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炟:《唐韻》《集韻》𠀤當割切,音怛。《說文》火起也。《玉篇》爆也。又《後漢·章帝紀》肅宗孝章皇帝諱炟。

2 五:
炠:《廣韻》胡甲切《集韻》轄甲切,𠀤音狎。《廣韻》火貌。《集韻》火乾也。又《廣韻》《五音集韻》𠀤呼甲切,音呷。義同。

3 五:
炡:《集韻》諸盈切,音征。炡爚,煠也。

4 五:
㶫:《正字通》尞本作𤈹。㶫爲𤈹字之譌。〇按說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篇海,海篇,諸書不惟無㶫字,𠀤無𤈹字。惟字彙補云:𤈹字見六書索隱。亦不足爲據。《正字通》旣以㶫爲𤈹字之譌,則本部自應載𤈹字,乃亦止收𤊽字,無𤈹字,殊不可解。蓋𤈹,㶫皆譌字也,應刪。

5 五:
炢:《廣韻》《集韻》𠀤直律切,音术。《玉篇》烼也。《廣韻》煙出。

6 五:
𤆼:《玉篇》中呂切《集韻》展呂切,𠀤音貯。《玉篇》燻也。

7 五:
炣:《玉篇》口我切《集韻》枯我切,𠀤音可。《集韻》火也。

8 五:
炤:《廣韻》之少切《集韻》《正韻》之笑切,𠀤音詔。本作照。《晉語》明耀以炤之。《荀子·儒效篇》炤炤兮其用知之明也。《註》炤炤,明見貌。與照同。又《爾雅·釋蟲》熒火卽炤。《註》夜飛腹下有火。《疏》熒火,一名卽炤。又《集韻》正少切,音沼。光也。又《集韻》《正韻》𠀤之遙切,音招。《集韻》本作昭。詳日部昭字註。《淮南子·俶眞訓》是釋其炤炤而道其冥冥也。又《集韻》亦姓。又《集韻》《正韻》𠀤職略切,音酌。《集韻》明也。引《》亦孔之炤。通作灼。◎按今《·小雅》作昭。又《唐韻正》之邵反。詳灼字註。

9 五:
炥:《唐韻》符弗切《集韻》符勿切,𠀤音佛。《說文》火貌。又《集韻》普活切,音鱍。義同。又《集韻》分物切,音弗。又敷勿切,音拂。本作𤉨。𠀤詳𤉨字註。又《集韻》方未切,音沸。火貌。又氣熱也。

10 五:
炦:《唐韻》《集韻》𠀤蒲撥切,音跋。《說文》火氣也。又《玉篇》步結切《集韻》《類篇》蒲結切,𠀤音蹩。《玉篇》氣上也。

11 五:
㶬:《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火色。

12 五:
炧:《集韻》待可切,音舵。燭餘也。同灺。詳灺字註。

13 五:
炨:《五音集韻》同炧。

14 五:
炩:《篇海》力正切,音令。火也。

15 五:
炪:《唐韻》職悅切《集韻》朱劣切,𠀤音拙。《說文》火光。又《廣韻》丑律切《集韻》敕律切,𠀤音黜。《玉篇》鬱也。《集韻》炪爩煙貌。又火聲。又《集韻》竹律切,音茁。義同。

16 五:
炫:《廣韻》黃練切《集韻》《韻會》《正韻》熒絹切,𠀤音眩。《玉篇》耀光也。《廣韻》明也。《戰國策》炫熿于道。又《廣韻》火光也。又《唐韻》胡畎切,音𥌭。《說文》爓耀也。

17 五:
炬:《廣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玉篇》火炬。《集韻》朿葦燒也。《史記·田單傳》牛尾炬火光明炫耀。《說文》本作苣。《徐鉉曰》今俗別作炬。非。《集韻》或作𥬙。

18 五:
𤆽:《篇海》仕倦切,音饌。火種也。◎按篇海音義同灷。

19 五:
𤆾:《集韻》延知切,音夷。火貌。

20 五:
㶭:《集韻》於九切,音懮。㶭炄,欲乾也。或作𣅺。又《集韻》《類篇》𠀤於糾切,音黝。義同。

21 五:
炭:《唐韻》《集韻》《韻會》他案切《正韻》他晏切,𠀤音歎。《說文》燒木餘也。从火,岸省聲。《玉篇》灺也,火也。《禮·月令》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又塗炭,塗泥也。炭,火也。《·仲虺之誥》民墜塗炭。又蜃炭。《周禮·秋官·赤犮氏》掌除牆屋,以蜃炭攻之。又《正字通》石炭,卽今西北所燒之煤。《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爲薪。《徐陵春情詩》石炭擣輕紈。又烰炭,俗作麩炭。《白居易詩》日暮半爐麩炭火。《本草》煎藥焙火宜用麩炭。又懸炭,古𠋫氣法也。《後漢·律曆志》權土炭放隂陽。日冬至陽氣應則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日夏至隂氣應,則景短極,蕤賔通土炭,重而衡低。《淮南子·天文訓》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梁𥳑文帝詩》月暈蘆灰缺,秋還縣炭枯。又姓。《西京雜記》炭虯,長安人。

