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採藥民》

電子圖書館
1 採藥民:
唐高宗顯慶中,有蜀郡青城民,不得姓名。嘗採藥於青城山下,遇一大薯藥。斸之深數丈。其根漸大如甕。此人斸之不已。漸深五六丈,而地陷不止。至十丈餘。此人墮中,無由而出。仰視穴口,大如星焉。分必死矣。忽旁見一穴,既入,稍大,漸漸匍匐,可數十步,前視,如有明狀。尋之而行。一里餘。此穴漸高。繞穴行可一里許,乃出一洞口。洞上有水,闊數十步。岸上見有數十人家村落,桑柘花物草木,如二三月中。有人男女衣服。不似今人。耕夫釣童,往往相遇。一人驚問得來之由,遂告所以。乃將小舠子渡之。民告之曰:「不食已經三日矣。遂食以胡麻飯栢子湯諸葅。止可數日,此民覺身漸輕。問其主人,此是何所,兼求還蜀之路。其人相與笑曰:「汝世人。不知此仙境。汝得至此,當是合有仙分。可且留此,吾當引汝謁玉皇。」又其中相呼云:「明日上已也,可往朝謁。」遂將此人往。其民或乘雲氣,或駕龍鶴。此人亦在雲中徒步。須臾,至一城,皆金玉為飾。其中宮闕,皆是金寶。諸人皆以次入謁。獨留此人於宮門外。門側有一大牛,赤色,形狀甚異,閉目吐涎沫。主人令此民禮拜其牛,求乞仙道。如牛吐寶物,即便吞之。此民如言拜乞。少頃,此牛吐一赤珠,大踰徑寸。民方欲捧接,忽有一赤衣童子拾之而去。民再求,得青珠,又為青衣童子所取。又有黃者白者,皆有童子奪之。民遂急以手捧牛口,須臾得黑珠,遽自吞之。黑衣童子至,無所見而空去。主人遂引謁玉皇。玉皇居殿,如王者之像,侍者七人。冠劒列左右。玉女數百,侍衛殿庭。奇異花果,馨香非世所有。玉皇遂問民。具以實對,而民貪顧左右玉女。玉皇曰:「汝既悅此侍衛之美乎。」民俯伏請罪。玉皇曰:「汝但勤心妙道,自有此等;但汝修行未到,須有功用,不可輕致。」敕左右,以玉盤盛仙果,其果紺赤,絕大如拳,狀若世之林檎而芳香無比,以示民曰:「恣汝以手捧之。自其果紺赤起,至恣汝以手捧之止。原作示民曰:「恣汝以手拱之,所得之數也。其果紺赤,絕大如拳,狀若世之林檎而芳香無比,自手拱之。今據明鈔本改。所得之數,即侍女之數也。自度盡拱可得十餘。遂以手捧之,唯得三枚而已。玉皇曰:「此汝分也。」初至未有位次。且令前主人領往彼處。敕令三女充侍,別給一屋居之。令諸道侶,導以修行。此人遂却至前處,諸道流傳授真經,服藥用氣,洗滌塵念。而三侍女亦授以道術。後數朝謁,每見玉皇。必勉其至意。其地草木,常如三月中,無榮落寒暑之變。度如人間。可一歲餘。民自謂仙道已成,忽中夜而歎。左右問。曰:「吾今雖得道,本偶來此耳。來時妻產一女,纔經數日,家貧,不知復如何,思往一省之。玉女曰:「君離世已久,妻子等已當亡,豈可復尋。蓋為塵念未袪。至此誤想。」民曰:「今可一歲矣,妻亦當無恙,要明其事耳。玉女遂以告諸隣。諸隣共嗟嘆之。復白玉皇。玉皇命遣歸。諸仙等于水上作歌樂飲饌以送之。其三玉女又與之別,各遺以黃金一鋌,曰:「恐至人世,歸求無得,以此為費耳。」中女曰:「君至彼,倘無所見,思歸,吾有藥在金鋌中,取而吞之,可以歸矣。」小女謂曰:「恐君為塵念侵,不復有仙,金中有藥。恐有明鈔本有作不。固耳。吾知君家已無處尋,唯舍東一擣練石尚在,吾已將藥置石下。如金中無,但取此服可矣。」言訖。見一羣鴻鵠。天際飛過。衆謂民曰。汝見此否,但從之而去。衆捧民舉之。民亦騰身而上,便至鵠群,鵠亦不相驚擾,與飛空。回顧,猶見岸上人揮手相送,可百來人。乃至一城中。人物甚衆。問其地,乃臨海縣也,去蜀已甚遠矣。遂鬻其金為資糧。經歲乃至蜀。時開元末年,問其家,無人知者。有一人年九十餘。云:「吾祖父往年因採藥,不知所之,至今九十年矣。」乃民之孫也,相持而泣,云:「姑叔父皆已亡矣,時所生女適人身死。其孫已年五十餘矣。相尋故居,皆為瓦礫荒榛,唯故碪尚在。民乃毀金求藥,將吞之,忽失藥所在。遂舉石,得一玉合,有金丹在焉。即吞之,而心中明了,却記去路。此民雖仙洞得道,而本庸人,都不能詳問其事。時羅天師在蜀。見民說其去處。乃云:「是第五洞寶仙九室之天。玉皇即天皇也。大牛乃䭾龍也。所吐珠,赤者吞之,壽與天地齊;青者五萬歲;黃者三萬歲;白者一萬歲;黑者五千歲;此民吞黑者,雖不能學道,但於人世上亦得五千歲耳。玉皇前立七人,北斗七星也。」民得藥,服却入山,不知所之,蓋去歸洞天矣。出《原仙記》。明鈔本作出《原化記》。

URN: ctp:taiping-guangji/25/caiyao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