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 -> -> 器物部一

《器物部一》

电子图书馆

器皿

电子图书馆
1 器皿:
《说文》曰:皿,饮食之用器也。盛,黍稷在器中也。齍黍稷之器以祀者。卢,饭器也。鐈,巨招反。似鼎而长足。鏖,一刀切。温器也。

2 器皿:
《方言》曰:器破而不殊,其音谓之斯兀音西,声也。器破而未离谓之璺,音问南楚之间谓之比攵。比攵,皮美切。凡以器盛而满谓之涌。与恐切,言涌出也。

3 器皿:
《通俗文》曰:金银镂饰器谓之错镂。竹器谓之笭箵。笭,郎鼎切。箵,桑鼎切。竹器边缘曰匴。先管切。

4 器皿:
《书》曰: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言人贵旧,器贵新。
又曰: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赋宗庙彝器酒樽赐诸侯。

5 器皿:
《礼》曰:孟春之月,其器疏以达;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孟秋之月,其器廉以深;孟冬之月,其器闳以掩。
又曰: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陶梓之器。其馀皆写。萑竹之器。
又曰:作奇巧之器以疑众,杀。宗庙之器不鬻于市;锦文珠玉成器,不鬻于市。
又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 器皿:
《论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 器皿:
《史记》曰:舜陶于河滨,器不苦窳。以主切。舜作什器于寿丘。
又曰:通邑大都,木器髹者千伏,徐广曰:髹,音休,漆也。《汉书》曰:木器千伏。铜器千钧,素木铁器千石,此亦千乘之家也。
又曰:武帝有故铜器,李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案其刻,果然。

8 器皿:
《汉书》曰:贾谊言:“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无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又曰: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臣之近主乎!
又曰:罽宾国,以金银铜锡为器。

9 器皿:
《续汉书》曰:桓帝祠老子于濯龙,用淳金釭器。

10 器皿:
《魏氏春秋》曰:武王过故人吕伯奢家,闻其动食器之声,疑其图已,是夜手剑杀八人。

11 器皿:
《后魏书》曰:獠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于熟食。

12 器皿:
《晋令》曰:欲作漆器物卖者,各先移主吏者名乃得作。皆当淳漆著布器。器成,以朱题年月姓名。

13 器皿:
车频《秦书》曰:苻坚建元十八年,新平县民耕地获玉器。初有金雕者,颇知图记。王猛以为左道,劝坚诛之。雕临死,表坚曰:“新平地,古颛顼墟。其故有《白鸡闾记》,言此里应出古帝王宝。”至是果得之。

14 器皿:
《家语》曰: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曰:“此盖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即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物焉有满而不覆者乎!”

15 器皿:
《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16 器皿:
《韩子》曰:尧有天下,饭于土轨,饮于土鉶。舜作食器,斩山木而材之,削踞修具迹,流漆墨其上。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下伏者十三。禹作为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殷人食器雕琢,觞酌刻镂。

17 器皿:
《淮南子》曰:昆仑旁有九井玉横,横,或作彭,器名也。受不死药。

18 器皿:
《世说》曰:晋武帝尝际王武子,供馔悉用琉璃器。

19 器皿:
《凉州异物志》曰:方外殊珍,车渠马瑙。器无常形,为时之宝。随其大小以作孟碗杯盘也。视之目眩,希世之巧。罗刹所作,非人所造。罗刹鬼,远外国,巧成器物,与人交市,非人能所造。

20 器皿:
《地境图》曰:铜器之属,见其状如望马辉辉然。齐器之见为牛,楚器之见为马,越器之见为虾蟆,宋器之见为白狗,秦器之见为豚,燕器之见为豕。

21 器皿:
扬雄《蜀都赋》曰:雕镌扣器,百伎千工。

22 器皿:
魏武《内诫令》曰: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前以银作小方器,人不解,谓孤喜银物。令以木作。

电子图书馆
1 鼎:
《尔雅》曰:鼎绝大谓之鼐,圆弇上谓之鼎,附耳外谓之鼒。

2 鼎:
《说文》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贡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民入山林川泽,魑魅蝄虫两莫能逢之。

