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Confucianism -> Xiao Jing -> The Scope and Meaning of the Treatise -> 1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孝經·開宗明義》: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群書治要·孝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孝經·開宗明義》: 先王有至德要道, 《群書治要·孝經》: 先王有至德要道, 《藝文類聚·德》: 先王有至德要道。 《孝經·開宗明義》: 民用和睦, 《漢書·禮樂志》: 民用和睦, 《前漢紀·孝惠皇帝紀》: 民用和睦。 《後漢書·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民用和睦, 《群書治要·孝經》: 民用和睦, 《群書治要·志》: 民用和睦, 《孝經·開宗明義》: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 《說苑·反質》: 曾子避席謝之曰:「參不及宣, 《群書治要·孝經》: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 《太平御覽·敘學》: 「曾子避席謝之曰:」參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 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韓詩外傳·卷七》: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群書治要·孝經》: 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荀子·哀公》: 何足以知之? 《孝經·開宗明義》: 何足以知之? 《韓詩外傳·卷七》: 何足以知之! 《史記·田叔列傳》: 臣何足以知之!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臣何足以知之! 《群書治要·孝經》: 何足以知之, 《孝經·開宗明義》: 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群書治要·孝經》: 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藝文類聚·集序》: 德之所本,教之所由, 《孝經·開宗明義》: 復坐,吾語汝。 《說苑·雜言》: 坐,吾語汝。 《說苑·雜言》: 坐,吾語汝。 《說苑·脩文》: 坐,吾語汝。 《周髀算經·卷上》: 復坐,吾語汝。 《群書治要·孝經》: 復坐,吾語汝, 《孝經·開宗明義》: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中論·夭壽》: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至也。 《風俗通義·太原周黨》: 謹按《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群書治要·孝經》: 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 《藝文類聚·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太平御覽·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太平御覽·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太平御覽·皮膚》: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孝經·開宗明義》: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中論·夭壽》: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論衡·四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弗敢毀傷。 《風俗通義·太原周黨》: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世說新語·德行》: 身體髮膚,不敢毀傷, 《群書治要·孝經》: 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 《藝文類聚·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藝文類聚·菜蔬》: 身體髮膚,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指》: 但身體發膚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皮膚》: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孝上》: 身體發膚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孝經》: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太平御覽·絹》: 但身體發膚,不敢毀傷, 《孝經·開宗明義》: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白虎通德論·崩薨》: 欲言身體髮膚,俱受之父母, 《中論·夭壽》: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論衡·四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風俗通義·太原周黨》: 謹按《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群書治要·孝經》: 身體髪膚,受之父母, 《藝文類聚·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皮膚》: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孝經》: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徒》: 謹案《孝經》:身體發膚,授之父母。 《孝經·開宗明義》: 受之父母, 《白虎通德論·崩薨》: 俱受之父母, 《中論·夭壽》: 受之父母, 《論衡·四諱》: 受之父母, 《風俗通義·太原周黨》: 受之父母,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受之父母, 《群書治要·孝經》: 受之父母, 《藝文類聚·髮》: 受之父母, 《藝文類聚·鑒誡》: 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髮》: 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髮》: 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皮膚》: 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孝經》: 受之父母, 《太平御覽·徒》: 授之父母。 《太平御覽·瘤》: 授之父母, 《孝經·開宗明義》: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漢書·司馬遷傳》: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也。 《群書治要·孝經》: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孝經·開宗明義》: 揚名於後世, 《史記·太史公自序》: 揚名於後世, 《漢書·司馬遷傳》: 揚名於後世, 《漢書·敘傳下》: 然後揚名於後世, 《群書治要·孝經》: 揚名於後世, 《孝經·開宗明義》: 以顯父母, 《潛夫論·讚學》: 而以顯父母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 以顯父母, 《漢書·司馬遷傳》: 以顯父母, 《三國志·王昶傳》: 以顯父母。 《群書治要·孝經》: 以顯父母, 《群書治要·傳》: 以顯父母, 《太平御覽·名》: 以顯父母。 《太平御覽·伯叔》: 以顯父母。 《孝經·開宗明義》: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史記·太史公自序》: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漢書·司馬遷傳》: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群書治要·孝經》: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藝文類聚·孝》: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太平御覽·唐高宗天皇大帝》: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太平御覽·太子三》: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 始於事親, 《漢書·司馬遷傳》: 始於事親, 《群書治要·孝經》: 始於事親, 《藝文類聚·經典》: 始於事親, 《太平御覽·唐高宗天皇大帝》: 始於事親, 《太平御覽·太子三》: 始於事親, 《孝經·開宗明義》: 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孔叢子·與子琳書》: 《詩》不云乎?「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春秋左傳·文公二年》: 毋念爾祖,聿脩厥德,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漢書·宣元六王傳》: 詩不云乎?『毋念爾祖,述修厥德, 《漢書·匡張孔馬傳》: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後漢書·宦者列傳》: 不念爾祖,述修厥德, 《後漢書·列女傳》: 無忝爾祖,聿脩厥德。 《詩經·文王》: 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群書治要·孝經》: 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群書治要·宦者傳》: 不念爾祖,述修厥德, 《太平御覽·鑒戒上》: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太平御覽·祖父母》: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孝經·開宗明義》: 無念爾祖, 《孔叢子·與子琳書》: 無念爾祖, 《春秋左傳·文公二年》: 毋念爾祖,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無念爾祖, 《漢書·宣元六王傳》: 毋念爾祖, 《漢書·匡張孔馬傳》: 無念爾祖, 《詩經·文王》: 無念爾祖。 《詩經·文王》: 無念爾祖、 《群書治要·孝經》: 無念爾祖, 《太平御覽·鑒戒上》: 無念爾祖, 《太平御覽·祖父母》: 無念爾祖, 《孝經·開宗明義》: 聿脩厥德。 《孔叢子·與子琳書》: 聿脩厥德。 《春秋左傳·文公二年》: 聿脩厥德,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聿脩厥德, 《後漢書·列女傳》: 聿脩厥德。 《詩經·文王》: 聿脩厥德。 《藝文類聚·經典》: 聿脩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