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張道陵》

電子圖書館
1 張道陵:
張道陵者,沛國人也,本太學書生,博通五經。晚乃歎曰:「此無益於年命,遂學長生之道。得黃帝九鼎丹法。欲合之。用藥皆糜費錢帛,陵家素貧,欲治生,營田牧畜,非己所長,乃不就。聞蜀人多純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與弟子入蜀,住鵠鳴山,著作道書二十四篇。乃精思鍊志。忽有天人下,千乘萬騎,金車羽蓋,驂龍駕虎,不可勝數。或自稱柱下史,或稱東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於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為師,弟子戶至數萬。

2 張道陵:
即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官長。幷立條制。使諸弟子,隨事輪出米絹器物紙筆樵薪什物等,領人修復道路,不修復者,皆使疾病。縣有應治橋道。於是百姓斬草除溷。無所不為,皆出其意。而愚者不知是陵所造,將為此文從天上下也。

3 張道陵:
陵又欲以廉耻治人。不喜施刑罰。乃立條制:使有疾病者。皆疏記生身已來所犯之辠。乃手書投水中,與神明共盟約,不得復犯法,當以身死為約。於是百姓計念,邂逅疾病,輒當首過,一則得愈。二使羞慙。不敢重犯,且畏天地而改。從此之後,所違犯者,皆改為善矣。

4 張道陵:
陵乃多得財物,以市其藥,合丹。丹成,服半劑,不願即昇天也,乃能分形作數十人。其所居門前水池,陵常乘舟戲其中,而諸道士賓客,往來盈庭巷。巷原作蓋,據明鈔本改。座上常有一陵,與賓客對談,共食飲,而真陵故在池中也。其治病事,皆採取玄素,但改易其大較,轉其首尾,而大途猶同歸也。行氣服食,故用仙法,亦無以易。

5 張道陵:
故陵語諸人曰:「爾輩多俗態未除,不能棄世,正可得吾行氣導引房中之事,或可得服食草木數百歲之方耳。」其有九鼎大要,唯付王長。而後合有一人從東方來,當得之。此人必以正月七日日中到。其說長短形狀。至時果有趙昇者,不從東方來。明鈔本無不字。生平未未原作原,據明鈔本、陳校本改。相見。其形貌一如陵所說。陵乃七度試昇,皆過,乃受昇丹經。

6 張道陵:
七試者:

7 張道陵:
第一試,昇到門不為通,使人罵辱。四十餘日。露宿不去,乃納之。

8 張道陵:
第二試,使昇於草中守黍驅獸,暮遣美女非常,託言遠行,過寄宿。與昇接牀。明日又稱脚痛不去,遂留數日。亦復調戲,昇終不失正。

9 張道陵:
第三試,昇行道,忽見遺金三十缾,昇乃走過不取。

10 張道陵:
第四。令昇入山採薪,三虎交前,咬昇衣服,唯不傷身。昇不恐,顏色不變,謂虎曰:「我道士耳,少年不為非,故不遠千里,來事神師,求長生之道。汝何以爾也。豈非山鬼使汝來試我乎。須臾,虎乃起去。

11 張道陵:
第五試。昇於市買十餘匹絹。付直訖,而絹主誣之,云未得。昇乃脫己衣,買絹而償之。殊無恡色。第六試,昇守田穀,有一人往叩頭乞食。衣裳破弊,面目塵垢,身體瘡膿,臭穢可憎。昇愴然,為之動容,解衣衣之,以私糧設食,又以私米遺之。

12 張道陵:
第七試,陵將諸弟子,登雲臺絕巖之上,下有一桃樹,如人臂,傍生石壁,下臨不測之淵,桃大有實。陵謂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實,當告以道要。于時伏而窺之者三百餘人。股戰流汗,無敢久臨視之者,莫不却退而還,謝不能得。昇一人乃曰:「神之所護,何險之有。聖師在此,終不使吾死於谷中耳。師有教者。必是此桃有可得之理故耳。」乃從上自擲,投樹上,足不蹉跌,取桃實滿懷。而石壁險峻。無所攀緣。不能得返。於是乃以桃一一擲上,正得二百二顆。陵得而分賜諸弟子各一,陵自食,留一以待昇。陵乃以手引昇。衆視之。見陵臂加長三二丈,引昇,昇忽然來還。乃以向所留桃與之。昇食桃畢,陵乃臨谷上,戲笑而言曰:「趙昇心自正,能投樹上,足不蹉跌,吾今欲自試投下,當應得大桃也。衆人皆諫。唯昇與王長嘿然。陵遂投空,不落桃上,失陵所在。四方皆仰,上則連天,下則無底,往無道路,莫不驚歎悲涕。唯昇長二人。良久乃相謂曰:「師則父也,自投於不測之崖,吾何以自安。乃俱投身而下,正墮陵前。見陵坐局脚牀斗帳中。見昇長二人笑曰。吾知汝來。乃授二人道畢,三日乃還。歸治舊舍,諸弟子驚悲不息。後陵與昇長三人。皆白日冲天而去。衆弟子仰視之。久而乃沒於雲霄也。

13 張道陵:
初,陵入蜀山,合丹半劑,雖未冲舉,已成地仙。故欲化作七試,以度趙昇。乃知知原作如,據明鈔本、陳校本改。其志也。出《神仙傳》

URN: ctp:taiping-guangji/8/zhangdao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