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孝武皇帝紀二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孝武皇帝紀二

電子圖書館
5 孝武皇帝... :
五年春正月。河間王德薨。諡獻王。德好學。修禮樂。造次必於儒者。道術之士。自四方至者。皆得古文之書。先是來朝。上策問三十餘事。具推道術而對。文約旨明。上甚重之。夏。發巴蜀民治南夷道。南夷道君長有十數。夜郎最大。其西靡漠之屬以十數。靡漠最大。自靡漠以北。君長以十數。卬都最大。皆椎髻耕田。有聚邑。其外西自桐師以東至葉榆。名為越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無常居。大君長地方可數千里。自越嶲以東北。君長以十數。莋都最大。自莋都以東北。君長以十數。冉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十數。白馬最大。此皆巴蜀外西南夷也。初楚莊王使將軍莊蹻。循江略地黔中南以西。蹻至靡漠。地方三百里。其旁平地肥饒數千里。既克定之。會秦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蹻因以其眾王靡漠。變服從其俗。秦時嘗通伍人之道。於此諸國。頗置長吏。漢興皆棄之。及大行王恢之救越也。使鄱陽令唐蒙使於南越。越食蒙以枸醬。蒙問所從來。曰。從西北牂牁江。江廣數千里。出鄱禺城下。蒙因上書曰。南越地東西皆萬餘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今以長沙豫章往來。水道絕難。竊聞夜郎精兵可數十萬。若從夜郎浮船下牂牁。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可通夜郎道為置吏。上許之。乃拜蒙中郎將。發巴蜀兵千餘人。奉幣帛見夜郎侯。喻以威德。為置長吏。旁小邑皆貪漢繒帛。以為道遠。漢終不能有也。故皆且聽命。司馬相如亦言西南夷卬莋可置都。上悅之。以相如為中郎將。往喻意。皆聽命。後西南夷數反。發兵興徭役。費用甚多。相如知其難通。業已建之。乃假巴蜀之論以諷上。且以宣其使旨於百姓曰。蓋聞天子之於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今已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塗。二年於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使者之纍也。夫卬莋西僰之人。與中國不並也。其已久矣。仁者不能以德來。彊者不能以力并。意者殆不可乎。夫割齊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使者荅曰。蓋世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懼焉。及臻厥功。天下宴然也。夫賢君之踐位也。豈將委瑣偓促。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悅而已哉。將必崇論宏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故馳騖於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兩地。今封彊之內。冠帶之倫。咸獲嘉祉。靡有闕遺矣。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政教未加。流風猶微。內之則犯義侵禮於邊境。外之則邪行橫作放殺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沖幼奴虜。繫縲嗥泣。內鄉而怨曰。蓋聞中國至仁。德洋恩普。品類群物。靡不樂其所。今獨曷為遺忘已。舉踵思望。如枯旱之望雨。上聖之心。又焉能已矣。故乃北出師以討彊胡。南馳使以誚勁越。四面之人風德。二方之君鱗集仰流。願得受號者以億計。故乃關沫若、徼牂牁。鏤靈山。梁孫原。創道德之塗。垂仁義之統。將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疏逖不閉。曶爽闇昧。得曜光明。偃甲兵於此。息攻伐於彼。遐邇同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夫拯民於沈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凌遲。繼周室之絕業。天子之急務也。百姓雖勞。惡得已乎。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而揚雅頌。上咸五帝。下登三王。觀者未睹旨。聽者未聞音。夫鷦鵬已翔於寥廓。而羅者猶視於藪澤。豈不哀哉。是時又發卒萬人。治鴈門阻險。秋七月。大風拔木。乙巳。皇后陳氏廢。皇后。堂邑侯陳午女也。午即嬰孫也。嬰封堂邑侯。午尚長公主嫖。上為太子時。長公主有力焉。故太后取公主女配太子。及為皇后。