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八》

电子图书馆
1 八:
焙:《集韵》蒲昧切《正韵》步昧切,𠀤音佩。煏也。《集韵》本作𤊷。又《六书故》烘也。本作𤉮。

2 八:
焚:〔古文〕燔《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符分切,音汾。《玉篇》烧也。《集韵》火灼物也。《·胤征》玉石俱焚。《易·离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注》焚,火田也。《礼·月令》仲春毋焚山林。又《集韵》方问切,音奋。《左传·襄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注》杜预曰:焚,毙也。服虔曰:焚,读曰偾僵也。《集韵》本亦作偾。又叶汾沿切。《郭璞·炎山赞》木含阳精,气结则焚,理其微乎,其妙在传。又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维,网漏于秦,崩乐灭学,儒坑礼焚。《说文》本作燓。《集韵》或作炃燌。

3 八:
焛:《唐韵》《集韵》𠀤良刃切,音吝。《说文》火貌。从火,𨳌省声,读若粦。《集韵》或不省作𤌎。互见𤌎字注。

4 八:
焜:《唐韵》《正韵》胡本切《集韵》《韵会》戸衮切,𠀤音混。《说文》煌也。《玉篇》光也。《广韵》火貌。《左传·昭三年》焜耀寡人之望。《扬子·方言》焜,晠也。《集韵》或作辉。又《集韵》胡昆切,音魂。义同。又《集韵》《类篇》𠀤公浑切,音昆。《左传·焜耀释文》服虔云:明也。又与昆通。《扬雄·甘泉赋》樵烝焜上,配藜四施。《注》师古曰:焜,同也。《文选》作昆。《李善注》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离四布也。

5 八:
㷂:《玉篇》署与切,音墅。义阙。《五音集韵》明也。

6 八:
焝:《集韵》《类篇》𠀤呼困切,音惛。《玉篇》火也。《集韵》火貌。

7 八:
㷃:《玉篇》丑水切,音嶊。义阙。《五音集韵》火久也。

8 八:
焞:《集韵》徒浑切,音屯。《说文》作𤑴。隷作焞。《玉篇》焞焞。无光耀也。又《集韵》灼龟火也。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他昆切,音暾。《左传·僖五年》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注》天策傅说星,时近日星微,焞焞无光耀也。又《集韵》一曰灼龟炬。又《广韵》常伦切《集韵》《韵会》《正韵》殊伦切,𠀤音纯。《广韵》明也。《韵会》火色也。又《集韵》《正韵》通回切《韵会》吐雷切,𠀤音推。《玉篇》焞焞,盛貌。《·小雅》戎车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传》焞焞,盛也。《释文》焞,本又作啍。《前汉·韦玄成传》引《》又作推。又《集韵》祖管切《韵会》作管切,𠀤音纂。《集韵》灼龟也。或作焌。又《集韵》徂闷切,音鐏。然火以灼龟。或作焌。又《集韵》《类篇》𠀤祖寸切,音捘。《仪礼·士丧礼》楚焞置于燋,在龟东。《注》楚荆也,荆焞所以钻灼龟者。《疏》荆是草名。古法钻龟用,荆谓之荆焞也。◎按广韵十八谆焞字注云:又他昆切。而二十三䰟内止收炖字,无焞字,疑焞爲炖之重文。又周礼菙氏注引楚焞,疏与释文皆作炖,是焞,炖古通用也。互详炖字注。六书溯原作焞。
考证:〔《左传·僖五年》鹑之贲贲,天策焞焞,《注》天策传说星。〕谨照原文传说改傅说。

9 八:
焟:《集韵》《类篇》𠀤思积切,音昔。《玉篇》乾也。与𣈏同。《博雅》曝也。

10 八:
𤉡:《字汇》徐姊切,词上声。如野牛而靑。《集韵》兕本字。《正字通》俗兕字。◎按说文篆本作𧰽。古文从几作兕。其云凡𤉡之类,皆从𤉡。攺𠘱爲𧰨者,传写之误也。玉篇广韵作兕。又作𧱃,俱无𤉡字,益可证𤉡爲譌。𠘱字原作勹中彡。𧰨字原作勹中灬。

