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Confucianism -> Xiao Jing -> Filial Piety in Relation to the Three Powers -> 1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經·三才》: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群書治要·孝經》: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争,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孝經·三才》: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漢書·藝文志》: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後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群書治要·昭公》: 夫禮,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 《群書治要·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藝文類聚·孝》: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藝文類聚·禮》: 夫禮,天地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太平御覽·敘禮下》: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太平御覽·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孝經·三才》: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春秋繁露·五行對》: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 《春秋繁露·四祭》: 此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漢書·藝文志》: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 《後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群書治要·昭公》: 天之經。地之義 《群書治要·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藝文類聚·孝》: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藝文類聚·公平》: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藝文類聚·禮》: 天地之經也。地之義也。 《太平御覽·敘禮下》: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太平御覽·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經·三才》: 夫孝,天之經也, 《春秋繁露·五行對》: 夫孝者,天之經也。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 夫孝者,天下之大經也。 《漢書·藝文志》: 夫孝,天之經, 《後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 夫孝,天之經也, 《群書治要·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 《藝文類聚·孝》: 夫孝天之經也。 《太平御覽·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 《孝經·三才》: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群書治要·昭公》: 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群書治要·孝經》: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 《孝經·三才》: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群書治要·昭公》: 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群書治要·孝經》: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 《太平御覽·敘禮下》: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孝經·三才》: 則天之明,因地之利,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漢書·刑法志》: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群書治要·昭公》: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群書治要·孝經》: 則天之明,因地之利, 《孝經·三才》: 因地之利, 《春秋繁露·四祭》: 因地之利。 《鹽鐵論·憂邊》: 因地之利, 《群書治要·孝經》: 因地之利, 《孝經·三才》: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孝經·聖治》: 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 《漢書·萬石衛直周張傳》: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 《後漢書·荀韓鍾陳列傳》: 不肅而成,不嚴而化, 《群書治要·孝經》: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群書治要·孝經》: 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群書治要·申鑒》: 不肅而成,不嚴而治, 《孝經·三才》: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 《管子·小匡》: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管子·小匡》: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管子·小匡》: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管子·小匡》: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 《國語·齊語》: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國語·齊語》: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國語·齊語》: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國語·齊語》: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漢書·萬石衛直周張傳》: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 《漢書·貨殖傳》: 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群書治要·孝經》: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 《太平御覽·農》: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太平御覽·商賈》: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孝經·三才》: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春秋繁露·為人者天》: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白虎通德論·三教》: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 《群書治要·孝經》: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孝經·三才》: 而民莫遺其親, 《管子·君臣上》: 而民莫遺其親者, 《群書治要·孝經》: 而民莫遺其親, 《孝經·三才》: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 《群書治要·孝經》: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争, 《藝文類聚·讓》: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 《太平御覽·讓上》: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 《荀子·樂論》: 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孝經·三才》: 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漢書·禮樂志》: 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群書治要·孝經》: 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孝經·三才》: 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潛夫論·斷訟》: 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群書治要·孝經》: 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禮記·緇衣》: 『赫赫師尹, 《禮記·大學》: 赫赫師尹, 《孝經·三才》: 『赫赫師尹, 《春秋繁露·山川頌》: 赫赫師尹, 《漢書·成帝紀》: 赫赫師尹, 《漢書·董仲舒傳》: 赫赫師尹, 《前漢紀·孝成皇帝紀三》: 赫赫師尹。 《詩經·節南山》: 赫赫師尹、 《詩經·節南山》: 赫赫師尹、 《群書治要·小雅》: 赫赫師尹, 《群書治要·傳》: 赫赫師尹, 《太平御覽·尹》: 赫赫師尹。 《禮記·緇衣》: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禮記·大學》: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經·三才》: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春秋繁露·山川頌》: 節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漢書·成帝紀》: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漢書·董仲舒傳》: 節彼南山,惟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前漢紀·孝成皇帝紀三》: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詩經·節南山》: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群書治要·小雅》: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群書治要·傳》: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禮記·緇衣》: 民具爾瞻。 《禮記·大學》: 民具爾瞻。 《孝經·三才》: 民具爾瞻。 《春秋繁露·山川頌》: 民具爾瞻。 《漢書·成帝紀》: 民具爾瞻。 《漢書·董仲舒傳》: 民具爾瞻。 《漢書·敘傳下》: 民具爾瞻, 《前漢紀·孝成皇帝紀三》: 民具爾瞻。 《詩經·節南山》: 民具爾瞻。 《群書治要·小雅》: 民具爾瞻, 《群書治要·傳》: 民具爾瞻, 《藝文類聚·司徒》: 民具爾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