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儒家 -> 孔丛子 -> 刑论 -> 2 - 相似段落[详细说明]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文子曰:“吴、越之俗无礼,而亦治,何也?”孔子曰:“夫吴、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川而浴,民轻相犯,故其刑重而不胜,由无礼也;中国之教,为外内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故其民笃而法,其刑轻而胜,由有礼也。”
《孔丛子·刑论》: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太平御览·治政三》: 孔子之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耻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刑以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用,不亦速乎?若任辔无策,马何惧哉?”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也。废礼而尚刑,民弥暴矣。” 《孔丛子·刑论》: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 《太平御览·辔》: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 《太平御览·治政三》: 孔子之卫,卫将军文子问曰: 《孔子家语·困誓》: 孔子适卫,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孔子适卫, 《孔子家语·子贡问》: 孔子适卫, 《孔丛子·刑论》: 孔子适卫, 《列子·天瑞》: 孔子适卫, 《盐铁论·论儒》: 孔子适卫, 《高士传·林类》: 孔子适卫, 《艺文类聚·车》: 孔子适卫, 《太平御览·辔》: 孔子适卫, 《太平御览·乐》: 孔子适卫, 《太平御览·惭愧》: 孔子适卫, 《太平御览·歌三》: 孔子适卫, 《太平御览·叙车上》: 孔子适卫, 《孔丛子·刑论》: 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太平御览·治政三》: 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太平御览·听讼》: 公甫不能听狱。”孔子曰:“不知公甫之不能听狱也。公甫之听狱也,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孔丛子·刑论》: 刑以止刑, 《艺文类聚·刑法》: 刑以止刑, 《太平御览·治政三》: 刑以止刑, 《孔丛子·刑论》: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太平御览·辔》: 卫将军文子问曰:“今齐之以刑而犹弗胜,何礼之齐也?”孔子云:“礼,譬之于御则辔也。” 《太平御览·治政三》: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孔丛子·刑论》: 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孔丛子·刑论》: 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太平御览·辔》: 孔子云:“礼,譬之于御则辔也。” 《太平御览·鞭》: 刑以齐民,譬之于御则鞭策也。 《太平御览·治政三》: 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太平御览·治政三》: 刑以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韩诗外传·卷二》: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韩诗外传·卷二》: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韩诗外传·卷二》: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新序·杂事五》: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中论·赏罚》: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孔子家语·好生》: 《鄁》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儛。’ 《孔丛子·刑论》: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诗经·大叔于田》: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太平御览·治政三》: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太平御览·马一》: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韩诗外传·卷二》: 执辔如组, 《韩诗外传·卷二》: 执辔如组, 《韩诗外传·卷二》: 执辔如组, 《新序·杂事五》: 执辔如组, 《中论·赏罚》: 执辔如组, 《孔子家语·好生》: 执辔如组, 《孔丛子·刑论》: 执辔如组、 《淮南子·缪称训》: 执辔如组。 《吕氏春秋·先己》: 执辔如组。 《诗经·简兮》: 执辔如组。 《诗经·大叔于田》: 执辔如组、 《颜氏家训·勉学》: 执辔如组, 《太平御览·勒》: “执辔如组”, 《太平御览·治政三》: 执辔如组, 《太平御览·马一》: 执辔如组, 《韩诗外传·卷二》: 两骖如舞。 《韩诗外传·卷二》: 两骖如舞。 《韩诗外传·卷二》: 两骖如舞。 《新序·杂事五》: 两骖如舞。 《中论·赏罚》: 两骖如舞。 《孔子家语·好生》: 两骖如儛。 《孔丛子·刑论》: 两骖如舞’, 《诗经·大叔于田》: 两骖如舞。 《文心雕龙·比兴》: “两骖如舞”, 《太平御览·治政三》: 两骖如舞, 《太平御览·马一》: 两骖如舞。 《论衡·四讳》: 吴、越之俗, 《孔丛子·刑论》: 夫吴、越之俗, 《孔丛子·刑论》: 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川而浴,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其俗男女同川而浴, 《太平广记·短狐》: 男女同川而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