22 五:
炮:《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同炰。《說文》毛炙肉也。《廣韻》一曰裹物燒也。《·小雅》炮之燔之。《傳》毛曰炮。加火曰燔。《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禮·內則》炮取豚若將。《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以炮以燔。《註》炮裹之也。《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又《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註》炮祭,燔柴也。又《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又與庖通。《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又《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普敎反。又叶蒲侯切。《·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考證:〔《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著敎反。〕謹照原文著敎反改普敎反。

23 五:
炯:《廣韻》《正韻》戸頂切《集韻》《韻會》戸茗切,𠀤音迥。《玉篇》炯炯,明察也。又《唐韻》《韻會》《正韻》古迥切《集韻》畎迥切,𠀤音熲。《說文》光也。《廣韻》火明貌。《集韻》或作耿。

24 五:
炰:《廣韻》《集韻》𠀤同炮。《·小雅》炰𪔀膾鯉。《魯頌》毛炰胾羹。又《·大雅》女炰烋于中國。《傳》炰烋,彭亨也。《箋》自矜氣健之貌。又炰烋,亦作咆烋。《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席卷虔劉。又《集韻》俯九切,音缶。同缹。詳缹字註。
考證:〔《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度卷虔劉。〕謹照原文度卷改席卷。

25 五:
炱:《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說文》灰炱,煤也。《集韻》或書作炲。又《集韻》湯來切,音胎。《玉篇》炱煤,煙塵也。

26 五:
炲:《集韻》同炱。

27 五:
㶮:《五音集韻》式招切,音燒。太上作,見《亳州老君𥓓》。《五音類聚》張道忠添註釋曰:从一从內从火。一者,坎也,爲水也。內者,是身有水有火也。不燒柴薪,用自己身內水火,自燒𥒯去頑礦,要其靖正,㐤砂㶮𥒯,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𤂼,便得長命石老之術也。〇按《字彙》同燒,《正字通》同炳,不知音與燒同,義有微別。至云同炳,則尤無據矣。

28 五:
炳:《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𠀤音丙。《說文》明也。《玉篇》明著也。《易·革卦》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又《集韻》百猛切,音浜。義同。又陂病切,音柄。火明也。又叶彼兩切。《揚子·太𤣥經》彪如在上,天文炳也。鴻文無範,恣意往也。《郭璞·山海經畢方贊》畢方赤文,離精是炳,旱則高翔,鼓翼陽景。景,于兩切。《玉篇》亦作昺。《集韻》或作昞。範字原作艸下𨊠。

29 五:
炴:《廣韻》於兩切《集韻》倚兩切,𠀤音鞅。《玉篇》火光也。又《集韻》於郢切,音癭。又於境切,音影。義𠀤同。又倚朗切,音坱。氣貌。

30 五:
炵:《廣韻》《集韻》𠀤他冬切,音㤏。《玉篇》火焱也。《廣韻》火色。《集韻》火盛貌。又《廣韻》《集韻》𠀤徒冬切,音彤。《廣韻》火威貌。

31 五:
炶:《廣韻》《集韻》𠀤胡甘切,音酣。《玉篇》火行貌。作𤊼。《集韻》或作𤊼。又《集韻》《類篇》𠀤舒贍切,音閃。義同。《集韻》本作煔,或作熌。

32 五:
㶯:《五音集韻》力救切,音溜。火㶯也。

33 五:
炷:《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注。《玉篇》燈炷也。《正韻》火炷燼所著者。《讀曲歌》然燈不下炷,有油那得明。又《廣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𠀤音主。義同。《集韻》本作主。◎按說文主字註云:鐙中火主也。徐鉉曰:今俗別作炷,非是。然炷與主分相沿已久。今皆从火。

34 五:
𤆿:《正字通》炔本字。◎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俱有炔無𤆿。《正字通》作炔本字。未知何據。

35 五:
𤇀:《集韻》因,古作𤇀。《奇姓通》遂人四族有𤇀氏。

36 五:
㶰:《篇海》音含。火也。

37 五:
𤇁:《字彙補》古文蓋字。註詳艸部十畫。

URN: ctp:kangxi-zidian/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