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二》 | 電子圖書館 |
1 | 二: | 什:《唐韻》《韻會》𠀤是執切,音十。十人爲什。又古者師行,二五爲什。凡食器之類必共之,故曰什物什器。《史記·五帝紀註》什物謂常用者,其數非一,故云什。又篇什。《朱子曰》詩雅頌無諸國之別,故十篇爲一卷,猶軍法十人爲什也。《五經通義》國風多寡不等,不稱什。雅頌十篇爲聮,惟魚藻,蕩及閔予小子,雖無過乎什,亦稱什,舉成數耳。若不及者,如駉頌四篇,𨙻頌五篇,皆不稱什也。 |
2 | 二: | 仁:〔古文〕忎𡰥《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又《方書》手足痿𤷒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又姓。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
3 | 二: | 仂:《廣韻》林直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音勒。數之餘也。《禮·王制》祭用數之仂,喪用三年之仂。《註》十分之一也。《疏》以爲分散之名。通作阞。《周禮·冬官考工記》以其圍之阞捎其數。《註》阞,三分之一也。又《集韻》六直切,音力。《玉篇》勤也。 |
4 | 二: | 仃:《廣韻》同㣔。 |
5 | 二: | 仄:《說文》厠本字。通作側。又平仄,字聲也。又仄慝,月行遲也。占家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王侯其肅。又赤仄,錢名。又《六書本義》湢仄,水流貌。作㳁,非。又稫仄,禾密貌。作稫稄,非。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巖。人處厂下,有慮傾側之象。 |
6 | 二: | 仅:《六書故》同付。《正譌》又,手也。从手持物以對人曰仅。又《集韻》與帑同。 |
7 | 二: | 仆:《唐韻》《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𠀤音赴。偃也,僵也。《唐書·房杜傳贊》興仆植僵。又《集韻》普木切,音攴。義同。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敷救切,否去聲。頓也。 |
8 | 二: | 仇:《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爾雅·釋詁》仇,合也。《註》謂對合也。又怨敵也。《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又讐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又《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詩·小雅》執我仇仇。《傳》猶謷謷也。又《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又姓。宋大夫仇牧。又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又《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𠀤同㪺。《詩·小雅》賔載手仇。《註》以手挹酒也。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詩·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又叶彊於切,音渠。《陸機·感丘賦》抨神爽以嬰物兮,濟性命而爲仇。忘大暮於千祀兮,爭朝榮於須臾。 |
9 | 二: | 仈:《字彙》布拔切,音八。姓也。 |
10 | 二: | 仉:《廣韻》諸兩切《集韻》止兩切,𠀤音掌。孟子母仉氏。梁四公,一姓仉名䏿。 |
11 | 二: |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𠃌會意。𠃌,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
12 | 二: |
介:《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又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又《爾雅·釋詁》介,善也。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又閒厠也。古者主有𢷤,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又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又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又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又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又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又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又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又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又姓。晉介之推。又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又叶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考證:〔《左傳·昭二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謹照原文二年改二十年。〔《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圉,寡君之貴介弟也。〕謹照原文王子圉改王子圍。〔《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辱在寡君。〕謹照原文辱在寡君改告于寡君。〔《前漢·五行志》木冰爲木介。又《天文志》木少陽。人將有害,隂氣脅木先寒,得雨而冰,曰樹介。〕謹按天文志無樹介之文,今照五行志原文改爲: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左傳·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謹按原文註在經下不當引傳。左傳二字謹改作春秋。 |
13 | 二: | 仌:《廣韻》筆陵切《集韻》悲凌切。𠀤冰本字。《說文》象水凝之形。本作仌,旁省作冫。◎按《說文》仌自爲部,今依正字通列人部。 |
14 | 二: |
仍:《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又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又《谷永傳》饑饉仍臻。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又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又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又姓。又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考證:〔《周禮·春官·司几筵》《註》變几,變更其質,謂之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謹照原文之飾改有飾。 |
15 | 二: | 从:《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
16 | 二: | 𠆦:《說文》乍本字。 |
17 | 二: | 仏:《正字通》古文佛字。宋張子賢言,京口甘露寺鐵鑊有文,梁天監造仏殿前。 |
URN: ctp:kangxi-zidian/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