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八》

電子圖書館
1 八:
琔:《集韻》堂練切,音電。玉色。或从殿。

2 八:
琕:《廣韻》部田切《集韻》蒲眠切,𠀤音蹁。《集韻》珠名。同玭。《五音集韻》班珠,與𧓍同。又與鞞同。刀室也。《·小雅》鞞琫有珌。《釋文》鞞或作琕。補頂反。刀室也。《釋名》刀下末之飾曰琕。琕,卑也,在下之言也。

3 八:
㻑:《集韻》居悸切,音季。玉名。

4 八:
㻒:《集韻》牛吻切,音齳。《博雅》㻒,齊也。又《集韻》牛尹切,音輑。又《廣韻》渠隕切《集韻》巨隕切,𠀤音窘。義𠀤同。又《博雅》㻒,玉名。《註》音慜。

5 八:
㻓:《集韻》甾尤切,音鄒。玉文。

6 八:
𤥼:《字彙》與𤧚同。

7 八:
𤥽:《集韻》衣虛切,音於。玉名。

8 八:
𤥾:《篇海類篇》求於切,音渠。耳環。

9 八:
𤥿:《集韻》夷益切,音睪。玉采。

10 八:
琖:《唐韻》《韻會》𠀤阻限切,音醆。《說文》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韻》玉琖,小杯。《禮·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釋文》夏爵名,用玉飾之。《說文》或作盞。《玉篇》亦作𧣴。《集韻》亦作湔𦈻。

11 八:
琗:《集韻》色櫛切,音瑟。同璱。又取內切,音倅。珠玉光。《郭璞·江賦》瑤珠怪石琗其表。《註》琗,音子會反。瑱琗,謂文采相雜也。又思晉切,音信。義同。

12 八:
琘:《正字通》珉玟𠀤同。《博雅》石之次玉者。又《郭璞·江賦》水碧潛琘。《註》潛琘,水玉也。

13 八:
琙:《廣韻》雨逼切《集韻》越逼切,𠀤音域。人名。《東觀漢記》𤣥菟太守公孫琙。

14 八:
㻔:《篇海類編》都火切,音朶。玉名。

15 八:
㻕:《集韻》渠勿切,音倔。玉名。

16 八:
琚:《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居。《說文》瓊琚。《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傳》琚,佩玉名。佩有琚瑀,所以納閒。《疏》謂納衆玉與珩上下之閒。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橫者也。下垂三道,貫以𧓍珠。璜如半璧,繫於兩旁之下端。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別以珠貫,下繫於璜,而交貫於瑀,復上繫於珩之兩端。衝牙如牙,兩端皆銳,橫繫於瑀下,與璜齊,行則衝璜出聲也。又錢氏曰:佩玉之雙璜,上繫於珩。又有組以左右交牽之,使得因衡之抑揚,以自相衝擊,而於二組相交之處,以物居其閒,交納而拘捍之,故謂之琚。或以大珠,或雜用瑀石。詩言琚用瓊,則佩之美者也。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詩·衞風·瓊琚註》徐邈讀。《類篇》亦作𤩵。
考證:〔別以珠貫,下繫於橫,而交貫於瑀。〕謹按詩疏文義橫改璜。

17 八:
𤦀:《五音集韻》武移切,音彌。玉名。

18 八:
琛:《集韻》《韻會》癡林切《正韻》尹森切,𠀤音棽。《爾雅·釋言》琛,寶也。《疏》美寶曰琛。《·魯頌》來獻其琛。《木華·海賦》天琛水怪。《註》天琛,自然之寶。又《集韻》式針切,音深。義同。又《韻補》叶陟綸切,音屯。《李尤函谷關賦》上羅三關,下列九門,會萬國之玉帛,徠百蠻之獻琛。《集韻》亦作賝。

19 八:
琜:《唐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𠀤音來。《說文》本作𤦃,𤦃瓄玉也。《玉篇》玉屬也。《博雅》玉名。
考證:〔《說文》本作𤦃,瓄玉也。〕謹照原文於𤦃字下增𤦃字。

