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峽》 | Library Resources |
1 | 峽: | 《水經注》曰: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高唐之岨,旦為云,暮為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一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
2 | 峽: |
盛弘之《荊州記》曰:舊云自二峽取蜀數千里中,恒是一山,此蓋好大之言也。惟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云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淥潭,回清到影,絕巘多生檉,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雅趣。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岫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又曰:「南崖有重嶺疊起,最大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此崖既大,加以江湍縈紆回途,經宿猶望見之。行者歌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日三夜,黃牛如故。「 |
3 | 峽: | 庾仲雍《荊州記》曰:巴陵,巴陵楚之世有三峽,明月峽、廣德峽、東突峽,即今之巫峽、秭歸峽、歸鄉峽。 |
4 | 峽: | 袁山松《宜都記》曰:楚之世有三峽,高山重鄣,非日中半夜,不見日月,猿鳴至清,諸山谷傳其響。泠泠不絕也。 |
5 | 峽: | 王韶之《始興記》曰:宿縣有觀峽,橫巒交枕,絕崖岞崿。護水口有貞女峽,峽西岸水際有石如人形,高可七尺,狀似女子,是曰貞女。父老相傳,秦世有女數人,取螺於此,遇風雨晝昏,而一女化為此石。 |
6 | 峽: | 鄧德明《南康記》曰:雩都峽,其水常自激,通奔如轉輪。 |
7 | 峽: | 《郡國志》曰:南鄉峽,峽西八十里有巴鄉村,善釀酒,故俗稱巴鄉酒也。村旁有溪,溪中多靈壽木焉。 |
8 | 峽: |
《水經注》曰:湞陽觀峽下有廟,世人以為河伯。晉時縣人有使至洛者,使訖將還,忽有一人寄其書云:「吾家在觀前石間,石間懸藤即其處也,但扣藤,自當有人取之。」使者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書,并延入水府,衣不沾濡。 又曰:《續漢書》云:虞詡為武都太守,下辯東三十余里有峽,峽中白水生大石,鄣塞水流,春夏輒嘳溢,敗壞城郭,詡使人燒石,以醋灌之,石皆淬裂,因鐫去焉,遂無泠溺之害。 又曰:涇水東南逕都盧山,山路之中常有如彈箏之聲,行者鼓舞樂而後去,即弦歌之山也。故謂此山峽為彈箏峽。 |
9 | 峽: | 《隴西記》曰:襄武有錦鏡峽,即黑水所經,其峽四望,花木明媚,照影於其中,因以稱之也。 |
10 | 峽: | 《峽程記》曰:瀘、合、遂、蜀四郡,皆峽之郡,自蠻江、梧柏、沱導等江至此,二百八十江會于峽前,次荊門都四百五十灘,即有清水、重峰、胡灘、漢灘、忽雷、閃電、咤灘、瀨灘、狼尾、使君、主簿,皆使君、主簿沉舟之所,遂為名,其他不悉記之。三峽者,即明月峽、仙山峽、廣澤峽,其有瞿塘、滟滪、燕子、屏風之類,皆不預三峽之數。 |
11 | 峽: | 李膺《益州記》曰:廣陽州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二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
URN: ctp:n366120