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論語注疏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駕" 符合次數:16.
共7段落。第1頁,共1頁。

論語注疏

[北宋 (960年 - 1127年)] 電子圖書館

序解

電子圖書館
12 序解:
光祿大夫關內侯臣孫邕、光祿大夫臣鄭沖、散騎常侍中領軍安鄉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書駙馬都尉關內侯臣何晏等上。
【疏】「光祿」至「等上」。○正義曰:此敘同集解之人也。《表》云:「大夫,掌論議,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無印綬,爵級十九曰關內侯,顏師古曰:「言有侯號而居京畿,無國邑。」孫邕字宗儒,樂安青州人也。《晉書》:「鄭沖字文和,熒陽開封人也,起自寒微,卓爾立操。魏文帝為太子,命為文學,累遷尚書郎,出補陳留大守,曹爽引為從事中郎,轉散騎常侍光祿勳。」《表》又云:「侍中、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應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晉灼曰:「魏文帝合散騎、中常侍為散騎常侍也。」又曰:「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宮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十人。」如淳曰:「將,謂都郎將以下也,自列侯下至郎中,皆得有散騎及中常侍也。」又曰:「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騎並乘輿車。」顏師古曰:「並音步浪反。騎而散從,無常職也。」此言中領軍者,《表》無文。安鄉亭侯者,不在爵級二十之數,蓋漢末及魏置亭侯、列侯之倫也。曹羲,沛國譙人,魏宗室曹爽之弟。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詵之弟也,咸熙中為司空。《表》又云:「少府,秦官,屬官有尚書。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員五人。」駙馬都尉掌駙馬,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顏師古曰:「駙,副也,非正車,皆為副馬。一曰駙,近也,疾也。」何晏字平叔,南陽宛人也,何進之孫,咸之子。曹爽秉政,以晏為尚書,又尚公主。著述凡數十篇。正始中,此五人共上此《論語集解》也。

為政

提到《為政》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2 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曰:「言人而無信,其餘終無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包曰:「大車,牛車。輗者,轅端橫木,以縛軛。小車,駟馬車。軏者,轅端上曲鉤衡。」
【疏】「子曰」至「之哉」。○正義曰:此章明信不可無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者,言人而無信,其餘雖有他才,終無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者,此為無信之人作譬也。大車,牛車。輗,轅端橫木,以縛軛牛領者也。小車,駟馬車。軏者,轅端上曲鉤衡,以兩服馬領者也。大車無輗則不能牛,小車無軏則不能馬,其車何以得行之哉。言必不能行也,以喻人而無信,亦不可行也。○注「包曰」至「鉤衡」。○正義曰:云:「大車,牛車」者,《冬官考工記》:「車人為車,大車崇九尺。」鄭注云:「大車,平地載任之車,轂長半柯者也。」其牛,故《酒誥》曰:「肇牽車牛,遠服賈用。」故曰:「大車,牛車也。」《說文》云:輗「,大車轅端持衡者,軛轅前也。」是輗者,轅端橫木以縛軛者也。云「小車,駟馬車」者,《考工記》兵車、田車、乘車也,皆駟馬,故曰駟馬車也。《說文》云:軏「者,車轅端持衡者。」《考工記》云:「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注云:「馬高八尺。兵車、乘車軹崇三尺有三寸,加軫與轐七寸,又幷此輈深,則衡高八尺七寸也。除馬之高,則餘七寸,為衡頸之間。」是輈在衡上也。轅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居衡之上而嚮下鉤之,衡則橫居輈下,是轅端上曲鉤衡者名軏也。

公冶長

電子圖書館
19 公冶長: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孔曰:「令尹子文,楚大夫,姓鬬名穀,字於菟。」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巳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但聞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孔曰:「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曰:「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疏】「子張」至「得仁」。○正義曰:此章明仁之難成也。「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巳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者,弟子子張問於孔子曰:「楚大夫令尹子文,三被任用,仕為令尹之官,而無喜見於顏色。三被巳退,無慍懟之色。舊令尹之政令規矩,必以告新令尹,慮其未曉也。」子文有此美行,子張疑可謂仁,故問曰:「何如?」「子曰:忠矣」者,孔子荅之,為行如此,是忠臣也。「曰:仁矣乎」者,子張復問子文此德可謂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荅言,如其所說,但聞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者,此子張又舉齊大夫陳文子之行而問孔子也。崔子,崔杼也,為齊大夫,作亂弒其君光。陳文子惡之,故家雖富有馬十乘謂四十匹也,而輒捐棄,違去之。至於他國,亦遇其亂,陳文子則曰,「猶吾齊大夫崔子也」,而違去之。復往一他邦,則又曰,「猶吾齊大夫崔子也」,而違去之。為行若此,其人何如?「子曰:清矣」者,孔子荅言,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可止者,可謂清潔矣。「曰:仁矣乎」者,子張意其為仁,故復問之曰:「可以為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荅言:「據其所聞,但是清耳,未知他行,安得仁乎?」○注「孔曰」至「於菟」。○正義曰:案宣四年《左傳》云:「初,若敖娶於䢵,生鬬伯比。若敖卒,從其母畜於䢵,淫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䢵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䢵子母,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鬬穀於菟。實為令尹子文。」是也。令尹,宰也。《周禮》六卿,太宰為長,遂以宰為上卿之號。楚臣令尹為長,從他國之言,或亦謂之宰。宣十二年《左傳》云「蒍敖為宰」是也。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楚官多以尹為名,皆取其正直也。○注「孔曰」至「去之」。○正義曰:云「皆齊大夫」者,並見《春秋》,故知之。云「崔杼作亂」者,左襄二十五年。云「四十匹馬」者,古以四馬其一車,因謂四匹為乘。《經》言十乘,故知四十匹也。

