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 治道部十

《治道部十》

Library Resources

贡举下

Library Resources
1 贡举下:
《唐书》曰:贞观中,诸州所举孝廉赐坐于御前,上问以皇王政术,及皇太子问以曾参说《孝经》,并不能答。太宗谓曰:“昔楚庄王议事,君臣莫逮,退而有忧色,曰:‘诸侯能自得师者王,自谋而莫已若者亡。今不谷之不德,君臣莫吾逮,吾国几于亡乎?’朕发诏征天下俊异,才以浅近问之,咸不能答。海内贤哲,将无其人耶?朕甚忧之。”
又曰:贞观中,考功员外郎王师旦知举。时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直并有俊才,声振京邑。而师旦考其文策全下,举朝不知所以。及奏等第,太宗怪无昌龄等名,因召师旦问之。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性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臣若擢之,恐后生相效,有变陛下风雅。”帝以为名言。后并如其说。
又曰:贞观中,文皇帝尝私幸端门,见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又曰:调露二年,刘思立除考功员外郎。先时进士但试策而已,思立以其肤浅,奏请帖经及试杂文。自后因以为常。
又曰:载初元年,试贡举人于洛城殿前,数日方毕。殿前试人,自兹始也。
又曰:景云中,制曰:四方选集,群才辐辏,操斧伐柯,求之不远。其有能习二经,通大义者;综一史,知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精微者;善六书文字,辨声象者;傅雅曲度,和六律五音者;韬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畅于词气,聪于受领,善敷奏吐纳者,咸令所司博采明试,朕亲择焉。
又曰:长寿二年,左拾遗刘承庆上疏曰:“伏见比年已来,天下诸州所贡物,至元日皆陈在御前。惟贡人独于朝堂拜列,则金帛羽毛升于玉陛之下,贤良文学弃彼金门之外。恐所谓贵财而贱义,重物而轻人。伏请贡人至元日列在方物之前,以备充庭之礼。”制曰:“可。”
又曰:开元中,诏谓州乡贡进士,见讫,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师,学官为之讲,质问疑义,仍令所司优厚设食。两馆及监内得解举人亦准此。其日清官五品已上及朝集使并往观礼,即为常式。谒先师自此始也。
又曰:开元中,国子祭酒杨玚上言曰:“伏闻承前之例,每年应举常有千数,及第两监不过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学徒,虚费官廪;两监博士,滥糜天禄。臣窃见入仕诸色出身,每岁尚二千馀人,方于明经进士多十馀倍,自然服勤道业之士不及胥吏,以其效官,岂识先王之礼义?陛下设学校,务以劝进之;有司为限约,务以黜退之。臣之微诚,实所未晓。今监司课试,十已退其八九;考功及第,十又不收一二。若长以此为限,恐儒风渐坠,小道将兴。若以出身人多,应须诸色都减,岂在独抑明经进士?”上然之。
又曰:开元中,敕:“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近日已来,殊乖本意。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谒诵为功,罕穷旨趣,安得为敦本复古?经明行修,以此登科,非选士取贤之道。其明经,自今以后,每经宜帖十,取通五以上免旧试一帖;仍按问大义十条,取六已上,免试经策十条。令若时务策三道,取达裥文性者与及第。其进士宜停小经,准明经帖大经十帖,取通四已上,然后准例试杂文策考,通与及第。其明经中有明五经已上,试无不通者,进士中兼有精通一史,能试策十条得六已上者,委所司奏听进止。其应试进士等唱第讫,具所试杂文策及送中书门下详覆,其所问明经大义日须对同举人考试,度能否共知取舍,无愧有功者达,可不勉欤?”
又曰:乾元初,中书舍人李揆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殊未知艺不至者居文史之囿,亦不能摛其词藻,深昧求贤之意也。及其试进士文章,日于庭中设五经诸史及《切韵》本于床,而引贡士,谓之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日之间,美声上闻。
