤井温谷。《注》卽温泉也。又地名。《左传·隐三年》取温之麦。《注》温,今河内温县。《广舆记》今属怀庆府。又郡名。温州府,今属浙江。又色和曰温。《论语》色思温。又性纯粹曰温。《·秦风》温其如玉。又《尔雅·释训》温温,柔也。《疏》宽缓和柔也。《·大雅》温温恭人。又暖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袭狐貉之温者,不忧至寒之凄怆。又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注》温如燖温之温,谓故学之熟矣,复时习之谓之温。又风名。《礼·月令》季夏温风始至。又姓。《广韵》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纡问切,音醖。温藉也。同蕴。《·小雅》飮酒温克。《笺》苞裹曰藴,谓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通用。又读作盗。《史记·周本纪》周缪王得骥温骊。《索隐》温音盗,徐广曰温,一作盗。盗窃也。浅靑色。又《韵补》叶纡权切,音渊。《苏轼诗》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能贤。
考证:〔《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谨按太平御览引此作乾凿度。今据增凿字。

21 九:
㴐:《唐韵》莫甸切《集韵》《韵会》眠见切,𠀤音麪。《玉篇》滇㴐,大水貌。《左思·吴都赋》滇㴐淼漫。《注》山水阔远无崖之状。又《集韵》弥殄切,音眄。淟㴐,水貌。

22 九:
渪:《转注古音》同濡。晋人草书多用之。

23 九:
㴑:《唐韵》桑故切《集韵》《韵会》《正韵》苏故切,𠀤音素。《说文》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违之而上。或作遡溯。亦作泝。

24 九:
渫:《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私列切,音薛。《说文》除去也。一曰治井也。《易·井卦》井渫不食。《注》渫,泥不停污也。又散也。《前汉·食货志》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又《扬子·方言》渫,歇也。《曹植·七啓》爲欢未渫。又漏也。与泄同。《庄子·秋水篇》尾闾渫之而不虚。又污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注》渫,狎也,污也。又慢也。《诗传》醉而不出,是渫宗也。《正义》醉仍不出,是渫慢宗子也。又水名。《水经注》渫水,出建平郡,东迳渫阳县。又姓。古贤人渫子,见《韩非子》。又《集韵》食列切,音舌。亦除去也。又实协切。水名,在上党。又《集韵》《韵会》并达协切,音牒。渫渫,波连貌。《郭璞·江赋》长波浃渫。又《前汉·王莽传》愦毦不渫。《注》渫,彻也,通也。又《集韵》直甲切,音霅。水貌。义同。又以制切,音曳。烝葱也。亦作㳿。

25 九:
𣷽:《正字通》与浸同。《史记·河渠书》有馀则用漑𣷽。又《漳水注》漳水,一名大漳水,兼有𣷽水之目。

26 九:
测:《唐韵》初侧切《集韵》《韵会》察色切《正韵》初力切,𠀤音恻。《说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测。又凡测度之称。《易·系辞》隂阳不测之谓神。又淸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漆欲测。又测测,刃利意。《诗·周颂·畟畟良耜传》畟畟,犹测测。

27 九:
渭:《广韵》《集韵》《韵会》𠀤于贵切,音胃。水名。《春秋·说题辞》渭之爲言布也。《说文》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周礼·夏官·职方氏》雍州,其浸渭洛。《·禹贡》导渭自鸟䑕同穴。又州名。《广韵》秦始置陇西郡,后魏置渭州。《广舆记》今爲巩昌府。又府有通渭县。又渭源县,属临洮。渭南县,属西安。又濩渭,衆波声。《木华·海赋》瀖泋濩渭。又《埤苍》沸渭,不安貌。《王褒·洞箫赋》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
考证:〔《说文》水出陇西首阳谓首亭南谷。〕谨照原文谓改渭。

28 九:
渮:《唐韵》古俄切《集韵》居何切,𠀤音歌。水名。《说文》渮泽水,在山阳湖陵。《·禹贡》导渮泽,被孟猪。又《集韵》寒歌切,音何。又贾我切,音苛。义𠀤同。或作荷渮。

29 九:
港:《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项切,音讲。水分流也。一曰水中行舟道。又《广韵》《集韵》𠀤胡贡切,音哄。港洞,相通貌。《马融·长笛赋》港洞坑谷。又《集韵》胡降切,音巷。水貌。