雍也

電子圖書館
4 雍也: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馬曰:「子華,弟子公西華赤之字。六斗四升曰釜。」請益。曰:「與之庾。」包曰:「十六斗曰庾。」冉子與之粟五秉。馬曰:「十六斛曰秉,五秉合為八十斛。」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鄭曰:「非冉有與之太多。」
【疏】「子華」至「繼富」。○正義曰:此章論君子當賑窮周急。「子華使於齊」者,弟子公西赤字子華,時仕魯,為魯使適於齊也。「冉子為其母請粟」者,冉子,即冉有也,為其子華之母請粟於夫子,言其子出使而家貧也。「子曰:與之釜」者,夫子令與粟六斗四升也。「請益」者,冉有嫌其粟少,故更請益之。「曰:與之庾」者,夫子令益與十六斗也。「冉子與之粟五秉」者,冉有終以為少,故自與粟八十斛也。「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者,此孔子非冉有與之太多也。赤,子華名。適,往也。言子華使往齊國,乘肥馬,衣著輕裘,則是富也,富則母不闕粟。吾嘗聞之,君子當周救人之窮急,不繼接於富有。今子華家富,而多與之粟,則是繼富,故非之也。○注「馬曰」至「曰釜」。○正義曰:《史記·弟子傳》云:「公西赤字子華。」鄭玄曰:「魯人,少孔子四十二歲。」云「六斗四升曰釜」者,昭三年《左傳》:「晏子曰: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干釜。」杜注云:「四豆為區,區十六升。四區為釜,釜六斗四升。」是也。○注「包曰:十六斗曰庾」,「馬曰:十六斛曰秉」。○正義曰:案《聘禮記》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鄭注云:「秉十六斛,今江淮之間量名以為籔者,今文籔為逾。」是庾、逾、籔其數同,故知然也。

子罕

電子圖書館
15 子罕:
子曰:「吾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各得其所。」鄭曰:「反魯,哀公十一年冬,是時道衰樂廢,孔子來還,乃正之,故《雅》、《》各得其所。」
【疏】「子曰:吾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各得其所。」○正義曰:此章記孔子言正廢樂之事也。孔子以定十四年去魯,應聘諸國。魯哀公十一年,自衞反魯,是時道衰樂廢,孔子來還,乃正之,故《雅》、《》各得其所也。○注「反魯,魯哀公十一年冬」。○正義曰:案《左傳》哀十一年冬,「衞孔文子之將攻大叔也,訪於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退,命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衞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召之,乃歸。」杜注云:「於是自衞反魯,樂正,《雅》、《》各得其所。」是也。

鄉黨

提到《鄉黨》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4 鄉黨:
君命召,不俟行矣。鄭曰:「急趨君命,行出而車隨之。」
【疏】「君命召,不俟行矣」。○正義曰:此明孔子急趨君命也。俟猶待也。謂君命召,已不待車而即行出,車當而隨之也。

20 鄉黨:
升車,必正立執綏。周曰:「必正立執綏,所以為安。」車中不內顧,包曰:「車中不內顧者,前視不過衡軛,傍視不過輢轂。」不疾言,不親指。
【疏】「升車」至「親指」。正義曰:此記孔子乘車之禮也。「升車,必正立執綏」者,綏者,挽以上車之索也。言孔子升車之時,必正立執綏,所以為安也。「車中不內顧」者,顧,謂迴視也。言孔子在車中不鄉內迴顧,掩人之私也。「不疾言,不親指」者,亦謂在車中時也。疾,急也。以車中既高,故不疾言,不親有所指,皆為惑人也。○注「包曰:車中不內顧者,前視不過衡軛,傍視不過輢轂」。○正義曰:衡軛是轅端橫木馬領者。《輿人》注云:「較,兩輢上出軾者。」則輢轂俱在車之兩傍。言孔子在車中,前視則不過衡軛之前,傍視則不過輢轂之後。案《曲禮》云:「立視五嶲,式視馬尾,顧不過轂。」注云:「立平視也。嶲猶規也,謂輪轉之度。」案車輪一周為一規。乘車之輪高六尺六寸,徑一圍三,三六十八,得一丈八尺,又六寸為一尺八寸,揔一規為一丈九尺八寸。五規為九十九尺六尺為步,揔為十六步半,則在車上得視前十六步半也。而此注云「前視不過衡軛」者,禮言中人之制,此記聖人之行,故前視但不過衡軛耳。

共7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