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道部十二

《道部十二》

Library Resources

服餌中

Library Resources
1 服餌中:
《真誥》曰:七月十五日夜,清虛真人與許玉斧言曰:「五公石腴,彼體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顏,術散除疾,是爾所宜。次服食飯兼穀,勿違。」
又曰:明大洞,為仙卿;服金丹,為大夫;服眾芝,為御史。若得太極隱芝服之,便為左仙公。
又曰:性幾乎道,用之真來。紫陽真人云:可令許玉斧數沐浴,濯其水疾之氣,消其積考之瑕,此致真之階也。學養生之道,不可泣淚涕唾,所損甚多。是以真人道士,常吐納咽味,以和六液。
又曰:昔漢成帝獵於終南山中,見一人尾骭,身生毛,飛騰不可及。乃圍得之,問之,乃秦宮人。說秦王子嬰軹道之事,因宮室燒燔,驚走入山,饑無所食,垂當餓死,有一老人令食松葉松實。其獵者將歸,以穀食之,歐吐累日,乃安。一年餘死,向不為人獲,即仙矣。
又曰:龍述字伯高,京兆人也。后漢從仙人刁道林授胎氣之法。又授〈食迅〉飯方,托形醉亡隱處。
又曰:武當山道士戴孟者,本姓燕名濟,字仲微,漢明帝時人也。少修道德,不仕,入華山,餌芝術、黃精、云母、丹砂,授法於清靈真人王君,得長生之道。又斐真人授以玉珮金珰經并石精金光符。
又曰:食草木之藥,不知行氣導引,服藥尾嫳也,終不得道。若志之感靈所,存必至者,亦不須草藥之益也。若但知行氣,不知神丹之法,亦不仙也。若得金液神丹,不須他術也。若大洞真經,不須得金丹之道而仙也。人生有骨錄,必有篤志,道使之然。故不學而仙,道自來也。過此以下,皆須篤志。
又曰:東海玉華妃,青童君之妹,降授張微子服霧之法。
又曰:柏來納氣,腸胃三腐。

2 服餌中:
《三五順行經》曰:廣平真人頂負圓光,執華幡於上帝前,問修煉之法。
又曰:羅江大霍山洞臺中有五色隱芝,華陽山亦有五種夜光芝,良常山有螢火芝,其實似草,其在地如螢狀,大如豆,如紫華,夜視有光。得食之者心明可夜書,計得食四十七枚者壽。
又曰:包山中有白芝,又有隱泉,其色紫。華陽雷平山有田公泉,且玉沙之流津,用以浣水佳。
又曰:服九靈日月華者,得降太極之家玄真之法也。
又曰:郎宗字仲綏,北海安邱人;少士宦,后漢時人也,為吳令,學精道術,占候風氣。後一旦有暴風庭起,占知洛陽大火燒長夏門。遣人往參問,果爾。朝庭聞之,以博士徵宗。宗恥以占術就徵,夜解印綬負笈遁去。居華山下,服胡麻得道,今在洞中。
又曰:傅禮和,漢桓帝外孫傅建安也。常服五星氣,得道,為含真臺主。