驕恣擅權寵十餘年。無子。又挾婦人媚道。故廢。時長公主寡居五十餘矣。有董偃者。年十三。隨其母賣珠於主家。主見其姣好。因留第中。出則執轡。入則侍內。使散財交士。令府中曰。董君所散。一日金滿百斤。帛滿千匹。乃白之。其後主稱疾。疾瘳。請上臨之。欲因是以見董偃。上曰。願謁主人公。公主脫簪珥。徒跣頓首謝。因引偃。偃著綠幘碧侬伏殿下。上為之起。寵遇之。自是董偃貴寵聞於天下。後上為主置酒宣室。使謁者引納董君。侍郎東方朔避戟而前曰。董偃有斬罪三。安得入乎。偃以人臣。私侍公主。其罪一也。敗男子之禮。以傷王制。其罪二也。偃不遵經學。以奢侈狗馬。干上之欲。始為淫首。其罪三也。上默然。良久曰。吾業以設酒。後而改之。朔曰。不可。夫宣室。先帝之正處也。非法度之正不得入也。故淫亂之漸。其變為篡。豎貂為淫。而易牙作患。慶父誅而魯國全。管蔡戮而周室安。上曰善。更置酒北宮。引納董君。賜朔金三十斤。自偃之後。諸公主行多僻恣者矣。上妹之子尚上女夷安公主。驕放犯罪死。左右為之請。上流涕曰。廢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郊廟乎。乃哀不能自勝。朔進曰。臣聞樂太甚則陽溢。悲太甚則陰損。聖王為政。賞不避仇讎。誅不阿親戚。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昧死再拜上千萬壽。上嘗問朔曰。吾欲化天下。豈有道乎。朔對曰。孝文帝自衣戈綈。足履革秽。集上書囊以為殿帷。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準。於是天下昭然大化。今陛下崇苑囿。起建章。左鳳闕。右神明。號千門萬戶。木土衣緹繡。犬馬被繢罽。宮人簪玳瑁。垂珠璣。設戲車。教馳逐。飾文采奇怪。撞千石之鐘。擊雷霆之鼓。作俳優。舞鄭女。上為淫侈如此。而欲民不奢佚。事之難也。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摧甲乙之帳。焚之於四達之衢。卻走馬之街。示不復用。則堯舜之隆。可與比而治也。朔又上書自訟。獨不得大官。因陳農戰彊國之計數萬言。專用商鞅韓非之語。文旨放蕩。頗復以詼諧。終不見用。八月。螟蟲。徵賢良文學。上策之曰。蓋聞上古至治。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陰陽和。風雨時。父不哭子。兄不哭弟。人跡所及。跂行喙息。咸得其宜。今何修而臻此乎。仁義禮智。四者之宜。安所施設。天人之符。廢興何如。淄川人公孫弘對曰。臣聞厚賞重刑。未足以勸善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而任官則分職治。去無用之言則事情得。不作無用之器則賦斂省。不奪民時。不妨民力。則百姓富。有德者進、無德者退。則朝廷明。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悅。罰當罪則姦邪止。賞當功則群下勸。凡此八者。治之本也。故養民者。禁之則不爭。治之則不怨。有禮則不暴。愛之則親上。此有天下之急也。罰不違義。則民服而不離。和不遠禮。則民親而不慢。故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者。此道素行也。臣聞之。氣同則相從。聲比則相應。人主和德於上。則萬類和洽於下。故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聲和。聲和則天地之和應也。故曰陰陽和。風雨時。甘露降。五穀登。山不童。澤不涸。嘉禾興。朱草生。此和之至也。故形和則無疾。無疾則不失。故父不哭子。兄不哭弟。遠方民物。莫不蒙化。此和之極也。臣聞之。致利害。除愛憎。無私謂之仁。明是非。立可否。謂之義。進退有度。尊卑有分。謂之禮。擅殺生之柄。通壅塞之路。謂之權。審輕重之數。論得失之道。使遠近情偽。必見於上。謂之智術。凡此四者。治之大用也。得其要術。則天下安樂。法設而不用。不得其術。則主昏於上。官亂於下。故天無私親。順之則和起。逆之則害生。此天人之符也。時對者百餘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上擢弘對為第一。召入見。容貌甚麗。拜為博士。待詔金馬門。弘又上疏曰。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篤。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聽。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不可得而治。此政之所以失也。臣聞周公旦治天下。期年而變。二年而化。五年而定。唯下之所志。上以書荅焉。問弘稱周公之治。弘能自視孰與周公賢。對曰。臣愚淺薄。無敢比於周公。雖然。愚心曉然見治道之所以然也。夫虎豹牛馬。禽獸之不可制者。及其教馴服習。唯人之從。臣聞揉曲木者不纍日。銷金石者不纍月。夫人之於利害好惡。豈比禽獸木石之類哉。期年而變。臣弘嘗切遲之。上嘉異其言。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