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鬼下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竊疑楫實當作杸篆文形近而誤"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明鬼下

提到《明鬼下》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7 明鬼下:
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惟」,吳鈔本作「唯」。昔者,宋文君鮑之時,「君」,吳鈔本作「公」。《論衡·祀義》篇云「宋公鮑之身有疾」。有臣曰𥙐觀辜,顧云:「《論衡·訂鬼》作宋夜姑」。詒讓案:字書無「𥙐」字,《論衡·祀義》篇云「祝曰夜姑」,則「詬」當即「祝」之訛。祝,即周禮大小祝也。「觀辜」,疑亦「夜姑」之訛。左傳昭二十五年魯有「申夜姑」,釋文「『夜』本或作『射』」。又文六年晉狐射姑,《穀梁》作「狐夜姑」。《春秋桓九年經》有曹世子射姑。左傳定二年,又有邾大夫夷射姑。是古人多以射姑為名之證。固嘗從事於厲,論衡·祀義》篇云「掌將事於厲者」,盧云:「厲,公厲泰厲之屬也。宋歐陽士秀以厲為神祠,以管子請桓公立五厲,祀堯之五吏為證。後世統謂之廟」。祩子杖揖出與言曰:『類篇示部引《廣雅》云「祩,詛也」。畢云:「『祩』,『祝』字異文。祩子,即祝史也。《玉篇》云『祩,之俞切,祝詛也。又音注。言神馮於祝子而言也」。蘇云:「下言『舉揖而槁之』,則『揖』宜從木為『楫』」。俞云:「下文『祩子舉揖而槁之』,揖,未知何物,疑此文本作『祩子揖杖出』,下文本作『株子舉杖而槁之』。尚書大傳『八十者杖於朝,見君揖杖』,鄭注曰『揖,挾也』。此揖杖之義也。因『揖杖』誤倒為『杖揖』,後人遂改下文之『舉杖』為『舉揖』,以合之耳。舉杖而槁之猶定二年左傳云『奪之杖以敲之』。槁即敲之假音」。案:祩疑「禂」之異文。《說文·示部》云「禂,禱牲馬祭也」,《周禮甸祝》「禂牲禂馬」,鄭注云「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畢以「祩」為「祝」異文,說無所據。上觀辜已是祝,則祩子不當復為祝。竊疑當是「巫」,巫能接神,故厲神降於其身。謂之祩子,猶楚辭謂巫為靈子也。蘇校謂「揖」當作「楫」,近是。《論衡·祀義》篇作「厲鬼杖檝而與之言」,又云「舉檝而掊之」,「檝」即「楫」之俗。然《說文·木部》云「楫,舟櫂也」,於義無取。。《說文·殳部》云:「杸,軍中士所持殳也」,與殳音義同。《淮南子·齊俗訓》云「搢笏杖殳」,許慎注云「殳,木杖也」。但漢人引已作「楫」,未敢輒改。觀辜是何珪璧之不滿度量?酒醴粢盛之不淨潔也?犧牲之不全肥?淮南子時則訓,高注云「全,無虧缺也」。畢云:「全,謂純色,與牷同」。春秋冬夏「選」失時?蓋言祭厲失其常時。畢云:「選同算」。詒讓案:選下有脫字,後文云「官府選效必先祭器」,則「選」下疑脫「效」字。選當讀為饌具之饌,畢說非,詳後。豈女為之與?意鮑為之與?』王引之云:「意與抑同。《論語·學而》篇『求之與,抑與之與』?漢石經『抑』作『意』」。觀辜曰:『鮑幼弱在荷繈之中,畢云:「荷與何同。漢書注『李奇云:繈,絡也,以繒布為之,絡負小兒。師古曰:即今之小兒繃也,居丈反』」。詒讓案:「繈」,吳鈔本作「襁」,襁正字,繈借字。《說文·衣部》云「襁,負兒衣也」。《論語·子路》篇「襁負其子而至矣」,集解「包咸云:負者以器曰襁」。《呂氏春秋·明理》篇云「道多褓襁」,高注云「褓,小兒被也。襁,褸格上繩也」。孫奭孟子音義引博物志云「襁褓,織縷為之,廣八寸,長一尺二寸,以負小兒於背上」。《史記魯世家》云「成王少在強葆之中」。鮑何與識焉。盧云「此云在荷繈之中,則非春秋時宋文公也」。案:宋世家無兩文公,且不當名謚并同。此蓋墨子傳聞之誤,不得謂宋別有文公鮑也,盧說非。官臣觀辜特為之』。·襄十八年傳》「中行獻子禱于河,偁官臣偃」,杜注云「守官之臣」。祩子舉揖而槁之,「揖」,疑亦當為「杸」。蘇校改「楫」,亦通。俞校改「杖」,未塙。《論衡·祀義》篇云「厲鬼舉檝而掊之,斃於壇下」。此「槁」疑當讀為「毃」,同聲假借字。《·定二年傳》云「奪之杖以敲之」,釋文云「敲,苦孝反,又苦學反。《說文》作毃,云擊頭也。字林同。又一曰擊聲也,口交反,又口卓反,訓從敲,云橫擿也」。案:今本《說文·攴部》,「擿」作「撾」。畢云:「槁同敲」。殪之壇上。當是時,畢云:「舊脫此字,一本有。」宋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畢云:「舊脫『者』字,一本有」。詒讓案:道藏本、吳鈔本並有。著在宋之春秋。諸侯傳而語之曰:『諸不敬慎祭祀者,鬼神之誅,至若此其憯遫也!』道藏本、吳鈔本無「也」字。以若書之說觀之,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