又曰:上元年,刘峣上疏曰:国家以礼部为考廉之门,考文章于甲乙,故天下响应,驱于才艺,不务于德行。夫德行者,可以化人成俗;才艺者,可以约法立名。故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制法守度使之然也。陛下焉得不改而张之?至如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昔子张学干禄,仲尼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又曰:‘行余馀力,则以学文。’今舍其本而条其未。况古之作,文必谐风雅。今之末学,不近典谟,劳心于卉木之门,极笔于烟霞之际。以此成俗,斯大谬也。昔者采诗观风俗,咏《卷耳》则忠臣喜,诵《蓼莪》而孝子悲。温良敦厚,诗教也。岂主于淫文哉?夫人之爱名,如水之务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若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必敦德励行,以伫甲科。酆舒俊才,没而不齿;陈寔长者,拨而用之,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俗从于下,圣理于上。岂有不变者欤?
又曰:宝应初,礼部侍郎杨绾奏请:每岁举人,依乡举里选,察秀才、孝廉。敕公卿以下集议。中书舍人贾至议曰:“杨绾所奏,实为正论。然衣冠迁徙,人多侨寓。士居乡土,百无一二。今依古制,恐取士之道未尽。今礼部每岁擢甲乙之科,足长浮薄之风,启侥幸之路矣。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十道。大郡量署太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召致生徒,依乎故事。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如此则青青不复兴刺,扰扰由其归本焉。”敕旨每州岁察孝廉,取在乡闾有孝悌廉耻之行荐焉。秀才,有司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学。五通之内精通一经,兼能对策,达于体理者,并量行业授官。
又曰:宝应初,礼部侍郎杨绾奏:“贡举条,孝廉各令精通一经,其取《左氏传》、《公羊》、《谷梁》、《礼记》、《周礼》、《仪礼》、《毛诗》、《尚书》、《周易》,任通一经,每经问义二十条,皆取旁通诸义,务穷根本。试策三道,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务,取堪行用者,仍每日问一道,频三道毕日。经义及策全通为上第,其上第者,望付吏部,便与官。其问义每十条通七,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者罢之。又《论语》、《孝经》皆圣人深旨,《孟子》亦儒门之达者,其学官望兼习此三者,共为一经,其试如上。秀才举人,望令精通五经,问义二十条,对策试一五道,全通者为上第,送名中书门下,请超与处分。问义十条通七,策通四为中第,中第者送吏部与官。下者罢之。孝悌力田,但能熟读一经,言音典切,即令所司举送试,通,便与出身。今年举人,或旧业既习,理难速改,或远州所送,身已在途,事须收奖,不可中废。其今秋举人中有情愿依旧业举者,亦听。今年之后,一依新格。”敕旨:“进士明经,置来日久,今顿令改业,恐难有其人。诸色举人,宜与旧法兼行。”
又曰:建中初,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赵赞奏:“应口问大义、明经等。举人明经之目,义以为先。比来相承,惟务习帖,至于义理,少有能通。经术寝衰,莫不由此。今若顿取大义,恐全少其人。欲且因循,又无以劝学。请约举司旧例,稍示考义之难,承前问义。不形文字。落第之后,喧竞者多。臣今请以所问录于纸上,各令直书其义,不假文言。既与策有殊,又事堪微证,凭此取舍,庶归至公。如有义策全通者,五经举人,请准广德元年七月敕,超与处分,明经请减两选。伏请每岁甄奖不过数人,庶使经术渐兴,人知教本。”敕旨:“明经义策全通者,令所司具名闻奏,续商量处分。馀依。”
又曰:建中初,尚书左选权知礼部贡举顾少连奏:“伏以取士之科,以明经为首;教人之本,则义理为先。至于帖书,及以对策,皆形文字,并易考寻。试义之时,独令考对,对答之失,覆视无凭。黜退之中,流议遂起。伏请准建中二年十二月敕,以所问录于纸上,各令直书其义,不假文言。仍请依经疏对。”敕旨:“宜依元和二年十二月礼部贡院奏,五经举人请罢试口义,准旧试墨义十条,五经通六便放入策。”诏从之。
又曰:建中三年四月,敕礼部:“应进士举人等,自今已后,如试官并不合选,诸色出身人等,有应举者,宜先于举司陈状,准例考试。如才堪及第者,送名中书门下,重加考核;如实不堪,郎令所司追纳告身,注毁官甲,准例与及第,至选日仍稍优与处分;其正员官,不在举限。”
又曰:贞元中,兵部侍郎陆贽权知贡举,时崔元翰、梁肃文艺冠时。贽输心于肃与元翰,推荐艺实之士。升第之日,虽众望不惬,然一岁选士才十四五,数年之内,居台省者十馀人。