11 八:
𤉢:《玉篇》古文象字。注详豕部五画。

12 八:
焠:《唐韵》七内切《集韵》《韵会》取内切,𠀤音倅。《说文》坚刀刃也。《玉篇》火入水也。煗也。《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爲焠。《注》晋灼曰:火入水爲焠。又《荆轲傅》使工以药焠之。《注》索隐曰:焠,染也。《前汉·王褒传》淸水焠其锋。《注》师古曰:焠,谓烧而内水中以坚之也。又《韵会》烧也。《荀子·解蔽篇》有子卧而焠掌,可谓能自忍矣。《注》焠,灼也。《韵会》通作淬。

13 八:
㷄:《广韵》呼罪切《集韵》虎猥切,𠀤音贿。《玉篇》楚人呼火爲㷄。《扬子·方言》㷄,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𤈦火也。又《集韵》古玩切,音贯。义同。

14 八:
无:〔古文〕𣟒𣚨𠘩《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𠀤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舜典》刚而无虐,𥳑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闲也。《注》虚无皆有闲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衞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爲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爲一。非。《集韵》无或作无。韵会,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爲四点。〇按说文𣠮,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无之无,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无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无作蕃𣞣,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15 八:
焢:《集韵》呼公切,音烘。火气貌。

16 八:
㷅:《集韵》《韵会》𠀤楚绞切,音诌。《扬子·方言》㷅,火乾也。凡以火而乾五谷之类,秦晋之闲或谓之㷅。《注》卽𩱈字。《六书故》㷅鬲中烙物也。又《广韵》楚洽切,音锸。义同。〇按集韵作𤈨。详𤈨字注。《玉篇》同𤌉炒。《集韵》本作𩱦。《类篇》本作𤑵。𠀤同煼。

17 八:
焣:《篇海》同炒。详炒字注。又《字汇》慈与切,音聚。姓也。

18 八:
焤:《集韵》奉甫切,音辅。本作腐。烂也。

19 八:
焥:《广韵》《集韵》𠀤乌括切,音斡。《玉篇》爡焥也。《广韵》火烟出。《集韵》烟起貌。又《集韵》于月切,音黦。烟火貌。又《集韵》于伐切,音𡡕。义同。又于代切,音爱。燤,焥烟气。

20 八:
焦:《唐韵》卽消切《集韵》《韵会》《正韵》兹消切,𠀤音蕉。《说文》本作𤓪。火所伤也。《玉篇》火烧黑也。又炙也。《礼·月令》其味苦,其臭焦。《注》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属焉。《左传·哀二年》卜战龟焦。《礼·问丧》伤肾乾肝焦肺。《史记·越世家》苦身焦思。又《史记·扁鹊传》别下于三焦膀胱。《注》正义曰:八十一难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广韵》别作膲。又国名。《左传·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注》焦在陕县。《史记·周本纪》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注》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又《秦本纪》围焦降之。《注》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按左传之焦姬姓,神农之后乃姜姓,其所封当别是一焦。周本纪注亦云:在陕县。误。又姓。《广韵》神农后,以国爲氏,出南安。又晋邑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许君焦瑕。《注》晋河外五城之二邑。又《·小雅》整居焦获。《尔雅·释地》十薮,周有焦获。《注》今扶风瓠中是也。又《晏子·外篇》东海有虫,巢于蟁睫,命曰焦冥。又焦明,鸟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掩焦明。《注》焦明似凤。通作鹪。又《韵会》通作燋。详燋字注。《集韵》或作㸈。又《集韵》慈焦切《正韵》慈消切,𠀤音樵。《集韵》焦夷,楚地名。《左传·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注》焦,谯县也。夷一名城父。皆陈邑。又与憔通。《班固·答賔戏》朝爲荣华,夕而焦𢈼。又《集韵》将由切,音啾。𨥏属。