20 八:
琝:《正字通》俗玟字。

21 八:
琞:《五韻篇海》古文聖字。《正字通》同望。姓也。宋有琞儼,明有琞本,琞增。字彙同聖,非。

22 八:
㻖:《集韻》待戴切,音代。玉名。

23 八:
琟:《唐韻》以追切《集韻》夷隹切,𠀤音惟。《說文》石似玉者。讀若維。又《集韻》虞欲切,音玉。與鳿同。鸀鳿,鳥名。

24 八:
琠:《唐韻》《集韻》𠀤多殄切,音典。《說文》玉名。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典切,音腆。義同。又《集韻》他甸切,音䀖。與瑱同。以玉充耳也。《集韻》或作瑱。亦作𤩴。

25 八:
琡:《唐韻》《韻會》𠀤昌六切,音俶。《說文》玉名。《爾雅·釋器》璋大八寸謂之琡。《註》璋,半圭也。又《廣韻》《集韻》𠀤之六切,音粥。又《集韻》《韻會》𠀤神六切,音孰。義𠀤同。

26 八:
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竹角切,音斲。《說文》治玉也。《爾雅·釋器》雕謂之琢。《註》治玉名。《詩·衞風》如琢如磨。《史記·禮書》爲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又《·周頌》敦琢其旅。《註》敦琢,選擇也。旅,卿大夫從行者。又與瑑同。《禮·郊特牲》大圭不琢,美其質也。《註》琢當爲瑑。又《韻補》叶都木切,音篤。《韓子·主道篇》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將自雕琢。《正字通》琢字,撮脣讀之與欲叶,不必攺音篤也。

27 八:
琣:《集韻》補孔切。同琫。佩刀下飾。又《集韻》普罪切,音俖。人名。唐有滕王循琣。

28 八:
琤:《唐韻》楚耕切《集韻》《韻會》初耕切《正韻》抽庚切,𠀤音錚。《說文》玉聲。又《正字通》凡物戛擊有聲皆曰琤。《孟郊詩》前溪忽調瑟,隔林寒琮琤。《韓愈詩》竹影金鎖碎,泉聲玉琮琤。俗作琤非。又《集韻》鋤耕切,音崝。亦玉聲。

29 八:
琥:《唐韻》呼古切《韻會》《正韻》火五切,𠀤音虎。《說文》發兵瑞玉,爲虎文。《長箋》漢銅虎符,全體中分,作漢篆,又古玉虎符,扁體不全,形不㪉體,亦無字,故曰龍文。與瓏同義。當卽虎字加玉,轉註以別于銅符也。又玉器。《左傳·昭三十二年》賜子家子雙琥。《註》琥,玉器。《禮·禮器》琥,璜爵。《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註》爲虎形,虎猛,象秋嚴。又《韻會》琥珀,松脂入地所化。《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疏》異類相感者,若琥珀拾芥,皆冥理自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前漢·西域傳》作虎魄。詳前珀字註。
考證:〔《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註》爲虎形,虎猛,象秋聲。〕謹照原文聲改嚴。

30 八:
琦:《廣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玉篇》𡌨蒼云:琦瑋也。《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又《廣韻》玉名。《前漢·西域傳》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後漢·仲長統傳》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抱朴子博喩卷》溝澮之中,無霄朗之琦。又《韻會》玩也。《荀子·非十二子篇》好治怪說,玩琦辨,甚察而不惠。又《韻會》大貌。

31 八:
𤦁:《集韻》烏貫切,音惋。石之次玉者。又侯旰切,音翰。義同。

32 八:
琧:《字彙》烏各切,音惡。白玉。

33 八:
琨:《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石之美者。《廣韻》琨㻍,玉名。《韻會》一曰石似珠。《正韻》瑤琨,美玉。《·禹貢》瑤琨篠簜。《傳》瑤琨,皆美玉。《疏》王肅云:瑤琨,美石次玉者。《釋文》琨,馬本作瑻。又《史記·司馬相如傳》琳瑉琨珸。《漢書·音義》琨珸,山名,出善金。又《韻補》叶居勻切,音均。《蘇軾·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于瑤琨。耿月魄以終夜,湛天容之方春。