又曰:元和三年四月,以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王涯为都官员外郎,吏郎员外郎韦贯之为果州刺史。先是,策贤良,诏杨于陵、郑敬、李益与贯之同考覆。是时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闵条对甚直,无所畏避。考官第其策,皆居三等。权幸或恶其诋己,而不中第者乃注解其策,同为唱诽。又言,涯居翰林,其甥皇甫湜中选,考核之际,不先上言,故同坐焉。居数日,贯之再黜巴州司马,涯虢州司马,杨于陵遂出为广州节度。裴垍时为翰林学士,居中覆视,无所同异。及为贵幸,泣诉请罪于上。上不得已,罢垍翰林学士,除户部侍郎。
又曰:元和中,权知礼部侍郎庾承宣奏:“臣有亲属,应明经进士举者,请准旧例,送考功考试。”从之。
又曰:长庆元年,敕:“今年钱徽下进士郑朗等一十四人,宜令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等重试。”覆落十人。三月丁未,诏曰:“国家设文学之科,本求才实,茍容侥幸,则异至公。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谓之关节,干扰主司。每岁策名,无不先定。永言败俗,深用兴怀。郑朗等昨令重试,不求深僻题目,贵观学艺浅深。《孤竹管》是祭天之乐,出于《周礼》正经,阅其程试之文,都不知其本事。词律鄙浅,芜颣可知。其孔温业等三人粗通,可与及第,其馀落第。今后礼部举人,宜准开元二十五年敕,及第人所试杂文并策,先送中书门下详覆。”
又曰:长庆中,礼部侍郎王起奏曰:“伏以礼部放榜,已是成名;中书重覆,尚未及第。若重覆之中,万一不定,则放榜之后,远近误传。其于事理,实为非便。臣伏请每年进士堪及第者,本司考试讫,其诗赋先送中书门下详覆后,敕却下本司,然后准旧例,大字放榜。”从之。
又曰:太和初,以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餗、库部郎中庞严为考官。策第二十二人。而前进士刘蕡策最切直,不居是选。其间指陈时事,不避贵近,言词激切,士林感动,虽晁、董无以过也。而考官有所畏忌,不敢上闻,随例摈斥。识者之议,喧然不平,守道正人传其文,至有相对而泣者。谏官等或将其策白于宰臣,宰臣怯惮,亦不敢为之明白。登科人李合者,深有所愧,抗表请让官于蕡,事竟不行。天复初,刘季述败,起居郎罗衮上疏请追赠蕡。于是下诏赠左谏议大夫,仍访子孙叙用。初,蕡条对制策,言宦官权盛,后必为患。及是,果然也。
又曰:太和中,礼部侍郎李汉奏:“准大和七年八月敕,贡举人不要试诗赋策,且先帖大经小经,共十帖,次对正义十道,次试论义各一首讫,考核,放及第。”
又曰:太和八年,中书门下奏:“进士放榜,旧例礼部侍郎皆将及第人名先呈宰相,然后放榜。伏以委任有司,因当精慎。宰臣先知取舍,事匪至公。今年以后,请便令放榜,不用先呈人名。其及第人,所试杂文及乡贯三代名讳,并当日送中书门下。”便令定例。
又曰:会昌三年,敕:“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目,今后但据才堪者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十人五人总得。”
又曰:会昌四年,中书门下奏:“朝廷设文学之科,以求髦俊,台阁清选,莫不由兹。近缘核实,不在于乡闾,超名颇杂于非类,致有跋扈之地。请计交通,将澄化源,在举明宪。臣等商量,今日以后,举人于礼部纳家状,后望依前,五人自相保,其衣冠,则以亲姻故旧久同游处者,其江湖之士,则以封壤接近素所诸知者为保。如有缺孝弟之行、资朋党之势、迹由邪径、言涉多端者,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保人并三年不得赴举。仍委礼部,明为戒励,编入举格。”敕旨依奏。
又曰:大中初,礼部侍郎魏扶放及第二十三人,续奏堪放及第三人。封彦卿、崔涿、郑延休等皆以文艺为众所知,其父皆在重任,不敢选取。其所试诗赋并封奉进,止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韦琮等考,尽合程度。其月二十三日奉进,止并付所司放及第:“有司考试只合在公,如涉徇私,自有刑典。从今以后,便依常例取舍,不得别有奏闻。”
又曰:大中初,敕:“自今放进士榜后,杏园任依旧宴集,所司不得禁制。”先是武宗好巡游曲江亭,禁人宴聚故也。
又曰:大中九年,吏部试宏辞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劾。侍郎裴谂改及国子祭酒,郎中周敬罚两月俸,考官刑部郎中唐扶出为虔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罚一月俸。其登科十人并落下。
又曰:大中十年,礼部侍郎郑颢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敕付翰林,自今放榜后,仰写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进入,仍令所司逐年编次。
又曰:大中十二年,中书舍人李藩知举,放博举宏辞科陈琬等三人。及进诗赋论等,召藩谓曰:“所试诗中重用字,何如?”潘曰:“钱起《湘灵鼓瑟诗》有重用字,乃是庶几。”上曰:“此诗似不及起。”乃落下。

