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三》

电子图书馆
1 三:
仔:《集韵》《韵会》《正韵》𠀤祖似切,音子。克也,任也。《·周颂》佛时仔肩。又《广韵》子之切,音咨。义同。

2 三:
仕:《唐韵》《韵会》锄里切《集韵》上史切,𠀤音士。仕宦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又官名。登仕郞。见《隋书·百官志》。将仕郞,见《韩愈·与于襄阳书》。又察也。《·小雅》弗问弗仕,勿罔君子。《笺》不问而察之,则下民未罔其上矣。又通事。《·大雅》武王岂不仕。《注》仕,事也。又《韵补》叶牀举切,音龃。《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执顺以传,反和无咎。野音暑。咎音榘。

3 三:
㐰:《说文》古文信字。注详七画。

4 三:
他:《广韵》托何切《正韵》汤何切,𠀤音拖。与佗它通。彼之称也,此之别也。《左传·庄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墉风》之死矢靡他。又《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又《玉篇》谁也。又邪也。《扬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又凡牛马载物曰负他。又《集韵》唐佐切,同䭾。亦畜负物也。又《司马相如·上林赋》不被创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满谷。《注》他音〈口𠂹〉。言禽兽僵死交相积也。又《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读若塔平声。

5 三:
仗:《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亮切,长去声。劒戟总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仪衞志》朝会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带刀捉仗,列于东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阁外,号曰内仗。朝罢放仗,天子出,则有细仗,黄麾仗。又《淮南子·原道训》履危行险,无忘𤣥仗。《注》𤣥仗,道也。又凭倚也。《诗·大雅·有冯有翼疏》冯者,可以委仗。又与杖通。《前汉·李寻传》近臣已不足杖矣。《注》杖通仗。又《集韵》《韵会》雉两切《正韵》呈两切,𠀤长上声。义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声通用。惟冯仗之仗无上声。

6 三:
㐱:《说文》鬒本字,引《》:㐱发如云。〇按《·墉风》今作鬒。

7 三:
付:《唐韵》《集韵》《韵会》𠀤方遇切,音传。畀也,授也。《孔丛子·记义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则己不劳,而贤才不失矣。又《集韵》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礼·春官》大祝,言甸人读祷付练祥掌国事。《注》付当爲祔。又姓。《说文》从寸持物对人。《徐铉曰》寸,手也。亦作仅。
考证:〔《周礼·春官》大祝,言甸人读祷付练详掌国事。〕谨照原文详改祥。

8 三:
仙:《广韵》《集韵》相然切《正韵》苏前切,𠀤音先。《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扬雄曰》圣人不师仙。又胎仙,鹤也。《黄庭经》琴心三叠舞胎仙。又轻举貌。《杜甫诗》行迟更觉仙。又仙居,仙游,俱县名。又仙霞,岭名。又姓。宋仙源明,明仙时忠,仙克谨。亦作僲。

9 三:
仚:《广韵》许焉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延切,𠀤音轩。轻举貌。《鲍照·书势》鸟仚鱼跃。《说文》人在山上也。与屳字不同。

10 三:
仛:《集韵》丑亚切,音诧。与姹同。《说文》少女也。《玉篇》骄逸也。又《广韵》徒落切《集韵》达各切,𠀤音铎。他也。又《集韵》闼各切。同侂,寄也。

11 三:
仜:《玉篇》胡东切《唐韵》戸工切《集韵》胡公切,𠀤音红。《说文》大腹也。

12 三:
仝:《广韵》徒红切《正字通》道书同字。又姓。又人名。卢仝,唐人。关仝,宋人。从人从工,与㒰异。㒰音全,从入。

13 三:
仞:《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而振切,音刃。《孔安国曰》八尺曰仞。《礼·祭义》筑宫仞有三尺。《前汉·贾谊传》凤凰翔于千仞。又度深曰仞。《左传·昭三十二年》仞沟洫。又与认通。《列子·天瑞篇》天地万物不相离,仞而有之,皆惑也。《注》仞卽认。《淮南子·人闲训》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败。又与牣通。满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充仞其中。又地名。《左传·文十六年》楚子贝自仞以伐庸。《注》仞入庸道。一作轫。《孟子》掘井九轫。《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小尔雅》四尺曰仞,王肃从之。包咸郑𤣥谓七尺曰仞。《》爲山九仞。《释文》仞,七尺也。《应劭·汉书注》:五尺六寸曰仞。颜师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寻也。颜说与孔安国同,颜以八尺爲仞是也。《说文》以仞爲申臂一寻,非。一寻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减二分,应劭之说据汉尺也。《庄子·庚桑楚》步仞之丘注:七尺曰仞,亦非。

14 三:
仟:《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苍先切,音千。千人之长曰仟。又《汉志》仟佰之得。《注》仟谓千钱,佰谓百钱。又草盛也。《选诗》远树暧阡阡。《李善注》作仟。仟与芊同。

15 三:
仠:《广韵》《集韵》𠀤同捍。

16 三:
仡:《广韵》《韵会》《正韵》𠀤鱼乞切,音𢖴。壮勇貌。《博雅》仡仡,曁曁,武也。《·秦誓》仡仡勇夫。《·大雅》崇墉仡仡。《毛传》仡仡,高大也。《公羊传·宣六年》祁弥明,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赵盾而入。又《集韵》《正韵》𠀤五忽切,音兀,动舟貌。《扬子·方言》僞谓之仡仡。不安也。《注》僞音俄。船动摇之貌也。