34 八:
琩:《廣韻》尺良切《集韻》蚩良切,𠀤音昌。《玉篇》琩玩,蠻夷充耳。《廣韻》耳璫。

35 八:
琪:《廣韻》《集韻》渠之切《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其。《廣韻》玉也。《集韻》玉屬。《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註》玉屬。又玗琪,樹名。《山海經》開明北有玗琪樹。《集韻》或作璂。

36 八:
琫:《唐韻》《正韻》邊孔切《集韻》《韻會》補孔切,𠀤音玤。《說文》佩刀上飾。天子以玉,諸侯以金,从玉,奉,意兼聲。《徐曰》刀削上飾也。琫之言捧也,若捧持之也。上謂首也。《釋名》刀室口之飾曰琫。琫,捧也,捧束口也。《·小雅》鞞琫有珌。《傳》鞞,容刀鞞也。琫上飾,珌下飾。又《大雅》鞞琫容刀。《傳》上曰琫,下曰鞞。《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也。禮內則註遰刀鞞,琫上飾,珌下飾。毛傳言下曰鞞者,又因琫爲在上之飾,下則指鞞之體言也。《韻會》按說文詩傳皆言鞞,刀鞞也,琫上飾,珌下飾。爾雅刀室謂之鞞鞛。鞛與琫同。故亦言鞛上飾,鞞下飾。如公劉詩毛傳是也。左傳,藻率鞞鞛。杜註:鞞,刀削上飾。鞛下飾。蓋誤以鞞鞛爲上下飾也。諸韻今皆註爲刀下飾,蓋承用杜註,而未詳說文詩傳之義也。
考證:〔《說文》佩刀下飾。〕謹照原文下改上。

37 八:
琬:《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𠀤音宛。《說文》圭有琬者。《徐曰》琬謂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廣韻》圭也。《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註》琬圭無鋒芒。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註》琬,猶圓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鼂采琬琰。《註》琬琰,美玉名。又人名。《史記·司馬相如傳》垂綏琬琰。《註》郭璞曰:汲冢周書,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桀愛二女,斲其名于苕華之上,苕是琬,華是琰也。又《廣韻》烏貫切,音惋。義同。

38 八:
琭:《廣韻》《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廣韻》玉名。《韻會》玉貌。《老子·道德經》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註》琭琭喻少,珞珞喻多。一云承上文,貴以賤爲本言。蘇轍註:非若玉之琭琭,貴而不能賤,石之珞珞,賤而不能貴也。

39 八:
琮:《唐韻》藏宗切《韻會》組宗切,𠀤音賨。《說文》瑞玉大八寸,似車釭。《徐曰》謂其狀外八角而中圓也。《玉篇》琮玉八角,象地。《周禮·春官》以黃琮禮地。《註》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虛圓,以應無窮,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冬官·考工記》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又》璧琮八寸,以頫聘。駔琮五寸,宗后以爲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內鎭,宗后守之。駔宗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權。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註》員曰璧,方曰琮。聘禮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衆來曰頫,特來曰聘。駔讀爲組,謂以組繫琮爲稱錘權重也。大琮如王之鎭圭,射謂其外之鉏牙也。頫,音眺。射,音石。瑑,音篆。又姓。《姓譜》宋進士琮師古,開封人。又人名。《繆襲·平南荆曲》劉琮據襄陽,劉備屯樊城。又《五音集韻》戎稅也。又《集韻》子宋切,綜去聲。半璧也。
考證:〔《周禮·春官》黃琮禮地。〕謹照原文黃琮上增以字。

