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五》

电子图书馆
1 五:
𤤏:《说文》玦本字。

2 五:
玲:《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正韵》离呈切,𠀤音灵。《说文》玉声。《扬子·太𤣥经》唐素不贞,亡彼珑玲。《注》珑玲,金玉声。《前汉·扬雄传》前殿崔巍兮,和氏珑玲。《注》师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带也。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爲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师古曰:晋说是。又《集韵》力耕切,音磷。义同。

3 五:
玳:《集韵》待戴切,音代。瑇瑁也。《玉篇》俗以瑇瑁作玳瑁。《异物志》如龟,生南海。大者如蘧篨,背上有鳞,鳞大如扇,有文章。将作器,则煮其鳞,如柔皮。《汉·铙歌》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范云赠张谡诗》傧从皆珠玳。

4 五:
㺷:《集韵》雪律切,音恤。《玉篇》玉名。一云珂㺷,与珬同。

5 五:
玴:《集韵》吉曳切,音瘈。石似玉者。又《五音集韵》馀制切,音曳。义同。

6 五:
玵:《集韵》五甘切,音雸。美玉也。

7 五:
玶:《集韵》蒲兵切,音平。玉名。

8 五:
㺸:《奚韵》皮荣切,音平。玉名。

9 五:
玷:《集韵》《韵会》《正韵》𠀤都念切,音坫。《集韵》玉病。《增韵》缺也。《·大雅》白圭之玷。《传》玷,缺也。《前汉·韦𤣥成传》𤣥成复作诗,自著复玷缺之囏难。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多忝切,音点。义同。又《集韵》丁兼切,音𩬑。与敁同。敁挅,以手称物。《玉篇》或作㓠。

10 五:
玸:《广韵》防无切《集韵》冯无切,𠀤音扶。《广韵》玉文。《集韵》玉名。

11 五:
𤤐:《广韵》桑故切《集韵》苏故切,𠀤音诉。玉名。

12 五:
玹:《广韵》黄练切《韵会》《正韵》荧涓切,𠀤音县。《广韵》玉名。又《广韵》《集韵》𠀤胡涓切,音悬。《玉篇》玉色。《广韵》石次玉。又人名。《后汉·赵岐传》中常侍唐衡兄玹,爲京兆虎牙都尉。又《集韵》胡干切,音贤。姓也。

13 五:
玺:《字汇》俗玺字。

14 五:
玻:《广韵》《韵会》𠀤滂禾切,音颇。《玉篇》玻瓈,玉也。《广韵》玻瓈玉,西国宝。《正字通》一名水玉,莹如水,坚如玉,碾开有雨点者爲眞。明三保大监出西洋,携烧玻瓈人来中国,故中国玻瓈顿贱。烧者有气眼而轻。又《正字通》或作颇黎。因颇黎国所出,故名。《𤣥中记》大秦有五色颇黎。《梁四公记》扶南人来卖碧颇黎,镜广一尺半,内外莹洁,向明视之,不见其质,重四十斤。

15 五:
玼:《唐韵》千礼切《韵会》《正韵》此礼切,𠀤音泚。《说文》玉色鲜也。引《》:新台有玼。◎按《·邶风》今本作泚。又《正字通》凡物之鲜盛者皆曰玼。《·墉风》玼兮玼兮,其之翟也。《传》翟衣,夫人祭服,刻缯爲翟雉形,采画之以爲饰。玼者,言宣姜服饰之盛,如玉色也。又与疵通。《后汉·黄宪传》靡不服深远去玼吝。《注》玼音此。说文曰:鲜色也。据此文当爲疵。作玼者,古字通也。又《集韵》此我切,音瑳。又《广韵》《正韵》雌氏切《集韵》浅氏切,𠀤音此。义𠀤同。又《广韵》疾移切《集韵》《韵会》才支切,𠀤音疵。《广韵》玉病。又《集韵》玉中石也。

16 五:
玽:《唐韵》古厚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𠀤音耇。《说文》石次玉者。又《集韵》居侯切,音冓。玉名。

