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譯文對照:[不顯示] [英文翻譯]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先秦兩漢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周監於二代" 符合次數:6.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儒家

相關資源

論語

[春秋 - 戰國] 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50年
提到《論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八佾

提到《八佾》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4 八佾: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八佾:
孔子說:「周禮借鑒了夏、商兩朝的禮法,真是豐富多彩啊!我贊同周禮。」

論衡

[東漢] 80年 王充著
提到《論衡》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齊世

電子圖書館
4 齊世:
語稱上世之人,質朴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難治。故《易》曰:「上古之時結繩以治,後世易之以書契。」先結繩,易化之故;後書契,難治之驗也。故夫宓犧之前,人民至質朴,臥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父。至宓犧時,人民頗文,知欲詐愚,勇欲恐怯,彊欲凌弱,眾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至周之時,人民文薄,八卦難復因襲,故文王衍為六十四首,極其變,使民不倦。至周之時,人民久薄,故孔子作《春秋》,采毫毛之善,貶纖介之惡,稱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知世浸弊,文薄難治,故加密致之罔,設纖微之禁,檢狎守持,備具悉極。此言妄也。

史書

相關資源

漢書

[新 - 東漢] 36年-111年
提到《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前漢》]

電子圖書館

諸侯王表

提到《諸侯王表》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諸侯王表:
周監於二代,三聖制法,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餘。周公、康叔建於魯、衛,各數百里;太公於齊,亦五侯九伯之地。詩載其制曰:「介人惟藩,大師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懷德惟寧,宗子惟城。母俾城壞,毋獨斯畏。」所以親親賢賢,褒表功德,關諸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故盛則周、邵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共守。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至虖阨挢河洛之間,分為二周,有逃責之臺,被竊鈇之言。然天下謂之共主,彊大弗之敢傾。歷載八百餘年,數極德盡,既於王赧,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於天下,尚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餘年。

提到《志》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禮樂志

提到《禮樂志》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5 禮樂志:
王者必因前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備。周監於二代,禮文尤具,事為之制,曲為之防,故稱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於是教化浹洽,民用和睦,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囹圄空虛,四十餘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及其衰也,諸侯踰越法度,惡禮制之害己,去其篇籍。遭秦滅學,遂以亂亡。

電子圖書館

王莽傳

提到《王莽傳》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王莽傳上

電子圖書館
78 王莽傳上:
王邑等還京師,西與王級等合擊明、鴻,皆破滅,語在翟義傳。莽大置酒未央宮白虎殿,勞賜將帥。詔陳崇治校軍功,第其高下。莽乃上奏曰:「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比屋而封,至功成事就,則加賞焉。至於夏后塗山之會,執玉帛者萬國,諸侯執玉,附庸執帛。周武王孟津之上,尚有八百諸侯。周公居攝,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蓋諸侯千八百矣。禮記王制千七百餘國,是以孔子著孝經曰:『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此天子之孝也。秦為亡道,殘滅諸侯以為郡縣,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高皇帝受命除殘,考功施賞,建國數百,後稍衰微,其餘僅存。太皇太后躬統大綱,廣封功德以勸善,興滅繼絕以永世,是以大化流通,旦暮且成。遭羌寇害西海郡,反虜流言東郡,逆賊惑眾西土,忠臣孝子莫不奮怒,所征殄滅,盡備厥辜,天子咸寧。今制禮作樂,實考周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殷爵三等,有其說,無其文。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臣請諸將帥當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奏可。於是封者高為侯伯,次為子男,當賜爵關內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數百人。擊西海者以「羌」為號,槐里以「武」為號,翟義以「虜」為號。

前漢紀

[東漢] 198年-200年
提到《前漢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漢紀》]

