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學部一》 | Library Resources |
《敘學》 | Library Resources |
1 | 敘學: | 《易·文言》曰: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
2 | 敘學: | 《白虎通》曰:學以言覺也,覺悟所不知也。 |
3 | 敘學: |
《論語·為政》云: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又曰:衛靈公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學也,祿在其中。」 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4 | 敘學: |
《禮記·學記》曰: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又曰: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又曰:學,不學操縵,操縵,雜弄。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博依文譬喻也。 又曰: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又曰: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又曰:善待問者如撞鍾,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又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學為先也。 |
5 | 敘學: |
《國語》曰:文公問元帥於趙衰,曰:「郗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學彌惇。夫學,先王之法,義之府也。」 又曰:范獻子聘於魯,問具、敖山,魯人以鄉對。獻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獻子歸,遍戒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為笑焉。惟不學也。人之有學,猶木之有枝葉,猶庇蔭人,而況君子乎?」 |
6 | 敘學: |
《家語》曰:子路見孔子。孔子問曰:「何好?」曰:「好長劍。」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學,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有益哉?」子曰:「狂馬不釋策,御狂馬者,不得釋箠策也。操弓不反檠。弓不反檠,然後可持。木受繩則正,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何學之為?」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又曰:孔子謂伯魚曰:「吾聞可以與人而不倦者,其惟學焉。其容體不足觀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以顯聞四方,流聲後世者,非學之效夫?遠而有光者,飾也;近而愈明者,學也。譬之池也,水潦注焉,雚葦生焉,雖觀之,孰知其不源乎!」源,眾流也。言益者雖從外入,及其用之,誰知其非從已出也。 又曰:孔子兄子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問孔蔑曰:「女之仕,何得何亡?」對曰:「所亡者三:王事若聾,若聾,宜為聾相因聾之也。學焉得習,是學不得明也;奉祿少,饘粥不及親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問疾,是朋友道闕也。」孔子不悅。往過子賤而問之,對曰:「自來仕,所得者三:始誦之,今得行之,是學益明也;奉祿被親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公事,兼之以吊死問疾,是朋友信篤也。」孔子曰:「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斯焉取斯!」 |
7 | 敘學: | 《大戴禮》曰:學不可以已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其曲中規,揉使之然也。是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不聞先王之道,不知學問之大也。孔子曰:「吾終日思之,不如須臾之所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升高之博見也。升高而招,臂非加長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而聞者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川,蛟龍生焉。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8 | 敘學: |
《莊子》曰:人而不學謂之視肉,學而不行命之撮囊。撮系者也。 又曰:叔文相莒三年,歸,其母自績,謂母曰:「文相莒三年,有馬千駟,今母猶績,文之所得事皆將棄之已。」母曰:「吾聞君子不學詩書射御,必有博塞之心;小人不好田作,必有竊盜之心;婦人不好紡績織纴,必有淫泆之行。好學為福也,猶飛鳥之有羽翼也。」 又曰: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惟不知務而輕用吾生,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足尊者存焉。吾是以務全之也。」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其前行之惡,況全德之人乎?」 |