30 九:
渰:《唐韵》《集韵》《韵会》衣检切《正韵》于检切,𠀤音奄。《说文》云雨貌。《·小雅》有渰凄凄。《疏》天将降雨,则地气上腾,薰蒸爲湿润,渰浸万物。《集韵》或作𩃗。

31 九:
渱:《广韵》戸公切《集韵》《正韵》胡公切,𠀤音洪。《玉篇》水声。一曰溃渱,水沸涌也。《左思·吴都赋》溃渱泮汗。《注》谓直望无涯也。又《集韵》古送切,音贡。水貌。

32 九:
渲:《广韵》息绢切《集韵》须绢切,𠀤音选。《玉篇》小水也。又画家有渲刷之法。《郭煕林泉高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

33 九:
渳:《广韵》绵婢切《集韵》《韵会》母婢切,𠀤音弭。《说文》㱃也。一曰水貌。又浴尸曰渳。《周礼·春官》小宗伯大肆以秬鬯渳。又《杨愼·云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东,古叶榆河也。一名渳海。又《集韵》美陨切,音闵。又弥兖切,音缅。义𠀤同。

34 九:
渴:〔古文〕𣊅《唐韵》苦葛切《集韵》《类篇》《韵会》丘葛切,𠀤音磕。《说文》本作㵣。从欠,渴声。《徐曰》今俗用渴字。《玉篇》欲飮也。《·小雅》载饥载渴。又急也。《公羊传·隐四年》不及时而日渴葬也。又《广韵》渠列切《集韵》《韵会》《正韵》巨列切,𠀤音杰。水涸也。《周礼·地官》草人凡粪种,渴泽用鹿。《疏》渴,故时停水。今乃渴也。又《集韵》丘盖切,音礚。与愒同,贪也。或从欠作𢢚。又《广韵》胡割切,音褐。《柳宗元·袁家渴记》楚越方言谓水之反流者爲渴。

35 九:
渵:《集韵》谟交切,音茅。大水貌。

36 九:
渶:《广韵》《集韵》𠀤于惊切,音霙。水名。出靑丘山。

37 九:
渷:《广韵》《集韵》以转切《正韵》以浅切,𠀤音兖。水名。与沇同。济水别名。

38 九:
游:〔古文〕汓《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𠀤音猷。水名。《水经注》淮水于淮浦县枝分,北爲游水。又浮行也。《尔雅·释水》顺流而下曰遡游。《·秦风》遡游从之。又《周礼·天官》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游,离宫也。又《管子·首宪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又《尚书·考灵曜》地有四游,常动而人不知。又玩物适情之意。《礼·少仪》士依于德,游于艺。又闲旷也。《礼·王制》无游民。又自适貌。《·小雅》愼尔优游。又枝叶扶疏貌。《·郑风》隰有游龙。《传》龙红草也。《笺》游,犹放纵也。言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又《集韵》徐由切,音囚。义同。又《集韵》《正韵》𠀤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传·桓二年》鞶厉游缨。又九游,星也。《史记·天官书》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又《韵补》叶延知切,音移。《司马相如·上林赋》拖霓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又叶衣虚切,音于。《万震南州异物志赞》合浦之人,习水善游。上视层潭,如猿仰株。
考证:〔《礼·少仪》少依于德,游于艺。〕谨照原文少改士。于改于。

39 九:
渹:《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呼宏切,音轰。《玉篇》水浪渹渹声。一曰水石相激声。或作𤃫。又吴音何乃渹,犹言那行。《世说》刘眞长见王导,导以腹熨弹碁局,曰:何乃渹。刘出曰:未见他异,惟闻吴语。又《集韵》楚庆切,请去声。与㵾同。冷也。吴人谓之㵾。又《字牖》江东呼厌极爲渹。音罄。

40 九:
渺:《广韵》亡沼切《集韵》《韵会》《正韵》弭沼切,𠀤音眇。渺㵿,水貌。一曰水长也。《管子·内业篇》渺渺乎,如穷无极。

41 九:
渻:《唐韵》息幷切《集韵》《韵会》《正韵》息井切,𠀤音省。《说文》少减也。一曰水门,一曰水名。又丘名。《尔雅·释丘》水出其前曰渻丘。又姓。《左传》有渻竈。又《唐韵》所景切《集韵》所省切,𠀤音眚。义同。
考证:〔又姓。《左传》有省竈。〕谨据襄三十一年左传原文省竈改渻竈。