孝惠皇帝紀

電子圖書館
7 孝惠皇帝... :
五年十月雷。桃李杏棗實。常燠也。春正月。發京師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五千人築長安城。三十日罷。三月。上遊離宮。叔孫通曰。古者春常獻果。今櫻桃始熟。願陛下取獻宗廟。諸果獻自此始。初。通秦時徵為待詔。陳勝等起反。二世詔問群臣博士。群臣博士咸曰。君親無將。將而必誅。宜急發兵擊反賊。二世怒。通進曰。今明主在於上。法令具於下。安得有反賊乎。此真狗盜鼠竊耳。二世乃按誅諸言反者。而拜通為博士。出曰。幾不免虎口。乃遂亡。後從漢。及天下定。通乃召魯諸生學者以定儀法。魯召二人不肯行。曰。公為人臣不忠。專面諛。不諫苟免。今兵革未休。死傷者未收。乃欲定禮樂。公去矣。無汙我。通曰。子真鄙儒。不知時變。乃去之。漢諸禮儀。皆通所定。然猶草創。未能具備矣。夫禮樂。聖人之所以興化致治。太平之本也。本志曰。五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宜急。治身者斯須忘禮。則暴慢及之。為國者一朝忘禮。則荒亂及之。人含天地陰陽之氣。有善惡喜怒哀樂之情。人稟異性而不能節也。唯聖人能為之節。而不能絕也。故象天地而制禮樂。所以通神明。立人倫。正性情。節萬事者也。有男女之情。有妒忌之心。為制昏姻之禮。有交接長幼之序。為制鄉飲之禮。有哀死思遠之情。為制喪祭之禮。有為崇敬上之心。為制朝覲之禮。喪有哭踊之節。樂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情。邪人足以防其失。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闕。而淫僻之罪多。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訟之獄繁。喪紀之禮廢。則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眾矣。朝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而侵淩之漸起矣。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樂以治內而為同。禮以修外而為異。同則和親。異則畏敬。和親則無怨。畏敬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二者並行。合為一體。畏敬之意難見。則著之於享獻辭受登降跪拜。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鍾石管絃。盡其敬意。而不多其財賄。盡其歡心。而不留其聲音。孔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言明王設禮樂之本也。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者謂之聖。述者謂之明。王者必因先王之禮樂。順時施宜。有所損益。即人之心稍稍制作。至於太平而大備。。禮文尤具。故稱經禮三百,威儀三千。於是教化浹洽。民用和睦。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囹圄空虛。三十餘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及其衰也。諸侯縱橫。逾越法度。惡禮制之害己。去其篇籍。遭秦滅學。遂以亂亡。夫樂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移人疾。是故先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故纖微譙偯之音作。而民憂思。闡諧慢易之音作。而民康樂。麤厲猛奮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正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和睦之音作。而民慈愛。流僻邪放之音作。而民淫亂。故先王制雅頌之聲。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儀。合生氣之和。導五常之性。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奪。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於中而發於外。各安其位而不相奪。足以感動民之善心。不使邪氣得襲焉。是先王立禮樂之方也。黃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湯作大濩。武王作大武。周公作勺。咸池。備矣。六莖。澤及根莖也。五英。茂也。大章。章之也。韶。繼也。夏。大也。濩。救也。武言以武功定天下。勺言酌先王之道。自夏以往。其流不可得聞也。殷頌猶有存者。周詩既備。而器用陳張。周官具矣。夫禮樂者。威儀足以充目。聲音足以動耳。詩歌足以感心。故聞其音而德和。省其詩而志正。觀其數而法立。是以薦之郊廟則鬼神享。作之朝廷則君臣和。立之學宮則萬民協。莫不虛己竦神。悅而承流。是以海內通知上德。被服其風。光耀日新。化上遷善。而不自知其所以然。至於萬物化。天地順。而嘉應祥。故《》云:「鍾鼓煌煌,磬管鏘鏘,降福穰穰。」《》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至於末世衰亂。殷紂斷棄先祖之正樂。乃作淫聲。用變亂正聲。以悅婦人。周道既闕。而王官失業。雅頌相錯。禮樂大壞。諸侯設兩觀。乘大輅。大夫八佾舞于庭。政遂郡遲而不變。於是桑閒濮上鄭衛宋楚之聲並出。內則致疾短壽。外則亂政傷民。巧偽之人。因而飾之。以熒亂富貴之耳目。庶人以求利。列國以相聞。故秦穆公遺戎樂而由餘去。齊人饋女樂而孔子行。自此禮樂喪矣。漢興乃復存之。禮樂古事。稍稍增集。夏大旱。江河水少。谿谷水絕。八月。相國曹參薨。諡懿侯。九月長安城成。十月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賜民爵戶一級。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