21 八:
𤉣:《集韵》同灾。详灾字注。《峄山碑》𤉣害烕除。
补遗:《六书綂》灾字。

22 八:
㷆:《广韵》房久切《集韵》扶缶切,𠀤音妇。《玉篇》炽也。《集韵》炽盛也。

23 八:
焧:《篇海》仓红切,音聪。熅气也。《正字通》佫熜字。

24 八:
焨:《篇海》孚讽切,音賵。火气也。

25 八:
𤉤:《集韵》必结切,音㢼。灼物焦也。或作𤎨。

26 八:
焩:《篇海》音凭。火貌。

27 八:
𤉥:《字汇》姜酉切,音九。出罪也。《正字通》譌字。

28 八:
㷇:《字汇》枯回切,音魁。大也,多也。《正字通》俗𡌪字。

29 八:
焪:《广韵》《集韵》𠀤去仲切,音䛪。《玉篇》尽也,乾也。《广韵》火乾物也。又《广韵》去宫切《集韵》丘弓切,𠀤音穹。《广韵》乾也。《集韵》曝也,烬也。或作熍。

30 八:
㷈:《集韵》遏合切,音姶。藏火也。又《正字通》今人谓藏火使复然曰㷈。读若遏。

31 八:
焫:《广韵》《集韵》如劣切《韵会》《正韵》儒劣切,𠀤音呐。《玉篇》本作𤑔。烧也。《礼·效特牲》卽奠,然后焫萧合膻芗。《战国策》秦(以下缺失一十九字)多一画,今以广韵爲正。

32 八:
焬:《集韵》先的切,音锡。乾也。又《集韵》《类篇,》𠀤夷益切,音绎。《集韵》本作焲。亦同焱。详焲字注。

33 八:
𤉦:《集韵》乌禾切,音倭。暖貌。

34 八:
焭:《广韵》渠营切《集韵》葵营切,𠀤音𤪞。《广韵》本作茕。详茕字注。又《集韵》本作惸。忧也。《楚辞·九章》䰟识路之焭焭。《注》忧也。又与营通。《楚辞·九章》一作营营。《字汇》《颜氏家训》云:古爲大博则六著,小博则二焭。二焭义无所考。◎按《广韵》博𢶇子,一名投子,二焭当卽二𢶇也。《正字通》作橩,从木,误。

35 八:
㷉:《集韵》尉,古作㷉。注详寸部八画。《说文》作𤈫。《广韵》俗作熨。

36 八:
𤉧:《唐韵》《集韵》𠀤古巧切,音狡。《说文》交灼木也。从火,敎省声。《玉篇》本作烄。详烄字注。◎按说文分烄𤉧爲二。

37 八:
焮:《广韵》《集韵》《韵会》𠀤香靳切,音憖。《玉篇》炙也。《广韵》火气。《左传·昭十八年》司马司𡨥列居火道,行火所焮。《注》焮,炙也。《小尔雅》暴映,晒也,焮也。《杜甫·火诗》光弥焮宇宙。又《集韵》一曰𤑔也。《玉篇》同炘。又《玉篇》许勤切,音欣。义同。亦同炘。
考证:〔《左传·昭十七年》司马司𡨥列居火道,行火所焮。〕谨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38 八:
𤉨:《唐韵》《集韵》𠀤敷勿切,音拂。《说文》熚𤉨也。本从正倒二或。不便于楷。今省作𤉨。又《玉篇》火盛貌。又《集韵》《类篇》𠀤分物切,音绂。《集韵》熚𤉨火不时出而灭也。《广韵》作𤊸。《集韵》亦作炥。𢨋。

39 八:
焯:《唐韵》之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略切,𠀤音酌。《说文》明也。引书焯见三有俊心。◎按今书立政作灼。《扬雄·羽猎赋》焯烁其波。又《广韵》火气也。又《集韵》爇也。通作灼。《增韵》或作照。又《集韵》都毒切,音笃。明也。又《集韵》《类篇》𠀤竹角切,音琢。小热也。又尺约切,音淖。鲁有孟公焯。或省作卓。通作绰。