42 九:
渼:《唐韵》无鄙切《集韵》《韵会》毋鄙切,𠀤音美。水名。《长安志》渼陂,在鄠县西四五里。又《类篇》一曰水波文。

43 九:
渽:《广韵》将来切《集韵》祖才切,𠀤音哉。水名。《前汉·地理志》水出蜀郡汶江县徼外。《集韵》或作𣴮。

44 九:
㴒:《广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𠀤音绎。《玉篇》水名。又浟㴒,水流行貌。《木华·海赋》浟㴒潋滟。

45 九:
𣷾:《广韵》居洧切《集韵》矩鲔切《正韵》古委切,𠀤音轨。《玉篇》水貌。又与厬同。《尔雅·释水》水醮曰厬,谓水醮尽也。或作轨。又《类篇》同𣲼,详𣲼字注。

46 九:
浑:《唐韵》戸昆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昆切,𠀤音魂。《说文》混流声。《枚乗·七发》沌沌浑浑。《注》浑浑,波相随貌。又洿下貌。又浊也。《老子·道德经》浑兮其若浊。又大也。《班固·幽通赋》浑元运物。又肧浑,言如肧胎之浑然也。《郭璞·江赋》类肧浑之未凝。又齐同也。《孙绰·天台赋》浑万象以冥观。又《集韵》戸衮切,音溷。丰流也。一曰杂流。《前汉·刘向传》贤不肖浑淆。又《扬子·方言》浑,盛也。《注》们浑,肥满也。又《尔雅·释诂》浑,坠也。《注》水落貌。又姓。《左传》郑大夫浑罕。又古本切,音衮。与滚同。大水流貌。《荀子·富国篇》财货浑浑如泉源。

47 九:
㴓:《玉篇》山隹切《集韵》所隹切,𠀤音崽。漉米也。

48 九:
渿:《唐韵》奴带切《集韵》乃带切,𠀤音奈。《说文》沛之也。《玉篇》㴎沛,水波貌。

49 九:
湀:《唐韵》求癸切《集韵》巨癸切,𠀤音揆。泉出也。《尔雅·释水》湀辟流川。《注》通流也。《说文》湀辟,深水处也。又《集韵》《正韵》颈诔切《韵会》居诔切,𠀤音癸。又《广韵》苦圭切《集韵》倾畦切,𠀤音睽。又《集韵》《韵会》𠀤苦穴切,音阕。义𠀤同。
考证:〔《尔雅·释水》湀辟荒川。〕谨照原文荒川改流川。

50 九:
湁:《唐韵》丑入切《集韵》敕立切,𠀤音雴。《说文》湁,湒𩰾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湁潗鼎沸。《郭璞曰》湁潗皆水微转细涌貌。

51 九:
𣷿:《玉篇》他果切《集韵》吐火切,𠀤音妥。水名。

52 九:
𣸀:《集韵》诩鬼切,音虺。《玉篇》水流貌。亦作泋。

53 九:
湂:《广韵》五各切《集韵》逆各切,𠀤音咢。水名。

54 九:
湃:《广韵》普拜切《集韵》《韵会》怖拜切,𠀤音浿。《玉篇》澎湃,水势。《司马相如·上林赋》汹涌澎湃。《注》澎湃,波相戾也。又《集韵》步拜切,音惫。义同。《集韵》或作㵒。

55 九:
湄:《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旻悲切,𠀤音眉。《尔雅·释水》水草交爲湄。《释名》湄,眉也。临水如眉也。《·秦风》在水之湄。《传》水隒也。正义曰:隒是山岸湄是水岸,故曰水隒。亦与麋通。《·小雅》居河之麋。《笺》麋,本又作湄。又湖名。《水经注》淮水左迤爲湄湖。又《集韵》乃管切,音暖。与渜同。汤也。《集韵》或作𣽪㵟𤃰𤃱。

56 九:
湅:《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郎甸切,音练。《说文》𤄒也。《玉篇》煑丝绢熟也。《周礼·冬官考工记》㡛氏湅丝。与练通。