3 服餌中:
《抱樸子》曰:余祖鴻臚,少時嘗為臨沅令,云此縣有民家皆壽考。后徙去,子孫轉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又累世眉壽。疑其井水殊赤,乃試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數十斛,況餌丹砂者乎!
又曰:上黨趙瞿者,病癩歷年,眾治之不愈。垂死,其家興載棄之,赍糧送置山谷中。瞿自怨不幸,晝夜悲嘆,涕泣彌月。有仙人行棺塄口,見而哀之,具問訊,瞿知異人,乃叩頭自陳乞哀。於是仙人以囊藥賜之,教其服法。瞿服以病愈,顏色豐悅,肌膚玉澤。仙人又過視之,瞿謝之,乞其方。仙人告曰:「此松脂耳。此山中多,汝煉之,可以長生。」瞿乃歸家,家甚駭,問得愈狀。瞿年百七十歲,齒發豪健,在人間二百餘年,入抱犢山去。
又曰:要於長生去留,各從所好耳。服還丹金液之後,若且欲世間者,但服其半。若求仙去,當盡服之。昔安期先生,龍眉寧公,修羊公,陰長生,皆服金丹半劑者也。其止人間,或近千年,然後去耳。
又曰:按《玉鈐經》中篇云:立功為上,除過次之。為道者,以救人危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終不得長生也。行惡事大者奪紀,小過奪算。積善未滿,雖服仙藥,亦尾嫳也。余覽養生之書,莫不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蓋仙道之極也。昔左慈字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積久,乃神人授以金丹仙經。會漢末大亂,不遑修煉,而避地來渡江東,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從祖仙公又從元放授之。凡授《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丹經》一卷,《金液經》一卷。予師鄭君者,仙公之弟子也。又於從祖授之,而家貧無用買藥,予親事之。灑掃積久,乃於馬跡山中立壇盟授之,并具諸口訣之不書者。江東先無此書,出於左慈。慈授從祖仙公,仙公授鄭君,鄭君授予。故它道士了無知者。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復有太清神丹,其法出於元君。元君者,老子師也。《太清觀天經》有十篇,云其上七篇不可以教,授其下三篇,世無足傳,當沉之三泉也。下三篇者,正是丹經。其經曰:上士得道昇為天官,中士得道棲集昆侖,下士得道長生世間。近后漢末新野陰君合此太清丹,其人有才氣,著詩譏觿經贊序,言初學道隨師本末,列己知識之得道者四十餘人,甚分明也。又有九光丹與九轉異法,又有岷山丹法。道士張盍蹋精思於岷山石室中,得此方也,至於諸丹法各別也。金液者,太一所服而仙者也。
又曰:長生制在大藥,非祠醮之所定也。秦漢二代,大興祈禱,所祭太一、五帝、陳寶、八神之屬,動費億萬,絕無所益。況匹夫無德,欲以三牲妄祝,以祈延年,惑亦甚矣。
又曰:合金丹之大藥,煉八石之氣英者,尤忌凡俗聞見,則仙物不成。或云:上士得道於軍旅,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於山林。此謂仙藥己成,未欲輕舉,雖三軍兵刃不能傷,都市凶禍不能加。下士未及於此,故上山林耳。古之道士,飛煉神藥,必入名山。又按入山經可以精思,修餌其藥,有太華、恒、霍、嵩少、太白、終南、女凡、地肺、王屋、抱犢、安邱、衡灊、青城、峨嵋、云臺、羅浮、陽駕、黃金、大小天臺、蓋竹、括蒼、四望山,皆是正神在其中。其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水,不但中以合藥也。若有道者登之,則此山之神必助之為福。其藥必此諸山者,海中大島嶼亦可合藥。
又曰:余師鄭君年出八十,先鬢發斑白,數年間復黑。又顏色豐澤,能引強弩,日行數百里,飲酒二斗不醉,上山又體力輕便,年少追之不及。飲食與凡人尾,又不見其絕穀。余問先生隨之弟子黃章,言鄭君常從豫章還,於浦中連值大風,遇盜。君推糧以給諸人,己不復食,五十日亦不饑。又不見其所施為,不知以何事也。燈下細書,過少年性解音律,閑夜鼓琴,侍坐數人,口答咨聞,其言不輟響,而耳益料聽,左右操弦者數譴,長短無毫厘得逃。余晚為鄭君門人,請見方書。告余曰:「要道不過尺素上,足以度世。」又曰:「君所知者雖多而未精,又意存於外,學不能專一,未可以經深涉遠耳。自當以佳書相示也,久許漸得見。短書縑素所寫者,積年之中合集,所見當出二百許卷,經不可頓得了也。」
又曰:語余曰:新書卷卷有佳事,但當校其精粗,擇所施行。若金丹一成,此書等一切不用也。亦或當有所教授,宜得本末。先從淺始,以勸進學者,無所希準階由也。鄭君亦不肯悉令人寫其書,皆當訣其意,雖久借之,然莫有敢盜寫一字者也。鄭君本大儒,晚而好道,由以《禮記》、《尚書》教授不絕。其體望高亮,風格方整,接見者肅然。每咨問,恒待其溫顏,不敢輕脫也。門人五十餘人,惟余見授《金丹之經》及《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不得一觀此書首題者。

4 服餌中:
《集仙錄》曰:夫茂實者,翹春之明珠也;巨勝者,玄秋之沉靈也;丹棗者,盛陽之云芝也;伏苓者,絳神之伏胎也。五華含煙,三氣陶精,調安六氣,養魄護神。
又曰:太玄玉女者,帝少昊時人也。居蜀之長松山,修長生之道,遇山中人,授以八天隱文,使之修珮,謂曰:「修道之要,以無為為本。」八天之書,真無為也,而道自成,然而瑯玕曲晨之液,八瓊九華之丹,使煉而餌之,即太極所秘,可以入侍帝宸,下覽萬化,授九華方於江上,煉丹江畔,有金砂泉,是其遺跡。
又曰:高辛時有仙人展上公,常說,昔在華陽下食白李異美,憶之未久,而忽己三千年矣。
又曰:李脫居蜀金堂山龍橋峰下修道,蜀人歷代見之,約其來往八百餘年,因號曰李八百初。以周穆王時來居廣漢,棲玄山,合九華丹成,去游五岳十二洞二百餘年,於海上遇紫陽君授水玉之道。又來龍橋峰,作金鼎煉九丹,丹成。三於此山學道,故世號此山為茸堙山,亦號為棲賢山。
又曰:南陽文氏說,其先祖漢末大亂,逃壺山中,饑困殆絕。有一人教食術,遂不饑。十年來歸鄉里,顏色更少。身輕欲飛,履險不倦,行冰雪內,了不知寒。術一名山薊,一名山精。
又曰:薛女真者,不知何許人也。晉室亂離,人多棲寓林藪,服餌避世。因居衡山尋真臺,外出行常有黃鳥、白猿、白豹隨之,不知所修何道。
又曰:玉姜者,毛女也。居華山,自言秦人。始學食松葉,不饑寒。止巖中,其行如飛。今號其處為毛女峰。
又曰:涓子,齊人,子餌術,著《三才經》。淮南王劉安得其文,不解其旨。又著《琴書》三篇,甚有條理。
又曰:張微子,漢昭帝時將作大匠張慶女也。微子好道,常服霧氣。自云,霧是山澤水火之精,金石之盈氣,久服之則能散形入空,與雲氣合體。微子自言,授此法於東海東華玉妃淳文期,青童君妹也。微子亦以此霧法教諸學者。

5 服餌中:
九真華妃曰:日者霞之實,霞者日之精。人惟聞服日實之法,未見其知霞之精也。夫餐霞之經甚秘,致霞之道甚易,此謂體生玉光,霞映上清之法也。

URN: ctp:taiping-yulan/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