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譯文對照:[不顯示] [英文翻譯]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墨家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次" 符合次數:45.
共27段落。第1頁,共3頁。 跳至頁1 2 3

墨家

相關資源

墨子

[春秋 - 戰國] 公元前490年-公元前221年
提到《墨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簡介說明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卷一

電子圖書館

親士

提到《親士》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 親士: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句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醜也。太上無敗,其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親士:
從前,晉文公被迫逃亡在外,后為天下盟主;齊桓公被迫離開國家,后來稱霸諸侯;越王勾踐被吳王戰敗受辱,終成威懾中原諸國的賢君。這三君所以能成功揚名于天下,是因為他們都能忍辱負恥,以圖復仇。最上的是不遭失敗,其是失敗而有辦法成功,這才叫善于使用士民。

法儀

電子圖書館
2 法儀:
今大者治天下,其治大國,而無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辯也。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當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
1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當皆法其學,奚若?天下之為學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學,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當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為君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故父母、學、君三者,莫可以為治法
而可
2
法儀:
現在大的如治天下,其如治大國,卻沒有法則,這是不如工匠們能明辨事理。那么,用什么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則才行呢?假若以自己的父母為法則何如?天下做父母的很多,但仁愛的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父母為法則,這實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這自然是不可以的。假若以自己從學的師長為法何如?天下做師長的很多,但仁愛的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師長為法則,這實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這自然是不可以的。假若以自己的國君為法則何如?天下做國君的很多,但仁愛的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國君為法則,這實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這自然是不可以的。所以父母、師長和國君三者,都不可以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則。

1. 之 : 舊脫。 吳毓江《墨子校注》
2. 而可 : 刪除。 由王校改。

卷三

電子圖書館

尚同下

電子圖書館
2 尚同下:
然計得下之情將柰何可?故子墨子曰:「唯能以尚同一義為政,然後可矣。何以知尚同一義之可而為政於天下也?然胡不審稽古之治為政之說乎。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長也,百姓為人。若苟百姓為人,是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千人千義,逮至人之眾不可勝計也,則其所謂義者,亦不可勝計。此皆是其義,而非人之義,是以厚者有鬥,而薄者有爭。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義也,是故選擇賢者,立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天下,是以選擇其立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國建諸侯。諸侯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其四境之內也,是以選擇其立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其君也,是以選擇其立而為鄉長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諸侯、卿之宰、鄉長家君,非特富貴游佚而擇之也,將使助治亂刑政也。故古者建國設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師長,此非欲用說也,唯辯而使助治天
1明也。
尚同下:
然而考慮應該怎么樣才可以獲知下情呢?所以墨子說:「只有能用向上統一意見施政,這以后就可以了。」怎么知道向上統一意見,就可以在天下施政呢?這為什么不審察古代施政時的情況呢?古代上天開始生育下民,還沒有行政長官的時候,百姓人各為主。如果百姓人各為主,這就一人有一個道理,十人有十個道理,百人有百個道理,千人有千人道理。及至人數多得不可勝數,那么他們所謂的道理也就多得不可勝數。這樣人都認為自己的道理正確,而認為別人的道理不正確,因此嚴重的發生斗毆,輕微的發生爭吵。所以上天希望統一天下的道理,因此就選擇賢人立為天子。天子認為他的智慧能力不足單獨治理天下,所以選擇于他的賢人立為三公。三公又認為自己的智慧能力不足單獨輔佐天子,所以分封建立諸侯;諸侯又認為自己的智慧能力不足單獨治理他國家的四境之內,因此又選擇于他的賢人,立為卿與宰;卿、宰又認為自己的智慧能力不足以單獨輔佐他的君主,因此選擇于他的賢人,立為鄉長、家君。所以古時天子設立三公、諸侯、卿、宰、鄉長,家君,不只是讓他們富貴游樂而選擇他們,而是將使他們協助自己治理刑政。所以古時建國立都,就設立了帝王君主,又輔佐以卿士師長,這不是想用來取悅自己喜歡的人,只是分授職責,使他們助天明治。