57 九:
湆:《唐韵》去急切《集韵》《韵会》《正韵》乞及切,𠀤音泣。《说文》幽湿也。《徐曰》今人言浥湆也。从日与从月别。《佩觿集》湆、湇𠀤丘及翻。湆,幽湿。湇,大羹。

58 九:
湇:《广韵》去急切《集韵》乞及切,𠀤音泣。羹汁也。《博雅》羹谓之䏠。或作湇。《礼·少仪》凡有湇者不以齐。又《集韵》迄业切,音怯。又迄洽切,音恰,义𠀤同。

59 九:
𣸁:《集韵》津,古作𣸁。注详六画。

60 九:
𣸂:《正字通》同㳦。

61 九:
湈:《集韵》谟悲切,音枚。坏也。或作𣨴。

62 九:
㴔:《集韵》迄及切,音吸。与潝同。水疾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汨㴔漂疾。《文选》作汨㶏。又《集韵》域及切,音熠。义同。

63 九:
𣸃:《广韵》辛律切《集韵》雪律切,𠀤音恤。𣸃𣸃水流貌。

64 九:
㴕:与潗同。《石鼓文》迄涌盄㴕。《注》㴕,今作潗,私列反。

65 九:
𣸄:《集韵》子感切,音昝。地湿。

66 九:
𣸅:《集韵》古活切,音括。水流声。与𣴠𣽅活𠀤同。

67 九:
湉:《广韵》《集韵》𠀤徒兼切,音甜。澶湉,安流貌。《左思·吴都赋》澶湉漠而无涯。

68 九:
凑:《唐韵》仓奏切《集韵》《韵会》《正韵》千𠋫切,𠀤音辏。《说文》水上人所会也。一曰聚也。《汲冢周书》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凑。又《玉篇》竞进也。《战国策》士争凑燕。又凑理也。与腠通。《文心雕龙·养气篇》凑理无滞。又题凑,棺外累木也。《史记·滑稽传》楩枫橡樟爲题凑。又《韵补》叶子与切,音咀。《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浮柱岹嵽以星悬,漂嶢𡸣而枝柱。飞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腾凑。又叶遵遇切,疽去声。《班固·东都赋》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侇洞达,万方辐凑。通作辏。古通奏。
考证:〔《史记·滑稽传》梗枫橡樟爲题凑。〕谨照原文梗枫改楩枫。

69 九:
湋:《唐韵》羽非切。《集韵》《韵会》于非切,𠀤音韦。《说文》回也。一曰水名。《前汉·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湋渠。《注》水出韦谷。

70 九:
湌:《唐韵》七安切《集韵》千安切,𠀤音𦪫。与餐同。《说文》吞也。或从水。

71 九:
湍:《唐韵》他专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官切,𠀤音煓。《说文》疾濑也。《前汉·沟洫志》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注》急流曰湍。又《集韵》朱遄切,音专。水名,在郦县。《山海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又《集韵》《类篇》𠀤吐玩切,音彖。亦疾濑也。

72 九:
湎:《唐韵》《集韵》《韵会》𠀤弥兖切,音缅。《说文》沈于酒也。《·大雅》天不湎尔以酒。《笺》飮酒齐色曰湎。《韩诗外传》飮酒闭门不出客曰湎。又溺而不反,皆谓之湎。《礼·乐记》流湎而忘本。又湎湎,流移也。《前汉·叙传》风流民化,湎湎纷纷。又通作沔。《前汉·礼乐志》湛沔自若。《集韵》或作䤄𨟺。

73 九:
湏:《说文》古文沫字。注详五画。又《集韵》虎猥切,音贿。与潣同。水貌。
考证:〔《说文》古文沫字。〕谨按沫字当改沫。互详本部五昼沫字注。

74 九:
湐:《广韵》《集韵》𠀤博陌切,音百。浅水貌。与洦同。

75 九:
湑:《唐韵》《正韵》私吕切《集韵》《韵会》写与切,𠀤音諝。《说文》莤酒也。与醑同。《·小雅》有酒湑我。《笺》谓以茅泲之,而去其糟也。又露貌。《·小雅》零露湑兮。《正义》湑湑,露在物之状。又盛貌。《·小雅》裳裳者华,其叶湑兮。又《说文》一曰浚也。又《广韵》相于切《集韵》《韵会》《正韵》新于切,𠀤音胥。义同。