17 五:
玾:《广韵》古狎切,音甲。玉名。

18 五:
玿:《广韵》市昭切《集韵》时饶切,𠀤音韶。美玉。

19 五:
珀:《广韵》《正韵》普伯切《集韵》《韵会》匹陌切,𠀤音拍。《玉篇》琥珀也。《集韵》出𦋺賔国。《正字通》如血色,拭热能吸芥。色黄明莹,名蜡珀。色似松香,红而且黄,名明珀。无红色,如浅黄,多皱文,名水珀。如石重,色黄者,名石珀。文一路赤一路黄者,名花珀。淡者名金珀。黑者名黳珀。陶弘景曰:松脂千年化爲茯苓,又千年爲琥珀。孙愐曰:枫脂入地爲琥珀。韩保升曰:木脂皆化,松枫多脂耳。段成式曰:龙血入地爲琥珀。又有烧成者。南蛮记,宁州沙中有蜂,岸崩则蜂出,土人烧治以爲琥珀。博物志亦云:烧蜂窠所作,如近日之玻瓈。亦番烧也。又《集韵》通作魄。《前汉·西域传》𦋺賔国出珠玑,珊瑚,虎魄,璧流离。又琥珀词,乐器。卽火不思。《元志》天乐一部,有琵琶箜篌二,火不思二。火不思制似琵琶,直头有小槽,圆腹如半瓶,以皮爲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今山陕中州弹琥珀词,其制似之。盖火不思之转语也。又《韵补》叶匹辟切,音僻。《苏辙·茯苓赋》经历千载,化爲琥珀,受雨露以弥坚,与日月而终毕。

20 五:
珁:《字汇》同瓷。

21 五:
珂:《唐韵》苦何切《韵会》《正韵》丘何切,𠀤音轲。《说文》玉名。《玉篇》石次玉也。亦码碯,洁白如雪者。又《玉篇》一云螺属也。生海中。《通俗文》勒饰曰珂。《尔雅翼》贝大者珂,皮黄黑,骨白,可饰马具。一名马珂螺。《李时珍曰》珂马,勒饰也。此贝似之,故名。《韩愈诗》送以紫玉珂。又谏珂,鸟名。文身而朱足,憎鸟而爱狐。见《说苑》。又金名。《事物绀珠》有珂金。《集韵》或作砢。

22 五:
珃:《字汇》而琰切,音冉。玉也。

23 五:
㺹:《广韵》《集韵》𠀤皮变切,音卞。《广韵》玉名。又《集韵》玉饰弁也。《类篇》或作玣。

24 五:
珄:《广韵》所庚切,音生。金色。

25 五:
珅:《集韵》升人切,音申。玉名。

26 五:
𤤑:《字汇》其凶切,音卭。玔也。

27 五:
珆:《集韵》盈之切,音饴。石似玉也。《五音集韵》同㺿。又《广韵》以脂切,音姨。义同。又《类篇》汤来切,音胎。龙文之圭曰珑珆。《玉篇》玉名。

28 五:
𤤒:《字汇》百辖切,音八。玉名。

29 五:
珇:《唐韵》则古切《集韵》《韵会》总古切《正韵》总五切,𠀤音祖。《说文》琮玉之瑑。《广韵》圭上起也。《增韵》圭琮之瑑凸起也。又或作驵。《周礼·冬官考工记》驵琮五寸,宗后以爲权。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权。又《扬子·方言》好也,美也。又《集韵》在吕切,音咀。玉文。

30 五:
珈:《唐韵》古牙切。《韵会》《正韵》居牙切,𠀤音嘉。《说文》妇人首饰。《·墉风》副笄六珈。《传》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𤰞。笺:副笄旣笄而加饰也,如今步摇上饰。钱氏曰:今人步摇加饰,以珠饰之。小者六,多者倍蓰至三十六。诗六珈,然则古玉数凡六也。孔氏曰:王后之衡笄,皆以玉爲之,垂于副之两旁,当耳,其下以紞县瑱,谓之珈者由副旣笄而加此饰,故谓之珈。《古器图》珈,加于副之饰也。状如口,长广仅寸。
考证:〔《诗·衞风》副笄六珈。〕谨照原文衞风改墉风。〔《传》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𤰞。副笄旣笄而加饰也。〕谨按旣笄句乃笺文非传文,谨照原文副上增笺字。〔孔氏曰,珈,加也。〕谨按原文无下珈加也三字,谨省。〔由副旣笄而加此饰故谓之珈。〕谨按原文由副上有谓之珈者四字,谨增。