1. 助 : 刪除。 孫詒讓《墨子閒詁》

卷五

電子圖書館

非攻中

電子圖書館
5 非攻中:
飾攻戰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眾,是故亡。我能收用我眾,以此攻戰於天下,誰敢不賓服哉?」子墨子言曰:「子雖能收用子之眾,子豈若古者吳闔閭哉?古者吳闔閭教七年,奉甲執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注林,出於冥隘之徑,戰於柏舉,中楚國而朝宋與及魯。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齊,舍於汶上,戰於艾陵,大敗齊人而葆之大山;東而攻越,濟三江五湖,而葆之會稽。九夷之國莫不賓服。於是退不能賞孤,施舍群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譽其智,怠於教,遂築姑蘇之臺,七年不成。及若此,則吳有離罷之心。越王句踐視吳上下不相得,收其眾以復其讎,入北郭,徙大內,圍王宮而吳國以亡。昔者晉有六將軍,而智伯莫為強焉。計其土地之博,人徒之眾,欲以抗諸侯,以為英名。攻戰之速,故差論其爪牙之士,皆列
1舟車之眾,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謀為既已足矣,又攻茲范氏而大敗之,并三家以為一家,而不止,又圍趙襄子於晉陽。及若此,則韓、魏亦相從而謀曰:『古者有語,脣亡則齒寒』。趙氏朝亡,我夕從之,趙氏夕;亡,我朝從之。《》曰『魚水不務,陸將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門除道,奉甲興士,韓、魏自外,趙氏自內,擊智伯大敗之。」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今以攻戰為利,則蓋嘗鑒之於智伯之事乎?此其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非攻中:
為攻戰辯飾的人又說:「他們不能收攬、利用他們的民眾士卒,所以滅亡了;我能收攬、利用我們的民眾士卒,以此在天下攻戰,誰敢不投降歸附呢?」墨子說道:「您即使能收攬、利用您的民眾士卒,您難道比得上古時的吳王闔閭嗎?」古時的吳王闔閭教戰七年,士卒披甲執刃,奔走三百里才停止歇息,駐扎在注林,取道冥隘的小徑,在柏舉大戰一場,占領楚國中央的都城,并使宋國與魯國被迫來朝見。及至吳夫差即位,向北攻打齊國,駐扎在汶上,大戰于艾陵,大敗齊人,使之退保泰山;向東攻打越國,渡過三江五湖,迫使越人退保會稽,東方各個小部落沒有誰敢不歸附。戰罷班師回朝之后,不能撫恤陣亡將士的遺族,也不施舍民眾,自恃自己的武力,夸大自己的功業,吹噓自己的才智,怠于教練士卒,于是建筑姑蘇臺,歷時七年,尚未造成,至此吳人都有離異疲憊之心。越王勾踐看到吳國上下不相融洽,就收集他的士卒用以復仇,從吳都北郭攻入,遷走吳王的大船,圍困王宮,而吳國因這滅亡。從前晉國有六位將軍,而其中以智伯為最強大。他估量自己的土地廣大,人口眾多,想要跟諸侯抗衡,以為用攻戰的方式取得英名最快,所以指使他手下的謀臣戰將,排列好兵船戰車士卒,以之攻打中行氏,并占據其地。他認為自己的謀略已經高超到極點,又去進攻范氏,并大敗之,合并三家作為一家卻還不肯罷手,又在晉陽圍攻趙襄子。到此地步,韓、魏二家也互相商議道:「古時有話說:『唇亡則齒寒。』趙氏若在早晨滅亡,我們晚上將隨之;趙氏若在晚上滅亡,我們早晨將隨之。古詩說:『魚在水中不快跑,一旦到了陸地,怎么還來得及呢?』」因此韓、魏、趙三家之主,同心戮力,開門清道,令士卒們穿上鎧甲出發,韓、魏兩家軍隊從外面,趙氏軍隊從城內,合擊智伯。智伯大敗。所以墨子說道:「古時有話說:『君子不在水中照鏡子,而是以人作鏡子。在水中照鏡,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鏡,則可以知吉兇。』現在若有人以為攻戰有利,那么何不以智伯失敗的事作借鑒呢?這種事的不吉而兇,已經可以知道了。」

