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六》 | 电子图书馆 |
1 | 六: | 珒:〔古文〕𤦯《集韵》资辛切,音津。玉名。 |
2 | 六: | 珓:《广韵》古孝切,音敎。杯珓,古者以玉爲之。《类篇》巫以占吉凶者。《演繁露》杯珓,用两蚌㱿,或用竹根。又或作敎。《荆楚岁时记》秋社拟敎于神。《注》敎,言敎,令也。又或作筊。《石林燕语》高辛庙有竹桮筊,以一俯一仰爲圣筊。 |
3 | 六: | 𤤵:《正字通》玤字之譌。 |
4 | 六: | 珔:《集韵》才甸切,音荐。玉名。 |
5 | 六: | 珕:《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𠀤音丽。《说文》蜃属。《韵会》盖今牡蛎之属。《郭璞·江赋》珕珋璇瑰。《注》珕,音丽。蜃属。又《玉篇》佩刀饰。《诗·小雅·鞞琫有珌传》士珕琫而珕珌。又《广韵》力智切,音詈。义同。《集韵》或作蛠。 |
6 | 六: | 𤤶:《广韵》《集韵》𠀤渠容切,音蛩。佩也。 |
7 | 六: | 珖:《集韵》《韵会》𠀤姑黄切,音光。《玉篇》管也。《集韵》玉名。又人名。《后汉·冯鲂传》孙珖官至城门校尉。 |
8 | 六: | 珗:《集韵》萧前切,音先。石次玉也。 |
9 | 六: | 珘:《集韵》之由切,音周。《玉篇》玉也。 |
10 | 六: | 珙:《唐韵》拘竦切《集韵》《韵会》古勇切,𠀤音拱。《说文》玉名也。《玉篇》大璧也。《集韵》或作㺬。通作拱。《老子·道德经》虽有拱璧。又《广韵》九容切《集韵》居容切,𠀤音恭。义同。《左传·襄三十一年》窃其珙璧。徐邈读。又《集韵》《韵会》𠀤胡公切,音洪。玉也。同玒。又《韵会》人名。唐有王珙。 |
11 | 六: | 𤤷:《集韵》都回切,音塠。治玉也。《五音集韵》亦作追。 |
12 | 六: | 珚:《集韵》因莲切,音烟。玉名。《山海经》傅山谷,水出焉,其中多珚玉。《注》珚,玉名。水经注作珉玉。一统志引经作雕玉。 |
13 | 六: | 𤤸:《字汇》徒卧切,音惰。玉名。 |
14 | 六: | 珛:《唐韵》《集韵》𠀤许救切,音齅。《说文》朽玉也。又《集韵》吁玉切,音旭。义同。 |
15 | 六: | 珜:《篇海》音羊。珜蛮,县名。 |
16 | 六: | 㺿:《唐韵》与之切《集韵》盈之切,𠀤音饴。《说文》石之似玉者。《玉篇》五色之石也。《广韵》玉名。又《集韵》居之切,音姬。义同。《类篇》或作珆。 |
17 | 六: |
珝:《唐韵》况主切《集韵》《韵会》火羽切《正韵》虚吕切,𠀤音诩。《说文》玉名也。又人名。《玉篇》吴志有薛综,子珝。《韵会》晋艺术传有卜珝。 考证:〔《玉篇》吴志有薛琮,字珝。〕谨查吴志有薛综无薛琮,综子珝官至威南将军,非琮字珝也。玉篇原文已误。谨据吴志琮改综,子改子。 |
18 | 六: | 珞:《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各切,𠀤音洛。《玉篇》璎珞,颈饰。又《五音集韵》郞击切,音雳。与砾同。小石曰砾。 |
19 | 六: | 珟:《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𠀤音肃。《广韵》朽玉也。又姓。又《集韵》琢玉工。《正字通》按诸家以王字点在中画者,朽玉也,姓也,音粟。本注音义与前王注同。攺作珟,非。考姓谱有夙姓,无珟姓,诸家皆误也。 |
20 | 六: | 珠:《唐韵》章俱切《集韵》锺输切《正韵》专于切,𠀤音朱。《说文》蚌之隂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径寸,或出于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于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𪔀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爲滑珠,滑珠之次爲磊砢珠,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爲税珠,税珠之次爲葱珠。见续博物志。《书·禹贡》淮夷𧓍珠曁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𩶯𩶆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历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黄环,西国琅玕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传》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眞珠也。又连珠,文家篇名。《傅𤣥序》连珠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于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东行盗珠。 |
