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 |
《史記》曰:酈生說漢高祖曰:「愿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 |
| 太行山: |
《神仙傳》曰:王烈,邯鄲人。服黃菁、鉛華,老而更少。嵇叔夜甚愛之,與共入山游戲。烈后獨入太行山,忽聞山東北如雷聲,往視,山上破數百丈,石中有一孔徑尺,中有青泥出。烈取摶之,隨手堅凝,氣味如粳米飯也。烈自食數丸,因掘歸以與叔夜,即皆成青石,打之作銅聲。案:神山五百歲一開,其中有石髓,得而服之,壽與天地相畢。 |
| 太行山: |
《述征記》曰:登滑臺城,西南望太行山,白鹿巖、王莽嶺冠于眾山之表。 |
| 太行山: |
《墨子》曰:墨子怒,耕柱子曰:「我無愈于子。」墨子曰:「將上太行,駕驥與羊,子將誰驅?」曰:「將驅驥。以驥足責也。」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責。」 |
| 太行山: |
《尸子》曰:龍門,魚之難也;太行,牛之難也;以德報怨,人之難也。 |
| 太行山: |
《水經注》曰:仲尼傷道不行,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旋車而返。其後晉人思之,于太行嶺南為之立廟,蓋往時回轅處也。余案諸子書及史籍之文,并言仲尼臨河而嘆曰:「丘之不濟,命也夫!」如是,非大行回轅之言也。 |
| 太行山: |
《博物志》曰:按太行山而北去,亦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東海不知所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