1. 其 : 舊脫。 孫詒讓《墨子閒詁》

非攻下

電子圖書館
2 非攻下:
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諸侯則不然,將必皆差論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車之卒伍,於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罪之國。入其國家邊境,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以湮其溝池,攘殺其牲牷,燔潰其祖廟,勁殺其萬民,覆其老弱,遷其重器,卒進而柱乎鬥,曰『死命為上,多殺之,身傷者為下,又況失列北橈乎哉,罪死無赦』,以譂其眾。夫無兼國覆軍,賊虐萬民,以亂聖人之緒。意將以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殺天民,剝振神之位,傾覆社稷,攘殺其犧牲,則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將以為利鬼乎?夫殺之人,滅鬼神之主,廢滅先王,賊虐萬民,百姓離散,則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將以為利人乎?夫殺之人,為利人也博矣。又計其費此,為周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財用,不可勝數也,則此下不中人之利矣。
非攻下:
現在的王公大人、天下的諸侯則不是這樣。他們必定要指使他們的謀臣戰將,都排列其兵船戰車的隊伍,在這個時候準備用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去攻打無罪的國家,侵入那些國家的邊境,割掉其莊稼,斬伐其樹木,摧毀其城郭,填塞其溝池,奪殺其牲畜,燒毀其祖廟,屠殺其人民,滅殺其老弱,搬走其寶器,終至進而支持戰斗,(對士卒)說:「死于君命的為上,多殺敵人的之,身體受傷的為下。至于落伍敗退的呢?罪乃殺無赦!」用這些話使他的士卒畏懼。兼并他國覆滅敵軍;殘殺虐待民眾,以破壞聖人的功業。還將認為這是利于上天嗎?取用上天的人民,去攻占上天的城邑,這乃是刺殺上天的人民,毀壞神的神位,傾覆宗廟社稷,奪殺其牲口,那么這就對上下符合上天的利益了。還將認為這樣利于鬼神嗎?屠殺了這些人民,就滅掉了鬼神的祭主,廢滅了先王(的祭祀),殘害虐待萬民,使百姓分散,那么這就于中不符合鬼神的利益了。還將認為這樣利于人民嗎?認為殺他們的人民是利人,這就也微薄了。又計算那些費用,原都是人民的衣食之本,所竭盡天下百姓的財用,就不可勝數了,那么,這就對下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了。

卷六

電子圖書館

節用上

電子圖書館
2 節用上:
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鳥獸、犬馬,以益衣裳、宮室、甲盾、五兵、舟車之數於數倍乎!若則不難,故孰為難倍?唯人為難倍。然人有可倍也。昔
1聖王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處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聖王之法也。聖王即沒,于民也,其欲蚤處家者,有所二十年處家;其欲晚處家者,有所四十年處家。以其蚤與其晚相踐,後聖王之法十年。若純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惟使民蚤處家而可以倍與?且不然已。
節用上:
又去掉王公大人所愛好搜集的珠玉、鳥獸、狗馬,用來增加衣服、房屋、兵器、車船的數量,使之增加一倍,這也是不難的。什么是難以倍增的呢?只有人是難以倍增的。然而人也有可以倍增的辦法。古代聖王制訂法則,說道:「男子年到二十,不許不成家,女子年到十五,不許不嫁人。」這是聖王的法規。聖王既已去世,聽任百姓放縱自己,那些想早點成家的,有時二十歲就成家,那些想遲點成家的,有時四十歲才成家。拿早的與晚的相減,與聖王的法則差了十年。如果婚后都三年生一個孩子,就可多生兩、三個孩子了。這不是使百姓早成家可使人口倍增嗎?然而(現在執政的人)不這樣做罷了。

1. 者 : 舊脫。

卷七

電子圖書館

天志上

電子圖書館
3 天志上:
曰且夫義者政也,無從下之政上,必從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從事,未得己而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從事,未得己而為政,有將軍大夫政之;將軍大夫竭力從事,未得己而為政,有三公諸侯政之;三公諸侯竭力聽治,未得己而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己而為政,有天政之。天子為政於三公、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為政於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於天子,明說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潔
為粢
1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於天。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於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於天子者也。
天志上:
并且義是用來匡正人的。不能從下正上,必須從上正下。所以老百姓竭力做事,不能擅自恣意去做,有士去匡正他們;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將軍、大夫匡正他們;將軍、大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三公、諸侯去匡正他們;三公、諸侯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們;天子不得擅自恣意去治政,有上天匡正他。天子向三公、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君子固然明白地知道;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卻未能清楚地知道。所以從前三代的聖君禹、湯、周文王、周武王,想把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勸告天下的百姓,所以無不喂牛羊、養豬狗,潔凈地預備酒醴粢盛,用來祭祀上帝鬼神而向上天求得福祥。我不曾聽到上天向天子祈求福祥的。這就是我所以知道上天向天子發號施政的原因。