9 | 敘學: | 《韓子》曰:如脂粉,則嫫母進御;家不潔,則西施棄野。學之為脂粉亦厚矣。 |
10 | 敘學: |
又《桓范世要》云:學者,人之脂粉也。 又曰:夫耕之用力也勞,而民為之者,可得而富之也。戰之為事也危,而民為之者,可得以貴也。今修文學習談論,則無耕之勞而有富之實,無戰之危而有貴之尊,則人孰不為也? |
11 | 敘學: | 《管子》曰: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其學,故能成其身也。 |
12 | 敘學: | 《曾子》曰:君子愛人以學,及時而行,難者弗避,易者弗從。年四十無藝,則無藝矣;五十不以善聞,則無聞矣。 |
13 | 敘學: | 《墨子》曰:墨子謂門人曰:「汝何不學?」對曰:「吾族無學者。」墨子曰:「不然。豈有好美者而曰吾族無此,不欲耶;富貴者而曰吾族無此,不用也。」 |
14 | 敘學: | 《新序》曰:齊王問墨子曰:「古之學者何如?」對曰:「古之學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學得一善言務以說人也。」 |
15 | 敘學: |
《尸子》曰:未有不因學而鑒道,不假學而光身者也。 又曰:今人皆知砥礪其劍,而弗知砥礪其身。夫學,身之砥礪也。 又曰:水積則生吞舟之魚,土積則生楩楠豫樟,學積亦有生焉。 |
16 | 敘學: | 《慎子》曰:孔子曰:「丘少而好學,晚而聞道。此以博矣。」 |
17 | 敘學: |
《孫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又曰:君子之學,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支,形乎動靜;小人之學,出乎口,入乎耳。口耳之間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又曰:不學不成。堯學於君疇,舜學於務成昭,禹學於西王國。 |
18 | 敘學: | 《文子》曰: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耳聽者學在皮膚,心聽者學在肌肉,神聽者學在骨髓。 |
19 | 敘學: |
《呂氏春秋》曰:善學者若齊王善雞,必食其跖數千而後足。跖,雞踵也。喻學者如食多而後方足也。學不辨義,如被褐而出,錦衣而入。被褐在外,衣錦在內,故不可也。戎人生乎戎而戎言,楚人生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也。今使戎人長呼楚,楚人長呼戎,則楚人戎言,戎人楚言也。 又曰:聖人生於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聞也。 又曰:善學者,假人道之長以補其短,故假而又假,遂有天下。 |
20 | 敘學: | 《蘇子》曰:不食八珍,何以知味之奇?不為文學,何以知世之資? |
21 | 敘學: | 《孔叢子》曰:人之進退,惟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溜至軟,石為之穿;蝎蟲至弱,木為之弊。夫溜非石之鑿,蝎非木之鑿,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非積漸之致乎?故學者所以飾百行也。 |
22 | 敘學: |
《說苑》曰: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對曰:「暮,何不炳燭乎?臣聞少而學者,如日出之陽;壯而學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學者,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夜行?」公曰:「善哉。」 又曰:子貢謂子石曰:「汝不學詩?」子石曰:「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暇乎哉?」子貢曰:「請捐吾詩以學詩於子。」 又曰:公明宣學於曾子,三年不學書。曾子曰:「汝居參門三年不學,何也?」對曰:「安敢不學乎?」見夫子居家庭,親在,叱咤之聲未至於犬馬,宣說之。見夫子應賓客,恭儉而不懈,宣說之。見夫子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傷,宣說之。此三者,學之而未能。安敢不學乎?「曾子避席謝之曰:」參不及,宣其學也。「 |
23 | 敘學: | 《賈誼書》曰:湯曰:「學聖王之道,譬其如日;靜居而獨思,譬其若火。」夫舍聖王之道而靜居,而獨思,譬其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 |
24 | 敘學: |
《淮南子》曰:夫明鏡之始不形也,朦然未見形容也。及其杚以玄錫,摩以砥旃,鬢眉微毛可得而察也。夫學亦人之砥礪也。 又曰:夫心闇於道而強學不已者,譬聾者之歌,無以自樂。 又曰:人莫不知學之有益於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戲害之也。人皆多以無用害有用。以弋獵博弈之日誦詩讀書,則識必博矣。故不學之與學,猶喑聾之比於人也。 |
25 | 敘學: |
《法言》曰: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 又曰:學者,所以求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又曰:大人之學,為道;小人之學,為利。子為道乎?為利乎?或曰:「耕不獲,獵不饗,耕獵乎?」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是獲饗也。 又曰:百川學海而歸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乎山,是故惡夫畫者也。 |
