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九》

電子圖書館
1 九:
㼲:《唐韻》零帖切《集韻》力協切,𠀤音䬅。《說文》蹈瓦聲。《玉篇》㼲㼲,蹋瓦聲。《集韻》一曰瓦薄也。又《正字通》凡損破聲,通謂之歷㼲。《集韻》《類篇》或作𤭃。
考證:〔《集韻》一曰,瓦薄也。或省。〕謹按下文類篇或作𤭃,卽謂或省也,不得上下重複,謹去或省二字,而於類篇上增集韻二字。

2 九:
𤭧:《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𠀤音皆。牡瓦。

3 九:
㼳:《廣韻》《集韻》𠀤所景切,音省。《博雅》㼳甁也。《廣韻》㼬㼳,有耳甁。

4 九:
㼴:《唐韻》五口切。《集韻》語口切,𠀤音偶。《玉篇》盎也。《揚子·方言》缶謂之瓿㼴。《釋文》卽盆也。

5 九:
𤭨:《集韻》徒禾切,音㸰。飛甎戲也。

6 九:
𤭩:《字彙》苦徑切,音磬,石器。

7 九:
𤭪:《集韻》同㼽。

8 九:
甂:《廣韻》布懸切《集韻》𤰞眠切,𠀤音邊。《玉篇》小盆,大口而𤰞下。《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盆盎小者曰甂。《淮南子·說林訓》狗彘不擇甂甌而食。《抱朴子嘉遁卷》拊甂瓴於洪鐘之側。《東方朔·七諫》甂甌登于明堂,周鼎潛于深淵。又《唐韻》芳蓮切《集韻》紕延切,𠀤音篇。義同。

9 九:
𤭫:《字彙》於京切,音罌。見釋藏。

10 九:
㼵:《唐韻》徒禮切《集韻》待禮切,𠀤音第。《玉篇》小盆也。《廣韻》小瓮。《博雅》㼵,甂也。《揚子·方言》甂,𨻰魏宋楚之閒謂之㼵。《註》今河北人呼小盆爲㼵子。又《集韻》田黎切,音題。義同。或作𤭌。

11 九:
㼶:《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臾。《玉篇》甁也。《正韻》罃也。《揚子·方言》罃,𨻰魏宋楚之閒曰㼶。又《正韻》于求切,音尤。義同。

12 九:
甃:〔古文〕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救切,音縐。《說文》井甓也。《易·井卦》六四井甃旡咎。《註》結砌也。馬云:爲瓦裏下達上。《疏》甃,亦治也。以塼壘井,修井之壞,謂之甃。《莊子·秋水篇》缺甃之崖。又《李賀詩》光明藹不發,腰龜徒甃銀。《註》唐官制,四品以下龜袋飾銀。甃,猶飾也。

13 九:
㼷:《集韻》淳緣切,音遄。江東呼盆曰㼷。又《集韻》《韻會》𠀤朱遄切,音專。燒墼。與甎同。

14 九:
𤭬:《字彙》戸江切,音降。甖也。

15 九:
甄:《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𠀤音籈。《說文》陶也。《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又化也。《左思·魏都賦》𤣥化所甄,國風所稟。《註》甄,成也。言宮殿之制不侈泰,國俗奉爲程式也。《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註》李𣆀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又《博雅》甄,地也。又《廣韻》察也。《抱朴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又《廣韻》一曰免也。又《增韻》表也。《潘岳·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註》宋均曰:甄,表也。又《增韻》明也。《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註》甄明也。《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又《集韻》亦姓。《𨻰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又地名。《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釋文》甄,音堅。《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又陣名。《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兩甄,猶兩翼也。《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甄待之。又甄甄,鳥飛貌。《楚辭·九思》鹿蹊兮𨇰𨇰,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䳺兮甄甄。又諡法。《汲冢周書》醜心動懼曰甄。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𠀤音眞。義同。《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叶,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文選張華女史箴云: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按女史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又《博雅》堗下謂之甄。《釋文》甄,只賔反。又《博雅》甄,甎也。《釋文》音眞。又《集韻》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又《廣韻》苦掾切,音券。視也。又《集韻》規掾切,音絹。同鄄。衞地。今齊隂鄄城或作甄。《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杜預曰》甄,衞地。今東郡甄城也。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註》正義曰:甄,音絹。卽濮州甄城縣北。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刃切,音震。《集韻》鐘病聲。《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註》甄讀爲甄燿之甄。甄,猶掉也。《釋文》音震。又《字彙》古奚切,音稽。《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經甄明之甄。亦音稽。
考證:〔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謹照吳志孫堅傳註原文甄宮改甄官。〔文選張華女箴云,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句義,肇經天人。按女箴在三國以後。〕謹按原文作女史箴,此註兩引女箴中𠀤增入史字。在帝句義照原文改在帝句義。

URN: ctp:kangxi-zidian/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