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蘇仙公》

電子圖書館
1 蘇仙公:
蘇仙公者,桂陽人也,漢文帝時得道。先生早喪所怙,鄉中以仁孝聞。宅在郡城東北,出入往來,不避燥濕。至於食物,不憚精粗。先生家貧,常自牧牛,與里中小兒,更日為牛郎。先生牧之,牛則徘徊側近,不驅自歸。餘小兒牧牛。牛則四散,跨岡越嶮。諸兒問曰:「爾何術也。先生曰:「非汝輩所知。」常乘一鹿。先生常與母共食,母曰。食無鮓。他日可往市買也。先生於是以筯插飯中。擕錢而去。斯須即以鮓至。母食去明鈔本去作未。畢,母曰:「何處買來。對曰:「便縣市也。」母曰:「便縣去此百二十里,道途徑嶮,往來遽至,汝欺我也。欲杖之。先生跪曰。買鮓之時。見舅在市,與我語云,明日來此,請待舅至,以驗虛實。」母遂寬之。明曉,舅果到。云昨見先生便縣市買鮓。母即驚駭,方知其神異。先生曾持一竹杖,時人謂曰:「蘇生竹杖,固是龍也。」數歲之後,先生灑掃門庭,修飾墻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侶當降。」俄頃之間,乃見天西北隅,紫雲氤氳,有數十白鶴,飛翔其中,翩翩然降於蘇氏之門,皆化為少年,儀形端美,如十八九歲人,怡然輕舉。先生歛容逢迎,乃跪白母曰:「某受命當仙,被召有期,儀衛已至,當違色養,即便拜辭。」母子歔欷。母曰:「汝去之後,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邊橘樹。可以代養,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兼封一櫃留之。有所闕乏。可以扣櫃言之,所須當至,慎勿開也。」言畢即出門,踟蹰顧望,聳身入雲,紫雲捧足。群鶴翱翔。遂昇雲漢而去。來年,果有疾疫,遠近悉求母療之。皆以水及橘葉。無不愈者。有所闕乏,即扣櫃,所須即至。三年之後,母心疑,因即開之,見雙白鶴飛去。自後扣之。無復有應。母年百餘歲。一旦無疾而終。鄉人共葬之,如世人之禮。葬後,忽見州東北牛脾山,紫雲蓋上,有號哭之聲,咸知蘇君之神也。郡守鄉人,皆就山弔慰,但聞哭聲,不見其形。郡守鄉人,苦請相見,空中答曰:「出俗日久。形貌殊凡。若當露見,誠恐驚怪。」固請不已,即出半面,示一手,皆有細毛,異常人也。因請郡守鄉人曰:「遠勞見慰,途徑險阻,可從直路而還。不須廻顧。言畢,即見橋亘嶺傍,直至郡城。行次。有一官吏輒廻顧。遂失橋所,墮落江濱,乃見一赤龍於脚下,宛轉而去。先生哭處,有桂竹兩枝,無風自掃,其地恒淨。三年之後,無復哭聲,因見白馬常在嶺上,遂改牛脾山為白馬嶺。自後有白鶴來止郡城東北樓上,人或挾彈彈之。鶴以爪攫樓板。似漆書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來歸,吾是蘇君彈何為。至今修道之人,每至甲子日,焚香禮於仙公之故第也。出《神仙傳》

2 蘇仙公:
又一說云。蘇耽者,桂陽人也。少以至孝著稱,母食欲得魚羹。耽出湖明鈔本湖作湘。州市買,去家一千四百里,俄頃便返。耽叔父為州吏,於市見耽,因書還家,家人大驚。耽後白母,耽受命應仙,方違遠供養,以兩盤留家中。若須食,扣小盤;欲得錢帛,扣大盤,是所須皆立至。鄉里共怪其如此,白官,遣吏檢盤無物,而耽母用之如神。先是,耽初去時云:「今年大疫,死者略半,家中井水,飲之無恙。」果如所言,闔門元吉。母年百餘歲終。聞山上有人哭聲,服除乃止。百姓為之立祠。出《洞神傳》

URN: ctp:taiping-guangji/13/suxian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