2 贡举下:
李肇《国史补略》曰: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乂由其中出者,终身为闻人,故争名常切。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拨解,然拨解亦须预记人为词赋,非谓自荐。将试相保谓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往还,既捷列名于慈恩寺谓之题名,会大宴于曲江亭谓之曲江会,曲江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关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归乡间谓之离会。籍而入选谓之春关,不捷而醉饱谓之打眊燥,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隶业谓之夏课,挟藏而入试谓之书策。此其略也。其风俗系于先达,其制置存于有司。虽然,贤者得其大志,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十有六七。

制举科

Library Resources
1 制举科:

2 制举科:
《唐书》显庆三年二月,志烈秋霜科。韩思彦及第。乾封元年,幽素科。苏瑰、解琬、苗神容、格辅、元除昭、刘讷言、崔谷神及第。上元三年正月,词殚文律科。崔融及第。

3 制举科:
永隆元年,岳牧举。

4 制举科:
垂拱四年十二月,词标文苑科。房晋、皇夔、王旦及第。

5 制举科:
永昌元年正月,蓄文藻之思科,彭景直及第。抱儒素之业科。李文愿及第。

6 制举科:
长寿三年四月,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薛稷、寇泚及第。

7 制举科:
证圣元年,长才广度、沉迹下僚科。张猗及第。

8 制举科:
通天元年,文艺优长科。韩璘及第。

9 制举科:
神功元年九月,绝伦科。苏颋、崔玄童、袁仁、敬可凤、孟温礼、洪子与、卢从愿、赵不欺及第。

10 制举科:
大足元年理选,使孟诜试拨萃科、崔翘、郑微及第。少疾恶科。冯万石及第。

11 制举科:
长安二年龚黄科。马克麾及第。

12 制举科:
神龙二年,才膺管乐科、张大求、魏启心、魏愔、卢绚、张文成、褚璆、咸庆业、郭邻、赵不为及第。才高位下科。冯万石、晁良贞、张敬及第。

13 制举科:
三年,材堪经邦科、张九龄、康元瑰及第。贤良方正科。苏晋、宋务光、寇泚、卢怡、吕恂及第。

14 制举科:
景龙三年,抱器怀能科、夏侯銛及第。茂才异等科。王敬从、卢重弘及第。

15 制举科:
景云二年,文以经国科、袁晖、韩朝宗及第。藏名负俗科。李俊之及第。

16 制举科:
先天元年,文经邦国科、韩休及第。藻思清华科、赵冬曦及第。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郭璘之及第。道侔伊吕科、张九龄及第。手笔俊拨超越辈流科。杜昱、张子渐、张秀明、常无名、赵居贞、贾登、那巨及第。