76 九:
𣸆:《广韵》将此切《集韵》蒋氏切,𠀤音紫。水名,在长沙。或作泚。

77 九:
湒:《广韵》子入切《集韵》《韵会》卽入切《正韵》賷入切,𠀤音㗱。《说文》雨下也。一曰沸涌貌。又丘名。《邹阳·酒赋》麴湒丘之麦。又《集韵》七入切,音缉。与潗同。湁潗,水沸貌。又侧立切,音戢。与濈同。和也。

78 九:
湓:《广韵》《韵会》《正韵》蒲奔切《集韵》步奔切,𠀤音盆。水名。《地理通释》浔阳县,本湓城。《唐志》江州有湓城戍。《何晏·九江志》靑湓山有井,形如盆,因号湓水,城曰湓城,浦曰湓浦,江州故有湓江。一曰水涌也。《前汉·沟洫志》河水湓溢。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普闷切,音喷。《苍颉篇》湓,水声也。《郭璞·江赋》湓流雷煦而电激。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蒲闷切,音坌。义同。又《博雅》渍也。亦作盆。《通雅》湓溢,满起也。又《集韵》芳问切,音瀵。义同。或作㖹。

79 九:
湔:《广韵》《集韵》子仙切《韵会》将先切,𠀤音煎。水名。《前汉·地理志》蜀郡绵虒县玉垒山,湔水所出。又手瀚也,洒也,傍沾也。《战国策》污明见春申君曰:君独无意湔袚仆也。又《广韵》《正韵》𠀤侧前切,音笺。又《广韵》《集韵》𠀤子贱切,音箭。义𠀤同。又《集韵》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汗洒也。又《广韵》昨先切,音前。湔胡,药名。
考证:〔《战国策》污明见春申君曰,君独无意湔袚。〕谨照原文湔袚下增仆也二字。

80 九:
𣸇:《篇海》毗面切,音便。小便也。

81 九:
湕:《广韵》居偃切《集韵》纪偃切,𠀤音键。水名。出南郡。

82 九:
湖:《唐韵》戸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𠀤音胡。《说文》大陂也。《周礼·夏官·职方氏》杨州,其浸五湖。《水经注》五湖,谓长塘湖,太湖,射贵湖,上湖,滆湖。又水名。《水经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又州名。《广舆记》属浙江,吴曰吴兴,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83 九:
湗:《集韵》芳用切,音葑。深泥也。《篇海》本作葑。

84 九:
㴖:《集韵》匹各切,音粕。与泺同。或作𤃸。古国名。又陂泺也。

85 九:
𣸈:〔古文〕𪌲《唐韵》疏有切《集韵》所九切,𠀤音醙。《说文》浸𣵽也。一曰𣸈𪋽。又《广韵》所鸠切《集韵》疎鸠切,𠀤音搜。小便也。《晋语》少𣸈于豕牢,而得文王。《注》少𣸈,小便,言其易也。或作所遭切,音骚。亦作溲。

86 九:
㴗:《集韵》于虬切,音幽。深也。

87 九:
𣸉:《集韵》陀葛切,音达。水出貌。《正字通》同𣿔省。本作𣸉,与涬别。

88 九:
湘:《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𠀤音襄。水名。《说文》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又山名。《史记·黄帝本纪》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又地名。《广舆记》长沙府吴晋曰湘州。又湖名。《广舆记》在绍兴府萧山县。又烹也。《·召南》于以湘之,维锜及釜。又《集韵》思庄切,音霜。义同。