17 三:
㐲:《广韵》《集韵》𠀤徒盖切,音大。《郭忠恕·佩觿集》海中地名。

18 三:
𠆩:《广韵》《集韵》𠀤符咸切,音凡。《扬子·方言》𠆩,轻也。楚人相轻薄谓之相𠆩。又《集韵》扶泛切,音梵。义同。

19 三:
仢:《集韵》《韵会》𠀤弼角切,音雹。《尔雅·释天》奔星爲仢约。《郭注》流星也。又《广韵》市若切《集韵》是若切,𠀤音芍。义同。又《集韵》亭历切,音狄。《说文》约也。◎按字书仢同彴。有三义:一曰奔星,一曰横木渡水,一曰约也,而音切各不同,《字汇》《正字通》皆失之。盖训流星者有二切,一雹音,一芍音。其音雹者,本《尔雅》奔星爲仢约。注:蒲握切,音雹。《正韵》弼角切,同。《玉篇》则变用通广门法,扶约切,亦得雹音。《字汇》不知此,其用符约切,切母《切韵》与《玉篇》同。而音房入声,则与《尔雅》《正韵》《玉篇》异。盖《字汇》不知《玉篇》之用通广,仍以音和门法释之,此其所以误也。至彳部彴,《字汇》仍音薄,想亦疑于心久而攺耳。其音芍者,本《广韵》市若切,训流星也。《正字通》因之,注职略切,音灼,以讥《字汇》薄缚二音之非,不知职略切之与市若切,一隶禅母,一隶照母,如天渊之别。盖《广韵·十八药》仢有二切,市若切音芍者,训流星。之若切音斫者,训横木渡水。《玉篇》之约切,《正韵》《字汇》职略切,俱与《广韵》切同,皆训横木渡水,则其与奔星之音雹芍者无涉明矣。乃《正字通》专务辟《字汇》而不知,误认《广韵》横木之音爲奔星之音,此《正字通》所以误也。又有音狄者,盖本《说文》徒历切,训约也一条。《玉篇》《字汇》音切𠀤与《说文》同。而《正字通》则攺从丁历切,音狄。不知丁隶端母,徒隶定母,隂阳淸浊之迥异,丁历切卽不音狄矣。此则《正字通》之误也。至于训奔星者,此有雹芍二音,《说文》之徒历切训约者,与奔星无涉。而《字汇》《正字通》之音狄者,遗约也一解,而俱谩缀于奔星之后,曰义同。是奔星之仢,亦可读如狄,岂非《字汇》《正字通》之皆误者乎。二书音切,譌误甚多,姑记其尤误者于此。

20 三:
代:《唐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待戴切《正韵》度耐切,𠀤音岱。更也,替也。《书·臯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庄子·逍遥游》许由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又世也。《家语》古之王者,易代攺号,取法五行。又不还曰代。又国名。赵之先有代国。《前汉·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关。《应劭曰》古代国。又州名。汉代郡属幽州,魏攺爲州。又姓。周代举,明代贤。又《方书》脉𠋫有代。《史记·仓公传》齐侍御史成病头痛。脉法曰:代则络脉有过,其代绝而脉贲者,病得之酒且内。王叔和曰:来数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代。又叶徒帝切,音地。《楚辞·九章》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愿𨻰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又叶汤的切,音剔。《扬子·太𤣥经》将军入虚,莫之得也。出险登丘,莫之代也。

21 三:
令:《集韵》《正韵》𠀤力正切,零去声。律也,法也,告戒也。《书·囧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礼·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挢邦令。又三令。《前汉·宣帝纪》令有先后,有令甲,令乙,令丙。又县令。汉法,县万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长。又时令,月令,所以纪十二月之政。又善也。《·大雅》令闻令望。《左传·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又姓。又《集韵》郞丁切《正韵》离呈切,𠀤音零。厮役曰使令。又丁令,地名。见《前汉·张汤传》。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又令狐,复姓。又《·齐风》卢令令。《注》卢,田犬。令令,犬颌下环声。又与令通。《·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卽鶺令鸟。又令适,甓也。与瓴甋同。又《集韵》郞定切,音笭。令支,县名。在辽西。又《广韵》力延切《集韵》陵延切,𠀤音连。亦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县。又《集韵》卢景切,音领。官署之长。又叶吕张切,音良。《韩愈·溪堂诗》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叶下邦。《说文》载卩部。从亼从卩。发号也。《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节制。会意。
考证:〔又县令。汉法,县万戸以上爲令,以二爲长。〕谨照汉书以二改以下。

22 三:
以:〔古文〕㠯《韵会》《正韵》𠀤养里切,怡上声。爲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正。又《·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馀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
考证:〔《诗·衞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衞风改邶风。

23 三:
㐳:《集韵》五忽切,音兀。𦤞㐳,不安。《易·困卦》困于臲卼。古文易作倪㐳。

24 三:
𠆪:《字汇补》与高同。见《郑樵·六书略》。

25 三:
㐴:《玉篇》俗攀字。

URN: ctp:kangxi-zidian/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