31 五:
珉:《唐韵》武巾切《集韵》《韵会》眉贫切《正韵》弥邻切,𠀤音岷。《说文》石之美者。《广韵》美石,次玉。《韵会》珉似玉而非也。《礼·玉藻》君子贵玉而贱珉。《山海经》岐山,其隂多白珉。又人名。《战国策》韩珉处于赵。《注》珉,盖韩人之善于齐秦而处赵者。又《集韵》悲巾切,音份。与瑉同。《史记·司马相如传》琳瑉琨珸。刘伯庄读。《广韵》亦作玟䃉。

32 五:
珊:《唐韵》苏干切《集韵》《韵会》相干切《正韵》师奸切,𠀤音𦙱。《说文》珊瑚,生于海,或生于山。《徐曰》珊瑚,石也。或靑或红,高一二尺,裹以缯帛,烧之不热,盖生海岛之根,亦可刻琢爲器,爲树者乃交柯可爱。《本草》珊瑚树红油色者,细纵文,如铅丹色者,无纵文。入药,红油色者良。生海中磐石上,白如菌,一岁变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今广州亦有之,明润如红玉,中有孔,亦有无孔者,枝柯多者爲上。李时珍曰: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则曲而坚,变红色。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亦良。《前汉·司马相如传》珊瑚丛生。《注》珊瑚生水底石边,大者树高三尺馀,枝格交错无有华。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媻珊勃窣上金堤。《注》索隐曰:媻珊,匍匐上下也。又《韵会》珊珊,佩声。《杜甫诗》自是秦楼厌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又《魏文帝·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又《韵会》阑珊,雕散貌。《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又《集韵》桑葛切,音𨃛。珊瑚之珊亦读入声。又《韵补》叶相然切,音仙。《宋玉·神女赋》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考证:〔汉赵陀谓之火树是也。〕谨照本草原文赵陀改赵佗。

33 五:
珋:《集韵》力九切,音柳。石也。《正字通》俗𤥗字。

34 五:
珌:〔古文〕㻫《唐韵》𤰞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𠀤音必。《说文》佩刀下饰。天子以玉。《·小雅》鞞琫有珌。《传》珌下饰。《前汉·王莽传》瑒琫瑒珌。《注》佩刀之饰,上曰琫,下曰珌。又人名。《后汉·献帝纪》督军校尉周珌。又《集韵》必结切,音㢼。义同。

35 五:
珍:〔古文〕錱《唐韵》陟邻切《集韵》知邻切,𠀤音眞。《说文》宝也。《玉篇》贵也,美也,重也。《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卢谌诗》不待卞和显,自爲命世珍。又瑞也。《诗·周颂·将受厥明传》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谓爲珍瑞,天下所休庆也。又《尔雅·释诂》珍,献也。又奇也。《·旅獒》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公羊传·昭三十一年》食必坐二子于其侧而食之,有珍怪之食。《注》珍怪,犹奇异也。又《正字通》食之美者亦曰珍。《礼·王制》八十常珍。《注》常食皆珍味也。《又》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注》九十者,专指有爵者,言天子就而问,珍味从之以往,致尊养之义也。又《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注》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也。《陆佃云》珍用八物,牛羊麋鹿麕豕狗狼。又坤珍,洛书也。《后汉·班固传》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又《正字通》州名。汉牂牁郡,唐置珍州。又《字汇补》读作鎭。《周礼·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注》杜子春云:珍,当作鎭。又《韵补》叶张连切,音邅。《𨻰琳马瑙勒赋》遭时显价冠世珍兮,君子穷达亦时然兮。《玉篇》俗作珎。《五音集韵》俗作𤤽。
考证:〔《后汉·班固传》圣主乃握乾符,阐坤珍。〕谨照原文圣主改圣皇。

36 五:
珎:《玉篇》俗珍字。

37 五:
㺺:《说文》古文瑁字。注详九画。〇按《说文》《集韵》《类篇》作㺺。《玉篇》作𤣽。《字汇》《正字通》删㺺存𤣽。今两存之。

38 五:
𤤓:《说文》玤本字。

URN: ctp:kangxi-zidian/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