89 九:
湙:《正字通》俗㴒字。

90 九:
𣸊:《字汇》于禽切,音隂。水名。

91 九:
𣸋:《集韵》古泫切,音畎。淖耕也。

92 九:
湚:《字汇》羊进切,音䏖。水名。

93 九:
湛:〔古文〕㴴《唐韵》宅减切《集韵》《韵会》《正韵》丈减切,𠀤音偡。《说文》没也。一曰湛水,豫章浸。《周礼·夏官·职方氏》荆州,其浸颍湛。《水经注》湛水,出犨县鱼齿山西北。又水名。《水经》湛水,出河南轵县。又露盛貌。《·小雅》湛湛露斯。又重厚貌。《楚辞·九章》忠湛湛而愿进兮。又深貌。《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又《增韵》澄也,澹也。《谢混诗》水木湛淸华。又《扬子·方言》湛,安也。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丈陷切,偡去声。姓也。晋湛方生。又《广韵》丁含切《集韵》《韵会》都含切。𠀤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又《广韵》直深切《集韵》《韵会》《正韵》持林切,𠀤音霃。与沈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湛恩汪濊。又《集韵》夷针切,音淫。与霪同。久雨也。《王充·论衡》变复之象,以久雨爲湛。又《集韵》《正韵》𠀤子鸩切,音祲。与浸同。渍也。《字林》投物水中也。《礼·内则》湛诸美酒。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将廉切,音尖。亦渍也。与渐瀸同。又《集韵》丑甚切,音踸。湛潭,水貌。又以荏切,与𤂹同,水动也。又《集韵》《正韵》𠀤直禁切,音鸩。没也。又《韵补》叶羊戎切,音容。《楚辞·九辩》乗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郡灵之丰丰。

94 九:
湜:《唐韵》常职切《集韵》《韵会》《正韵》丞职切,𠀤音殖。《说文》水淸底见也。一曰持正貌。《·邶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笺》言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动摇也。《类篇》或作㵓。

95 九:
湝:《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𠀤音皆。《说文》水流湝湝也。从水,皆声。《徐曰》衆流之貌。《·小雅》淮水湝湝。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雄皆切,音谐。寒也。一曰风雨不止也。

96 九:
浈:《唐韵》陟盈切《集韵》知盈切,𠀤音贞。水名。《说文》水出南海龙川,西入溱。《前汉·地理志》桂阳郡有浈阳县。又《广韵》宅耕切《集韵》除耕切,𠀤音橙。又《集韵》虚庚切,音亨。又痴贞切,音柽。义𠀤同。又《集韵》抽庚切,音瞠。水貌。

97 九:
湟:《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光切,音黄。水名。《说文》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又州名。《韵会》汉西平郡,唐置鄯州,宋改湟州,又改乐州。又《水经注》桂阳含洭县洭水。《山海经》谓之湟水。又潏湟,水波漂疾之貌。《郭璞·江赋》潏湟淴泱。又神名。《司马相如·大人赋》前陆离而后潏湟。又汨湟,音相切磨貌。《马融·长笛赋》绞槩汨湟,五音代转。又《扬子·方言》湟㲻也。又《集韵》许放切,音贶。与况同。寒水也。

98 九:
湠:《广韵》他旦切《集韵》他案切,𠀤音炭。《玉篇》大水也。《字林》湠漫,水广貌。《木华·海赋》渺弥湠漫。

99 九:
湡:《广韵》遇俱切《集韵》元俱切,𠀤音虞。水名。《说文》水出赵国襄国之西山。又《集韵》语口切,音偶。又吾翁切,㟅上声。义𠀤同。

100 九:
湢:《广韵》彼侧切《集韵》笔力切,𠀤音逼。《玉篇》湢㳁,水惊涌貌。又浴室谓之湢。《礼·内则》外内不共湢浴。《注》本又作逼。又整肃貌。《贾谊·新书容经篇》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101 九:
泯:《集韵》美陨切《正韵》弭尽切,𠀤音闵。諡也。与闵通。春秋宋闵公,鲁闵公。史记宋鲁世家作泯公。又《集韵》眉贫切,音珉。义同。又眠见切,音麪。元泯,混合也。或作惽。亦省作泯。《司马相如·大人赋》红杳眇以元泯。《注》言光彩相耀。幽蔼炫乱也。又呼昆切,音昏。滑泯,未定之谓。《庄子·齐物论》置其滑泯,以隶相尊。泯,徐邈音昬。

102 九:
湤:《集韵》商之切,音施。《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本作施。《水经》施水,从九江广阳鄕东南流,迳合肥县,东注漅湖。又《王周峡船记》峡水湍峻,激石忽发者谓之濆,沲洑而湤者谓之脑。