26 | 敘學: |
《抱樸子》曰:人知藥理病,不知學理身。 又曰:夫學者,所以澄清性理,簸揚埃穢,啟導聰明,飾染質素,察往知來,博涉勸戒,仰觀俯察,於是乎在。雖云色白,匪染不麗;雖云味甘,匪和弗美。故瑤華不琢,則耀夜之景不發;丹青不治,則純釣之勁不就。故質雖在我,而成之由彼。登閬風,捫辰極,然後知井谷之閉隘;披七經,玩百氏,然後覺面墻之至困。粉黛至則西施以加麗,而宿瘤以飾丑;經術深則高才者洞逸,而魯鈍者醒悟。文梓干云,而不可名之為臺榭者,未知班輸之結構也;天然爽朗,而不可謂之為君子者,未知大倫之臧否也。 |
27 | 敘學: | 《鹽鐵論》曰:內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
28 | 敘學: |
《論衡》曰:人生懷五常之性,好道樂學,故別於物。今飽食快飲,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與三百倮蟲何以異乎? 又曰:手無錢而之市決貨,貨主必不與也。夫胸中無學,亦猶手中無錢。 |
29 | 敘學: |
《潛夫論》曰: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知之所求者,學問也。雖有至聖,不生而智;雖有至才,不生而能;由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是以人之學也,猶物之有治也。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及正之以繩墨,制之以機杼,則皆成宗廟之器,黼黻之章,可羞於鬼神,可御於王公。而君子以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以《詩》《書》,幽贊之以《春秋》,其有不濟乎? 又曰:人之性情,未能相百,其明智有相萬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夫道之於心,猶火之於目也。深室幽黑無見,乃設燎盛燭,則百物彰矣。此則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則為明矣。天地之道,神明之為不可見也,學問聖典,心思道術則皆睹矣。此則非心之明,而人假之則為己知。 |
30 | 敘學: | 《漢書·儒林傳》曰:武帝廣開獻書之路,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於元始,百有餘年,書積如丘山,傳業浸盛,枝葉繁滋,一經說百萬言,蓋祿利之路然也。 |
31 | 敘學: | 徐偉長《中論》曰:學者,疏神、達思、治情、理性也。初學則如夜在玄室,所求不得。白日照焉,則群物斯辨。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孤居而愿知,不如務學之必達。 |
32 | 敘學: | 蔣子《萬機論》曰:諺曰:「學如牛毛,成如麟角。」言其少也。 |
33 | 敘學: | 譙周《法訓》曰:為國者不患學之害農,患治民者之不學。 |
34 | 敘學: | 《玄晏春秋》曰:十七年,予長七尺四寸,未通史書;與從姑子梁柳等或編荊為楯,執杖為戈,分陳相刺,有若習兵。母數譴予。予出得瓜果,歸以進母,母投諸地,曰:「《孝經》稱『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何?孝者,莫大於欣親。今爾年近乎二十,志不存教,心不入道,曾無怵惕,少慰我心。修身篤學,爾自得之,於我何有?」因對予流涕,予心少感,遂伏書史。 |
35 | 敘學: | 王粲《荊州文學官志》曰:有漢荊州牧劉君,稽古若時,將紹厥績,乃曰:「先王之為世也,則象天地,軌儀憲極,設教導化,敘經志業,明達雍泮,作為禮樂,表陳載籍,以持其德。上知所以臨下,下知所以事上,官不失守,民聽無悖,然後太階平焉。故曰:物生而蒙,事屯而養,造造昧利有攸適,猶金之消爐,水之從器也。是以聖人實之於文,鑄之於學。夫文學也者,人倫之首,大教之本也。」 |
36 | 敘學: | 趙子聲《書詣鄭康成學》曰:夫學之於人,猶土地之有山川也,珍寶於是乎出;猶樹木之有枝葉也,本根於是乎庇也。 |
37 | 敘學: | 虞傅《厲學篇》曰: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也,不見久而渝於學也。 |
38 | 敘學: | 《傅子》曰:人之學者,猶渴而飲河海也,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 |
39 | 敘學: | 《江表傳》曰:孫權謂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途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軍中常苦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令涉獵見往事耳。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宜急讀《孫子兵法》、《六韜》、《左傳》、《國語》及史。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蒙等感悟,遂學,所博覽,儒者不勝。魯肅見呂蒙,謂曰:「今者見卿,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 |
40 | 敘學: | 《世說》曰:褚褒字季野。語孫盛曰:「北人學問,淵總博贍。」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余謂北人看書,如顯處見月;南人學聞,如牖中窺日。」 |
URN: ctp:taiping-yulan/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