40 八:
𤉩:《说文》烈本字。从火𠛱声。

41 八:
焰:《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以赡切,音艳。《玉篇》光也。《广韵》本作爓。《集韵》亦作炎。互详炎,爓二字注。

42 八:
焱:《唐韵》《集韵》𠀤以冉切,音琰。《说文》火华也。从三火。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以赡切,音艳。义同。又《班固·东都赋》焱焱炎炎,杨光飞文,吐焰生风,欱野歕山。《注》𠀤戈矛车马之光。又《广韵》《韵会》《正韵》呼臭切《集韵》呼役切,𠀤音砉。《玉篇》火华。《广韵》又火焰也。又《集韵》夷益切,音绎。本作焲。亦同炀。详焲字注。又营只切,音役。火貌。又馨激切,音阋。亦火华也。琰字原误从焱作。

43 八:
焲:《广韵》羊益切《集韵》夷益切,𠀤音绎。《玉篇》火光也。《集韵》或作焱炀。又《集韵》弋灼切,音药。义同。

44 八:
𤉪:《篇海》音湘。义阙。《海篇》火坑也。见释藏。

45 八:
焳:《集韵》卽约切,音爵。本作爝。或作燋熦。详爝字注。

46 八:
焴:《广韵》《集韵》𠀤余六切,音育。《玉篇》本作煜。详煜字注。

47 八:
𤉫:《篇海》苦戒切,劾去声。炽火盛貌。《字汇》与烗同。

48 八:
焵:《玉篇》古浪切,音掆。刀也。《字汇》坚刃也。凡兵器经烧则坚,故今铁工烧刃曰焵。

49 八:
然:〔古文〕𤓉《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𠀤如延切,音䔳。《说文》烧也。《注》徐铉曰俗作燃。盖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职》蒸闲容蒸,然者处下。《文刘绩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闲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集韵》通作䕼。又《玉篇》许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记·张耳陈馀传》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爲然诺者也。又《广韵》语助。《礼·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注》然之言焉也。又《广韵》如也。《·邶风》惠然肯来。《礼·檀弓》贸贸然来。又承上接下语。《礼·曲礼》然后客坐。又《檀弓》然则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又《礼·祭义》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注》然犹而也。又果然,兽名。《周礼·春官·巾车》然。𧜀髤饰。《注》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详犬部𤡮字注。又率然,蛇名。《孙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又连然,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连然有盐官。又燕然,山名。《前汉·匈奴传》至速邪乌燕然山。又姓。《左传》楚然丹。郑然明。又叶而邻切,音人。《刘向·列女赞》齐女傅母,防女未然,庄姜亦材,卒能修身。《马融·东巡颂》散齐卽毕,越翼良辰,棫槱增积,烈火燔然。
考证:〔《管子·弟子职》蒸闲容蒸,然者处下。《赵用贤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闲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上,未然者居下,则火易然也。〕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皆刘绩语,非赵用贤语。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爲文刘绩曰。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爲下字。未然句下字改爲上字。

50 八:
𤉬:《篇海》士洽切。汤瀹菜也。《正字通》俗煠字。

51 八:
焷:《广韵》符支切《集韵》频弥切,𠀤音脾。《玉篇》缹也。《集韵》火热也。又《类篇》班糜切,音碑,义同。又《集韵》毗亦切,音擗。义同。

52 八:
焸:《广韵》公戸切,音古。人名。出汉书。又《集韵》《类篇》𠀤火迥切,音詗。火光。◎按焸爲火光。《字汇》《正字通》误收入日部。《字汇》云:于惊切,音英。《正字通》云:譌字。俱非。

53 八:
𤉭:《集韵》光,古作𤉭。注详儿部四画。

54 八:
𤉮:《六书故》𤊷本字。详𤊷字注。

55 八:
𤉯:《集韵》鱼古作𤉯。注详部首。

URN: ctp:kangxi-zidian/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