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二》

電子圖書館
1 十二:
璏:《唐韻》《集韻》𠀤直例切,音滯。《說文》劒鼻玉飾也。《前漢·王莽傳》碎玉劒璏。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于歲切,音衞。義同。又通作衞。《前漢·匈奴傳賜單于玉具劒註》標首鐔衞用玉。師古曰:劒口旁橫出曰鐔,鼻曰衞,與璏同。又通作瑑。《前漢·王莽傳》美玉可滅瘢,欲獻其瑑。《註》瑑作璏。本音篆,雕刻也。古字通用。《正字通》按莽傳,進玉瑑于孔休。服虔曰:瑑,音衞。蘇林曰:劒鼻。皆未詳。璏,譌作瑑。師古曰:瑑字本作璏,从玉彘聲。後轉寫者譌,瑑自雕瑑字。師古說是。又《集韻》王伐切,音越。義同。《類篇》亦作㻰。

2 十二:
璐:《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路。《說文》玉名也。《玉篇》美玉也。《楚辭·九章》被明月兮珮寶璐。《註》寶璐,美玉也。《謝惠連·雪賦》逵似連璐。

3 十二:
璑:《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微夫切,𠀤音無。《說文》三采玉也。《徐曰》三采,朱蒼白也。《博雅》玉名。《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註》瑉作璑。璑,惡玉名。《疏》以其三采,又非璠璵,故曰惡玉名。

4 十二:
璒:《唐韻》《集韻》𠀤都騰切,音登。《說文》石之似玉者。

5 十二:
璓:《唐韻》《集韻》𠀤息救切,音秀。《說文》石之次玉者。又《集韻》以九切,音酉。玉名。《集韻》或省作琇。

6 十二:
𤩀:《正字通》俗珊字。

7 十二:
璔:《集韻》咨騰切,音曾。玉貌。

8 十二:
璕:《字彙》徐心切,音尋。美石,次玉。

9 十二:
㻵:《集韻》仕諫切,音棧。玉名。

10 十二:
璖:《字彙》同𤦲。

11 十二:
𤩁:《正字通》俗璩字。

12 十二:
㻶:《廣韻》鄙密切《集韻》逼密切,𠀤音筆。《玉篇》靑白玉管。

13 十二:
璗:《廣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正韻》徒黨切,𠀤音蕩。《說文》金之美者,與玉同色。《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郭璞註》金之別名。《詩·小雅·鞞琫有珌傳》諸侯璗琫而璆珌。《集韻》通作瑒。

14 十二:
璘:《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𠀤音鄰。《玉篇》璘㻞,文貌。又《韻會》通作瞵。《揚雄·甘泉賦》壁馬犀之瞵㻞。《註》文貌。《古樂府·董逃行》遙望五嶽端,黃金爲闕班璘,但見芝草,葉落紛紛。又《玉篇》玉色光彩。《張衡·西京賦》瓀珉璘彬。《註》璘彬,玉光色雜也。又《集韻》《韻會》里忍切《正韻》良忍切,𠀤音粦。義同。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皇甫謐·釋勸》忽金白之輝耀,忘靑紫之斑璘。辭容服之光燦,抱敝褐之終年。《正字通》瞵璘音同義別。詩賦凡瞵㻞斑瞵,皆璘字譌文。韻會引揚雄賦通作瞵,誤。

15 十二:
𤩂:《廣韻》魯刀切《集韻》郎刀切,𠀤音勞。玉名。

16 十二:
璙:《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說文》玉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弔切,音料。又《廣韻》力小切《集韻》朗鳥切,𠀤音繚。義𠀤同。又與鐐同。《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大夫鐐琫而璆珌。《釋文》鐐,本又作璙。

17 十二:
璚:《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𠀤音瓊。《說文》赤玉也。《廣韻》同瓊。《嵆喜答嵆康詩》俯漱神泉,仰嘰璚枝。又《字彙補》老鹿年久,角中生玉。名曰鹿璚。又《集韻》古穴切。同玦,玉佩也。

18 十二:
㻷:《廣韻》紀力切《集韻》訖力切,𠀤音殛。《集韻》垂㻷,地名。字林本作棘,以其出美玉,故从玉。或謂玉曰垂㻷。《類篇》亦作𤤹。通作蕀。

19 十二:
璛:《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玉篇》姓也。又《集韻》琢玉工。《類篇》亦作𤥔。

