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七》 | 電子圖書館 |
1 | 七: | 侮:〔古文〕㑄㚢𢘃《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𠀤音武。慢易也。《書·說命》無啓寵納侮。《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又《揚子·方言》侮,賤稱也。秦晉之閒罵奴婢曰侮。又《集韻》或作務。《詩·小雅》外禦其務。亦作姆。 |
2 | 七: | 㑗:《唐韻》失人切。《集韻》升人切,𠀤音申。神名。又妊身也。又姓。 |
3 | 七: | 𠈭:《集韻》郞刀切,音牢。大也。《揚子方言註》𠐋𠈭,麤大貌。 |
4 | 七: |
侯:〔古文〕𥎦《廣韻》戸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溝切,𠀤後平聲。《爾雅·釋詁》公侯,君也。又五等爵之次曰侯。《書·禹貢》五百里侯服。《孔氏曰》侯,𠋫也。斥𠋫而服事。又《史記·秦始皇紀》倫侯。《註》爵𤰞於列侯,無封邑者。倫,類也。又侯,射布也。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鵠。《儀禮·鄕射禮》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註》此所謂獸侯也。又美也。《詩·鄭風》洵直且侯。又發語辭。與惟維同意。《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詩·小雅》侯誰在矣。又《大雅》侯于周服。又《周禮·春官》肆師侯禳。《疏》侯者,𠋫迎善祥。禳者,禳去殃氣。又姓。魏侯嬴。又屈侯,夏侯,柏侯,侯岡,俱複姓。又侯莫𨻰,三字姓。又《諡法》執應八方曰侯。又與兮通。亦語辭。《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詩。卽大風歌。兮侯古韻通。又通作何。《呂覽·觀表篇》今侯渫過而弗辭。《司馬相如·封禪頌》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註》侯,何也。《說文》本作矦。从人从厂。象張布之狀,矢在其下。鄭司農曰: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鵠。◎按射侯,古作矦。《漢書》多作矦。从矢取射義,射之有侯,所以𠋫中否,明工拙也。古者以射選賢,射中者獲封爵,故因謂之諸侯。又《蘇子瞻·新渠詩》渠成如神,民始不知。問誰爲之,邦君趙侯。侯叶支韻。 考證:〔《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𠋫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謹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氣。 |
5 | 七: | 侰:《集韻》同窘,亦作僒。 |
6 | 七: | 𠈮:《玉篇》古文企字。註詳四畫。 |
7 | 七: | 侱:《集韻》《類篇》𠀤丑郢切,音逞。役也。又《集韻》他頂切。同徎。徑也。 |
8 | 七: | 㑘:《集韻》同价。 |
9 | 七: | 𠈯:《集韻》兵,古作𠈯。註詳八部五畫。 |
10 | 七: | 侲:《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刃切,音震。童子也。《張衡·東京賦》侲子萬童。《註》薛綜曰:侲之言善也,善童,幼子也。《後漢·禮儀志》先臘一日大儺,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爲侲子,皆赤幘皁製,執大叢以逐疫。又挽歌亦用侲童。又《揚子·方言》燕齊閒謂養馬者爲侲。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義同。 |
11 | 七: | 𠈰:《字彙》杜晏切,音憚。大也。又徒亶切。義同。 |
12 | 七: | 𠈱:《集韻》桑何切,音娑。行也。又舞不止貌。 |
13 | 七: | 侳:《廣韻》側臥切,音挫。《說文》安也。《淮南子·說山訓》君子不入市,爲其侳廉也。《註》侳,辱也。又《集韻》臧戈切,挫平聲。亦安也。 |
14 | 七: | 侴:《字彙》敕久切,音丑。姓也。《正字通》侴卽𡚽字,變體作侴。附見女部𡚽字註。 |
15 | 七: |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𠀤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註》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