17 制举科:
开元二年,直言极谏科,梁升卿、袁楚客及第。哲人奇士逸沦屠钓科,孙逖及第。良才异等科。邵闰之、崔翘及第。

18 制举科:
五年,文史兼优科、李升期、康子九、达奚珣及第。文儒异等科。崔侃、褚庭晦及第。

19 制举科:
六年,博学通议科。郑少微、萧诚及第。

20 制举科:
七年,文词雅丽科。邢巨苗、晋卿、褚思光、赵良器及第。

21 制举科:
十二年,将帅科。裴敦复、房自谦及第。

22 制举科:
十五年,武足安边科、郑昉、樊衡及第。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邓景山及第。

23 制举科:
十七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吴巩及第。

24 制举科:
十九年,博学宏词科。郑昉、陶翰及第。

25 制举科:
二十一年,多才科。李史鱼及第。

26 制举科:
二十三年,王霸科、刘璀、杜绾及第。智谋将帅科。张重光、崔圆、李广琛及第。

27 制举科:
天宝元年,文词秀逸科。崔明允、颜真卿及第。

28 制举科:
六年,风雅古调科。薛据及第。

29 制举科:
十三年二月,词藻宏丽科。杨绾及第。

30 制举科:
大历二年,乐道安贫科。杨膺及第。

31 制举科:
六年,讽谏主文科。郑珣瑜、李益及第。

32 制举科:
建中元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姜公辅、元友直、樊泽、吕元膺及第。文词清丽科,奚陟、梁肃、刘公亮、郑辕、沈封、吴通玄及第。经学优深科,孙玭、黎逢白、季随及第。高蹈丘园科,张绅衡、良儒、苏哲及第。军谋越众科,夏侯审、平知和、郑儋、凌正、周渭、丁侁及第。孝悌力田、闻于乡闾科。郭黄中、崔浩、李牧及第。

33 制举科:
贞元元年九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韦执谊、郑利用、穆贤、杨鄬、裴复、柳公绰、归登直、李言、崔邠、郑敬、魏弘、简回、元估、徐衮及第。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熊执易、刘简甫及第。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许贽及第。

34 制举科:
四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崔元翰、裴次元、季彝、崔丰、史牟、陆震、柳公绰、赵参、徐弘毅、韦彭寿、邹儒立、王乃、杜伦、元易、王真及第。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科,李巽及第。孝悌力田闻于乡闾科。张皓及第。

35 制举科:
十年十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裴垍、王播、朱谏、裴度、熊执易、许尧佐、徐弘毅、崔群、皇甫鎛、王仲舒、许季同、仲子陵、郑士林、丘颛及第。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朱颖及第。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张平叔、李景亮及第。

36 制举科:
其年四月,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稹、韦敦、独孤郁、白居易、曹景伯、韦庆复、崔绾、罗让、崔护、薛存庆、章珩、李璠、元修、萧俛、沈传师、柴宿及第。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陈岵及第。

37 制举科:
三年四月,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李正封、吉弘宗、徐晦、贾练、王起、郭球、姚衮、便威及第。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冯苞、陆旦及第。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樊宗师及第。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萧睦及第。

38 制举科:
长庆元年十二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宠严、任琬、吕述、姚中、韦曙、李回、崔椵、崔龟从、韦正实、崔知陈、白玄锡及第。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崔郢及第。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吴思、李商卿及第。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李思玄及第。

39 制举科:
宝历元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唐申、相俭、韦端、符𨥨、元褒、萧敞、相鲁士、来择、赵祝、裴恽、韦繇、李昌实、严封、李涯、萧夷中、求元晦及第。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韦正实及第。军谋宏远,材任边将科。裴俦、侯云章及第。

40 制举科:
太和二年闰三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裴休、裴素、李合、南卓、李甘、杜牧、马植、郑亚、崔博、崔玙、王式、罗邵京、崔渠、韩宾、崔慎由、苗愔、韦昶、崔焕、崔谠及第。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宋及第。军谋宏达,堪任将帅科。郑冠、李式及第。

URN: ctp:taiping-yulan/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