20 十二:
璜:《唐韻》戸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𠀤音黃。《說文》半璧也。《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釋文》半璧曰璜。佩上有衡,下有二璜,作牙形於其中,以前衝之,使關而相擊也。璜爲佩下之飾,有穿孔罥繫之處。《周禮·春官·大宗伯》以𤣥璜禮北方。《註》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也。《後漢·輿服志》乃爲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又《揚子·法言》武義璜璜。《註》猶喤喤。又《正字通》黃石爲璜,海虞有璜涇,涇底有石而黃,以石名水,以水名地。又《韻會》《正韻》𠀤胡盲切,音橫。《周志》文王夢天帝服𤣥纕,立於令狐之津,曰:賜汝望。望釣於河,得玉璜,刻曰:克郼者姬昌,日衣靑光。《註》璜,音橫。《韓愈·城南聯句》鵝肪截佩。璜作橫,音押。

21 十二:
㻸:《唐韻》側岑切《集韻》緇岑切,𠀤音兂。《說文》石之似玉者。又《集韻》鋤簪切,音岑。又才淫切,音鬵。又咨林切,音祲。義𠀤同。緇原字从𡿧作。

22 十二:
璝:《字彙》與瑰同。

23 十二:
璞:《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𠀤音樸。《玉篇》玉未治者。《增韻》玉未琢。《韻會》玉素也。《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爲器。又姓。《正字通》明璞俊。又《韻補》叶普木切,音朴。《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僕二音,非叶也。《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

24 十二:
璟:《集韻》與璄同。

25 十二:
璠:《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璵璠,魯之寶玉。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左傳·定五年》陽虎將以璵璠斂。《註》璵璠,美玉。《阮德如答嵆康詩》良玉須切磋,璵璠就其形。又《集韻》《韻會》𠀤孚袁切,音翻。義同。又《韻補》叶汾沿切,音近楩。《潘尼·贈陸機詩》今子徂東,何以贈旃。寸晷惟寶,豈無璵璠。又叶孚音切,音近芬。《陸雲·贈顧秀才詩》藻不彫樸,華不變淳。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考證:〔《說文》璵璠,魯之寶玉。孔子曰,美哉,璠璵。〕謹照原文璠璵改璵璠。〔《左傳·定五年》陽虎將璵璠斂。〕謹照原文將字下增以字。

26 十二:
璡:《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𠀤音津。《說文》石之似玉者。又人名。《劉峻·辯命論》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璡,𠀤一時之秀士也。又《廣韻》《集韻》𠀤卽刃切,音晉。義同。

27 十二:
璢:《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畱。璢璃,珠也。詳璃字註。又《廣韻》力救切,音澑。瓦飯器也。

28 十二:
𤩃:《集韻》遏合切,音姶。婦人首飾。

29 十二:
㻹:《字彙》許緣切,音喧。𨻶也。

30 十二:
𤩄:《廣韻》士戀切《集韻》雛戀切,𠀤音䉵。《廣韻》珍𤩄。

31 十二:
璣:《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𠀤音機。《說文》珠不圓者。《·禹貢》厥篚𤣥纁璣組。《傳》璣,珠類,生于水。《釋文》璣,珠不圓也。字書云:小珠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遣建荃葛珠璣。《註》師古曰:璣,珠之不圓者。又鏡名。《說文徐註》按符瑞圖有璣鏡。註: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又器名。《·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在,察也。璣,正天文之器,璣爲轉運,衡爲橫簫,運璣使動。璣徑八尺,圓周二尺五寸而强。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凶之象。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得失由政,故稱政焉。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三璣。又《集韻》渠希切,音祈。又《集韻》《韻會》其旣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禨。又《集韻》巨至切,音𦤌。義𠀤同。

32 十二:
㻺:《集韻》狼狄切,音歷。玉名。

33 十二:
𤩅:《說文》古文璿字。註詳十四畫。

34 十二:
𤩆:《字彙補》與瑍同。

35 十二:
𤩇:《說文》璹本字。

36 十二:
𤩈:《玉篇》同𤩇。

37 十二:
𤩉:《集韻》同𤩈。

38 十二:
𤩊:《字彙補》音未詳。人名。《宋史·新編》雍煕時,授西南蠻龍漢𤩊寧遠大將軍,封歸化王。

39 十二:
𤩋:《集韻》𤩅古作𤩋。註詳十四畫。

URN: ctp:kangxi-zidian/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