16 | 七: | 侶:《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𠀤音旅。徒伴也。《陸璣·草木疏》麟不侶行。 |
17 | 七: | 侷:《廣韻》渠玉切,音局。侷促也。與局,跼𠀤通。 |
18 | 七: | 侸:《集韻》殊遇切,讀若樹。《說文》立也。又《廣韻》《集韻》𠀤當侯切,讀若兜。佔侸,極疲。一曰僂侸,下垂。或作俹。亦作尌。 |
19 | 七: | 侹:《集韻》待鼎切《韻會》他頂切《正韻》徒鼎切,𠀤汀上聲。《說文》長貌。一曰著地,一曰代也。《揚子·方言》𨻰楚之閒謂之侹。又敬也。又平也。《韓愈·答張徹詩》石梁平侹侹,沙水光泠泠。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定切,音聽。義同。 |
20 | 七: | 㑙:《集韻》的協切,音聑。偛㑙。小人貌。 |
21 | 七: | 侺:《廣韻》《集韻》𠀤時鴆切,音甚。𠐼侺,頭向前。 |
22 | 七: | 侻:《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𠀤音脫。合也。《揚子·法言》荀卿非數家之書侻也。《註》彈駁數家,侻合於敎。又𥳑易也。《淮南子·本經訓》其行侻而順情。又輕也。《魏志·王粲傳》劉表以粲體弱通侻,不甚重也。《蜀志》彭𣴎獄中與孔明書,頗以被酒侻失。𠀤與脫通。 |
23 | 七: | 侼:《集韻》薄沒切,音孛。《揚子·方言》强也,懟也,又很也。 |
24 | 七: | 侽:俗男字。 |
25 | 七: | 㑚:《字彙》奴何切,音那。見釋典。 |
26 | 七: | 𠈲:《集韻》同佸。 |
27 | 七: | 侾:《集韻》虛交切,音哮。侾佬,大貌。 |
28 | 七: | 便:《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𠀤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又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又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又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又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又《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𠀤音駢。《爾雅·釋訓》便便,辨也。《論語》便便言。又《韓詩》便便,閒雅貌。又肥滿貌。《後漢·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又便辟,足恭也。《書·囧命》便辟側媚。又姓。漢有少府便樂成。又通平。《書·堯典》平章百姓。《史記·五帝紀》作便。互詳平字註。又叶毗賔切,音頻。《𨻰琳·車渠椀賦》玉爵不揮,欲厥珍兮。豈若陶梓,爲用便兮。《說文》从更。从人,人有不便更之。 |
29 | 七: | 俀:《集韻》吐猥切,音腿。弱也。《篇海》舊音妥。 |
30 | 七: | 𠈳:《玉篇》古文辟字。註詳辛部六畫。 |
31 | 七: | 俁:《廣韻》虞矩切《集韻》五矩切《韻會》魚矩切,𠀤音麌。容貌大也。《詩·邶風》碩人俁俁。 |
32 | 七: | 係:《集韻》《韻會》𠀤同繫。《爾雅·釋詁》係,繼也。《疏》係者,繫屬之繼。《易·隨卦》係小子,失丈夫。又《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入而係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註》係,縛也。又《襄十八年》獻子以朱絲係玉二瑴。又與曳同。《莊子·山木篇》正緳係履而見魏王。 |
33 | 七: | 促:《唐韻》七玉切《集韻》《韻會》趨玉切,𠀤音趗。迫也,近也,密也。又局促小,貌。《李白詩》嗷嗷空城雀,身計何戚促。又刺促。《晉書·潘岳傳》閣道謠曰:和嶠刺促不得休。《註》受役於世也。又與趣同。 |
34 | 七: | 俄:《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𠀤音莪。《說文》頃也。《廣韻》頃速也。《關尹子·八籌篇》鳥獸俄旬旬,俄逃逃。又與峩同。傾貌。《詩·小雅》側弁之俄。《前漢·揚雄傳》鴻生鉅儒,俄軒冕,雜衣裳。又《世說新語》山濤曰:嵆叔夜傀俄若玉山之將頹。 |