21 | 六: | 珡:《字汇补》古琴字。《汉鲁君𥓓》珡书自娱。 |
22 | 六: | 㻀:《广韵》羊朱切,音逾。美石,次玉。 |
23 | 六: | 㻁:《字汇》同瓌。 |
24 | 六: | 𤤹:《集韵》同㻷。 |
25 | 六: | 珢:《唐韵》语巾切《集韵》《正韵》鱼巾切《韵会》疑巾切,𠀤音银。《说文》石之似玉者。又《集韵》古痕切,音根。《五音集韵》古恨切,音艮。义𠀤同。又《正韵》苦恨切,音硍。玉有起迹曰珢。 |
26 | 六: | 珣:《唐韵》相伦切《集韵》《韵会》《正韵》须伦切,𠀤音荀。《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玕琪焉。《注》珣玕琪,玉属。《说文》玉名。《徐曰》医无闾,幽州之鎭,在辽东。又《玉篇》一曰器名。《说文徐注》玉器。又《集韵》须闰切,音𡺲。玉名。 |
27 | 六: | 珤:《玉篇》古文宝字。《八俊歌》天下珤金刘叔林。《后汉·光武纪》今若破敌,珍珣万倍。馀详宀部十七画。 |
28 | 六: | 珥:《唐韵》《集韵》《韵会》仍吏切《正韵》而至切,𠀤音饵。《说文》瑱也。《徐曰》瑱之状,首直而末锐,以塞耳。《玉篇》珠在耳。《韵会》一名耳璫。《史记·外戚世家》夫人脱簪珥叩头。《前汉·东方朔传》乃下殿去簪珥。《注》珥,音饵。珠玉饰耳者也。又《博雅》劒珥谓之镡。《楚辞·九歌》抚长劎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注》珥,音饵。又同咡。《淮南子·览㝠训·蚕咡丝而商弦绝注》咡,或作珥,弄丝于口也。又插也。《左思诗》七叶珥汉貂。《通典》汉侍中插左,常侍插右。又日旁气也。《前汉·天文志》抱珥𧈫霓。《注》孟康曰:皆日旁气也。珥形点黑也。如淳曰:凡气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对爲珥。又《周礼·地官·山虞》致禽而珥焉。《注》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又与衈同。《周礼·春官·肆师》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注》珥当爲饵。郑曰:珥,当爲衈。祈衈者,衅礼之事。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忍止切,音耳。义同。又《集韵》如蒸切,音仍。割牲以衅也。引周礼,珥于社稷。○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郑注》珥当爲衈。今从玉。 |
29 | 六: | 㻂:《集韵》旁经切,音瓶。玉名。又必郢切,音饼。义同。 |
30 | 六: | 𤤺:《唐韵》余制切,音曳。《说文》石之似玉者。又《集韵》吉曳切,音瘈。义同。《类篇》或作玴。 |
31 | 六: | 珦:《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许亮切,音向。《说文》玉名。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式亮切,音饷。义同。《集韵》或作𤩬。 |
32 | 六: | 珧:《唐韵》余昭切《集韵》《韵会》《正韵》馀招切,𠀤音遥。《说文》蜃甲也。《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卽小蚌。山海经曰:激汝之水,其中多蜃珧。《郭璞·江赋》玉珧海月。《注》珧,音姚。亦蚌属。《正字通》江珧形似蚌,殻中肉柱长寸许,似搔头尖,谓之江珧柱。甲可饰物。《本草》一名玉珧,一名海月,又名马颊,马甲。广州谓之角带子。又古者天子以爲刀饰。《诗·小雅·鞞琫有珌传》天子玉琫而珧珌。又弓名。《尔雅·释器》以蜃者谓之珧。《注》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爲名。珧,小蚌。《楚辞·天问》冯珧利决,封狶是射。《注》冯,挟也。珧,弓名也。又玉名。《抱朴子穷达卷》珧华黎绿,连城之宝也。 |
33 | 六: | 珨:《广韵》侯夹切《集韵》辖夹切,𠀤音洽。《玉篇》玉蛤,一云蜃器。《集韵》蜃饰器。又《五音集韵》乌甲切,音鸭。开闭门也。 |