3 鼎:
《易》曰: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4 鼎:
《诗》曰:鼐鼎及鼒。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

5 鼎:
《周礼》曰:王一日三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牢鼎九,陪鼎三。

6 鼎:
《礼》曰: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嗜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施犹著也。言我将行君之命,又刻著于烝祭之彝鼎也。
又曰:崇鼎、贯鼎、夫子之器。崇贯,皆国名。

7 鼎:
《左传》曰:宋华父督杀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郜大鼎赂公。郜国所造器也。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太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太庙,其若之何?”公弗听。
又曰: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使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又曰:鲁襄公享晋六卿。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先吴寿梦之鼎。寿梦,吴子也,献鼎于鲁,因以为名。
又曰:晋叔向谓晏子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谗鼎,鼎名也。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又曰:楚薳启强曰:“是以圣王朝聘有圭,享眺他吊切。有璋,晏有好货,飧有陪鼎。”飧,饔飧也。孰食为飧。陪,加也。加鼎,所以厚殷勤之。
又曰:郑人铸刑书。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又曰:宋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云:鼎,正考父之庙鼎也。“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又曰: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日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晋侯有间。赐子产莒之二方鼎。方鼎,莒所贡。
又曰:楚子次于乾溪。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器,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器,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听,岂其爱鼎?”
又曰:齐侯伐徐,徐人行成,赂以甲父之鼎。甲父,古国名也。
又曰:晋赵鞅、荀寅率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刑书之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8 鼎:
《谷梁传》曰: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郜鼎者,郜之所为也。孔子曰:“器从邑,名从主人。”故曰郜大鼎。

9 鼎:
《史记》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又曰:伊尹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又曰:周末有九鼎徙秦氏,曰:“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兼天下。”始皇二十八年,过彭城,斋戒祷祀,欲出周鼎,使千人没水求之,不得。
又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之鼎,绝膑而死。
又曰:孝文帝时,新垣平言:“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10 鼎:
《汉书》曰:项羽身长八尺二寸,目重瞳,力能扛鼎。
又曰:汉得汾阴宝鼎,武帝嘉之,藏于甘泉。群臣上寿,贺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曰:“非周鼎。”上怒。对曰:“周德始乎后稷,成于文、武,上天报应,鼎为周出,名曰周鼎。今汉自高祖继周,至陛下功德愈盛,天瑞并是至。昔秦始皇欲出鼎于彭城而不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是汉鼎,非周鼎也。”上曰:“善!”
又曰:主父偃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
又曰:宣帝时,美阳得鼎,献之。京兆尹张敞上议曰:“案鼎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雕戈。’李奇曰:雕,镂也。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子孙,刻铭其先功,藏之于宫庙也。”
又曰:质氏以洒削而鼎食。

11 鼎:
《东观汉记》曰:庐江献鼎,诏召郑众,问:“齐桓公之鼎,在柏寝台,见何书?《春秋左氏》有鼎事几?”众对状,除为郎中。

12 鼎:
《后汉书》曰:孝明帝永平六年二月,王雒山出宝鼎,庐江太守献之。诏曰:“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耶?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于祖庙,以备器用。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13 鼎:
《晋中兴书》曰:成帝咸和元年,宣城舂谷山崩,得古鼎,重三百斤,容可三斛馀。都官毕贺。
又曰:神鼎见。神鼎者,仁器也。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炊而沸,不汲自盈。烟煴之气,自然所生也。乱则藏于深山,文明应运而至,故禹铸鼎以拟之。

14 鼎:
《晋阳秋》曰:谷城人刘圭,夜见门有光,取得玉鼎。

15 鼎:
沈约《宋书》曰:秦始皇七年,义阳获铜鼎,受一斛,并盖,并隐起镂。

16 鼎:
《战国策》曰:秦兴师于周,求九鼎。颜率谓齐王曰:“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发师救周,秦兵罢。率至齐,曰:“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王曰:“寡人将寄涂于梁。”对曰:“不可!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滩徒旱切。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州是西比

URN: ctp:taiping-yulan/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