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四》

電子圖書館
1 四:
𤣹:《川篇》音法。玉名。

2 四:
𤣺:《集韻》側絞切,音爪。與瑵同。車蓋玉瑵。

3 四:
玜:《集韻》古雙切,音江。玉名。與玒同。又《五音集韻》古紅切,音公。義同。

4 四:
玝:《集韻》阮古切,音五。人名。後蜀有李玝。

5 四:
玞:《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正韻》芳無切,𠀤音膚。《廣韻》美石,次玉。同砆。《山海經》會稽之山,下多砆石。《註》郭璞曰:武砆,石似玉。今長沙臨湘縣出之,赤地白文,色蔥蘢不分了也。吳任臣曰:砆,水經注作玞。又《集韻》通作夫。《前漢·董仲舒傳》猶武夫之與美玉。

6 四:
㺰:《川篇》音師。玉名。

7 四:
㺱:《五音集韻》如乗切,音仍。玉器。

8 四:
玟:《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𠀤與珉同。瓀玟,石次玉。《禮·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組綬。《孔融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又《集韻》無分切,音文。玉文。或从彣。

9 四:
玠:《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說文》大圭也。引書顧命,稱奉玠圭。《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又《集韻》通作介。《·大雅》錫爾介圭,以作爾寶。《類篇》或作琾。
考證:〔《說文》大圭也。引書顧命,稱奉玠玉。〕謹照原文玠玉改玠圭。

10 四:
玡:《集韻》魚駕切,音訝。骨似玉者。

11 四:
玢:《廣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𠀤音彬。《廣韻》文采狀也。《集韻》玉文理貌。《前漢·司馬相如傳》玢豳文磷。《註》玢豳,文理貌。又《集韻》方文切,音分。《玉篇》玉名。《集韻》玉文也。又《集韻》逋閑切,音斒。又逋還切,音班。又敷文切,音𡵳。義𠀤同。《類篇》亦作璸。

12 四:
玣:《集韻》皮變切,音卞。玉飾弁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自爲瓊弁玉纓。《釋文》弁,本又作玣。皮彥反。《類篇》或作㺹。
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楚子自爲瓊弁玉纓。〕謹按原文作楚子玉,楚字可省玉字不可省,謹改楚子爲子玉。

13 四:
玤:《唐韻》補蠓切《集韻》《韻會》補孔切《正韻》邊孔切,𠀤音琫。《說文》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讀若蚌。《徐曰》系璧,飾玉系也。又《廣韻》《正韻》步項切《集韻》《韻會》部項切,𠀤音棒。義同。又《廣韻》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虢公爲王宮于玤。《註》蚌,虢地。《釋文》玤,蒲項反。《說文》本作𤤓。《類篇》或作𤤵。

14 四:
𤣻:《唐韻》《集韻》𠀤莫勃切,音沒。《說文》本作𤥜,玉屬。《穆天子傳》采石之山有𤣻瑤。《郭璞註》玉石。

15 四:
玥:《廣韻》《集韻》𠀤魚厥切,音月。神珠也。

16 四:
㺲:《韻會》古文鈕字。註詳金部四畫。

17 四:
玦:《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正韻》居穴切,𠀤音決。《說文》玉佩也。《廣韻》佩如環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返,賜玦則絕。義取訣。《史記·項羽紀》范增數以手循玦示項羽。《前漢·五行志》佩之金。《註》師古曰:半環曰玦。《白虎通》君子能決斷則佩玦。玦,環之不周也。又射者著於右手大指以鉤弦者亦謂之玦。《禮·內則》右佩玦。《詩·衞風·童子佩韘傳》韘,玦也。《疏》玦,挾矢時所以持弦飾也。《釋文》玦,本又作決。《小雅》決拾旣佽。又《詩話》紫玉玦茶也,烏玉玦墨也。《蘇軾·謝惠茶詩》空煩赤泥印,遠致紫玉玦。《孫莘老寄墨詩》近者唐夫子,遠致烏玉玦。《集韻》或作璚。

18 四:
玧:《廣韻》余準切《集韻》庾準切,𠀤音尹。充耳玉。《集韻》瑱也。又《集韻》余專切,音沿。玧珸,蠻夷充耳。又謨奔切,音門。玉赤色也。與璊同。

19 四:
玨:《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覺。《說文》二玉相合爲一玨。《徐鍇曰》雙玉曰玨。《集韻》或作瑴。又《類篇》古祿切,音穀。義同。

20 四:
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換切,音翫。《說文》弄也。《玉篇》戲也。《·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列子·黃帝篇》海上人有好漚鳥者,每旦從漚鳥遊,漚至者百數。其父曰:取來吾玩之。明日,漚鳥舞而不下也。又習也。《易·繫辭》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疏》言君子愛樂而習玩者,是六爻之辭也。《陸機·豪士賦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又珍也。《陸機·辨亡論》奇玩應響而赴。《韻府》手不持珠玉之玩。又《韻補》叶音彥。《庾敳·意賦》物咸定於無初兮,𠋫時至而後驗。飄颻𤣥曠之域兮,深漠暢而靡玩。又叶音院。《阮瑀·琴歌》靑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士爲知已死,女爲悅已玩。

21 四:
玪:《唐韻》古函切《集韻》居咸切,𠀤音緘。《說文》玪𤨙,石之次玉者。《玉篇》米石山有玪珩琪。《集韻》或作瑊。又《集韻》其淹切,音箝。玉名。又《集韻》魚音切,音吟。義同。又《集韻》琳,古作玪。註詳八畫。

22 四:
玫:《唐韻》莫桮切《集韻》謨杯切《韻會》謨桮切,𠀤音枚。《說文》火齊玫瑰也。一曰石之美者。《前漢·司馬相如傳》其石則赤玉玫瑰。《註》晉灼曰:玫瑰,火齊珠也。師古曰:火齊珠,南方之出火珠也。又人名。《韻會》唐史有朱玫。

23 四:
玬:《川篇》音亶。玉名。

24 四:
𤣼:《奚韻》仁劣切,音熱。𤣼𤣼,動貌也。

25 四:
𤣽:《玉篇》古文瑁字。註詳九畫。

26 四:
玭:《唐韻》步因切《集韻》毗賔切,𠀤音頻。《說文》珠也。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玭,珠之有聲者。《·禹貢》作𧓍。又《廣韻》部田切。《集韻》蒲眠切,𠀤音蹁。義同。《何晏·景福殿賦》垂環玭之琳琅。《註》玭,蒲眠反。珠也。又《五音集韻》部迷切,音鼙。淮珠也。

URN: ctp:kangxi-zidian/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