34 | 六: | 珩:《唐韵》戸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𠀤音行。《说文》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正韵》佩上珩下璜。《诗·郑风·杂佩以赠之传》杂佩,珩璜琚瑀冲牙之类。《释文》珩佩,上玉也。又通作衡。《礼·玉藻》一命縕韍幽衡。《注》衡佩,玉之衡也。又《张衡·东京赋》珩紞紘綎。《注》音行。杜预曰:珩维持冠者。又人名。《陆机·辨亡论》奉使则赵咨沈珩。又《韵补》叶寒刚切,音杭。《张衡·思𤣥赋》辫贞亮以爲鞶兮,杂技艺以爲珩。昭彩藻与雕琢兮,璜深远而弥长。 |
35 | 六: | 圭:《玉篇》古文圭字。注详土部三画。 |
36 | 六: | 珫:《广韵》昌终切《集韵》《韵会》昌嵩切《正韵》昌中切,𠀤音充。《广韵》珫耳,玉名也。通作充。《诗·衞风》充耳琇莹。 |
37 | 六: | 珬:《广韵》辛律切《集韵》《韵会》《正韵》雪律切,𠀤音恤。《广韵》珂属。《集韵》珂谓之珬。《左思·吴都赋》致远流离与珂珬。《注》刘达曰:老雕入海所化。《类篇》或作㺷。 |
38 | 六: | 𤤻:《说文》班本字。分瑞玉。从珏从刀。《徐曰》刀以割剖之也。 |
39 | 六: |
班:〔古文〕𤼬《广韵》布还切《集韵》《韵会》《正韵》逋还切,𠀤音颁。《书·尧典》班瑞于羣后。又《尔雅·释言》班,赋也。《注》谓布与。《书·洪范》武王旣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传》赋宗庙彝器酒罇赐诸侯。《左传·襄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注》班,布也。《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又《博雅》班,秩序也。《左传·文六年》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注》班,位也。又《集韵》次也。《左传·桓六年》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爲其班。《注》班,次也。又《集韵》别也。《左传·襄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注》班,别也。夜遁马不相见,故作离别声也。又徧也。《晋语》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注》班,徧也。又《扬子·方言》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彻。《易·屯卦》乗马班如。《疏》六四应初,故乗马也。虑二妨已路,故初时班如旋也。《书·大禹谟》班师振旅。又杂色也。《礼·王制》班白者不提挈。《注》杂色曰班。又班班,车声。《后汉·五行志》车班班入河闲。又姓。《风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后。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班氏。《注》属代郡。又班茅,虫名。《古今注》药种有五物,五曰班茅,戎盐解之。又《集韵》或作辨。《前汉·王莽传》辨社诸侯。又《韵会》通作般。《左传·成十三年》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释文》班,本亦作般。《前汉·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注》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驱也。般,读与班同,布也。裔裔,飞流之貌。又《韵补》叶𤰞连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风萃而成响,朝日曜而增鲜。《广韵》俗作𤦦。《正韵》亦作颁朌。 考证:〔又姓。《风俗通》楚令尹阙班之后。〕谨照广韵所引风俗通,阙班改鬪班。 |
40 | 六: | 佩:《集韵》蒲昧切《韵会》蒲妹切《正韵》步昧切,𠀤音佩。《玉篇》玉佩也。本作佩。或从玉。《广韵》玉之带也。三礼图,凡玉佩上有双衡,衡长五寸,博一寸,下有双璜,璜径三寸,冲牙𧓍珠,以纳其闲,上下爲衡,半璧爲璜,璜中横以冲牙,以苍珠爲瑀。互详人部佩字注。 |
41 | 六: | 𤤼:《集韵》与瑙同。《古今注》魏武帝以马𤤼石爲马勒。 |
URN: ctp:kangxi-zidian/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