103 九:
湥:《集韵》他骨切,音突。流也。又陁没切,音揬。义同。

104 九:
𣸌:《字汇》口个切,坷去声。船著沙,不能行。《集成》《类篇》𠀤书作𣹇。

105 九:
𣸍:《唐韵》《集韵》𠀤普活切,音𨨻。弃水也。与泼同。

106 九:
湦:《集韵》师庚切,音生。人名。曹桓公终生。《史记注》一作终湦。

107 九:
㴘:《集韵》莫报切,音冒。水涨也。

108 九:
涌:《集韵》涌,或作涌。详涌字注。

109 九:
湨:《广韵》《正韵》古阒切《集韵》《韵会》扃阗切,𠀤音狊。水名。《春秋·襄十六年》会于湨梁。《注》湨水出河内轵县。

110 九:
湩:《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多贡切,音栋。《说文》乳汁也。《穆天子传》巨蒐之人具牛马之湩,以洗天子之足。又鼓声。《管子·轻重篇》湩然击鼓,士忿怒。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竹用切,音堹。义同。又《广韵》多𪁪切《集韵》覩𪁪切,𠀤音䂢。义同。又水浊也。又《集韵》或作𠄉𡦢。又《集韵》徒东切,音同。湩容车帷也。或作幢。

111 九:
㴙:《集韵》侧洽切,音䀹。㳌㴙,下湿。一曰滴水也。又庄辄切,音㢎。义同。又实洽切,音萐。与煠同。《博雅》瀹也。或作䛽。

112 九:
湪:《广韵》通贯切《集韵》吐玩切,𠀤音彖。水名。又与渜通。《周礼·渜濯注》郑康成曰:渜,古文作湪。荆沔闲语。《疏》豫州人语。

113 九:
湫:《唐韵》《韵会》《正韵》卽由切《集韵》将由切,𠀤音啾。北人呼水池爲湫。又水名。《说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记·封禅书》湫渊祠朝那。《注》湫渊,在安定朝那县。又悬瀑水曰龙湫。又忧愁貌。《春秋·繁露阳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状也。又凉貌。《宋玉·高唐赋》湫兮如风。又《唐韵》子了切《集韵》子小切,𠀤音剿。湫,隘也。《左传·昭元年》壅闭湫底。《注》湫谓气聚,底谓气止,皆停滞不散之意。又《昭二年》湫隘器尘。《注》湫,下也。又地名。《左传·庄十九年》楚子伐黄,还及湫。又《集韵》雌由切,音秋。义同。又《广韵》《集韵》𠀤在九切,音愀。义同。一曰泄水渎也。又《集韵》兹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又宗苏切,音租。人名。《左传》鲁有子服湫。

114 九:
湬:《正字通》俗湫字。

115 九:
湭:《玉篇》才周切《集韵》徐由切,𠀤音囚。与汓泅同。浮行水上也。又《集韵》字秋切,音酋。《博雅》湭酒液也。一曰水名,在雍州。或作𦵩。

116 九:
𣸎:《广韵》火怪切《集韵》呼怪切,𠀤音咶。𤃫𣸎,水相激声。《郭璞·江赋》㵗㶔𤃫𣸎。

117 九:
㴚:《集韵》徐醉切,音遂。田闲小沟也。与澻同。《周礼》本作遂。

118 九:
湮:《唐韵》于眞切《集韵》《韵会》伊眞切,𠀤音因。《尔雅·释诂》湮,落也。《说文》湮,没也。通作洇。又水名。《水经注》水出狂水东北湮谷。又《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𠀤音烟。塞也。《左传·昭二十九年》郁湮不育。又《集韵》一结切,音噎。又壹计切,音翳。义𠀤同。又伊甸切,音宴。没水中也。

119 九:
汤:《唐韵》土郎切《集韵》《韵会》《正韵》他郎切,𠀤音镗。《说文》热水也。《楚辞·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又水名。《山海经》上申之山,汤水出焉。又《水经注》江水,东迳瞿巫滩,左则汤溪水注之,源出朐忍县北。又谷名。《张衡·南都赋》汤谷涌其后。又州名。《韵会》广南化外,唐置汤州,天宝时爲汤泉郡。又县名。《广舆记》汤隂县,属彰德府。又《书·虞书疏》除残去虐曰汤。马融又云:云行雨施曰汤。又《风俗通·王霸篇》汤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轨,天下炽盛。又《广韵》式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𠀤音商。汤汤,流貌。一曰波动之状。《·大雅》江汉汤汤。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他浪切,音傥。热水沃也。《礼·月令》如以热汤。又《集韵》余章切,音阳。与旸同。旸谷,日所出也。亦作阳。《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汤谷。又《广韵》他浪切,音荡。与荡通。《·陈风》子之汤兮。《传》汤,荡也。《笺》言游荡无不爲也。又与荡同。《前汉·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谓大汤。又《韵补》叶透空切,音通。《东方朔·七谏》何靑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考证:〔《楚辞·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谨按原文华字属下爲句不连芳读,谨省华字。