40 八:
琯:《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𠀤音䗆。《說文》本作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或从玉。古者琯以玉。《玉篇》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來獻其白琯。《集韻》前零陵文學姓奚,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又《廣韻》《集韻》𠀤古困切,音睔。《廣韻》治金出光也。《集韻》治金玉使瑩曰琯。又《集韻》古丸切,音官。石似玉。又《五音集韻》古患切,音慣。貫玉飾也。

41 八:
琰:《唐韻》《韻會》𠀤以冉切,音䎦。《說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意兼聲。《廣韻》玉名。《韻會》琰之言炎也。光炎起也。又圭之銳上者。《周禮·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註》琰圭有鋒芒,爲誅討之象。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執以爲瑞節也。又《冬官·考工記》琰圭九寸。《註》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爲瑑飾。又人名。詳前琬字註。

42 八:
琱:《唐韻》都寮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𠀤音貂。《說文》治玉也。一曰石似玉。《廣韻》琱琢。《前漢·郊祀志》𤰐黻琱戈。《師古註》琱戈,刻鏤之戈也。《張衡·南都賦》圓方琢琱。《抱朴子名實卷》駑蹇矯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又畫也。《前漢·貢禹傳》牆塗而不琱。《師古註》琱與彫同。畫也。又通作雕。《爾雅·釋器》玉謂之雕,雕謂之琢。《禮·王制》雕題交趾。又通作彫。《孟子》使玉人彫琢之。《後漢·杜林傳》斲彫爲樸。又通作錭。《荀子·富國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又或作敦。《·周頌》敦琢其旅。《註》敦,與琱同。又《集韻》或作㓮,詳㓮字註。
考證:〔《荀子·禮論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謹按所引錭刻黼黻二句在富國篇不在禮論篇,謹照改富國篇。

43 八:
琲:《唐韻》普乃切,音痱。《說文》珠五百枚也。《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干。《註》琲,贯也。珠十貫爲一琲。張有曰:草木華未旉,琲磊如珠。又《廣韻》《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又《廣韻》蒲罪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凂切,𠀤音蓓。義𠀤同。

44 八:
琳:〔古文〕玪《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針切《正韻》犂沈切,𠀤音林。《說文》美玉也。《廣韻》玉名。《·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球,琳,皆玉名。《前漢·司馬相如傳》琳珉昆吾。《師古註》琳,玉也。又人名。《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諸吏。又國名。《洞冥記》琴國去長安九千里,生玉葉李,色如碧玉。

45 八:
琴:〔古文〕𨪖𨫹𤫍珡𩰔《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又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又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又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又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又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考證:〔《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瑤山。〕謹照原文瑤山改榣山。

46 八:
琵:《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毗。《說文》琵琶,樂器。馬上弦索。从珡,比,意兼聲。《廣韻》推手爲琵,引手爲琶,取其鼓時,以爲之名。《集韻》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或从手。《風俗通》長尺五寸,象三才五行。四絃象四時。唐書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鼓曰琶。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傅𤣥琵琶序云: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又魚名。《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又《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如云: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撼鈴。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皆入聲也。

47 八:
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巴切,音爬。琵琶。註詳上。又《韻補》叶蒲波切,音婆。《白居易·小庭有月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挾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

48 八:
𤦂:《佩觿集》古文國字。○按《集韻》當作戜。

49 八:
𤦃:《說文》琜本字。

50 八:
𤦄:《字彙補》音闕。《穆天子傳》天子賜之狗𤦄采。《註》疑玉名。又有𤧜字。音瓆,似是一字。

51 八:
㻗:《集韻》琲,書作㻗。

52 八:
琷:《字彙補》音闕。人名。《唐書·南蠻傳》乾符四年,南詔遣陀西段琷寶詣邕州節度使辛讜,請修好。

53 八:
琸:《字彙補》竹角切,音卓。人名。《宋史·崔與之傳》有都統劉琸。

URN: ctp:kangxi-zidian/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