35 | 七: | 𠈴:《玉篇》俗癡字。 |
36 | 七: | 𠈵:《玉篇》《集韻》𠀤母項切,音䏵。𠈵傋,不媚也。又《集韻》莫江切,音尨。義同。 |
37 | 七: | 俅:《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說文》冠飾貌。《詩·周頌》載弁俅俅。《毛氏曰》恭順貌。《六書故》詩人特以俅俅狀載弁之容,非冠飾。又人名。《前漢·藝文志》俅子三篇。 |
38 | 七: | 俆:《玉篇》《集韻》𠀤與徐同。又《集韻》商居切,音書。地名。通作舒。 |
39 | 七: | 俇:《集韻》《韻會》求往切《正韻》具往切,𠀤音迋。俇俇,遑遽貌。《楚辭·九歎》䰟俇俇而南征。又《集韻》古况切,音誑。《說文》遠行也。 |
40 | 七: | 㑛:《廣韻》桑谷切《集韻》蘇谷切,𠀤音速。㒔㑛,頭動也。 |
41 | 七: | 俈:《集韻》同嚳。《史記·三代世表》帝俈。 |
42 | 七: |
俉:《集韻》五故切,音悟。迎也。《史記·天官書》鬼哭若呼,其人逢俉化言。《註》逢俉,猶逢遌。化同訛。 考證:〔《史記·天官書》鬼若哭。〕謹照原文省若字。 |
43 | 七: | 俊:《唐韻》子峻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峻切,𠀤音儁。《說文》材千人也。《馬氏曰》智過千人曰俊。《北史·蘇綽傳》萬人之秀曰俊。《禮·王制》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又《月令》孟夏命大尉贊桀俊,遂賢良。又與儁峻𠀤通。《書·堯典》克明俊德。《註》俊同峻。又同畯。《史記·宋世家》引書洪範,俊民用章,作畯民。又通作駿。《史記·屈原傳》誹駿疑傑。又與㕙同。《戰國策》世無東郭俊盧氏之狗。《註》又作逡。 |
44 | 七: | 俋:《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立切,音邑。《字林》勇壯貌。又耕人行貌。《莊子·天地篇》俋俋乎耕而不顧。 |
45 | 七: | 𠈶:《集韻》逆及切,音岌。𠈶𠈶,人衆貌。 |
46 | 七: | 俌:〔古文〕𥙳《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𠀤音甫。《說文》輔也。《爾雅·釋詁》比俌也。與輔通。 |
47 | 七: | 俍:《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莊子·庚桑楚》工乎天而俍乎人者,惟全人能之。又《廣韻》盧黨切,音朗。俍偒,長貌。又《集韻》郞宕切,音浪。良工也。 |
48 | 七: |
俎:《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𠀤音阻。祭享之器。《詩·小雅》爲俎孔碩。《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椀俎,夏后氏以嶡俎。又折俎。《左傳·宣十六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玉召士會曰: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註》殽烝,升殽於俎也。體薦,半體示儉也。折俎,體解節折,示惠也。又鼎俎。《韓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爲相。又《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杫音賜。又刀俎。《史記·項羽紀》樊噲曰: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註》俎,椹版也。又尊俎。《後漢·馬融傳》起謀於尊俎之閒。《註》尊,奠酒之罇。俎,載牲之器。又姓。又叶壯揣切,錐上聲。《蘇轍·新宅詩》李侯雖貧足圖史,旋作明窻安淨几。閉門且辦作詩章,好事從來置尊俎。《說文》俎在且部,禮俎也。从半肉,在且旁。指事亦會意。非从人。《字彙》附人部,非。 考證:〔《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謹照原文捖改椀。蕨改嶡。〔《左傳·宣十七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六年。〔《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扯,扯音賜。〕謹照原文兩扯字𠀤改杫。 |