120 九:
湰:《集韵》良中切,音隆。高下水也。或作漋。

121 九:
湱:《集韵》《韵会》《正韵》𠀤霍虢切,音砉。漰湱,波相激声。《郭璞·江赋》漰湱泶灂。又《唐韵》呼麦切,音剨。漍湱水,出西溪。

122 九:
湲:《唐韵》王权切《集韵》《韵会》《正韵》于权切,𠀤音员。潺湲,水流貌。《楚辞·九歌》观流水兮潺湲。又《广韵》获顽切《集韵》胡鳏切《正韵》侯顽切,𠀤音睆。又《集韵》《韵会》𠀤于元切,音袁。义𠀤同。

123 九:
湳:《唐韵》《集韵》《韵会》𠀤乃感切,音喃。《说文》西河美稷保东北水。《水经注》湳水,出西河郡美稷县。又地名。《后汉·西羌传》先零卑湳,𠀤皆强富。

124 九:
湴:《广韵》蒲鉴切《集韵》薄鉴切,𠀤音𦝤。与埿同。深泥也。又星命家,禄后一辰爲湴河。《梦溪笔谈》湴河谓陷运,如今之空亡也。又《集韵》皮咸切,音碰。行淖中也。

125 九:
𣸏:《集韵》女加切,音拏。𣸏沾,湿也。一曰卽𣹤字之譌。

126 九:
𣸐:《集韵》子末切,音拶。水激石貌。或省作沯。

127 九:
㴛:《集韵》陟利切,音致。湿也。或作洷。

128 九:
𣸑:《说文》古梁字。《徐曰》从两木,一梁在中横,象从水,指事也。注详木部七画。

129 九:
湵:《集韵》以久切,音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按《正字通》误入八画今改正。

130 九:
𣸒:《集韵》田黎切,音题。米澜也。或从屖作𣹲。

131 九:
𣸓:《字汇补》与㴉同。《楚辞·九叹》𣸓扬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132 九:
𣸔:《字汇补》其居切,音渠。沟也。

133 九:
𣸕:《篇海》同水。

134 九:
𣸖:《玉篇》同涬。

135 九:
𣸗:《字汇补》俟淄切,音词。涎也。又顺流也。通作漦。○按此当卽漦字之譌。

136 九:
𣸘:《集韵》余支切,音移。水文。

137 九:
湶:与泉同。《字牖》引汉相孙君碑,波障湶漑。

138 九:
𣸙:《字汇补》叨甘切,音贪。水也。

139 九:
㴜:《字汇补》与徧同。《汉·张公碑》声洞㴜兮。

140 九:
𣸚:《字汇补》崇斜切,音虵。水也。

141 九:
𣸛:《集韵》色角切,音朔。𣸛濯潘也。或作溯。

142 九:
𣸜:《集韵》敷文切,音芬。𦐈𩿈𣸜音义同。𦐈𦐈飞也。或从鸟,亦作𣸜,通作纷。

143 九:
𣸝:《字汇补》何盈切,音行。淉水之貌也。

144 九:
湷:《字汇补》直追切,音槌。水深声也。

145 九:
𣸞:《字汇补》音义与漫同。

146 九:
𣸟:《集韵》同洌。

147 九:
𣸠:《字汇补》于糺切,音䬀。大泽也。

148 九:
㴝:《篇海》邻溪切,音犁。衆也。○按此当卽黎字之譌。

149 九:
𣸡:《字汇补》与漆同。

150 九:
𣸢:音未详。水名。《水经注》雁门水屈而东北,积而爲潭,敦水注之,敦水东又𣸢水注之。又黑水,出县镜峡,西南入瓦亭川,有𣸢水自西东会。

URN: ctp:kangxi-zidian/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