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Daoism -> Dao De Jing -> 27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道德經》: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善行者無勶迹,□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以檮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申明。故善□□□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善行者無達迹,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用篿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道德經》: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善行者無勶迹,□言者無瑕適;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善行者無達迹,善言者無瑕適; 《意林·道德經二卷》: 善行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 《道德經》: 善行無轍迹,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行無轍迹, 《意林·道德經二卷》: 善行無轍跡, 《太平御覽·道》: 善行無轍跡, 《太平御覽·轍》: 善行無轍跡。 《道德經》: 善言無瑕讁;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言無瑕讁, 《意林·道德經二卷》: 善言者無瑕謫。 《太平御覽·言語》: 善言無瑕謫。 《太平御覽·道》: 善言無瑕謫, 《道德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申明。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曳明。 《太平御覽·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謂心無逐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也。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謂心與道合,雖無約束,其不可解也。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道德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淮南子·道應訓》: 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也;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 《太平御覽·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謂心無逐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也。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道德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淮南子·道應訓》: 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也;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 《太平御覽·關》: 善閉無關鍵。 《太平御覽·道》: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道德經》: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淮南子·道應訓》: 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 《太平御覽·道》: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太平御覽·繩》: 善系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道德經》: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是以聲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 《群書治要·道經》: 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通典·雜議論中》: 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太平御覽·道》: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道德經》: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淮南子·道應訓》: 人無棄人,物無棄物,是謂襲明。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申明。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曳明。 《太平御覽·道》: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道德經》: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文子·自然》: 故人無棄人物無棄材。 《淮南子·道應訓》: 人無棄人,物無棄物,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而無棄人;物無棄財。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而無棄人,物無棄財, 《群書治要·道經》: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太平御覽·道》: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道德經》: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金樓子·立言下》: 所謂常善救物,故無棄財, 《群書治要·道經》: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太平御覽·道》: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太平廣記·王妙想》: 常善救物,而無棄物。 《道德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故善□□□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群書治要·道經》: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道德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故善人,善人之師; 《群書治要·道經》: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 《太平御覽·師》: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道德經》: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淮南子·道應訓》: 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不善人,善人之齎也。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群書治要·道經》: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 《道德經》: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不貴其師,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韓非子·喻老》: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群書治要·道經》: 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道德經》: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老子河上公章句·巧用》: 不貴其師,雖智大迷, 《韓非子·喻老》: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不貴其師,不愛其齎,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 《群書治要·道經》: 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太平御覽·玉下》: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