49 | 七: | 俏:《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肖切,音峭。似也,像也。《列子·力命篇》佹佹成者,俏成者也,初非成也。佹佹敗者,俏敗者也,初非敗也。故迷生於俏。又《集韻》《韻會》𠀤思邀切,音宵。俏然,反琴聲。《莊子·讓王篇》孔子俏然,反琴而弦歌。或作削,義同。又好貌。俗謂婦容美好曰俏。 |
50 | 七: | 𠈷:《字彙》同俾。 |
51 | 七: | 俐:《字彙》力至切,音利。今方言謂黠慧曰伶俐。◎按俐字諸書不載。 |
52 | 七: | 俑:《集韻》《韻會》《正韻》𠀤尹竦切,音勇。從葬木偶。《禮·檀弓》孔子謂爲芻靈者,善爲俑者不仁。《註》芻靈,束草爲人形,以爲死者之從,略似人形。俑則設機發動,全似人,能踊躍也。今倡端不善曰作俑。又《廣韻》《正韻》𠀤他紅切,音通。《說文》痛也。 |
53 | 七: | 俒:《唐韻》《集韻》𠀤胡困切,音慁。《說文》完也。《逸周書》朕實不明,以俒伯父。一說與慁通。 |
54 | 七: | 俓:《廣韻》五莖切《集韻》魚莖切,𠀤音娙。急也。又《集韻》古定切,音徑。直也,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又《字彙》同徑。 |
55 | 七: | 俔:《集韻》《韻會》𠀤輕甸切,音𢴡。《說文》譬諭也。《詩·大雅》俔天之妹。《傳》俔,磬也。《韓詩》作磬。磬,譬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典切,賢上聲。《爾雅·釋言》閒俔也。《註》左傳謂之諜,卽今之細作也。又船上𠋫風羽,謂之綄。楚謂五兩。《王維詩》畏說南風五兩輕。亦謂之俔。《淮南子·齊俗訓》譬俔之見風,無須臾之閒定矣。一曰相竿。又與睍同。《韓愈文》伈伈俔俔。 |
56 | 七: | 㑜:《集韻》丑制切,音跇。所以合版㑜縫也。又之列切,音浙。刻也。 |
57 | 七: | 𠈸:《字彙》胎德切,音忒。僋𠈸也。 |
58 | 七: | 𠈹:《字彙》以周切,音由。姓也。 |
59 | 七: | 𠈺:《廣韻》傍禮切《集韻》部禮切,𠀤音陛。𠈺㒅,開脚行步也。 |
60 | 七: | 俕:《玉篇》先紺切《廣韻》《集韻》蘇紺切,𠀤靸去聲。僋俕,癡貌。 |
61 | 七: | 㑝:《字彙》盧貢切,音弄。戇愚也。〇按㑝字諸書無據,當卽𢙱字之譌。 |
62 | 七: | 㑞:《唐韻》《集韻》𠀤以證切,音孕。送行也。古者諸侯取夫人,則同姓二國㑞之。謂從嫁之男女也。《六書正譌》从人从火者,飮食所先。从廾者,奉承之義。此㑞之事也,會意。凡𦩎、䢠、勝、𧷽等字从此,俗作媵,非。〇按《說文》㑞,以證切,爲喻母之字。今《字彙》作形定切,爲匣母之字,蓋本之《正韻》而誤也。勝右从灷力。𧷽右从𦩎貝,原刻从舟火貝作。 |
63 | 七: | 俖:《集韻》普罪切,配上聲。不可也。又古文倍字。見《秦·詛楚文》。 |
64 | 七: |
俗:〔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𠀤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又《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又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 考證:〔相如上林賦徼𠊬受屈。〕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
65 | 七: | 𠈻:《集韻》竭戟切《正韻》渠戟切,𠀤音劇。《玉篇》倦也。與𠠶𤸁〈谷几〉極劇字別義通。上兩合,與俗字兩開不同。◎按《說文》有𠊬無俗,引《相如·子虚賦》徼𠊬受屈。賦本作徼𠙏。𠙏,倦也,言徼遮獸之倦者而取之也。𠙏當作𠙆,𠊬與𠙆同。𠈻卽𠊬之省文。𠙆字原刻从谷从几。 |
66 | 七: | 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芳無切,音孚。《說文》軍所獲也。《春秋·莊六年》齊人來歸衞俘。三傳皆曰衞寶,杜預曰俘囚,疑經誤。一說俘,取也。與書俘厥寶玉同義。經以所取言之,傳以其物言之,非經誤也。又《左傳·莊三十一年》諸侯不相遺俘。《爾雅疏》囚敵曰俘,伐執之曰取。 |
67 | 七: | 俙:《廣韻》《集韻》《韻會》𠀤香衣切,音希。《說文》訟面相是也。《長箋》當是漢語,人自以爲直也。又依俙,猶言仿佛也。又僾俙。不明也。《李登聲類》僾俙一作靉霼。僾俙不明,莫如雲也。又《集韻》《韻會》𠀤許豈切,音𪖥。義同。本作𢓬。 |
68 | 七: | 俚:《廣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李。《說文》俚,聊也。《前漢·季布傳贊》其畫無俚之至耳。《註》晉灼曰:計畫無所聊賴。又鄙俗也。《前漢·司馬遷傳贊》質而不俚。《司馬貞曰》俚卽鄙也。又野人歌曰俚。又《博物志》交州夷名曰俚子。又通作里。《詩·大雅》云如何里。《註》愛也。與俚同。 |