1. 為粢 : 舊脫。 孫詒讓《墨子閒詁》

天志下

電子圖書館
2 天志下:
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惡。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惡者何也?天欲義而惡其不義者也。何以知其然也?曰義者正也。何以知義之為正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我以此知義之為正也。然而正者,無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是故庶人不得己而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己而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己而為正,有諸侯正之;諸侯不得己而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己而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己而為政,有天正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於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於天
1
天子
2也。是故古者聖人,明以此說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天子賞罰不當,聽獄不中,天下疾病禍福,霜露不時,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絜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我未嘗聞天之禱祈福於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貴於天子也。是故義者不自愚且賤者出,必自貴且知者出。曰誰為知?天為知。然則義果自天出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
天志下:
所以墨子說道:「警戒呀!謹慎呀!一定要做天所希望的,除去天所厭惡的。」天所希望的是什么呢?所厭惡的是什么呢?天希望義而厭惡不義。從何知道是這樣呢?因為義即是正。因何知道義即是正呢?天下有義就治理,無義就混亂,我因此知道義就是正。然而所謂正,不能自下正上,必須從上正下。所以庶民百姓不得肆意去從事,有士來匡正他;士不得肆意去做。有大夫來匡正他;大夫不得肆意去做,有諸侯去匡正他;諸侯不得肆意去做,有三公來匡正他;三公不得肆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天子不得肆意去做,有上天匡正他。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對于天子匡正天下都很明白,但對上天匡正天子卻不明白。所以古代的聖人明白地將此道理告訴人們,說:「天子有善,天能賞他;天子有過,天能罰他。」若天子賞罰不當,刑罰不公,天就會降下疾病災禍,霜露失時。這時天子必須要喂養牛羊豬狗,潔凈地整備粢盛酒醴,去向上天祭祀,禱告,求福。但我從來就不曾聽說過上天向天子禱告和求福的。我由此知道天比天子尊貴、莊重。所以義不從愚蠢而卑賤的人中產生,必定從尊貴而聰明的人中產生。那么誰是尊貴的?天是尊貴的。誰是聰明的?天是聰明的。既然如此,那么義果真是從上天產生出來的了。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希望行義的話,那么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1. 之 : 舊脫。 孫詒讓《墨子閒詁》
2. 天子 : 舊脫。 孫詒讓《墨子閒詁》

卷八

電子圖書館

明鬼下

電子圖書館
15 明鬼下:
且商書獨鬼,而夏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夏書禹誓曰:『大戰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聽誓于中軍,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劋絕其命。」有曰:「日中。今予與有扈氏爭一日之命。且爾卿大夫庶人,予非爾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罰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爾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賞于祖而僇于社。賞于祖者何也?言分命之均也。僇于社者何也?言聽獄之事也。故古聖王必以鬼神為賞賢而罰暴,是故賞必於祖而僇必於社。此吾所以知夏書之鬼也。故尚者夏書,其商周之書,語數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故何也?則聖王務之。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於古曰:『吉日丁卯,周代祝社方,歲於社
1考,以延年壽』。若無鬼神,彼豈有所延年壽哉!」
明鬼下:
而且單《商書》獨提到鬼,而《夏書》不說鬼,那么還不足用來作為法則,既然如此,那么姑且試著回顧《夏書》。《禹誓》說:「在甘這個地方舉行大戰,夏王于是命令左右六人,下到中軍去聽宣誓。夏王說:『有扈氏輕慢五行,怠惰廢棄三正,天因而斷絕他的大命。』又說:『太陽已中,現在我要和有扈氏拼今日的生死。前進吧!你們鄉大夫和平民百姓。我不是想要有扈氏的田地和寶玉,我是恭行上天的懲罰。左邊的不盡力進攻左方,右邊的不盡力進攻右方那就是你不聽命。駕車的不將馬指揮好,那就是你們不聽命。所以要在祖先神位前頒賞,在社廟神主前行罰。』」在祖廟頒賞是為什么呢?是告祖先分配天命的公平。在社廟行罰是為什么呢?是說治獄的合理。所以古時聖王必定認為鬼神是賞賢和罰暴的,所以行賞必在祖廟而行罰必在社廟。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夏書》中的鬼。所以最遠的《夏書》,其的《商書》、《周書》,都多說到鬼神的存在,重復了又重復。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聖王勉力于此。從這些書的說法來看,則鬼神的存在,難道可以懷疑嗎?在古時有記載說:「在丁卯吉日,(百官)代王遍祝社神、四方之神、歲事之神及先祖,以使王延年益壽。」

1. 者 : 舊脫。 孫詒讓《墨子閒詁》

卷十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經上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70 經上:
,無間而不攖攖也。
經說上:
:無厚而后可。

共27段落。第1頁,共3頁。 跳至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