69 | 七: | 俛:《集韻》同俯頫。《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前弱則俛。《前漢·鼂錯傳》在俛仰之閒耳。《註》師古曰:俛卽俯。又《賈誼·過秦論》頫首。《史記》作俛首,俯仰。《史記》作頫仰。音義𠀤同。又《集韻》《韻會》𠀤美辨切,音免。義同。又與勉同。《禮·表記》俛焉日有孳孳。《註》俛焉,勤勞貌。又《陸機·文賦》有無僶俛。 |
70 | 七: | 俜:《集韻》傍丁切,音竮。俠也。又《說文》使也。《字彙》同竮。 |
71 | 七: |
保:注解:〔古文〕𤔍𡥀𠊻《廣韻》《集韻》《韻會》補抱切《正韻》補道切,𠀤音寶。安也。《周禮·天官》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註》保庸,安有功者。又恃也,守也。又《禮·月令》四鄙入保。《註》小城曰保。又都邑之城曰保。又任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註》保猶任也。又全之也,佑也。《書·召誥》天迪格保。《註》格正夏命而保佑之。又《詩·小雅》天保定爾,亦孔之固。又《說文》養也。《增韻》抱也。《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禮·文王世子》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前漢·宣帝紀》嘗有阿保之功。《註》阿,倚也。保,養也。《賈誼傳》保者,保其身體。又《史記·欒布傳》窮困賃傭於齊,爲酒家保。《註》酒家作保傭也。又姓。《呂氏春秋》楚保申,爲文王傅。又與褓緥𠀤通。《禮·月令》保介之御閒。《註》猶衣也。保卽𣚦褓。又叶博古切,音補。《易林》東南其戶,風雨不處。燕婉仁人,父子相保。又叶博效切,音報。《詩·大雅》無射亦保。叶上廟。 考證:〔《周禮·天官》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庸保。《註》庸保,安有功者。〕謹照原文八統上增以字。兩庸保𠀤改保庸。〔《前漢·宣帝紀》阿保之功。〕謹照原文阿保上增嘗有二字。〔《賈誼·治安策》保者,保其身體。〕謹照原書改賈誼傳。 |
72 | 七: | 俞:俗兪字。 |
73 | 七: | 㑟:《廣韻》布梗切《集韻》百猛切,𠀤祊上聲。詐僞也。 |
74 | 七: | 俟:《唐韻》《集韻》《韻會》𠀤牀史切,音仕。待也。《禮·玉藻》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又俟俟,衆多徐行貌。《詩·小雅》儦儦俟俟。《註》趨則儦儦,行則俟俟。言獸之多也。又姓。《風俗通》有俟子。又《集韻》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万俟,複姓。又《後周書異域傳》高麗官第四等曰意俟奢。又叶于紀切,音矣。《詩·鄘風》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叶上齒。 |
75 | 七: | 俠:《唐韻》《正韻》𠀤胡頰切,音協。任俠。相與信爲任,同是非曰俠。《前漢·季布傳》任俠有名。《師古曰》俠之言挾,以權力俠輔人也。又姓。韓相俠累。又與挾通。《前漢·叔孫通傳》殿下郞中俠陛。《揚子·法言》滕懽樊酈曰俠介。𠀤與挾同。又《集韻》古洽切。與夾通。傍也,𠀤也。《公羊傳·哀四年註》滕薛俠轂。又《儀禮·士喪禮》婦人俠牀東西。《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今時鐘乳俠鼓與舞。𠀤與夾同。俗作俠,非。 |
76 | 七: | 信:〔古文〕㐰䚱《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詩·豳風》于女信處。又《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又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又叶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
77 | 七: | 𠈼:《集韻》順古作𠈼。註詳頁部三畫。 |
78 | 七: | 𠈽:《字彙補》古文伊字。註詳四畫。 |
79 | 七: | 𠈾:《集韻》宰古作𠈾。註詳宀部七畫。 |
80 | 七: | 𠈿:《韻會》古文役字。註詳彳部四畫。又𠈿,同。 |
URN: ctp:kangxi-zidian/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